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隔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0018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火车隔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车隔间。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出现了高铁、动车组等系列车辆。高铁的行驶速度甚至最快到达350公里/小时,而且运行较为平稳。为了提高乘客的乘坐感受,高铁等车辆内设置有座位或者卧铺,乘客可以于在休息的同时观看周边风景。然而,在夜间行车时,车辆外一片漆黑,难以看清外面的风景。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较易地观看夜间风景的火车隔间。

一种火车隔间,包括底板、壁板、窗户组件以及探照灯组件,所述壁板围绕所述底板设置并围绕形成居住空间,所述窗户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壁板上的窗框以及设置于所述窗框上的玻璃片,所述探照灯组件包括安装头以及探照灯,所述安装头设置于所述窗框上,所述探照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头上;其中所述壁板上凸伸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上设置有地图组件,所述地图组件包括支撑架、控制器以及地图显示屏,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支撑片上,所述地图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地图显示屏电性连接,用于使所述地图显示屏显示电子地图。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底盘以及设置于所述底盘上的卡设框,所述底盘粘贴于所述支撑片上,所述地图显示屏卡设于所述卡设框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盘为圆形底盘。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盘的厚度为1.5-3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有粘贴层,所述粘贴层粘贴于所述支撑片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设框上设置有多个卡爪,所述多个卡爪卡设所述地图显示屏。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卡设框中。

由于所述窗框上设置有探照灯组件,因此即使在夜间也可以通过所述探照灯组件对火车隔间的外侧进行观测,以便观赏夜间风景。由于所述探照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头上,因此方便调整所述探照灯的照射方向,从而可以对预设方向进行观测。

乘客可以即时查看目前车辆所在的位置坐标,以及附近的交通地图或者旅游景点的位置。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会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为一实施例的火车隔间的剖视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望远镜组件的侧视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窗户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床铺的剖视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地图组件的侧视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桌面组件及座椅组件的剖视图;以及

图7为图6中V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车隔间。所述火车隔间包括底板、壁板、窗户组件以及探照灯组件,所述壁板围绕所述底板设置并围绕形成居住空间,所述窗户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壁板上的窗框以及设置于所述窗框上的玻璃片,所述探照灯组件包括安装头以及探照灯。例如,所述安装头设置于所述窗框上,所述探照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头上。例如,其中所述壁板上凸伸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上设置有地图组件,所述地图组件包括支撑架、控制器以及地图显示屏,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支撑片上。例如,所述地图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地图显示屏电性连接,用于使所述地图显示屏显示电子地图。

请参阅图1,一种火车隔间100a,包括底板10a、壁板11a、窗户组件13a以及探照灯组件14a,所述壁板围绕所述底板设置并围绕形成居住空间15a,所述窗户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壁板上的窗框131以及设置于所述窗框上的玻璃片133,所述探照灯组件包括安装头141以及探照灯143,所述安装头设置于所述窗框上,所述探照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头上。

由于所述窗框上设置有探照灯组件,因此即使在夜间也可以通过所述探照灯组件对火车隔间的外侧进行观测,以便观赏夜间风景。由于所述探照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头上,因此方便调整所述探照灯的照射方向,从而可以对预设方向进行观测。

在光线比较强时,例如白天,为了观测到更远的地方,其中所述窗框上还设置有望远镜组件16a,所述望远镜组件包括镜筒161以及设置于所述镜筒中的透镜,所述镜筒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玻璃片中。利用所述望远镜组件可观测到很远的视野内的风景,大大提高了观测视距,提高乘客的观测乐趣。

请参阅图2,例如,为了便于转动所述镜筒,所述镜筒的侧壁凸伸有握持架163,所述握持架上设置有握持杆164。所述握持杆上设置有柔性棒165。所述柔性棒包括主体部1651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两个连接部1653,所述两个连接部均连接于所述握持杆上。所述连接部为圆柱状。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主体部的直径。所述主体部外侧设置有柔性接触层。通过拉动所述主体部即可带动所述镜筒转动,以实现多角度的观测,而所述主体部上的柔性接触层能够提高握持手感。

请参阅图3,例如,为了转动所述窗框,其中所述壁板上开设有张望口,所述窗框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张望口中,所述窗框中设置有滑动槽132,所述玻璃片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中。由于所述窗框转动设置于所述张望口中,因此可以通过掰动所述窗框进而转动所述玻璃片,调整所述望远镜组件的观测角度。而当需要调整所述望远镜组件的高度时,可以用力使所述玻璃片于所述滑动槽中移动。

