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禽苗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0407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禽苗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禽苗运输车,主要用于禽苗的运输。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从鸡的孵化到喂养到产蛋,均能够实现集约化的大型养殖,但是,在鸡苗大范围的繁殖后,将鸡苗从繁育场地运送至养殖场地或送至购买方处,出现了因运输带来的各种问题,如,鸡苗受挤压死亡,鸡苗的运输途中无法饮食喂水等引发的死亡,或者因车厢内透气效果差导致空气流通不畅而造成禽苗死亡,或因禽苗交差感染而造成禽苗大批量生病死亡。其中,最致命的是鸡苗受挤压死亡,若使用小箱,则带来了装卸不便的问题,使用大箱,则鸡苗聚堆过度拥挤引发死亡,或者因盛装鸡苗的容器透气效果差导致空气流通不畅而死亡是主要原因,会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弊端提供一种新型禽苗运输车,避免了因运输过程中空气不流通而造成禽苗死亡,避免了禽苗交差感染,提高了禽苗的成活率,降低了经济损失。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新型禽苗运输车,包括二类底盘、副车架和车厢主体,车厢主体通过主隔板分隔成前厢体和后厢体,主隔板上设有回风口和循环通风口,回风口位于循环通风口上方;
[0006]所述后厢体内设有通风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通风机构底座和通风机构盖板,通风机构底座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通风机构底座顶端设有盖板固定槽,通风机构盖板固定在盖板固定槽内,所述盖板固定槽的长度L1小于后厢体的长度L2,所述通风机构底座固定设置在后厢体底部,通风机构底座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循环通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连通,所述通风机构盖板由三组盖板组成,每组盖板包括两个盖板主体,两个盖板主体通过铰链相对的固定在盖板固定槽的内壁上,盖板主体上设有若干第一出风通孔,所述第一出风通孔轴向设置在盖板主体上,盖板主体的上表面上竖直设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包围在第一出风通孔外周,所述后厢体上设有出风风扇;
[0007]所述前厢体内设有循环通风腔室,所述循环通风腔室与循环通风口相连通,所述循环通风腔室壁上设有若干通风扇,通风扇的第二进风口位于前厢体内,通风扇的第二出风口位于循环通风腔室内,所述前厢体内还设有加湿器,加热器和冷风出风通道,所述前厢体外设有压缩机,压缩机与冷风出风通道相连通,所述前厢体上设有进风口 ;
[0008]所述后厢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相连接,PLC控制器分别与加湿器、加热器、压缩机、出风风扇、通风扇相连接;
[0009]所述后厢体内设有装载机构,所述装载机构包括支撑侧壁,纵向支撑条组和挡货杆,所述支撑侧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侧壁相对平行的固定在后厢体内壁上,所述纵向支撑条组的数量为两组以上,每组纵向支撑条组包括两个支撑条,每组纵向支撑条组的两个支撑条分别通过螺栓对称的固定在两个支撑侧壁的内壁上,所述两个支撑条之间固定有若干挡货杆;
[0010]所述支撑条整体呈“凸”字形结构,支撑条上纵向设有若干呈圆柱形结构的挡货杆固定腔,支撑条内壁上设有挡货杆固定通孔,所述挡货杆固定通孔与挡货杆固定腔相连通,挡货杆固定通孔包括圆形的主固定孔和设置在主固定孔两侧的辅助固定孔,挡货杆固定通孔的长度L3、挡货杆固定通孔的宽度L4均小于挡货杆固定腔的内径dl ;
[0011]所述挡货杆包括挡货杆主体和设置在挡货杆主体下方的挡货柱组,所述挡货柱组的数量为一组以上,每组挡货柱组包括两个挡货柱,所述挡货杆主体包括固定挡货杆、伸缩挡货杆和挡货杆固定头,所述固定挡货杆一端设有挡货杆调节腔,所述伸缩挡货杆可滑动的设置在挡货杆调节腔内,挡货杆调节腔内设有一个弹簧,弹簧一端通过销钉固定在挡货杆调节腔内,另一端与伸缩挡货杆固定连接,所述挡货杆固定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固定挡货杆、伸缩挡货杆的两端,所述挡货杆固定头与挡货杆固定通孔间隙配合;
[0012]所述挡货杆通过挡货杆固定头与挡货杆固定通孔之间的配合固定在两个支撑条之间;
[0013]所述前厢体内设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主导流通道和辅助导流块,所述主导流通道为L形结构,主导流通道一端与冷风出风通道相连通,另一端位于前厢体内,所述辅助导流块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主导流通道的两侧,所述辅助导流块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
[0014]上述一种新型禽苗运输车,其中,所述后厢体顶端设有应急风扇。
[0015]上述一种新型禽苗运输车,其中,所述盖板固定槽中轴处设有支撑横杆,所述盖板主体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盖板固定槽内壁上,另一端压合放置在支撑横杆上,所述盖板主体上设有把手。
