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762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所述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还包括车门外板18,所述车门外板18与所述车门外水切10的下端部1004紧密接触,以防止液体、灰尘等从车门外水切10的下方进入车内。
[0037]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8所示,所述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还包括车门外水切螺钉安装座17及车门外水切自攻螺钉16,所述车门外水切螺钉安装座17通过所述车门外水切自攻螺钉16固定在所述窗框内板14上,所述车门外水切10固定在所述车门外水切螺钉安装座17的外侧,所述车门外水切螺钉安装座17具有正对所述车门外板18的限位面1701,所述车门外水切螺钉安装座17的正对所述车门外板18的限位面1701与所述车门外板18上形成的车门外板限位面1801抵接以限制所述车门外水切10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
[0038]本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还包括装饰亮条螺钉安装座11及装饰亮条自攻螺钉12,所述装饰亮条螺钉安装座11通过装饰亮条自攻螺钉12固定在所述窗框内板14上,所述车门窗框装饰亮条9固定在所述装饰亮条螺钉安装座11的外侧,所述窗框外板13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孔1303,所述装饰亮条螺钉安装座11具有第二前侧限位面1101及第二后侧限位面1102,所述第二前侧限位面1101及第二后侧限位面1102与所述第二定位孔1303的相应两侧抵接以限制所述车门窗框装饰亮条9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
[0039]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车门窗框装饰亮条9的上下两端向内翻折分别形成包裹所述装饰亮条螺钉安装座11的外侧上下边沿的上翻边901及下翻边902。
[0040]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顶部内翻边2包括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横向臂201及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纵向臂202,所述下翻边902与所述第一横向臂201及第一纵向臂202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纵向臂202与所述下翻边902的间距L1为
0.7mm,所述第一横向臂201与所述下翻边902的间距L2为1mm,所述第一纵向臂202的最上端与所述下翻边902的最下端的高度差H1为1.5mm。
[0041]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底部内翻边3包括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横向臂303及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纵向臂304,所述第二横向臂303及第二纵向臂304的外侧分别形成横面302和外立面301,所述车门外水切10的上端部1002的外侧形成有顶面1003及贴合面1001,所述顶面1003抵靠所述横面302,所述贴合面1001贴合所述外立面 301。
[0042]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7所示,所述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还包括辅助定位安装卡块6,所述辅助定位安装卡块6卡入所述窗框外板13上形成的辅助定位安装孔1304中。所述辅助定位安装卡块6具有第三前侧限位面601、第三后侧限位面602及车宽方向限位面603,所述第三前侧限位面601及第三后侧限位面602与所述辅助定位安装孔1304的相应两侧抵接以限制所述辅助定位安装卡块6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所述车宽方向限位面603与所述窗框外板13抵接以限制所述辅助定位安装卡块6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0043]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6及图7所示,所述B柱外饰板还包括粘贴在所述B柱外饰板本体1的内侧面且位于所述主定位螺钉安装座4、安装卡块5及辅助定位安装卡块6周圈的密封海绵圈8。
[0044]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6及图7所示,所述B柱外饰板还包括粘贴在所述B柱外饰板本体1的内侧面上的缓冲海绵条7,所述缓冲海绵条7沿所述B柱外饰板本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
[0045]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B柱外饰板和车门窗框装饰亮条分别通过窗框外板上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进行安装,实现B柱外饰板上的顶部内翻边与车门窗框装饰亮条的间隙配合;另外,B柱外饰板的底部内翻边的外立面与车门外水切的贴合面贴合(零距离),B柱外饰板的底部内翻边的横面与车门外水切的上端部紧密接触(抵靠),且车门外水切螺钉安装座的限位面与车门外板上形成的车门外板限位面抵接,B柱外饰板上的底部内翻边与车门外水切的上端部紧密接触(零距离贴合),这样,保证了装配之后,B柱外饰板上的底部内翻边与车门外水切的上端部始终是紧密接触的,实现了 B柱外饰板与车门外水切的零距离配合。另外,能够避免B柱外饰板底部受压变形,防止雨水通过外水切的上端部渗入车门内部。大幅提高了车门窗框区域的外观品质和整车密封性。