例如,为了便于将所述玻璃片移出,所述玻璃片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窗框的旋转轴垂直。所述窗框边缘开设有移出槽134,所述移出槽连通所述滑动槽并延伸至所述张望口边缘。所述张望口的边缘形成有倾斜面111,所述倾斜面延伸至所述移出槽处。所述倾斜面上设置有增滑层113。所述窗框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层。可以用力移动所述玻璃片,使所述玻璃片沿所述滑动槽移动并经过所述移出槽移出,然后可以从所述倾斜面上的橡胶层取出所述玻璃片。此时可以将外面的风流引入所述火车隔间。而且可以将所述镜筒支撑于所述张望口的侧壁上,任意调整所述镜筒的转动角度。

请参阅图4,例如,为了便于在所述火车隔间内休息,其中所述火车隔间内设置有床铺40,所述床铺包括贮水池41、床板43以及调节管45,所述贮水池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床板漂浮于所述贮水池中且所述床板的周缘凸设有挡设框条431,所述挡设框条抵持于所述贮水池的内侧壁上,所述调节管连接于所述贮水池的侧壁上,用于调节所述贮水池中的水位。

因此,当需要休息时,可以躺卧在所述床板上,而且车辆的移动能够使所述贮水池里面的液体发生一定的晃动,从而使得床板也产生轻微的晃动,有利于帮助乘客入眠。而且从车轮上传递过来的撞击也能通过所述贮水池里面的水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而需要调节所述床板的高度时,可以通过所述调节管调节所述贮水池里的水量,从而令所述床板上升或者下降。由于所述床板的周缘凸设有挡设框条,所述挡设框条抵持于所述贮水池的内侧壁上,因此可以防止水从所述床板的周缘飞溅出来或者溢出。而且也能够使得贮水池里的水不易漫出来。

例如,为了减小所述床板的升降幅度以限制较大的晃动,所述贮水池包括水箱411以及围绕所述水箱内侧周缘设置的多个安装组件,所述挡设框条活动地夹设于所述多个安装组件中。每个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夹设片412与第二夹设片413,所述第一夹设片与所述第二夹设片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挡设框条活动地夹设于所述第二夹设片与所述第二夹设片之间。所述挡设框条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夹设片与所述第二夹设片之间的间距。所述床板包括层叠设置的漂浮层432与基板433,所述挡设框条凸伸于所述基板的周缘,所述漂浮层朝向所述贮水池底部。所述调节管上设置有阀门451。所述阀门上设置有操纵柄453。所述挡设框条上还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抵持所述贮水池的内侧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设框条的厚度与所述床板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夹设片与所述第二夹设片之间的间距。

请参阅图5,例如,为了查看地图或者查看目前的位置坐标,例如查看百度地图或者高德地图等,其中所述壁板上凸伸有支撑片16,所述支撑片上设置有地图组件60,所述地图组件包括支撑架61、控制器63以及地图显示屏65,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支撑片上,所述地图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地图显示屏电性连接,用于使所述地图显示屏显示电子地图。乘客可以即时查看目前车辆所在的位置坐标,以及附近的交通地图或者旅游景点的位置。

例如,为了便于放置所述地图显示屏,所述支撑架包括底盘61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盘上的卡设框613,所述底盘粘贴于所述支撑片上,所述底盘为圆形底盘。所述底盘的厚度为1.5-3毫米。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有粘贴层6131,所述粘贴层粘贴于所述支撑片上。所述地图显示屏卡设于所述卡设框中。所述卡设框上设置有多个卡爪,所述多个卡爪卡设所述地图显示屏。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卡设框中。通过所述多个卡爪即可夹紧所述地图显示屏,从而提高所述显示屏的稳定性,使其不受车辆的震动影响。

请参阅图6及图7,例如,所述居住空间内还设置有桌面组件。当需要在所述居住空间内举行商务会议或商务谈判时,可以利用所述桌面组件进行。例如,所述桌面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居住空间的顶部的多个第一轨道、多个收缩件42a、多个挂杆43a以及会议桌20a。所述多个第一轨道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多个收缩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轨道中,所述多个挂杆分别连接所述多个收缩件与所述会议桌。所述会议桌由支撑板28a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中部的定位杆29a组成。所述支撑板的周缘开设有多个条形槽281a,所述多个条形槽贯通所述支撑板边缘并向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延伸。所述多个挂杆将所述支撑板挂设起来以使所述支撑板悬空,所述定位杆用于引导所述支撑板的定位。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滑行槽,所述定位杆的端部形成有滑动球,所述滑动球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行槽中,且所述滑动球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滑行槽中。

