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27628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生产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房车又称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但其属性还是车,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种,房车是由国外引进的时尚设施车种,可分为驾驶区域、起居区域、卧室区域、卫生区域、厨房区域等,房车是集衣、食、住、行于一身,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全家一起出行,房车在中国的普及率将会越来越高。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是一种用来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及乘员安全的安全装置,现有的房车车厢后保险杠一般固定在房车车厢尾部,在房车车厢尾部的后保险杠产生轻微碰撞而破损的情况下,难以将后保险杠高效的进行更换,降低了房车的维修效率,并且现有的房车车厢后保险杠难以根据房车使用的需要进行水平调节,不能调节房车车厢尾部与后保险杠之间的距离,导致房车车厢尾部不能被高效的进行保护,难以满足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以便捷的更换后保险杠,并能够根据需要快速的将后保险杠水平进行调节的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机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机构包括车厢支架、调节套筒、调节杆和后保险杠,所述车厢支架下方两侧分别水平设置有调节套筒,两个调节套筒之间水平设置有固定杆,调节套筒两端与车厢支架之间分别设置有U型卡箍,U型卡箍下侧水平设置有压紧板,压紧板下方两侧的U型卡箍上分别螺纹连接有卡紧螺母,压紧板上侧设置有防滑橡胶层,所述调节杆水平设置在调节套筒内,调节套筒沿水平方向依次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安装孔,调节套筒与调节杆之间水平设置有锁紧栓,锁紧栓水平设置在安装孔内,调节杆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调节杆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后保险杠水平设置在连接杆上端,后保险杠外侧设置有硬质橡胶层。
[0005]进一步地,所述后保险杠厚度为50~60毫米,后保险杠的宽度为70~80毫米。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倾斜角度为45°。
[000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车厢支架下方两侧分别水平设置有调节套筒,两个调节套筒之间水平设置有固定杆,调节套筒两端与车厢支架之间分别设置有U型卡箍,U型卡箍下侧水平设置有压紧板,压紧板上侧设置有防滑橡胶层,使得调节套筒与车厢支架能牢固的进行固定,并且调节套筒在需要拆卸的时候也能快速高效的进行拆卸,提高了拆卸效率,通过调节杆水平设置在调节套筒内,调节套筒沿水平方向依次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安装孔,调节套筒与调节杆之间水平设置有锁紧栓,调节杆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有连接杆,后保险杠水平设置在连接杆上端,利用调节杆能够根据需要沿着调节套筒水平准确的进行平移并固定,使能调节房车车厢尾部与后保险杠之间的距离,确保房车车厢尾部能被高效的进行保护,满足房车使用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机构的主视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机构的仰视图。
[0010]图中:1.车厢支架,2.调节套筒,3.调节杆,4.后保险杠,5.固定杆,6.U型卡箍,7.压紧板,8.卡紧螺母,9.防滑橡胶层,10.安装孔,11.锁紧栓,12.连接杆,13.硬质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了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一种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2]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机构,它包括车厢支架1、调节套筒2、调节杆3和后保险杠4,车厢支架I下方两侧分别水平设置有调节套筒2,两个调节套筒2之间水平设置有固定杆5,调节套筒2两端与车厢支架I之间分别设置有U型卡箍6,U型卡箍6下侧水平设置有压紧板7,压紧板7下方两侧的U型卡箍6上分别螺纹连接有卡紧螺母8,压紧板7上侧设置有防滑橡胶层9,调节杆3水平设置在调节套筒2内,调节套筒2沿水平方向依次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0,调节套筒2与调节杆3之间水平设置有锁紧栓11,锁紧栓11水平设置在安装孔10内,调节杆3 —端倾斜向上设置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与调节杆3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后保险杠4水平设置在连接杆12上端,后保险杠4外侧设置有硬质橡胶层13。
[0013]本实用新型的后保险杠4厚度为50~60毫米,后保险杠4的宽度为70~80毫米,确保后保险杠4能够高效的将房车车厢尾部进行保护。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12的倾斜角度为 45。ο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机构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车厢支架I下方两侧分别水平设置有调节套筒2,两个调节套筒2之间水平设置有固定杆5,调节套筒2两端与车厢支架I之间分别设置有U型卡箍6,U型卡箍6下侧水平设置有压紧板7,压紧板7上侧设置有防滑橡胶层9,使得调节套筒2与车厢支架I能牢固的进行固定,并且调节套筒2在需要拆卸的时候也能快速高效的进行拆卸,提高了拆卸效率,通过调节杆3水平设置在调节套筒2内,调节套筒2沿水平方向依次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0,调节套筒2与调节杆3之间水平设置有锁紧栓11,调节杆3 —端倾斜向上设置有连接杆12,后保险杠4水平设置在连接杆12上端,利用调节杆3能够根据需要沿着调节套筒2水平准确的进行平移并固定,使能调节房车车厢尾部与后保险杠4之间的距离,确保房车车厢尾部能被高效的进行保护。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便捷的更换后保险杠4,并能够根据需要快速的将后保险杠4水平进行调节,满足房车使用的需要。
[0015]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机构包括车厢支架、调节套筒、调节杆和后保险杠,所述车厢支架下方两侧分别水平设置有调节套筒,两个调节套筒之间水平设置有固定杆,调节套筒两端与车厢支架之间分别设置有U型卡箍,U型卡箍下侧水平设置有压紧板,压紧板下方两侧的U型卡箍上分别螺纹连接有卡紧螺母,压紧板上侧设置有防滑橡胶层,所述调节杆水平设置在调节套筒内,调节套筒沿水平方向依次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安装孔,调节套筒与调节杆之间水平设置有锁紧栓,锁紧栓水平设置在安装孔内,调节杆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调节杆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后保险杠水平设置在连接杆上端,后保险杠外侧设置有硬质橡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险杠厚度为50~60毫米,后保险杠的宽度为70~80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倾斜角度为4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房车车厢后保险杠机构,属于汽车生产制造领域。该实用新型包括车厢支架、调节套筒、调节杆和后保险杠,车厢支架下方两侧分别水平设置有调节套筒,两个调节套筒之间水平设置有固定杆,调节套筒两端与车厢支架之间分别设置有U型卡箍,调节杆水平设置在调节套筒内,调节套筒与调节杆之间水平设置有锁紧栓,调节杆一端倾斜向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调节杆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后保险杠水平设置在连接杆上端,后保险杠外侧设置有硬质橡胶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便捷的更换后保险杠,并能够根据需要快速的将后保险杠水平进行调节,满足使用的需要。
【IPC分类】B60R19/38
【公开号】CN204937046
【申请号】CN201520698318
【发明人】黄剑
【申请人】浙江戴德隆翠汽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