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时工闲间歇式机动车驱动理论及其实施方案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06292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主动”的驾驶,充分地体现出“预见(预知)性”的驾驶乐趣。如:在经过前方路口时,适时用好工和闲的操控,能有意识地避免路口等待红灯(用速度去调解)。
[0027](7)该理论的适应范围
[0028]该理论适用于所有机动车和所有机动车辆的驱动装置。因为它们都存在着:车辆只要行驶,就会出现这一共同的、客观的、自然的惯性动能,所以,该理论适用于汽车、柴油车、轻型车、重型车、小型车、微型车,甚至于电车、清洁燃料车、有轨车、无轨车等所有的机动车辆。
[0029](8)与其它科技成果的关系
[0030]该理论完全接收现时代车辆驱动装置中的一切科技成果并均能与之很好地融合于一体,并且在它现有的基础上,还可再节能一半(50% )左右。如:现代科技含量很高的清洁燃料机动车、电动车,也能在落实好该理论的基础上,在用好“惯性动能”的前题下,还能继续节能一半(50% )能源。
[0031](9)改善制动效能
[0032]制动踏板应增加感知器(传感器),可根据急踩、重踩的不同程度,分别控制工闲离合器的两种状态,充分地利用发动机制动牵引阻力,按类别最大限度地采取内吸收能量的制动方式。
[0033]a.当驾驶员轻踩了制动踏板时,制动总泵开始工作,产生制动压力并通过各制动分泵产生出一定的制动效果。
[0034]b.当驾驶员急踩制动踏板(重踩)时,在a.制动效果的基础上,又迫使工闲离合器强制结合,开始真正地使用发动机的牵引制动阻力进行综合的制动。此时的发动机不工作(不供油、不点火),其“牵引制动阻力”应该是更大的。
[0035](10)应避免的问题
[0036]驾驶该理论的车辆时,关键在自觉养成“工和闲”的适时交换的良好驾驶习惯,保持车辆始终要行驶在理想车速的范围内,当然,这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掌握好技巧,千万不可脚舍不得离开油门,切忌采纳匀速行驶的驾驶方法。
[0037](11)随时保持车速与变速箱档位的相应匹配
[0038]不管发动机是否在工作,都要实现车速与变速箱档位的始终相应匹配,即:随时都要满足“什么速什么档”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变速箱档位无论在动态还是在静态的环境下均需与当前车速相互匹配的一个动态新要求(指自动档位的车辆)。
[0039](12)如何提高工闲驱动的效率
[0040]该理论是个系统工程,首先要全力提高发动机加速性能是提高效率的关键环节,本理论反对小马拉大车的做法,主张什么马就拉什么车的思路,提倡让小马变大马、弱马变强马的方法去提高效率。
[0041](13)让驱动装置专一去驱动车辆
[0042]因为该理论中的驱动装置约在3/4的行程里是不工作的,转向助力泵、空调等设施均不要用它直接去带动。
[0043](14)闲的状态下也要保证发动机内的润滑
[0044]用增加发动机油路动态储压装置的方法,保持停机时(2分钟内)也还有润滑油在起润滑作用,利于它随时再次启动。
[0045](15)增大蓄电池容量提高发电机的效能
[0046]在3 / 4的行程中,发电机和发动机都是不工作的,为保障夜晚车辆的正常行驶,均要在发电和储电上多下些功夫实践。
[0047](16)提高启动机的容量和效能
[0048]启动机的使用频次高了,它的容量、效能均需进一步提高。
[0049](17)增加专职的工闲离合器
[0050]虽然有多种方案都可实现工闲间歇的功能,但综合来看还是用专职工闲离合器的方案比较简便。在变速箱输出轴尾端加装工闲离合器,用油门踏板控制它的自动离合,用重踩(急踩)制动踏板时强制它快速结合。在整个行程中它应该在3 / 4的距离中是要处在分离的状态下。
[0051](18)提高该理论系统的智能度
[0052]首先强调硬件(器件)的智能度和可靠度。如:用油门踏板自动控制发动机的启、停和工闲离合器的自动离、合(满足同步结合的要求),用急踩制动踏板迫使工闲离合器结合等方面必须保证它们的智能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要开发“工闲智能操控仪”及相应的软件方便驾驶员操控(自学习功能)。
