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排坐垫及其加工装配方法

文档序号:855220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汽车后排坐垫及其加工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排坐垫及其加工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汽车后排坐垫的结构有下面二种:1、PUR(聚氨酯发泡材料)里嵌钢丝的坐垫芯外包座椅蒙皮。2、PUR嵌钢丝+EPP(聚丙烯发泡材料)嵌钢丝后外包座椅蒙皮。第一种方案座椅比较重,价格贵,不环保,安全性能级别低,很难通过C-NAP法规里的碰撞试验要求。整体座椅偏软。第二种方案在安全级别上有所提高,但是整体没有纯PU(聚氨酯)柔软和基本不透气,乘坐舒适性差,安全级别还不是特别高。而且座椅骨架的固定方式都是使用金属骨架同钣金里嵌入的注塑件过盈装配。EPP本体的加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后排坐垫及其加工装配方法。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排坐垫,包括坐人区域和周围区域,每个区域都包括坐垫芯和座椅蒙皮;所述坐人区域和周围区域的坐垫芯均由上下两层发泡材料构成,上下两层发泡材料通过互补结构相互嵌接相连。
[0005]所述坐人区域的坐垫芯上层为低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下层为麦杆状空心聚丙烯发泡材料。
[0006]所述低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密度为50kg/m3。
[0007]所述周围区域的坐垫芯上层为高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下层为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
[0008]所述高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密度为70kg/m3。
[0009]设置在汽车后排坐垫的四角底部的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底面,分别贴有用于将汽车后排坐垫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的雌雄结构的双层蘑菇头搭扣。
[0010]上述汽车后排坐垫的加工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措施和步骤:
[0011]7.1、聚氨酯发泡材料的成型:根据坐人区域坐垫芯上层和周围区域坐垫芯上层的造型,设计加工聚氨酯发泡模具,根据密度要求配方两种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原料,使用发泡设备上的两个供料系统,通过两把料枪分别将两种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原料注射到模具的相应型腔内,发泡成型为用作周围区域坐垫芯上层的密度为70kg/m3的高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以及用作坐人区域坐垫芯上层的密度为50kg/m3的低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
[0012]7.2、聚丙烯发泡材料成型:根据坐人区域坐垫芯下层和周围区域坐垫芯下层的造型,设计加工聚丙烯发泡模具,根据麦杆状空心聚丙烯发泡材料和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的要求配方两种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原料,使用发泡设备上的两个供料系统,通过两把料枪分别将两种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原料注射到模具的相应型腔内;发泡成型为用作周围区域坐垫芯下层的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以及用作坐人区域坐垫芯下层的麦杆状空心聚丙烯发泡材料;最后在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的规定区域贴上有雌雄结构的双层蘑菇头搭扣;
[0013]7.3、分别将相应的聚氨酯发泡材料和聚丙烯发泡材料组装成坐人区域的坐垫芯和周围区域的坐垫芯;
[0014]7.4、总成包覆,使用注塑卡条固定蒙皮;
[0015]7.5、最后通过设置在坐垫四角底部的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底面的雌雄结构的双层蘑菇头搭扣将坐垫固定在车身钣金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7]一、提高碰撞安全指标:使用双密度结构,可以有效保护乘客。减少交通事故时乘客前冲的位移。提高C-NAP碰撞的安全等级。
[0018]二、有效降低重量:使用双密度结构,中间可以使用比原来更低密度的原料。可以有效降低整个座椅的重量。
[0019]三、提高缓冲性能:使用高强度的SEPP,在同样比重的情况下比普通的PP发泡提升20%的缓冲性能。
[0020]四、具有吸音功能:使用PEPP,能有效吸收车内的噪音,提升NVH指标。
[0021]五、提升乘客舒适性:中间承受乘客重量部分使用低密度PUR和PEPP,坐感比纯PUR结构和PUR+EPP结构的更柔和更有弹性。使用PEPP,使整个座垫能透气。
[0022]六、降低了零件成本:取消钢丝骨架,可以有效降低钢丝的成本和钢丝骨架加工时的工模检投入;EPP里面取消骨架嵌件,减少一道工艺工序,生产效率提升30%。
[0023]七:使用蘑菇搭扣固定代替金属嵌入固定,使整个座椅同钣金的固定位置的分布更加均匀,不像金属骨架固定,只有局部的几个点。在高速碰撞时座椅同钣金的剪切力更大更均匀。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明的正剖结构示意图(汽车坐标Y向剖视图);
[0025]图2为本发明的侧剖结构示意图(汽车坐标X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见图1、图2,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坐垫,包括坐人区域I和周围区域2,每个区域都包括坐垫芯和座椅蒙皮(座椅蒙皮未图示出来);坐人区域和周围区域的坐垫芯均由上下两层发泡材料构成,上下两层发泡材料通过互补结构相互嵌接相连(配合参见图2)。
[0027]坐人区域I的坐垫芯上层11为低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下层12为具有透气吸音功能的麦杆状空心聚丙烯发泡材料。上述低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密度为50kg/m3。
[0028]周围区域2的坐垫芯上层21为高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下层22为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上述高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密度为70kg/m3。
[0029]在汽车后排坐垫的四角底部的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22的底面,分别贴有用于将汽车后排坐垫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的雌雄结构的双层蘑菇头搭扣3。在汽车后排坐垫的四角底部的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22内,还装有用于将蒙皮包覆在本体上注塑卡条4。
