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2701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工业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以车体所具备的多个电池单元为电源进行驱动并且在车体具备配重的工业车辆。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这种工业车辆,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叉车。
[0003]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工业车辆在车体的后方设置有用于取得与货物的平衡的配重。在配重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收容凹部,并且在收容凹部载置有电池。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74651号公报
[0005]电池在放电时、充电时发热。若电池的温度成为规定温度以上,则导致促进电池的劣化。因此,在工业车辆中,期望对电池高效地进行冷却。

【发明内容】

[0006]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电池单元高效地进行冷却的工业车辆。
[0007]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工业车辆具备:车体、作为工业车辆的电源的配置于上述车体内的多个电池单元、以及配置于上述车体内的配重。上述配重具有重量部以及从该重量部立设的重量主体。上述电池单元隔着上述重量主体设置,并与上述重量主体热耦合。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叉车的简要侧视图。
[0009]图2是图1的叉车的电池组的立体图。
[0010]图3是表示图2的电池组的主视图。
[0011]图4是图3的4-4线剖视图。
[0012]图5是其他例子的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根据图1?图4对作为工业车辆的一实施方式的叉车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以叉车的驾驶员朝向叉车的前方的状态为基准。
[0014]如图1所示,作为工业车辆的叉车10具有:车体11、位于车体11的前下部的驱动轮12、位于车体11的后下部的操舵轮13、以及位于车体11的前方的装卸装置。装卸装置具有立设于车体11的前方的柱14以及经由升降托架15安装于柱14的左右一对叉具16。而且,叉具16通过连结于柱14的升降缸17的驱动能够与升降托架15—同升降。另外,叉具16通过连结于柱14的倾斜缸18的驱动与柱14 一同倾动。在叉具16搭载有货物19。在车体11搭载有成为驱动轮12的驱动源的行驶用马达M1、以及成为叉具16的驱动源的装卸用马达M2。
[0015]另外,在车体11的中央设置有驾驶室20。在驾驶室20设置有能够供工作人员(驾驶员)就坐的驾驶座椅21。在驾驶座椅21的前方设置有手柄22。在驾驶室20的下方搭载有电池组30。以下,对电池组30详细地进行说明。
[0016]如图2所示,电池组30具备用于取得与搭载于叉具16的货物19的平衡的配重31。配重31包括俯视呈矩形状的重量部32以及位于重量部32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央的板状的重量主体33。重量主体33从重量部32垂直地立设,并且沿重量部32的长边方向延伸。配重31的重量部32的厚度方向的剖面呈倒T字状。配重31由铁等形成。
[0017]在配重31中,从矩形板状的重量部32的四角立设有支承部36,并且在支承部36上支承有俯视呈矩形状的顶板35。顶板35成为短边方向以及长边方向的尺寸与重量部32相同的尺寸。支承部36与顶板35形成框架34,并且该框架34支承于配重31。在沿顶板35的长边方向邻接的支承部36之间以及各支承部36与重量主体33之间设置有盖部件37。
[0018]如图4所示,重量主体33具有其厚度方向的第一设置面33a以及第二设置面33b。而且,在第一设置面33a以及第二设置面33b分别设置有电池模块40。
[0019]电池模块40以夹持重量主体33的方式设置于重量主体33的厚度方向两面(第一设置面33a以及第二设置面33b)。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模块40在重量主体33的第一设置面33a以及第二设置面33b分别各设置有六个,从而将合计12个电池模块40固定于配重31。
[0020]如图3所示,各电池模块40构成为使作为电池单元的矩形电池41 (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蓄电池)与和矩形电池41热耦合的导热板42交替地并设。因此,能够通过位于重量主体33的厚度方向两侧的矩形电池41 (电池单元)夹持重量主体33。导热板42设置为沿矩形电池41的并设方向与矩形电池41邻接,从而导热板42的厚度方向的整个面与邻接的矩形电池41的厚度方向的侧面连接。在各电池模块40中,在位于矩形电池41的并设方向的两端的矩形电池41固定有托架43。使插入托架43的螺栓B螺合于重量主体33,从而电池模块40固定于重量主体33。矩形电池41的宽度方向(与矩形电池的厚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一面与导热板42的宽度方向一面与重量主体33热耦合。本实施方式的重量部32至少沿矩形电池41从重量主体33延伸的方向(矩形电池41的宽度方向)延伸。
[0021]如图2所示,在顶板35的上表面配设有对电池模块40进行控制的E⑶50以及接线盒51。E⑶50以及接线盒51被设置于顶板35的罩52覆盖。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电池组30以重量部32位于比矩形电池41更靠重力方向下方的方式设置于车体11。
[0022]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叉车10的作用进行说明。