所述会议桌周缘设置有所述多个座椅组件。每个座椅组件包括第二轨道、滑动件34a、伸缩件35a、多个挂设杆36a以及座椅30a,所述第二轨道设置于所述居中空间的顶部并与所述多个第一轨道垂直,所述滑动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轨道上,所述伸缩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件上,所述挂设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伸缩件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座椅,从而将所述座椅挂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周缘。所述挂设杆对准所述支撑板上的条形槽设置。例如,所述座椅由坐垫31a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坐垫一侧的靠垫32a组成。所述挂设杆连接所述坐垫的中部,所述坐垫的顶部上凸伸形成有固定架37a,所述固定架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挂设杆上并位于所述坐垫的上方。所述靠垫的两侧分别凸伸形成扶手杆38a,所述两个扶手杆设置于所述挂设杆的两侧,当需要开会时,参会者可坐于坐垫上并靠在所述靠垫上,而且参会者的两腿可以夹在所述挂设杆的两侧,以起到稳定身体的作用。

会议结束后,转动所述靠垫并使所述靠垫与所述坐垫层叠,然后利用所述伸缩件释放所述挂设杆以使所述座椅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最后,拉动所述挂设杆以使所述滑动件沿所述第二轨道滑动,并使所述挂设杆移动至所述支撑板的条形槽中,将多个座椅移动至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此时,会议桌通过其底部的空间来收容所述多个座位组件,因此使得所述居中空间的多个座椅不占用会议桌的周边空间,方便参会者通行。

通过拉动所述收缩件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可调整所述会议桌在所述居中空间中的位置。通过所述收缩件收缩所述挂杆,则可以调整所述会议桌的高度。由于所述会议桌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杆,因此可以利用所述定位杆与底板的摩擦力来定位所述支撑板,使所述会议桌更为稳定。通过所述滑动件相对所述第二轨道滑动,可调整所述座椅相对所述会议桌的位置,使得参会者能够更舒适地参加会议。通过伸缩件收缩所述挂设杆,即可调整所述座椅的高度。

例如,为了使所述座椅更稳定,所述坐垫下方设置有导轨311a以及拉紧钢丝312a,所述导轨平行所述支撑板的条形槽并延伸至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拉紧钢丝的一端连接所述导轨,另一端连接所述坐垫。通过所述拉紧钢丝的拉紧作用,能够提高所述座椅的稳定性,以防止所述座椅发生晃动。例如,所述拉紧钢丝的下端设置有滑动块313a,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当需要隐藏所述座椅时,可以通过所述拉紧钢丝拉动所述滑动块相对所述导轨移动。

例如,为了提高所述座椅的稳定性,所述座椅的底部设置有三个定位绳,所述三个定位绳的分别连接所述坐垫的左右两侧及所述靠垫的底部,所述三个定位绳远离所述座椅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上,从而使得所述座椅的靠垫更为稳定,不晃动。例如,为了防止参会者的身体动作造成所述靠垫的晃动,每个座椅上还设置有三个挂条,所述两个挂条的一端均连接于滑动件上,三个挂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坐垫的左右两侧及所述靠垫的顶部,这样则保证了所述座椅的稳定性。

例如,为了便于参会者坐设于所述座椅,相邻两个定位绳之间还设置有多个横杆,每相邻两个横杆之间形成有踩踏间隙,参会者通过踩踏所述定位绳而走上所述坐垫上。其中,所述多个横杆起到了挂梯的作用。可以理解,当参会者感觉到劳累时,双腿可以放置在横杆上进行休息。例如,为了便于参会者的双腿进行休息,每个定位绳上还设置有定位绑绳,所述定位绑绳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定位绳上,所述定位绑绳的中部与所述定位绳之间形成有绑缚空间,参会者的双腿可以伸入所述绑缚空间中,从而利用所述定位绳和所述定位绑绳固定住参会者的腿部,防止双腿晃动,因而有利于参会者的双腿休息。

例如,所述挂设杆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挂设杆节,所述挂设杆节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直径小于所述挂设杆节的直径,相邻两个挂设杆节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例如,所述挂设杆节的外表面上设置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上设置有多个手扶凹槽,参会者用手扶住所述挂设杆节并抓住所述多个手扶凹槽,以提高参会者的身体稳定性或者让参会者的肢体能够伸展开来,以缓解疲劳。

例如,为了放置笔或纸等文具,所述靠垫的侧边凸伸有铁片,所述铁片上设置有磁性盒,所述磁性盒吸附于所述铁片上。所述磁性盒内设置有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文具。当不需要所述磁性盒时,可以用力将所述磁性盒拿走。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