车辆肇事防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103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肇事防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肇事警治装置。
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车辆逃走的现象,给有关部门的事故处理和受害人的索赔带来麻烦,同时这方面又缺乏行之有效的装置来预防,而目击者的报告又往往不够精确,为能及时查清肇事车辆,这就需要一种新型警治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事故后留下肇事车辆有关信息,防止肇事车辆逃逸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方案一种车辆肇事防逃器,其特点是它包括容球圆管、容球圆管底座、车辆信息提示球及稳置块;两容球圆管底座分别位于车保险杠的两端,并与车保险杠固定连接,且加以铅封,稳置块位于车保险杠的中间位置,稳置块的底部有朝向该车辆方向伸出的固定板,固定板与车保险杠固定连接,稳置块上与车保险杠延伸方向垂直的两侧面上分别开有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开口朝向车辆的凹槽,容球圆管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圆形管,封闭端与容球圆管底座连为一体,开口端置于稳置块上的凹槽中,容球圆管内装有车辆信息提示球。
采用该方案后,一但容球圆管受击变形或车辆受较大冲撞后容球管开口端便从“U”形凹槽中脱出,车辆信息提示球滚出,这样便使肇事者有所顾及,促使其等待处理或及时对伤者进行救护。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图2为
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
图1的B-B剖视图。
图中1、车保险杠2、容球圆管底座3、车辆信息提示球4、容球圆管5、凹槽6、挡板7、稳置块8、弹簧9、铅封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车辆肇事防逃器包括容球圆管4、容球圆管底座2、车辆信息提示球3及稳置块7,两方形的容球圆管底座2分别位于车保险杠1的两端并与车保险杠用螺栓固定连接,且加以铅封9防止私自拆卸(如图3所示)。稳置块7位于车保险杠1的中间位置,稳置块7底部有朝向该车辆方向伸出的固定板,固定板与车保险杠1也用螺栓固定连接,并加以铅封,稳置块7上与车保险杠1延伸方向垂直的两侧面上分别开有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开口朝向车辆的凹槽5(如图2所示),容球圆管4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圆形管,其封闭端与容球圆管底座2连为一体,开口端置于稳置7上的凹槽5中,为防止车辆在非事故的震荡中使容球圆管4偏出凹槽5继而使车辆信息提示球3滚出,在稳置块7上的凹槽5的开口处粘结一水平的挡板6,粘结强度不宜过高,应使挡板6在事故中能脱落而不致阻碍容球圆管4脱出凹槽5为宜。容球圆球内装有车辆信息提示球3,车辆信息提示球3是印有该车车牌号码等信息的弹力球,其直径约为容球圆管4直径的三分之二左右。在容球圆管4的封闭端内,装有对车辆信息提示球3进行挤压的弹簧8。该装置整体外形与车保险杠1相似,且使用时应使容球圆管4比车保险杠1略为突出,以增加其灵敏程度。
除本实施例所述之外,容球圆管长度视所需而定,车辆信息提示球大小、数量也无固定标准但应以造成肇事者无法挽回局面为适宜。为防止该装置在车保险杠上面影响车前灯照明,也可将其安装在车保险杠下平面上,所有上述情况都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肇事防逃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容球圆管(4)、容球圆管底座(2)、车辆信息提示球(3)及稳置块(7);两容球圆管底座(2)分别位于车保险杠(1)的两端,并与车保险杠(1)固定连接,且加以铅封(9),稳置块(7)位于车保险杠(1)的中间位置,稳置块(7)的底部有朝向该车辆方向伸出的固定板,固定板与车保险杠(1)固定连接,稳置块(7)上与车保险杠(1)延伸方向垂直的两侧面上分别开有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开口朝向车辆的凹槽(5),容球圆管(4)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圆形管,封闭端与容球圆管底座(2)连为一体,开口端置于稳置块(7)上的凹槽(5)中,容球圆管(4)内装有车辆信息提示球(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肇事防逃器,其特征在于容球圆管(4)的封闭端内装有对车辆信息提示球(3)进行挤压的弹簧(8),且在稳置块(7)上的凹槽(5)的开口处固定连接一水平的挡板(6)。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肇事防逃器,它属于交通事故警治装置。它包括容球圆管、车辆信息提示球、稳置块,容球圆管通过容球圆管底座、稳置块通过稳置块底座固定于车保险杠上,车辆信息提示球置于容球圆管内,两容球圆管开口端置于稳置块上的“U”形凹槽内。一但它受到撞击,容球圆管管口从槽中脱出,抛出车辆信息提示球,防止肇事者逃逸,有利于对事故的处理。
文档编号B60R99/00GK2313794SQ97244810
公开日1999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9日
发明者樊印 申请人:樊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