[0030]本发明汽车后排坐垫的加工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措施和步骤:
[0031]1、聚氨酯发泡材料的成型:根据坐人区域坐垫芯上层和周围区域坐垫芯上层的造型,设计加工聚氨酯发泡模具,根据密度要求配方两种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原料,使用发泡设备上的两个供料系统,通过两把料枪分别将两种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原料注射到模具的相应型腔内,发泡成型为用作周围区域坐垫芯上层的密度为70kg/m3的高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以及用作坐人区域坐垫芯上层的密度为50kg/m3的低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
[0032]2、聚丙烯发泡材料成型:根据坐人区域坐垫芯下层和周围区域坐垫芯下层的造型,设计加工聚丙烯发泡模具,根据麦杆状空心聚丙烯发泡材料和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的要求配方两种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原料,使用发泡设备上的两个供料系统,通过两把料枪分别将两种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原料注射到模具的相应型腔内;发泡成型为用作周围区域坐垫芯下层的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以及用作坐人区域坐垫芯下层的麦杆状空心聚丙烯发泡材料;最后在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的规定区域贴上有雌雄结构的双层蘑菇头搭扣;
[0033]3、分别将相应的聚氨酯发泡材料和聚丙烯发泡材料组装成坐人区域的坐垫芯和周围区域的坐垫芯;
[0034]4、总成包覆,使用注塑卡条固定蒙皮;
[0035]5、最后通过设置在坐垫四角底部的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底面的雌雄结构的双层蘑菇头搭扣将坐垫固定在车身钣金上。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后排坐垫,包括坐人区域和周围区域,每个区域都包括坐垫芯和座椅蒙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人区域和周围区域的坐垫芯均由上下两层发泡材料构成,上下两层发泡材料通过互补结构相互嵌接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坐人区域的坐垫芯上层为低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下层为麦杆状空心聚丙烯发泡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排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密度为 50kg/m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围区域的坐垫芯上层为高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下层为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排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密度为 70kg/m3。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排坐垫,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汽车后排坐垫的四角底部的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底面,分别贴有用于将汽车后排坐垫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的雌雄结构的双层蘑菇头搭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后排坐垫的加工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措施和步骤: 7.1、聚氨酯发泡材料的成型:根据坐人区域坐垫芯上层和周围区域坐垫芯上层的造型,设计加工聚氨酯发泡模具,根据密度要求配方两种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原料,使用发泡设备上的两个供料系统,通过两把料枪分别将两种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原料注射到模具的相应型腔内,发泡成型为用作周围区域坐垫芯上层的密度为70kg/m3的高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以及用作坐人区域坐垫芯上层的密度为50kg/m3的低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 7.2、聚丙烯发泡材料成型:根据坐人区域坐垫芯下层和周围区域坐垫芯下层的造型,设计加工聚丙烯发泡模具,根据麦杆状空心聚丙烯发泡材料和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的要求配方两种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原料,使用发泡设备上的两个供料系统,通过两把料枪分别将两种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原料注射到模具的相应型腔内;发泡成型为用作周围区域坐垫芯下层的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以及用作坐人区域坐垫芯下层的麦杆状空心聚丙烯发泡材料;最后在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的规定区域贴上有雌雄结构的双层蘑菇头搭扣; 7.3、分别将相应的聚氨酯发泡材料和聚丙烯发泡材料组装成坐人区域的坐垫芯和周围区域的坐垫芯; 7.4、总成包覆,使用注塑卡条固定蒙皮; 7.5、最后通过设置在坐垫四角底部的高强度聚丙烯发泡材料底面的雌雄结构的双层蘑菇头搭扣将坐垫固定在车身钣金上。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后排坐垫,包括坐人区域和周围区域,每个区域都包括垫芯和座椅蒙皮;所述坐人区域和周围区域的坐垫芯均由上下两层发泡材料构成,上下两层发泡材料通过互补结构相互嵌接相连。该汽车后排坐垫的加工装配方法是,先根据各坐垫上层的造型制作聚氨酯发泡材料,根据各坐垫芯下层的造型制作聚丙烯发泡材料,然后分别将相应的聚氨酯发泡材料和聚丙烯发泡材料组装成各坐垫芯;再总成包覆,使用注塑卡条固定蒙皮;最后用双层蘑菇头搭扣将坐垫固定在车身钣金上。采用本发明的装置,提高了碰撞安全指标,降低了重量,提高了缓冲性能,提升了乘客舒适性:并具有吸音功能。
【IPC分类】B60N2-62
【公开号】CN104875650
【申请号】CN201510287388
【发明人】徐瑞亮
【申请人】上海子元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