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污染生物治理方法

文档序号:3999173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铁道污染生物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轨道床环境污染的生物降解、治理、绿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列车普遍采用开放式直排厕所,粪便及生活污水直接排向铁道,被戏称为列车随地大小便。目前我国铁路总长已超过7.15万公里,年运送旅客达10.5亿人次,按每人每天排放0.5公斤粪便、1.5公斤尿液计算,全国每天抛洒在铁道的粪尿保守估计达3000吨,一年总计100多万吨。造成严重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恶化了铁路工人的工作环境,容易传播疾病,“千里铁道线,千里污染线”是其贴切的写照,而且固体废渣会影响铁路道床的物理性能,缩短清渣的周期,加大铁路养护的工作量。
国外发达国家有部分列车增加了集便箱,我国有极少数新产列车增加了集便箱,传统列车的全部更新换代,会经历很长的时间,而且会增加运行成本,在能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无疑受到更多地限制。例如《一种旅客列车集便装置》(专利号200320114376.2)涉及的是一种旅客列车直排式厕所用车上集便器和车站集便池,其技术方案是改造厕所并对排泄废物后期加工;《旅客列车在线自动净化装置》(专利号200320103390.2)涉及的是一种生化厕所,其技术方案是改造厕所并增加生物浓缩降解装置以在线将粪便降解;《列车生物自净化厕所》(专利申请号200310117292.9)是通过将列车集便器排出的污水进行氧化消毒、微生物降解处理后,使列车在运行中做到无污染排放,其增加的装置为过滤槽、消毒箱、二元气体发生装置、多级生物反应器等等。从以上列举的现有技术可以看出,所有的解决方案均为对列车本身进行改造。这种方式要么是安装集便箱以减少或避免沿途排放,但增加了列车运行负担,同时增加了后续清理工作;要么增加在线生物降解装置,但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维修困难。
对于铁轨道床的绿化国内外没有公开报道过,目前为空白领域,对于火车排泄物的生物降解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处于空白。其中涉及到的容器栽培技术已经成熟,在发达国家已有30年的历史,近几年,容器栽培在我国开始崭露头角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为本发明奠定了基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铁轨道床环境污染的生物降解、治理、绿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道污染生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栽有植物的容器置于铁路道床之上。
上述的铁道污染生物治理方法,其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是装有营养基质的容器;所述的营养基质是具有强抗水蚀能力的土壤。
上述的铁道污染生物治理方法,其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是矮生、常绿、喜阳性植物,例如可以是高羊茅、黑麦草、结缕草、百慕大、扶芳藤、络石、爬山虎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铁道污染生物治理方法,其更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是扁平容器,沿口与枕木等高或略高,大小要略小于轨道与枕木组成的方格,但要尽可能地覆盖住轨道内的裸露空间,同时要有一定的抗震和抗风化效果,故需外加塑料或泡沫外套的陶瓷容器。为节约成本也可直接选用塑料容器,但应是符合上述要求的特制品。
本发明铁道污染生物治理方案的采用可以取得如下的有益效果(1)生态效益。
a.绿地增量可观。集约利用土地,提高绿化覆盖率。中国铁轨宽度为1.435米,如果全国铁路全部建成绿色轨道,按目前全国铁路总长7万公里计,新增绿地面积约一亿平方米;按照2020年全国铁路规划总长10万公里计,新增绿地面积约1.4亿平方米。如果将铁轨外侧路基计算在内,则绿地面积近乎翻一番。
b.生态美学效果。通过绿化建成绿色铁道,与铁路两旁行道树共同构成立体绿化体系,改善铁路沿线的景观,形成“人在绿上,人在景中”的视觉美学效果。相比与传统铁路以木本(行道树)植物为主的两旁绿化,会提高景观丰富度,并缓解列车司机的视觉疲劳,降低事故发生率。
c.环境效益。拦截并降解铁轨上的火车排泄物,防止路基土壤以及地下水污染,形成“火车排泄物——容器——草本植物”的循环再生系统,变粪便为肥料,同时依托植物的杀菌功能,消灭粪便中的寄生病菌,源头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这在非典和禽流感事件之后显得尤为迫切。
