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梯田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079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地梯田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山地梯田拖拉机,尤其适合山地梯田作业的农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轮式拖拉机适合在平整耕地或基本平整的耕地牵引作业,履带拖拉机虽然能在一定坡度的丘陵山地作业,但是在山区地形复杂的山地梯田之间难以从一块梯田爬升或下降到另一块梯田;普通大中型拖拉机又不适合在山区山地作业,而且在环形倾斜山地作业有侧翻的危险,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地梯田拖拉机,能避免上述的各种局限,在拖拉机作业时能方便上下梯田之间的台阶,而且能在侧斜的田块平稳作业、操作灵活、作业安全可靠。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山地梯田拖拉机,包括底盘(6)、前驱动I轮(I)、前驱动II轮(31)、驱动轮轴(2)、中间齿轮(3)、齿轮轴(4)、销轴(5)、液压油箱(7)、油泵(8)、传动带(9)、发动机(10)、双联带轮(11)、传动带(12)、变速箱(13)、方向盘(14)、操纵杆(15)、座椅(16)、万向节(17)、动力输出轴(18)、悬挂销(19)、支承座
(20)、油管(21)、左侧液压缸(22)、支承座(23)、后驱动II轮(24)、传动轴(25)、万向节
(26)、控制阀(27)、后驱动I轮(28)、溢流阀(29)、油管(30)、齿轮(32)、V型架(33)、齿轮(34)、转向盘(35)、右侧液压缸(36),所述液压油箱(7)、油泵(8)、发动机(10)、变速箱
(13)、座椅(16)固定在底盘(6)的上方,方向盘(14)、操纵杆(15)安装在底盘(6)的上面,所述前驱动I轮(I)、前驱动II轮(31)、后驱动I轮(28)、后驱动II轮(24)、转向盘(35)安装在底盘出)的下面;
[0005]所述液压油箱(7)通过油管(30)依次与油泵⑶、溢流阀(29)、控制阀(27)、左侧液压缸(22)以及前驱动II轮(31)上液压缸油路相连;
[0006]所述发动机(10)通过传动带(9)与油泵⑶相连传递动力,发动机(10)通过传动带(12)与变速箱(13)相连传递动力,所述变速箱(13)通过传动轴(25)、万向节(26)与后驱动II轮(24)、后驱动I轮(28)相连传递动力;
[0007]所述转向盘(35)上安装有V型架(33)和左侧液压缸(22),所述V型架(33)内安装有中间齿轮(3)、前驱动I轮(I)、前驱动II轮(31),转向盘(35)内侧加工有转向齿槽,与内齿轮(37)啮合,实现转向功能。
[0008]本发明一种山地梯田拖拉机的工作原理:
[0009]启动发动机,发动机通过V带将动力传递至变速箱和油泵,油泵通过油管、溢流阀、液压控制阀控制各个液压缸工作;变速箱内分动机构将输出的动力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动力通过万向节轴等传递到前驱动V型架上齿轮带动前驱动I轮和前驱动II轮工作;第二部分动力通过万向节轴等传递到后驱动V型架上齿轮带动后驱动I轮和后驱动II轮工作;第三部分动力通过转向传动系统带动内齿轮和转向盘,实现转向功能;第四部分动力通过万向节作为后动力输出,可以连接需要动力的农具。
[0010]当拖拉机在平坦田地工作时,液压系统处于溢流待机状态,不控制驱动轮动作,前后左右8个驱动轮均接触地面常规驱动,完成拖拉机牵引作业功能;当拖拉机上梯田的台阶时,液压控制系统通过液压缸工作使前、后驱动轮的I轮提升,使前驱动I轮首先上升进入台阶高处,然后液压缸反向操作使前驱动I轮和前驱动II轮处于同一高度,拖拉机向前行走,用同样的方法使后驱动I轮和后驱动II轮上到台阶上面;当拖拉机下梯田的台阶时,与上台阶的操作相反;当拖拉机在侧斜梯田山地工作时,通过液压缸提升使处于低处的一侧高度提高,从而保持车上水平,防止侧翻。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拖拉机作业时不受地形影响,能方便上下梯田之间的台阶,能在侧斜的田块平稳作业、操作灵活、作业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一种山地梯田拖拉机在平地工作时的原理图。
