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单元机组的风管式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8377发布日期:2018-12-28 18:56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列车单元机组的风管式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列车单元机组的风管式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铁道工程列车上、野外轨道作业的车辆等单元机组上安装空调系统,一般对温湿度精度要求不高,但其具有房间数多、房间较小、需要单独控制的特点。目前,上述车辆一般使用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或者分体式壁挂机,由于需要的内机数量多,往往使造价成本过大,且后续维护检修麻烦,并不是最佳的空调系统安装方案。风管机全称是风管式中央空调,与传统所述的中央空调一台主机拖动多台室内机的方式不同,风管机是一拖一,即一台室外机拖动一台室内机,因为其造价上相对于中央空调更低,维护上更加方便,并且也使采取隐藏式安装,具有美化装饰的效果,其应用也被逐渐推广起来。然而,目前还没有将风管机运用到轨道列车单元机组上,构建成空调系统的相关研究报道和相关实践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列车单元机组的风管式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相比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的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列车单元机组的风管式空调系统,用于具有若干个独立功能间且功能间外设有公共走廊的列车单元机组,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固定在列车单元机组外侧壁的风管机外机,设于列车单元机组中部的功能间内部的风管机内机、静压箱,以及包括送风管道;风管机外机与风管机内机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所述风管机内机上有第一出风口和总回风口,所述静压箱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和若干个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连接至静压箱上的第二进风口;每个所述功能间内均设有至少一个送风口,所述若干个第二出风口与所述送风口通过所述送风管道连通;每个所述功能间均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公共走廊相通的子回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机外机设在列车单元机组的外部端头,且风管机外机的出风口外正

对设置有增压排风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静压箱上的第二出风口个数为两个,所述送风管道的条数为两条,且两条送风管道的延伸方向分别朝向单元机组的两头;所述送风管道采用软风管,送风管道穿过各个功能间的侧壁、且被固定在列车单元机组的侧壁或顶板上,送风管道通过出风装置与功能间上的送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装置的结构具体为:包括分流底座和调风组件,所述分流底座包括腔体,所述腔体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安装调风组件的安装口和至少一个用于进出风的进出风口;所述调风组件和分流底座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调风组件包括框架和若干个导流片,所述框架上相对两侧各设有一排圆孔,且两排上的圆孔一一正对设置,每个所述导流片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正对的两个圆孔内,若干个导流片排成一排;各导流片的一端都固定有齿轮,相邻两个导流片的齿轮相互啮合,任意一个所述齿轮上设置有控制该齿轮转动的手柄;所述框架的高度小于所述腔体的深度,所述调风组件安装在分流底座上时,所述框架未将所述主进风口完全遮挡。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导流片均为矩形片状,当调节至所有导流片都在同一平面时,相邻的导流片之间相互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上端边沿还设置有围绕框架一周的边框,所述边框的外尺寸大于安装口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机内机和静压箱设置在位于列车单元机组中部的功能间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列车单元机组的地板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排污口,所述空调内机的排水口与所述排污口通过排水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风口与距离其最近的送风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管道增压风机。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风管机应用到轨道列车单元机组,相比传统中央空调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式空调系统,针对风管机运行时噪音大的问题,在风管机出风口端采用静压箱,起到降低噪音和分配风量的作用,使得该空调系统更静音、更舒适。

3、本实用新型根据轨道列车单元机组内部安装管道的空间有限的特点,在一个延伸方向上只设置一条通往各个功能间的送风管道,在送风管道上直接开设送风口,在送风口处安装经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具有分流功能的出风口装置,从而不需要像传统方式那样安装多条送分管道,节约管道的安装空间,使造型更美观。本实用新型中所用出风口装置具有分流功能,安装使用方便,各功能间的乘客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节出风口大小,甚至将出风口完全关闭,操作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列车单元机组的风管式空调系统的平面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用出风口装置的功能示意图。

