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视镜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852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视镜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视镜套,包括外壳和电机,所述外壳外圈的顶部设置有遮雨装置,所述遮雨装置包括固定框、遮雨棚、移动框和转动轮,所述固定框通过遮雨棚与移动框连接,移动框的底端设置有转动轮,所述遮雨装置上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光感器和雨滴传感器,所述外壳内圈的顶部设置有照明装置,所述电机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该后视镜套,通过对遮雨装置的改进,使得即使在阴雨天行驶,依然能保证后视镜的清晰度,从而增加了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保障,通过使用照明装置,使得即使在昏暗的环境下行驶,依然能使其他车辆发现后视镜,从而避免了后视镜被撞毁这种情况的发生,方便了驾驶员的使用。
【专利说明】
一种后视镜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后视镜套。
【背景技术】
[0002]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国均规定了汽车上必须安装后视镜。后视镜套是后视镜的一种保护装置。
[0003]在车辆行驶中,若遇到阴雨天,则会降低后视镜的清晰度,从而减少了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在昏暗的环境下行驶,由于后视镜没有附带照明装置,导致后视镜不易被其他车辆发现,从而增加了后视镜被撞毁的可能性,给驾驶员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视镜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视镜套,包括外壳和电机,所述外壳外圈的顶部设置有遮雨装置,所述遮雨装置包括固定框、遮雨棚、移动框和转动轮,所述固定框通过遮雨棚与移动框连接,移动框的底端设置有转动轮,所述遮雨装置上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光感器和雨滴传感器,所述外壳内圈的顶部设置有照明装置,所述电机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电机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远离电机的一端与外壳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外壳并延伸至外壳的内部,且电机的输出轴分别贯穿转动轮和角度判断器,所述角度判断器与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角度判断器包括判断器上环、电刷和判断器下环,所述判断器下环上设置有电刷,所述判断器上环和判断器下环均由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且判断器上环处于判断器下环下端,所述判断器上环由金属区和绝缘区组成,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胶皮套口,所述胶皮套口的左端通过转轴与外壳连接,所述胶皮套口的右端设置有套口栓,且胶皮套口的右端通过套口栓与外壳活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机、光感器、雨滴传感器和角度判断器电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右端与遮雨装置的右端通过轴销活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顶部设置有防水胶皮。
[0008]优选的,所述电刷的顶部与判断器上环接触。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后视镜套,通过对遮雨装置的改进,使得即使在阴雨天行驶,依然能保证后视镜的清晰度,从而增加了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通过使用照明装置,使得即使在昏暗的环境下行驶,依然能使其他车辆发现后视镜,从而避免了后视镜被撞毁这种情况的发生,方便了驾驶员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遮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角度判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判断器上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I外壳、2遮雨装置、21固定框、22遮雨棚、23移动框、24转动轮、3光感器、4雨滴传感器、5照明装置、6电机、7控制器、8固定架、9角度判断器、91判断器上环、911金属区、912绝缘区、92电刷、93判断器下环、10胶皮套口、11套口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后视镜套,包括外壳I和电机6,外壳I外圈的顶部设置有遮雨装置2,外壳I的右端与遮雨装置2的右端通过轴销活动连接,遮雨装置2包括固定框21、遮雨棚22、移动框23和转动轮24,固定