(2)社会效益。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能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栽培容器对轨道有覆盖作用,在废物与轨道之间形成隔离层,延长道渣清筛周期,节省人力物力;同时能降解火车粪便、废水等排泄物,改善铁路工人的工作环境,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图1为本发明铁道污染生物治理方法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总体构思利用绿色植物降解列车沿途排泄的污染物;考虑到铁路道床为石子铺设所成,难以直接进行绿化,故引进容器栽培法(即通过装有营养基质的容器栽培植物),并将栽有植物的容器置于铁路道床之上;通过置于枕木之间的容器隔离并收集这些排泄物,通过绿色植物吸收降解,而植物正好利用这些营养物质和废水,可以免于水肥管理。在需要进行道渣清筛或铁路维护作业时,将绿化容器移下轨道即可。
要实现上述预期效果,并不影响火车正常运行,不降低铁路的正常功能,需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a.草种选择选择原则矮生要求在无人工修剪的情况下,不影响列车行使;常绿防止绿化、美观和污染降解功能季节性散失;喜阳选择喜阳性植物;因地制宜主要是考虑草种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北方地区倾向于耐寒品种,南方地区倾向于耐热品种。
品种建议综合考虑上述原则,优先选择草皮类植物。在北方选择高羊茅、黑麦草、扶芳藤、等冷季型草坪草(适宜温度为10~24℃);在南方可以选择狗牙根、结缕草、百慕大、络石等暖季型草坪草(适宜温度为26-32℃);南北均可的广适性的有爬山虎等中性品种。
b.容器选择选择原则扁平容器,沿口与枕木等高或略高,大小要略小于轨道与枕木组成的方格,但要尽可能地覆盖住轨道内的裸露空间,同时要有一定的抗震和抗风化效果,故需外加塑料或泡沫外套的陶瓷容器。
规格建议陶瓷盆,长1.3-1.4米,宽度30公分,厚度10公分左右,容器深度10左右,成本约10元/平方米。在容器外套上防震垫,能提高抗震效果。另外,为防止盗窃,可以在容器上统一镶嵌特定的标志。
c.基质选择本实施例中的基质用土壤即可,关键是要求土壤具有强抗水蚀能力,防止在雨水或列车排泄废水冲击下破碎,污染道渣。因此要求土壤具备良好的团粒结构,干时不板结,湿时不成糊,排水、保水以及通气性能好;对土壤养分要求不严,因为有列车每天不间断地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虽然水分充足,但排水和保水性能好是增强抗水蚀能力的一个标志。
如图1所示,显示了本发明绿色铁轨设计方案的效果图。1是枕木,2为栽有草种植物的绿化容器,3是铁轨,4是行道树。
虽然本发明通过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和改进,所附的权利要求应包括这些变形和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铁道污染生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栽有植物的容器置于铁路道床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道污染生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是装有营养基质的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道污染生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基质是具有强抗水蚀能力的土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道污染生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是矮生、常绿、喜阳性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道污染生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是高羊矛、黑麦草、结缕草、百慕大、扶芳藤、络石、爬山虎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道污染生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是扁平容器,沿口与枕木等高或略高,大小要略小于轨道与枕木组成的方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道污染生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是陶瓷容器外加塑料或泡沫外套,也可以是强抗风化的塑料容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铁路道床环境污染的生物降解、治理和绿化方法。利用绿色植物降解列车沿途排泄的污染物,考虑到铁路道床为石子铺设而成,难以直接进行绿化,故引进容器栽培法,即通过装有营养基质的容器栽培植物,并将栽有植物的容器置于铁路道床之上;通过置于枕木之间的容器隔离并收集这些排泄物,通过绿色植物吸收降解,而植物正好利用这些营养物质和废水,可免于相应的水肥管理;在需要进行道渣清筛或铁路维护作业时,将绿化容器移下轨道即可。
文档编号E01B37/00GK1811063SQ200610037860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9日
发明者唐二春, 左玉辉 申请人:南京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