[0014]图2为本发明一种山地梯田拖拉机在上梯田台阶时的原理图。
[0015]图3为本发明一种山地梯田拖拉机在侧斜田地工作时的原理图。
[0016]图中:1.前驱动I轮2.驱动轮轴3.中间齿轮4.齿轮轴5.销轴6.底盘7.液压油箱8.油泵9.传动带10.发动机11.双联带轮12.传动带13.变速箱14.方向盘15.操纵杆16.座椅17.万向节18.动力输出轴19.悬挂销20.支承座21.油管22.左侧液压缸23.支承座24.后驱动II轮25.传动轴26.万向节27.控制阀28.后驱动I轮29.溢流阀30.油管31.前驱动II轮32.齿轮33.V型架34.齿轮35.转向盘36.右侧液压缸37.内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一种山地梯田拖拉机的原理图,包括底盘6、前驱动I轮1、前驱动11轮31、驱动轮轴2、中间齿轮3、齿轮轴4、销轴5、液压油箱7、油泵8、传动带9、发动机10、双联带轮11、传动带12、变速箱13、方向盘14、操纵杆15、座椅16、万向节17、动力输出轴18、悬挂销19、支承座20、油管21、左侧液压缸22、支承座23、后驱动II轮24、传动轴25、万向节26、控制阀27、后驱动I轮28、溢流阀29、油管30、齿轮32、V型架33、齿轮34、转向盘35、右侧液压缸36,所述液压油箱7、油泵8、发动机10、变速箱13、座椅16固定在底盘6的上方,方向盘14、操纵杆15安装在底盘6的上面,所述前驱动I轮1、前驱动II轮31、后驱动I轮28、后驱动II轮24、转向盘35安装在底盘6的下面;
[0019]所述液压油箱7通过油管30依次与油泵8、溢流阀29、控制阀27、左侧液压缸22以及前驱动II轮31上液压缸油路相连;所述发动机10通过传动带9与油泵8相连传递动力,发动机10通过传动带12与变速箱13相连传递动力,所述变速箱13通过传动轴25、万向节26与后驱动II轮24、后驱动I轮28相连传递动力;所述转向盘35上安装有V型架33和左侧液压缸22,所述V型架33内安装有中间齿轮3、前驱动I轮1、前驱动II轮31,转向盘35内侧加工有转向齿槽,与内齿轮37啮合,实现转向功能。
【主权项】
1.本发明一种山地梯田拖拉机,包括底盘6、前驱动I轮1、前驱动II轮31、驱动轮轴.2、中间齿轮3、齿轮轴4、销轴5、液压油箱7、油泵8、传动带9、发动机10、双联带轮11、传动带12、变速箱13、方向盘14、操纵杆15、座椅16、万向节17、动力输出轴18、悬挂销19、支承座20、油管21、左侧液压缸22、支承座23、后驱动II轮24、传动轴25、万向节26、控制阀27、后驱动I轮28、溢流阀29、油管30、齿轮32、V型架33、齿轮34、转向盘35、右侧液压缸36,所述液压油箱7、油泵8、发动机10、变速箱13、座椅16固定在底盘6的上方,方向盘14、操纵杆15安装在底盘6的上面,所述前驱动I轮1、前驱动II轮31、后驱动I轮28、后驱动II轮24、转向盘35安装在底盘6的下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7通过油管30依次与油泵8、溢流阀29、控制阀27、左侧液压缸22以及前驱动II轮31上液压缸油路相连; 所述发动机10通过传动带9与油泵8相连传递动力,发动机10通过传动带12与变速箱13相连传递动力,所述变速箱13通过传动轴25、万向节26与后驱动II轮24、后驱动I轮28相连传递动力; 所述转向盘35上安装有V型架33和左侧液压缸22,所述V型架33内安装有中间齿轮3、前驱动I轮1、前驱动II轮31,转向盘35内侧加工有转向齿槽,与内齿轮37啮合,实现转向功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山地梯田拖拉机,包括底盘、前驱动I轮、前驱动II轮、中间齿轮、液压油箱、油管、油泵、传动带、发动机、双联带轮、变速箱、方向盘、操纵杆、座椅、动力输出轴、悬挂销、左侧液压缸、右侧液压缸、后驱动II轮、传动轴、控制阀、后驱动I轮、溢流阀、V型架、转向盘,所述液压油箱、油泵、发动机、变速箱、座椅固定在底盘的上方,方向盘、操纵杆安装在底盘的上面,所述前驱动I轮、前驱动II轮、后驱动I轮、后驱动II轮、转向盘安装在底盘的下面。本发明山地梯田拖拉机作业时不受地形影响,能方便上下梯田之间的台阶,能在侧斜的田块平稳作业、操作灵活、作业安全可靠。
【IPC分类】B62D7-00, B60K17-28, B60G17-04
【公开号】CN104842784
【申请号】CN201510241177
【发明人】朱琳, 刘洪萍, 褚春年, 鞠建伟
【申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