其中,1-送风口,2-送风管道,3-风管机内机,4-管道增压风机,5-静压箱,6-冷媒管路,7-风管机外机,8-增压排风装置,9-窗口,10-子回风口,11-总回风口,12-第一出风口,13-第二进风口,14-第二出风口;A-调风组件,B-分流底座,101-框架,102-连接件,103-圆孔,104-导流片,105-手柄,106-齿轮,107-边框,108-支路出风口,109-主进风口,110-安装口,111-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本实用新型,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列车单元机组的风管式空调系统的平面俯视图,该空调系统可用于具有多个独立功能间且功能间外设有公共走廊的列车单元机组,为了方便描述,图1中示出了具有七个功能间的情形,该空调系统包括风管机内机3、风管机外机7、静压箱5、送风管道2、送风口1、总回风口11和子回风口11等;风管机外机7固定在列车单元机组外的侧壁,具体设置时可以放在机车底部或者车头车尾部位,风管机内机3可以设置在车内任意一个功能间的顶部,优选设于列车单元机组中部的功能间内,这样可以使空调流体的输送路程最短,静压箱5与风管机内机3设在同一个功能间;风管机外机7与风管机内机3通过冷媒管路6连接;风管机内机3上有第一出风口12和总回风口11,静压箱5上设有第二进风口13和两个第二出风口14,第二出风口14数量还可以是3个或者4个;第一出风口12连接至静压箱5上的第二进风口13,连接处采用防水帆布软连接并用保温棉进行保温;每个功能间内均设有至少一个送风口1,可以根据功能间大小调节改功能间中送风口1的大小;两个第二出风口14与送风口1分别通过送风管道2连通;每个功能间均设有至少一个与公共走廊相通的子回风口10,子回风口10可以设置在功能间的房门或者墙壁下侧,采用百叶的形式进行设计。列车单元机组的地板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排污口,所述空调内机的排水口与所述排污口通过排水管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在实践中安装时,所遇到的场所条件可能各不一样,部分轨道车不允许在外侧壁增设任何额外的设施,在这种情况下,风管机外机7必须设在列车单元机组的端部内侧,即车头功能间或车尾部的功能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逆风行使,外机的风扇可能受影响排风受阻,影响外机热交换,此时,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正对设置在风管机外机7的出风口的增压排风装置8。

本实用新型中,静压箱5上的第二出风口14个数优选为两个,主送风管道2的条数为两条,且两条送风管道2的延伸方向分别朝向单元机组的两头,这样的安装方式可能会导致送风管道2较长,为了防止处于远端的功能间内风量不足的情况发生,还可以在主送风管道2的管道内设置管道增压风机4,将增压风机4设置在靠近第二出风口14的主送风管道2的管道内,优选在第二出风口与距离其最近的送风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管道增压风机4。送风管道2采用弹簧保温软风管,其内外两层是铝簿布、中间夹层是防火玻璃纤维棉保温又隔音,送风管道2可以在列车车厢上非常狭小的空间内,越过各种车上的设施与障碍,灵活穿到达各个功能间的侧壁上、而且始终不会改变风管的横截面积,再被固定在列车单元机组的侧壁或顶板上,送风管道2通过出风装置与功能间上的送风口1连通。

如图2所示,出风装置的结构具体为:包括分流底座B和调风组件A,分流底座B包括腔体111,腔体111可以采用不锈钢焊接围成,腔体111的形状可以是多边体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四边体形结构,腔体111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安装调风组件A的安装口110和一个用于进风的主进风口109,且优选地,该腔体111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支路出风的支路出风口108。所述调风组件A和分流底座B之间通过连接件102可拆卸地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在分流底座B和调风组件A的框架1上对应开设有安装螺丝的小孔,采用螺栓和螺丝为连接件102进行固定。为了使风能顺利从该装置中进入和送出,本实用新型要要求框架的高度小于所述腔体的深度,当调风组件安装在分流底座上时,框架未将所述主进风口完全遮挡,所述框架也未将所述支路出风口完全遮挡。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框架的高度为所述腔体的深度的1/5至1/2。

继续参阅图1和图2,调风组件A包括框架101和若干个导流片104,所述框架101上相对两侧各设有一排圆孔103,且两排圆孔103上的孔一一正对设置,每个所述导流片104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正对的两个圆孔103内,若干个导流片104排成一排;各导流片104的一端都固定有齿轮106,相邻两个导流片104的齿轮106相互啮合,任意一个齿轮106上设置有控制该齿轮106转动的手柄105。本实用新型中,导流片104可以采用铝材加工,优选导流片104的形状为矩形片状,更优选地,为了可以将风口完全关闭,本实用新型将每个导流片104的宽度设计为大于或等于每个齿轮106的宽度,当调节至所有导流片104都在同一平面时,相邻的导流片104之间为相互重叠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出风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美观,在所述框架101上端边沿还设置有围绕框架101一周的边框107,所述边框107的外尺寸大于调风组件A安装口110的尺寸,起到遮挡的作用。

上述出风口装置在使用时,起到类似三通的作用,空调运行时,部分流体从当前功能间中的调风组件中吹出的同时,另外部分继续流向下一个功能间,从而起到分流的作用;在某一个功能间需要调节冷气或暖气大小时,可以通过该装置上的手柄自由调节风量大小或直至该风口完全关闭,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在使用时,开启风管机制冷工作时,保持各个功能间的门关闭,冷风经风管机内机吹出后到达静压箱消除噪音,然后经静压箱进行风量分配,至两个不同方向的送风管道,再从各功能间的出风口处吹出,在功能间经热交换后,冷空气升温,从子回风口到达走廊,汇合形成气流,最后回到风管机总回风口处,完成一次空气的制冷循环和热交换过程。同样,风管机制热时,送风、回风和热交换也是遵循上述过程。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