框21通过遮雨棚22与移动框23连接,移动框23的底端设置有转动轮24,通过对遮雨装置2的改进,使得即使在阴雨天行驶,依然能保证后视镜的清晰度,从而增加了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遮雨装置2上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光感器3和雨滴传感器4,外壳I内圈的顶部设置有照明装置5,通过使用照明装置5,使得即使在昏暗的环境下行驶,依然能使其他车辆发现后视镜,从而避免了后视镜被撞毁这种情况的发生,方便了驾驶员的使用,电机6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7,控制器7的顶部设置有防水胶皮,电机6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架8,且固定架8远离电机6的一端与外壳I固定连接,电机6的输出轴贯穿外壳I并延伸至外壳I的内部,且电机6的输出轴分别贯穿转动轮24和角度判断器9,角度判断器9与外壳I的内壁连接,角度判断器9包括判断器上环91、电刷92和判断器下环93,判断器下环93上设置有电刷92,电刷92的顶部与判断器上环91接触,判断器上环91和判断器下环93均由电机6的输出轴贯穿,且判断器上环91处于判断器下环93下端,判断器上环91由金属区911和绝缘区912组成,外壳I的底部设置有胶皮套口 10,胶皮套口 10的左端通过转轴与外壳I连接,胶皮套口 10的右端设置有套口栓11,且胶皮套口 1的右端通过套口栓11与外壳I活动连接,控制器7与电机6、光感器3、雨滴传感器4和角度判断器9电连接。
[0017]工作原理:当该后视镜套需要进行安装操作时,取出套口栓11,将后视镜套入后视镜套,装上套口栓11,由此完成安装操作;如遇阴雨天,雨滴传感器4被触发,并向控制器7发出阴雨信号,控制器7收到阴雨信号后,控制电机6运转,电机6带动转动轮24和判断器上环91转动,转动轮24的转动带动移动框23转动,从而打开遮雨棚22,当电刷92触碰到绝缘区912时,角度判断器9向控制器7发出停止信号,控制器7收到停止信号时,控制器7控制电机6停止运转,至此完成一次遮雨操作;当阴雨天过后,雨滴传感器4的触发停止,雨滴传感器4停止向控制器7发出阴雨信号,控制器7收不到阴雨信号后,控制电机6转动,从而关闭遮雨棚22,至此完成一次收棚操作;当光照强度低于设定值时,光感器3向控制器7发出照明信号,控制器7收到照明信号后,控制器7接通照明装置5的电源,使得照明装置5开始工作,至此完成一次开启照明操作;当光照强度由低于设定值变为高于设定值时,光感器3停止向控制器7发出照明信号,控制器7收不到照明信号后,控制器7切断照明装置5的电源,使得照明装置5停止工作,至此完成一次关闭照明操作。
[001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后视镜套,包括外壳(I)和电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外圈的顶部设置有遮雨装置(2),所述遮雨装置(2)包括固定框(21)、遮雨棚(22)、移动框(23)和转动轮(24),所述固定框(21)通过遮雨棚(22)与移动框(23)连接,移动框(23)的底端设置有转动轮(24),所述遮雨装置(2)上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光感器(3)和雨滴传感器(4),所述外壳(1)内圈的顶部设置有照明装置(5),所述电机(6)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7),所述电机(6)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架(8),且固定架(8)远离电机(6)的一端与外壳(I)固定连接,电机(6)的输出轴贯穿外壳(I)并延伸至外壳(I)的内部,且电机(6)的输出轴分别贯穿转动轮(24)和角度判断器(9),所述角度判断器(9)与外壳(I)的内壁连接,所述角度判断器(9)包括判断器上环(91)、电刷(92)和判断器下环(93),所述判断器下环(93)上设置有电刷(92),所述判断器上环(91)和判断器下环(93)均由电机(6)的输出轴贯穿,且判断器上环(91)处于判断器下环(93)下端,所述判断器上环(91)由金属区(911)和绝缘区(912)组成,所述外壳(I)的底部设置有胶皮套口( 10),所述胶皮套口( 10)的左端通过转轴与外壳(I)连接,所述胶皮套口(10)的右端设置有套口栓(11),且胶皮套口(10)的右端通过套口栓(11)与外壳(I)活动连接,所述控制器(7)与电机(6)、光感器(3)、雨滴传感器(4)和角度判断器(9)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视镜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的右端与遮雨装置(2)的右端通过轴销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视镜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7)的顶部设置有防水胶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视镜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92)的顶部与判断器上环(91)接触。
【文档编号】B60Q1/32GK205440172SQ201620315743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5日
【发明人】刘吾彩
【申请人】鹰潭市科速达电子塑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