[0016]上述一种新型禽苗运输车,其中,所述主导流通道的内壁为圆弧形结构,所述主导流通道的内壁所呈的圆弧形结构所对的圆心角为60°。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运输禽苗,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实时感应后厢体内的温度和湿度情况,与设定好的禽苗生存的最佳环境相对比,若发生温度过低、温度过高、湿度过低或湿度过高的情况,则相应控制加热器对空气温度进行加热、或通过压缩机制冷、或通过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0019]将车外空气通过进风口吸入前厢体内,通风扇将前厢体内已混合好的符合禽苗生存条件的空气出入通风机构内,并通过第一出风通孔自后厢体底部竖直向上的送入后厢体内,竖直向上的送风方式有利于空气的循环流通,增加后厢体内的禽苗的舒适度,增加了成活率,后厢体内的空气经禽苗呼吸后已不符合生存所需,此时一部分空气通过出风风扇排出后厢体外,另一部分空气通过回风口回到前厢体,以此循环利用,节能减排,避免了因运输过程中空气不流通而造成禽苗死亡,避免了禽苗交差感染,提高了禽苗的成活率,降低了经济损失。
[0020]盖板固定槽的长度小于后厢体的长度,也就是第一出风通孔的位置不会过于靠近后厢体的内壁,有效的使第一出风通孔位于禽苗下方,保证了禽苗生存所需,又不会造成浪费,节约了成本。
[0021]盖板主体的上表面上竖直设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包围在第一出风通孔外周,能够有效防止人工搬运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第一出风通孔损坏或堵塞。
[0022]盖板固定槽中轴处设有支撑横杆,所述盖板主体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盖板固定槽内壁上,另一端压合放置在支撑横杆上,所述盖板主体上设有把手,这就使盖板主体可以进行开合,可以及时对通风机构进行清理,避免污染。
[0023]装载机构用于装置禽苗运输箱,可以根据禽苗运输箱的实际尺寸,设置相邻挡货杆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禽苗运输箱的装载高度,设置挡货杆布置高度,从而使禽苗运输箱固定在挡货杆的挡货柱之间,灵活性强,避免了因运输过程中车辆颠簸或者是空气不流通而造成禽苗死亡,提高了禽苗的成活率,降低了成本。
[0024]装载机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0025]①支撑条上纵向设有若干呈圆柱形结构的挡货杆固定腔,支撑条内壁上设有挡货杆固定通孔,所述挡货杆固定通孔与挡货杆固定腔相连通,这就可以根据禽苗运输箱实际尺寸进行灵活选择,使挡货杆之间的间距最符合运输条件要求;
[0026]②挡货杆固定头与挡货杆固定通孔间隙配合,需要进行固定时,只需要将挡货杆固定头通过挡货杆固定通孔伸入挡货杆固定腔内,即可实现固定;
[0027]③固定挡货杆一端设有挡货杆调节腔,所述伸缩挡货杆可滑动的设置在挡货杆调节腔内,挡货杆调节腔内设有一个弹簧,弹簧一端通过销钉固定在挡货杆调节腔内,另一端与伸缩挡货杆固定连接,安装拆卸方便,保证了安装的牢固性。
[0028]前厢体内设有导流机构,能够有助于空气在前厢体内进行混合,主导流通道能够有效防止回风口输送过来的空气直接被重新输送入车内,节约了能源,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厢主体主视图。
[0031]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厢主体俯视图。
[0032]图4为本实用新型通风机构底座结构图。
[0033]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结构图。
[0034]图6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即装载机构结构图。
[0035]图7为本实用新型A-A向横切图。
[0036]图8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条结构图。
[0037]图9为本实用新型挡货杆结构图。
[0038]图10为本实用新型挡货杆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40]如图所示一种新型禽苗运输车,包括二类底盘35、副车架36和车厢主体1,所述车厢主体1通过主隔板2分隔成前厢体3和后厢体4,主隔板2上设有回风口 5和循环通风口6,回风口 5位于循环通风口 6上方;
[0041]所述后厢体4内设有通风机构10,所述通风机构10包括通风机构底座11和通风机构盖板12,通风机构底座11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通风机构底座11顶端设有盖板固定槽13,通风机构盖板12固定在盖板固定槽13内,所述盖板固定槽13的长度L1小于后厢体4的长度L2,所述通风机构底座11固定设置在后厢体4底部,通风机构底座11 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 15,循环通风口 6与第一进风口 15相连通,所述通风机构盖板12由三组盖板17组成,每组盖板17包括两个盖板主体18,两个盖板主体18通过铰链19相对的固定在盖板固定槽13的内壁上,所述盖板固定槽13中轴处设有支撑横杆20,所述盖板主体18 —端通过铰链可转动的固定在盖板固定槽13内壁上,另一端压合放置在支撑横杆20上,所述盖板主体18上设有把手21,盖板主体18上设有若干第一出风通孔22,所述第一出风通孔22轴向设置在盖板主体18上,盖板主体18的上表面上竖直设有保护板23,所述保护板23包围在第一出风通孔22外周,所述后厢体4顶端设有应急风扇24,所述后厢体4上设有出风风扇7 ;
[0042]所述前厢体3内设有循环通风腔室25,所述循环通风腔室25与循环通风口 6相连通,所述循环通风腔室25壁上设有若干通风扇26,通风扇26的第二进风口 27位于前厢体3内,通风扇26的第二出风口 28位于循环通风腔室25内,所述前厢体3内还设有加湿器14,加热器29和冷风出风通道3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