[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B柱外饰板、车门窗框、车门窗框装饰亮条及车门外水切,所述车门窗框装饰亮条及车门外水切固定在所述车门窗框上,所述B柱外饰板包括B柱外饰板本体,所述B柱外饰板本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顶部内翻边、主定位螺钉安装座、安装卡块及底部内翻边,所述顶部内翻边与所述车门窗框装饰亮条间隙配合,所述主定位螺钉安装座通过一第一螺钉固定在所述车门窗框上,所述安装卡块卡入所述车门窗框上形成的定位安装孔中,所述底部内翻边与所述车门外水切的上端部紧密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窗框包括固定连接的窗框内板及窗框外板,所述定位安装孔形成在所述窗框外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外板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孔,所述主定位螺钉安装座具有第一前侧限位面、第一后侧限位面及第一下限位面,所述第一前侧限位面及第一后侧限位面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相应两侧抵接以限制所述B柱外饰板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一下限位面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下侧抵接以限制所述B柱外饰板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还包括车门外板,所述车门外板与所述车门外水切的下端部紧密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还包括车门外水切螺钉安装座及车门外水切自攻螺钉,所述车门外水切螺钉安装座通过所述车门外水切自攻螺钉固定在所述窗框内板上,所述车门外水切固定在所述车门外水切螺钉安装座的外侧,所述车门外水切螺钉安装座具有正对所述车门外板的限位面,所述车门外水切螺钉安装座的正对所述车门外板的限位面与所述车门外板上形成的车门外板限位面抵接以限制所述车门外水切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还包括装饰亮条螺钉安装座及装饰亮条自攻螺钉,所述装饰亮条螺钉安装座通过装饰亮条自攻螺钉固定在所述窗框内板上,所述车门窗框装饰亮条固定在所述装饰亮条螺钉安装座的外侧,所述窗框外板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孔,所述装饰亮条螺钉安装座具有第二前侧限位面及第二后侧限位面,所述第二前侧限位面及第二后侧限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相应两侧抵接以限制所述车门窗框装饰亮条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窗框装饰亮条的上下两端向内翻折分别形成包裹所述装饰亮条螺钉安装座的外侧上下边沿的上翻边及下翻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内翻边包括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横向臂及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纵向臂,所述下翻边与所述第一横向臂及第一纵向臂间隔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臂与所述下翻边的间距为0.7mm,所述第一横向臂与所述下翻边的间距为1mm,所述第一纵向臂的最上端与所述下翻边的最下端的高度差为1.5mm。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还包括辅助定位安装卡块,所述辅助定位安装卡块卡入所述窗框外板上形成的辅助定位安装孔中,所述辅助定位安装卡块具有第三前侧限位面、第三后侧限位面及车宽方向限位面,所述第三前侧限位面及第三后侧限位面与所述辅助定位安装孔的相应两侧抵接以限制所述辅助定位安装卡块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所述车宽方向限位面与所述窗框外板抵接以限制所述辅助定位安装卡块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外饰板还包括粘贴在所述B柱外饰板本体的内侧面且位于所述主定位螺钉安装座、安装卡块及辅助定位安装卡块周圈的密封海绵圈。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外饰板还包括粘贴在所述B柱外饰板本体的内侧面上的缓冲海绵条,所述缓冲海绵条沿所述B柱外饰板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内翻边包括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横向臂及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纵向臂,所述第二横向臂及第二纵向臂的外侧分别形成横面和外立面,所述车门外水切的上端部的外侧形成有顶面及贴合面,所述顶面抵靠所述横面,所述贴合面贴合所述外立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包括B柱外饰板、车门窗框、车门窗框装饰亮条及车门外水切,所述车门窗框装饰亮条及车门外水切固定在所述车门窗框上,所述B柱外饰板包括B柱外饰板本体,所述B柱外饰板本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顶部内翻边、主定位螺钉安装座、安装卡块及底部内翻边,所述顶部内翻边与所述车门窗框装饰亮条间隙配合,所述主定位螺钉安装座通过一第一螺钉固定在所述车门窗框上,所述安装卡块卡入所述车门窗框上形成的定位安装孔中,所述底部内翻边与所述车门外水切的上端部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的B柱外饰板安装结构,通过B柱外饰板上的顶部内翻边及底部内翻边即可实现B柱外饰板的定位,安装及制造工艺简单。
【IPC分类】B60R13/04
【公开号】CN205086818
【申请号】CN201520801660
【发明人】陈龙, 王占, 陈德瑞, 王琛, 曹勇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