[0023]在使叉车10行驶或者使叉具16上下移动时,各电池模块40 (各矩形电池41)进行放电,从而驱动行驶用马达Ml以及装卸用马达M2。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叉车10以矩形电池41为电源进行驱动。在矩形电池41的放电时、充电时,若矩形电池41发热,则该热经由导热板42传递至配重31。另外,热也从与配重31连接的矩形电池41的宽度方向一面传递至配重31。
[0024]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以下那样的效果。
[0025](I)矩形电池41设置为夹持重量主体33,并且与重量主体33热耦合。若矩形电池41发热,从而矩形电池41的温度比重量主体33的温度高,则矩形电池41的热被重量主体33吸收。因此,矩形电池41被冷却,从而能够抑制矩形电池41成为过热状态。因此,将配重31利用为吸热部件,从而能够对矩形电池41高效地进行冷却。
[0026](2)另外,在重量主体33的第一设置面33a以及第二设置面33b分别设置矩形电池41,从而能够利用重量主体33的厚度方向两面设置矩形电池41。因此,与仅在重量主体33的厚度方向一面设置矩形电池41的情况相比,能够设置较多的矩形电池41。
[0027](3)配重31的重量主体33呈板状。因此,能够将多个矩形电池41以排列的状态设置于重量主体33,从而能够提高矩形电池41的配设效率。
[0028](4)重量主体33从重量部32立设,从而重量主体33与重量部32能够相互热交换。因此,能够抑制热充满对矩形电池41的热进行吸热的重量主体33。另外,通过设置重量部32,从而能够增加配重31的表面积,进而能够增加配重31的散热面积。
[0029](5)另外,使重量部32至少沿矩形电池41从重量主体33延伸的方向(矩形电池41的宽度方向)延设,从而载置电池组30时的稳定性提高。
[0030](6)另外,在比矩形电池41靠重力方向下方的位置配设有重量部32,因此能够使热向比矩形电池41靠重力方向下方的位置移动。
[0031](7)为了取得与货物19的平衡,配重31以往搭载于装卸运送用的工业车辆。通过对该配重31与矩形电池41进行热耦合,从而将配重31利用为对矩形电池41的热进行吸收的吸热部件。因此,利用设置于工业车辆的作为现有的物品的配重31,从而能够不使部件件数增加地对矩形电池41高效地进行冷却。
[0032](8)以与矩形电池41邻接的方式设置导热板42。因此,能够经由导热板42使配重31吸收矩形电池41产生的热。
[0033]此外,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变更。
[0034]作为电池单元,也可以采用圆筒形电池、层压型的二次电池。
[0035]也可以不设置重量部32。
[0036]重量主体33的形状只要为能够以隔着重量主体33的方式配设多个电池单元(矩形电池41)的形状,则也可以为任意的形状。另外,重量部32的形状只要能够供重量主体33从重量部32立设,并且沿与重量主体33的立设方向不同的方向延设的形状,则也可以为任意的形状。
[0037]例如,如图5所示,导热板42也可以形成为:使导热板60的宽度方向(从重量主体33立设的立设方向)的尺寸比矩形电池41的宽度方向(从重量主体33立设的立设方向)的尺寸大,并且导热板60的一部分从与矩形电池41的与配重31热耦合的一侧(宽度方向一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突出。在该情况下,导热板60的从矩形电池41突出的突出部61与周围的热介质热交换,来对矩形电池41产生的热进行散热。因此,能够对矩形电池41高效地进行冷却。另外,通过重量主体33与导热板60的突出部61,从矩形电池41的宽度方向两侧进行冷却,从而能够减少矩形电池41的温度差。
[0038]工业车辆不限定于叉车10,例如,也可以为动力挖掘机等。
【主权项】
1.一种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车体; 工业车辆的电源、亦即配置于所述车体内的多个电池单元;以及 配置于所述车体内的配重, 所述配重具有重量部以及从该重量部立设的重量主体, 所述电池单元隔着所述重量主体设置,并且与所述重量主体热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量主体呈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量部呈矩形状,所述重量主体位于所述重量部的短边方向的中央, 所述电池单元固定于所述重量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重以所述重量部比所述电池单元位于重力方向下方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车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备导热板,该导热板配设于所述多个电池单元之间,并且与所述重量主体热耦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板的在该导热板从所述重量主体延伸的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各电池单元的在该电池单元从所述重量主体延伸的方向上的尺寸大。
【专利摘要】工业车辆具备:车体、作为工业车辆的电源的配置于上述车体内的多个电池单元、以及配置于上述车体内的配重。上述配重具有重量部以及从该重量部立设的重量主体。上述电池单元隔着上述重量主体设置,并与上述重量主体热耦合。
【IPC分类】B60K11-00, B60K1-04, H01M2-10, B66F9-075
【公开号】CN104540698
【申请号】CN201380042255
【发明人】酒井崇, 杉本贵久, 渡边慎太郎, 大石英史, 植田浩生, 守作直人, 前田和树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3年8月9日
【公告号】EP2883730A1, EP2883730A4, US20150203339, WO2014027622A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