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3434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快速公交在各大城市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乘坐快速公交出行。在车站,快速公交采用先买票后上车、车辆地板与站台同一高度登乘的方式,这种类似轨道交通的运营方式提高了市民上下公交车的效率,减少了公交车停靠站台的时间,使得快速公交比常规公交运行速度更快,成为快速公交一大特色。
[0003]然而,和轨道交通不一样的是,快速公交停靠站台时,存在车门与站台之间间隙较大的问题,一般设计认为超过25cm,该间隙即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该问题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因素导致:1、快速公交的停靠主要由司机判断划线和对齐,不同的司机、不同的站台条件以及不同的时段判断不一致。经已运营的成都二环快速公交现场统计,普遍在10~40cm波动,而轨道交通有固定的轨道,停靠时距离站台的空隙较小,且间隙基本稳定,因此轨道交通不存在上述问题。2、站台与道路边线无法完全贴合,在山区城市,由于道路弯道较多,直线段较少,除了尽量将站台选在大半径曲线段上,设计还会将站台“拉直”处理,做成直线站台,但是这样做就会导致站台直线与道路的曲线不能完全贴合,这样车辆停靠站台时,要求停靠在25cm内,司机将会遇到更大的挑战。
[0004]车辆与站台的间隙过大将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客流集中时,上下客拥挤,人无法观察和判断脚下情况,易引发踩踏;2、有老年人和小孩时,需要辅助;3、残疾人无法顺利登乘,需要公交车提供金属搭板,辅助轮椅上下;4、间隙过大时,登乘时间明显变长,影响公交运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利用水平登乘设备辅助乘客进出公交车,避免了司机主观判断车辆与站台间隙所带来的风险,减少了站台与公交车门之间间隙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公交上下客效率,保证人流密集情况下公交上下客安全,可广泛适用于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车站。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包含:
[0007]若干公交车,所有的公交车沿着指定线路运行,所述的公交车上设置信号发射模块;
[0008]若干站台,所有的站台沿着公交车的运行线路设置,所述的站台上设置站台控制模块和与站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屏蔽门模块;
[0009]水平登乘设备,其设置在站台上,位于屏蔽门模块下方,并电性连接站台控制模块,在公交车停靠在站台边缘后,水平登乘设备覆盖公交车与站台之间的间隙,辅助乘客进出公交车。
[0010]所述的水平登乘设备的宽度大于屏蔽门模块的宽度。
[0011]所述的信号发射模块包含车门启闭信号发射装置,以及设置在公交车车门处的车门感应装置。
[0012]所述的屏蔽门模块设置在站台边缘,其包含:设置在地面的固定搭板和设置在固定搭板上的屏蔽门,所述的屏蔽门与站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3]所述的水平登乘设备包含:
[0014]登乘平台,其设置在固定搭板下方,可以伸缩;
[0015]控制模块,其机械连接登乘平台,并电性连接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控制登乘平台进行伸缩;
[0016]感应模块,其电性连接控制模块,该感应模块接收公交车上信号发射模块的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模块;
[0017]保护模块,其保护水平登乘设备并延长水平登乘设备的寿命。
[0018]所述的控制模块包含:
[0019]滚轮,其设置在登乘平台下方,可以带动登乘平台移动;
[0020]传动控制设备,其电性连接滚轮和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驱动滚轮运动。
[0021]所述的信号感应模块包含:
[0022]距离感应器,其设置在水平登乘设备上面对公交车的一侧,并电性连接传动控制设备,计算公交车门与站台之间的距离和登乘平台的推出速度,并将数据传输给传动控制设备;
[0023]信号感应设备,其电性连接传动控制设备,该信号感应设备接收公交车上信号发射模块发送的信号,将相应的信号传输给传动控制设备。
[0024]所述的信号感应模块还包含:设置在登乘平台下方的荷载感应器,用于感应登乘平台上的荷载变化和上下客时长。
[0025]所述的保护模块包含:
[0026]泥刷保护装置,其设置在水平登乘设备上面对公交车的一侧,分别接触登乘平台的上下表面;
[0027]防撞橡胶垫,其设置在水平登乘设备上面对公交车的一侧。
[0028]所述的保护模块还包含:
[0029]密封硅胶,其设置在登乘平台的四周,确保登乘平台上的雨水不会进入控制模块和信号感应模块;
[0030]排水设施,其用于将密封硅胶挡下来的水排出。
[0031]本实用新型利用水平登乘设备辅助乘客进出公交车,避免了司机主观判断车辆与站台间隙所带来的风险,减少了站台与公交车门之间间隙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公交上下客效率,保证人流密集情况下公交上下客安全,可广泛适用于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车站。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的框图。
[0033]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的侧视图。
[0034]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的主视图。
[0035]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的俯视图。
[0036]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公交登乘系统中水平登乘设备的登乘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根据图1?图5,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003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包含:
[0039]若干公交车1,所有的公交车沿着指定线路运行,所述的公交车1上设置信号发射模块101 ;
[0040]若干站台2,所有的站台沿着公交车的运行线路设置,所述的站台上设置站台控制模块201和与站台控制模块201电性连接的屏蔽门模块202 ;
[0041]水平登乘设备3,其设置在站台2上,位于屏蔽门模块202下方,并电性连接站台控制模块201,该水平登乘设备3的宽度大于屏蔽门模块202的宽度。
[0042]所述的信号发射模块101包含车门启闭信号发射装置,以及设置在公交车车门处的车门感应装置。
[0043]如图2?图4所示,所述的屏蔽门模块202设置在站台边缘,其包含:设置在地面的固定搭板2022和设置在固定搭板2022上的屏蔽门2021,所述的屏蔽门2021与站台控制模块201电性连接。
[0044]如图2?图4所示,所述的水平登乘设备3包含:
[0045]登乘平台305,其设置在固定搭板2022下方,可以伸缩;
[0046]控制模块,其机械连接登乘平台305,并电性连接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201,该控制模块控制登乘平台进行伸缩;
[0047]感应模块,其电性连接控制模块,该感应模块接收公交车上信号发射模块101的信号,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模块;
[0048]保护模块,其保护水平登乘设备并延长水平登乘设备的寿命。
[0049]所述的控制模块包含:
[0050]滚轮304,其设置在登乘平台305下方,可以带动登乘平台305移动;
[0051]传动控制设备303,其电性连接滚轮304和站台上的站台控制模块201,驱动滚轮304运动。
[0052]所述的信号感应模块包含:
[0053]距离感应器301,其设置在水平登乘设备3上面对公交车的一侧,并电性连接传动控制设备303,计算公交车门与站台之间的距离和登乘平台305的推出速度,并将数据传输给传动控制设备303 ;
[0054]信号感应设备302,其电性连接传动控制设备303,该信号感应设备302接收公交车上信号发射模块101发送的信号,将相应的信号传输给传动控制设备303。
[0055]所述的信号感应模块还包含:设置在登乘平台305下方的荷载感应器(图中未显示),用于感应登乘平台上的荷载变化和上下客时长,将数据通过传动控制设备303传输到站台控制模块201,用于分析并预警上下客流量。
[0056]所述的保护模块包含:
[0057]泥刷保护装置306,其设置在水平登乘设备3上面对公交车的一侧,分别接触登乘平台305的上下表面;
[0058]防撞橡胶垫,其设置在水平登乘设备3上面对公交车的一侧。
[0059]所述的保护模块还包含:
[0060]密封硅胶(图中未显示),其设置在登乘平台305的四周,确保登乘平台上的雨水不会进入控制模块和信号感应模块;
[0061]排水设施(图中未显示),其用于将密封硅胶挡下来的水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