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钢轨磨耗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0693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钢轨磨耗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钢轨磨耗测量装置,属于轨道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重载铁路的快速发展,列车轮对作用于钢轨顶面和内侧作用边,会造成钢轨出现垂直磨耗和侧面磨耗。

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很多种测量钢轨磨耗程度的测量装置。但是,在一些无法中断行车情况下需要测量钢轨磨耗的线路上,采用这些测量尺则可能出现如下后果:一旦来车,有可能因为操作人员心情紧张未能及时撤除测量尺,危及行车安全。一些带有游标卡尺的测量尺,其不便于定位,测量起来不方便。另外,磨耗测量的精度要求是达到0.1mm,若采用游标卡尺使测量精度达到0.01mm,对钢轨磨耗0.1mm的测量精度的意义不大,反而可能因为使用游标卡尺降低测量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便携式并提高测量效率的钢轨磨耗测量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钢轨磨耗测量装置,包括贴合在钢轨的轨腰和轨底上的底座(3)、与底座(3)上端连接的弯曲部(2)以及与弯曲部(2)另一端连接并与轨头平行的水平部(1),水平部(1)与弯曲部(2)上分别开设有卡紧测量尺的凹槽Ⅰ(4-1)和凹槽Ⅱ(4-2),底座(3)上设置有紧固机构(5)。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底座(3)分为与轨腰贴合的垂直部(6)和与轨底贴合的倾斜部(7)。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紧固机构(5)包括设置在垂直部(6)上并与钢轨接触侧的紧固孔(8)和与紧固孔(8)相配合磁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凹槽Ⅰ(4-1)的纵截面和凹槽Ⅱ(4-2)的横截面为梯形,梯形外侧的底边边长小于内侧的底边边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水平部(1)的下侧面与钢轨的轨头顶面距离为10~20m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弯曲部(2)的内侧与钢轨的轨头侧面距离为10~20m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弯曲部(2)上固定安装有手柄(9)。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手柄(9)的内用钢质手柄,外面包裹橡胶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手柄(9)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30~45°。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装置的厚度为5~10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测量装置上安装测量尺,能够分别测量出钢轨的垂直磨耗值和侧面磨耗值;同时,通过控制测量尺的精确度可以控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并提高测量效率的钢轨磨耗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紧固机构,防止在测量过程中装置不稳固而造成的测量偏差;同时,在紧固孔中安装一块永磁铁,当测量尺贴于钢轨侧面时,也可实现辅助定位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水平部和弯曲部上分别开设有卡紧测量尺的凹槽Ⅰ和凹槽Ⅱ,凹槽Ⅰ的纵截面和凹槽Ⅱ的横截面为梯形,梯形外侧的底边边长小于内侧的底边边长,使得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尺能够卡在凹槽中,进而保证了钢轨磨耗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固性。

在测量装置上设置有圆柱形手柄,方便测量人员在移动装置时的撤除。手柄的尾端比前端稍大,内用钢质手柄,外面包裹橡胶套,能够起到防滑作用;同时,手柄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30~45°,用以符合测量人员的操作习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平部,2、弯曲部,3、底座,4-1、凹槽Ⅰ,4-2、凹槽Ⅱ,5、紧固机构,6、垂直部,7、倾斜部,8、紧固孔,9、手柄,10、垂磨测量线,11、侧磨测量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钢轨磨耗测量装置,包括有贴合在钢轨的轨腰和轨底上的底座3、与底座3上端连接的弯曲部2以及与弯曲部2另一端连接并与轨头平行的水平部1,水平部1的下侧面距离钢轨轨头10~20mm,弯曲部2的内侧距离钢轨轨头10~20mm,以避免因轨头下颚和钢轨侧面肥边等原因引起测量误差,方便测量者测量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磨耗值。

如图2和3所示,测量装置的水平部1与弯曲部2上分别开设有卡紧测量尺的凹槽Ⅰ4-1和凹槽Ⅱ4-2,凹槽Ⅰ4-1的纵截面和凹槽Ⅱ4-2的横截面为梯形,梯形外侧的底边边长小于内侧的底边边长,确保了测量尺在测量磨耗钢轨时能够卡在测量装置上的凹槽中,提高了测量的稳定性。

如图2中,本实用新型中底座3分为与轨腰贴合的垂直部6和与轨底贴合的倾斜部7,底座3上设置有紧固机构5,包括有设置在垂直部6上并与钢轨接触侧的紧固孔8和与紧固孔8相配合的磁铁。当测量钢轨的磨损值时,可以将装置贴于钢轨侧面的轨腰和轨底上,提高了装置的稳固性并且可以辅助定位。

在弯曲部2上固定安装有圆柱形的手柄9,方便测量人员在移动装置时的撤除。手柄9的尾端比前端稍大,内用钢质手柄,外面包裹橡胶套,能够起到防滑作用;同时,手柄9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30~45°,用以符合测量人员的操作习惯。

测量磨耗时,需要使主构架紧密贴靠在轨腰上,由于不同型号钢轨的轨腰尺寸不同,该装置的厚度在5~10mm任一范围内的数值,因此,用于测量的装置尺寸也有所区别。

为进一步提高测量磨耗值的准确性,做出如下改进:

如图5所示,在水平部1上凹槽Ⅰ4-1一侧设置有一条水平的垂磨测量线10,弯曲部2的凹槽Ⅱ4-2侧设置有一条垂直的侧磨测量线11。垂磨测量线10与水平部1下侧面的距离为3~10mm,侧磨测量线11与弯曲部2内侧面的距离为3~10mm。测量尺的测量始端为尖端,尖端到测量尺测量起点的距离为3~10mm,即与垂磨测量线10到水平部1下侧面的距离以及侧磨测量线11到弯曲部2内侧面的距离相等。这样,在测量过程中可以直接读取垂磨测量线10和侧磨测量线11对应在测量尺上的数值即为磨耗数据,在使用过程中能省力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测量者将右手握住手柄9,将测量装置的垂直部6紧贴于钢轨的内侧轨腰上,将测量尺放入至凹槽Ⅰ中,使之接触钢轨的顶面,即可读出垂直磨耗值;使测量尺放入至凹槽Ⅱ中并顶紧在钢轨的侧面,即可读出侧面磨耗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