四、【附图说明】
[0053]图1是瞬时工闲间歇式机动车驱动理论……工闲离合器应用控制流程图五.具体实施方案
该理论的核心是车辆瞬时工和闲两种不同行驶状态的不断交替、反复更新;其实质是始终贯彻执行车辆驱动装置(发动机)按需分配、按量供给的能源消耗原则;其关键是在实现工、闲的途径及操控的方法。
[0054]在现有汽车传动系统变速箱后端增加一个工闲离合器,使它具有既能快速切断,又能在发动机的转速与当下车速相互匹配同步时才能去结合的两大特点。
[0055]每当驾驶员踏下油门踏板时,首先要求发动机的转速与当时车速同步匹配(减少冲击磨损)时,才可使工闲离合器处于接合的状态,以直接获取发动机的动力(功率或扭矩),迅速递增到理想车速时,驾驶员再将油门踏板松开,使其自然复位到初始状态后,车辆执行“闲”的程序,让工闲离合器处于快速分离的状态,以快速切断发动机的动力传递链及发动机能源的供给,一方面要发动机立即停转,另一方面更要充分利用车辆的惯性动能,保持在理想车速的范围内继续行驶。当车速再次不能令驾驶员满意时,驾驶员又会重新踏下油门踏板,再一次开始了下一轮的工、闲交替与更换,直到完成这次行驶任务时为止。在车辆行驶的全过程中,发动机属于是真正瞬间的“转转停停”,不必担心发动机如此频繁的启停,因为它是在热机空载、无负荷、机内润滑好的环境下工作的,所以它的频繁启停应该是不会成为问题的。
[0056]此方案还要对车辆现有的由发动机直接带动的空调系统、转向助力泵、制动等辅助设施均需做出改善和调整。这主要是由于发动机要在3 / 4左右的行驶距离内停止转动(不工作)原因所引发的一个必然结果。
【主权项】
1.该理论高度概括了“工”与“闲”的主要特征:“工”是通过驱动装置消耗能源,进行迅速整体主动式储能一即刻达到理想车速标准的车辆行驶时间段;“闲”则是指通过专职工闲离合器,以更短的机械传动链,更小的机械摩擦力,直接使用惯性动能在保持理想车速范围内,采用了被动式有序释放的方式,使车辆进入了休闲自如的行驶时间段。
2.该理论具有能根据外界条件变化的客观需求,通过“工”与“闲”两种行驶方式的巧妙结合,以更简单的组合在理想车速的范围内,实现了车辆驱动装置(发动机)耗能与实际需求的相互匹配及与实际能耗效益的相互平衡,达到节约一半左右能源的结果。
3.以驾驶室内“油门”、“刹车”踏板为核心操控部件,充分落实了尊重习惯、以驾驶员为本的设计理念,提高车辆自控能力,实现了 “定速巡航”、“按需分配、按量供给”……。
4.该理论成功地利用了“工”与“闲”的行驶状态,简化了对驱动装置(发动机)多种工况的多项要求,只要求车辆在加速度时要有足够的输出功率,更容易优化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5.该理论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熄火空档滑行,它应该适应一切机动车辆。含:汽车、电动车、自动档位车辆……。
【专利摘要】瞬时工闲间歇式机动车驱动理论是现代车辆技术中带有创意的发明,它冲破了传统方式的束缚,以进一步再节能减排为目标,特别强调了以人为本、继承精华、尊重习惯、安全第一、操控简便等应用、设计理念,通过新增的工闲离合器直接用惯性动能,把车辆的驱动装置分为了“工”与“闲”两种不同的行驶状态并进行了十分巧妙的有机结合,以更简单的动静结合行驶方式,实现了耗能与实际需求的相互匹配和实际能耗效益的相互平衡,在城市交通道路和理想车速的共同前题条件下,经过3397公里的实车模拟试验,累计工闲距离比不足26%,这就是说,只用26公里加速行驶的燃料,却行驶了100公里的距离……为机动车再节能减排又开辟了一条新捷径。
【IPC分类】B60W10-18, B60W10-10, B60W10-06, B60W30-18
【公开号】CN104828085
【申请号】CN201410046240
【发明人】张刚
【申请人】张刚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4年2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