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振器外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122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振器外套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振器外套筒。其包括外套筒基体和位于外套筒基体下方的外套筒底板,其中,在所述外套筒基体上设有若干从所述外套筒基体的外壁沿所述外套筒基体的径向向外伸出的凸出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隔振器外套筒通过在外套筒基体外部增设凸出部,使外套筒与混凝土之间的锚固力大大提高,使得锚固程度更加可靠,从而延长了隔振器外套筒使用寿命,并且在实际施工时更有利于外部钢筋的绑扎,提高了施工质量并缩短了工期。
【专利说明】一种隔振器外套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振器外套筒。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轨道交通以其便捷、快速、准时、节能、有效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的优势,迅速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热点。但其振动与噪声污染也会对沿线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在建设同期采取必要的隔振降噪措施。其中减振降噪效果最好的还是由阻尼弹簧构成的浮置隔振道床系统。
[0003]在浮置隔振道床系统中,钢弹簧浮置板的主要隔振元件为钢弹簧隔振器,其由内套筒、外套筒和钢弹簧等组成。钢弹簧负责承载浮置板的重量(静载)及列车通过时的重量(动载),外套筒埋置于钢筋混凝土道床内,用来将混凝土道床及其上部荷载传递给隔振器内套筒。故外套筒与混凝土之间锚固可靠,以保证道床中的应力有效传递给隔振器是整个减振系统的重中之重。而在现有技术中,外套筒与混凝土之间通常采用表面摩擦和粘结的方式来进行力传递,这样一方面外套筒和混凝土之间容易脱胶或者产生相对滑移,降低了混凝土和外套筒之间的锚固力,使得混凝土与套筒容易分离,从而缩短了隔振器外套筒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实际施工时,不利于外套筒与外部钢筋的绑扎,降低了施工质量并延长了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振器外套筒,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隔振器外套筒和混凝土之间的锚固力不可靠,容易分离、使用寿命短且施工质量差、工期长的缺陷。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振器外套筒,包括外套筒基体和位于外套筒基体下方的外套筒底板,其中,在所述外套筒基体上设有若干从所述外套筒基体的外壁沿所述外套筒基体的径向向外伸出的凸出部。
[0008]优选地,所述凸出部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外套筒基体上。
[0009]优选地,所述凸出部由角钢制成,所述角钢的横断面与所述外套筒基体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角钢的边宽尺寸为10mm-60mm。
[0011]优选地,所述角钢是由的3mm-10mm厚的钢板弯制而成,所述钢板的钢材牌号与所述外套筒基体的钢材牌号相同。
[0012]优选地,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外套筒基体外壁的中部。
[0013]优选地,所述凸出部的数量为4-8个。
[0014]优选地,所述凸出部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套筒基体的外壁上
[0015]优选地,所述凸出部从所述外套筒基体伸出的径向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外套筒底板在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外套筒轴线所在的平面内的长度。[0016]优选地,所述外套筒底板是正方形的,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外套筒底板的四个角相对应。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隔振器外套筒通过在外套筒基体外部增设凸出部,使外套筒与混凝土之间的锚固力大大提高,锚固程度更加可靠,即由原来的摩擦和粘结,改进为更有效的机械咬合、摩擦和粘结,以保证道床中的应力有效传递给隔振器,从而提高了产品可靠度,改善了局部应力,相应地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并且在实际施工时更有利于外部钢筋笼的绑扎,提高施工质量并缩短工期。此外,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隔振器外套筒的主视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振器外套筒的俯视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振器外套筒的左视图。
[0022]其中:1_外套筒基体;2-凸出部;3-肋板;4-外套筒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4]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外套筒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该外套筒包括外套筒基体I和位于外套筒基体I下方大致正方形的外套筒底板4,在外套筒基体I上设有4个从外套筒基体I的外壁沿外套筒的径向方向向外伸出的凸出部2。需要说明的是,凸出部2也可以是其它数量,优选4-8个。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隔振器外套筒通过在外套筒基体I上设置凸出部2,使得外套筒与混凝土之间的锚固程度更加可靠,即由原来的摩擦和粘结,改进为更有效的机械咬合、摩擦和粘结,以保证道床中的应力有效传递给隔振器,从而提高了产品可靠度,改善了局部应力,相应地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并且在实际施工时更有利于外部钢筋笼的绑扎,提高施工质量并缩短工期。
[0025]优选该凸出部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外套筒基体I上,需要说明的是,凸出部2和外套筒基体I之间的连接也可采用其它的方式,例如粘贴。为了便于制造,优选该凸出部2由角钢制成,且角钢的横断面与外套筒基体I连接。在该实施例中,角钢为不等边角钢,其长边宽和短边宽的尺寸优选为IOmm?60_。需要说明的是,该角钢也可以为等边角钢,其等边角钢的边宽尺寸优选为IOmm?60mm。进一步地,该角钢采用与外套筒基体I相同钢材牌号的3mm-1Omm厚的钢板弯制形成,且优选厚度为5mm,钢板的钢材牌号与外套筒基体I的钢材牌号相同,以使得外套筒基体I和角钢之间的焊接更加容易,焊接更加牢固。
[0026]优选凸出部2位于外套筒基体的外壁的中部。并优选凸出部2均匀分布在外套筒基体I的外壁上,以便于受力均衡。
[0027]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外套筒相互之间产生干扰,优选该凸出部2从外套筒基体I伸出的径向长度小于等于外套筒底板4在凸出部2和外套筒轴线所在的平面内的长度。
[0028]进一步地,为了使凸出部2从外套筒基体I伸出的径向长度最大化,优选凸出部2与外套筒底板4的四个角相对应。[0029]此外,本实用新型中隔振器外套筒还包括位于外套筒基体I下端的肋板3,以对外套筒基体I进行加固,使得整个筒体更加稳定。
[0030]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隔振器外套筒,包括外套筒基体和位于外套筒基体下方的外套筒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套筒基体上设有若干从所述外套筒基体的外壁沿所述外套筒基体的径向向外伸出的凸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外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外套筒基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器外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由角钢制成,所述角钢的横断面与所述外套筒基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器外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的边宽尺寸为10mm-60mni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器外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是由3mm-10mm厚的钢板弯制而成,所述钢板的钢材牌号与所述外套筒基体的钢材牌号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器外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外套筒基体外壁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器外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数量为4至8个。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器外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套筒基体的外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振器外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从所述外套筒基体伸出的径向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外套筒底板在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外套筒轴线所在的平面内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振器外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底板是正方形的,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外套筒底板的四个角相对应。
【文档编号】E01B19/00GK203700884SQ201320860211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发明者】李腾, 王超, 孙燕, 任奇, 孙方遒, 邵斌, 佟小朋, 李贵花, 高淑华, 周迎春, 刘伟, 梁国君, 邹长云 申请人:北京九州一轨隔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