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车顶的罩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81557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车顶的罩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车顶的罩盖,尤其是相对于车顶能移动地设置的罩盖,或是固定的玻璃元件。
【背景技术】
[0002]机动车能配备有被透明罩盖关闭的车顶开口。光能通过所述透明罩盖进入到车辆的内部。罩盖能以固定或可移动的方式装配以便可以至少部分地释放车顶开口。

【发明内容】

[0003]期望的是指定一种用于机动车车顶的罩盖,所述罩盖能可靠地用作为光波导向件。
[000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机动车车顶的罩盖包括层叠部。所述层叠部包含具有平面度(平坦延伸)的第一片材,所述第一片材包括主表面。所述层叠部还包含具有平面度的第二片材,所述第二片材包括主表面。所述层叠部包括粘合部,所述粘合部在所述主表面之间设置并且作用为用于将所述第二片材固定至所述第一片材。所述第二片材的折射率具有第一数值并且所述粘合部的折射率具有第二数值。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之间的差大于O。尤其地,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之间的差为至少0.01。
[0005]所述第一片材例如为玻璃片材。所述第一片材例如为塑料片材。所述第二片材例如为玻璃片材。所述第二片材例如为塑料片材。根据另外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片材和/或所述第二片材分别包括适于用于机动车车顶的罩盖的其它材料。
[0006]借助于使用具有与粘合部折射率的数值不同的折射率的片材,塑料片材能可靠地用作为光波导向件。由于主表面处第二片材与粘合部之间折射率的跳跃,所以第二片材中沿着主传播表面传播的光在主表面处经受全内反射。在第二片材的背离所述粘合部的另一主表面处,存在从第二片材至空气的过渡。此处也设置折射率中充分大的跳跃。全内反射在两个主表面处发生。于是,罩盖能可靠地用作为光波导向件。尤其地,被耦合进的光在罩盖的整个区域或大体上整个区域之上各向同性地分布。
[0007]可以使用着色的第一片材。尤其是由于进入机动车的曝晒阳光造成的能量输入因此被减少。可以使用着色的罩盖,所述着色的罩盖与此同时具有充分良好的导光特性。
[0008]根据实施例,光源关于第二片材侧向地设置以便将光耦合进第二片材的横向于主表面的侧部中。所述光源尤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LED)。根据另外的实施例,所述光源包括导光元件以便将光耦合进第二片材的那个侧部中。
[0009]根据实施例,光源在第一光源的凸出超过第二片材的区域处设置。在操作期间从光源射入第二片材的光在第二片材中在第二片材的整个区域上分布,这是因为在第二片材的两个主表面处发生全内反射。在可移动罩盖的情况下,由于光源在第一片材处设置,所以光源伴随着罩盖移动。根据实施例,第二片材为塑料片材并且包括塑性材料。所述塑性材料尤其为热稳定性树脂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甲基丙烯酸甲亚胺),PMMI)。所述塑性材料尤其具有根据IS0306标准大于100°C的维卡软化温度(参数B/50)。举例来说,所述塑性材料具有大于110°C、大于115°C或大于120°C的维卡软化温度。
[0010]所述塑性材料的折射率的数值例如处于η = 1.4至η = 1.7的范围。尤其地,所述塑性材料的折射率的数值处于η = 1.48至η = 1.60的范围。举例来说,所述塑性材料的折射率的数值为η = 1.51或η = 1.54。
[0011]根据实施例,第二片材包括多个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颗粒嵌在塑性材料中以便使光散射。所述纳米颗粒在第二片材的体积空间上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第二片材中被导向的光于所述纳米颗粒处被散射,以使得所述光从第二片材并且因而从所述罩盖被耦合输出。于是,在操作期间从光源被耦合进入第二片材的光波首先由于全内反射而在第二片材上均匀地分布并且被纳米颗粒散射。所述光波在第二片材的区域之上大部分均匀地从第二片材的第二主表面耦合输出。因而可以借助于所述罩盖对机动车车顶的内部提供平面照明。替代地或附加地,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片材具有印刷部,光在所述印刷部处被散射,以使得所述光从第二片材并且因而从所述罩盖被耦合输出。替代地或附加地,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片材具有激光结构,光在所述激光结构处被散射,以使得所述光从第二片材并且因而从所述罩盖被耦合输出。替代地或附加地,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片材具有压纹(embossing),光在所述压纹处被散射,以使得所述光从第二片材并且因而从所述罩盖被耦合输出。替代地或附加地,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片材具有如下结构,所述结构通过机械加工引入并且光在所述结构处被散射,以使得所述光从第二片材并且因而从所述罩盖被耦合输出。
[0012]纳米颗粒的尺寸通常处于I至100纳米的范围。举例来说,所述纳米颗粒由金属、半导体、聚合物或从中能对应地产生小颗粒的一些其它材料形成。举例来说,使用含碳的纳米颗粒或碳黑颗粒。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所述纳米颗粒对于人眼而言不可见。于是,所述罩盖、并且尤其是所述塑料片材具有均匀的视觉外观。尤其地,所述塑料片材具有均匀的透明度。
[0013]根据实施例,层叠部具有对于人眼而言大于1%、尤其是大于5%的透明度。所述透明度尤其是小于90%。透明度越低,进入到机动车内部的能量输入就越低。透明度越大,从机动车内部朝着外侧的观察就越自由。尤其地,层叠部具有适于人眼可视光近似400纳米至近似800纳米波长的预定透明度。罩盖的透明度取决于第一片材的着色,所述着色导致了透明度的减少。进入到机动车内部的能量输入通过第一片材的着色而被减少。此外,罩盖的透明度取决于第二片材的透明度。第二片材具有尽可能最高的透明度。于是,通过阳光曝晒对机动车内部的加热被减少,并且此外借助于所述罩盖,可靠的导光和平面照明成为可能。此外,罩盖的透明度取决于粘合部的透明度。
[0014]对于主表面处塑料片材与粘合部之间过渡部处的全内反射而言,所述粘合部选择为使得粘合部的折射率的数值与塑料片材的塑性材料的折射率的数值不同。尤其地,粘合部的折射率的数值比塑性材料的折射率的数值小,例如小至少0.01。举例来说,粘合部的折射率的数值处于η = 1.0至η = 1.6的范围。尤其地,粘合部的折射率的数值处于η =1.0至η = 1.54的范围。举例来说,粘合部具有η = 1.41或η = 1.48的折射率。
[00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车顶的罩盖,其包括层叠部,所述层叠部包含:具有平面度的第一片材,所述第一片材包括主表面;具有平面度的第二片材,所述第二片材包括主表面;粘合部,其在所述主表面之间设置并且作用为用于将所述第二片材固定至所述第一片材,其中所述第二片材的折射率具有第一数值并且所述粘合部的折射率具有第二数值,以使得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之间的差大于O,尤其是大于或等于
0.0lo
[0016]优选地,所述罩盖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关于所述第二片材侧向地设置以便将光耦合进所述第二片材的横向于主表面的侧部中。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片材具有凸出超过所述第二片材的区域,并且所述光源在凸出区域处设置。
[0018]优选地,所述第二片材包括塑性材料和嵌在所述塑性材料中的多个纳米颗粒、和/或印刷部和/或激光结构和/或压纹或机械结构,以便使光散射。
[0019]优选地,所述塑性材料具有大于100°C的维卡(Vicat)软化温度。
[0020]优选地,所述塑性材料的折射率的数值处于1.40至1.70的范围。
[0021]优选地,所述层叠部具有对于人眼而言大于1%的透明度。
[0022]优选地,所述粘合部包括热熔粘合膜,所述热熔粘合膜的横向于主表面的厚度处于0.01至3毫米的范围。
[0023]优选地,所述第二片材的横向于主表面的厚度处于0.5至4毫米的范围。
[0024]优选地,所述粘合部的折射率的数值处于1.00至1.60的范围。
[0025]优选地,所述第一片材为玻璃片材或塑料片材。
【附图说明】
[0026]进一步的优点、特征和改进从以下结合附图解释的示例将变得容易理解。相同的、相同类型的或同样起作用的元件在该情况下可设有同样的附图标记。示出的元件以及它们相对于彼此的尺寸关系并非真正按照比例。而是,各个元件可例如以夸大的厚度或尺寸图示以便能够更好地图示或以便提供更好的理解。
[0027]在附图中:
[0028]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机动车的示意图,以及
[0029]图2示出了摘自根据实施例的用于机动车的罩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图1示出了机动车102。所述机动车包括机动车车顶101。所述机动车车顶包括车顶开口 117。所述车顶开口能被罩盖100关闭。根据实施例,罩盖100相对于车辆车顶101的其余部分能移动地设置。因此,可以借助于罩盖100选择性地关闭或是至少部分地释放车顶开口 117。举例来说,罩盖100是全景天窗的一部分、扰流天窗、滑动天窗(例如外部引导的滑动天窗)、和/或倾斜/滑动天窗、和/或固定的玻璃元件。机动车102例如为小汽车。
[0031]图2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摘自剖视图中罩盖100的边缘部分。
[0032]罩盖100包括层叠部103,所述层叠部沿Z方向堆叠。层叠部包括片材106,例如塑料片材。根据另外的示例性实施例,片材106由不同的材料、例如由玻璃构成。以下基于塑料片材的示例解释片材106,在该情况中的优点和功能也适用于另外的(未明确阐释的)、其中片材106由不同材料构成的示例性实施例。
[0033]粘合部108在塑料片材106的主表面107上设置。片材104在粘合部108的背离所述塑料片材106的一侧上设置。根据另外的示例性实施例,片材104由不同的材料、例如由塑料构成。以下基于玻璃片材的示例解释片材104,在该情况中的优点和功能也适用于另外的(未明确阐释的)、其中片材104由不同材料构成的示例性实施例。
[0034]玻璃片材借助主表面105与粘合部108接触。所述粘合部将玻璃片材104连接至塑料片材106。
[0035]罩盖100、玻璃片材104以及塑料片材106的主要传播方向分别关于Z方向横向地延伸。相比于Z方向,罩盖100分别在Y方向和X方向上具有更大的延伸度。
[0036]玻璃片材104具有沿主表面105的方向凸出的区域111。凸出区域111凸出超过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