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大棚用轨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6642发布日期:2019-05-21 22:03阅读:1307来源:国知局
育苗大棚用轨道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育苗大棚用轨道车。



背景技术:

对于专门育苗的企业来说,育苗一般在育苗大棚内的苗床上完成,植物的秧苗在苗床上长到合适的大小之后,需要将秧苗从育苗大棚内的苗床上移出,运送到农户或者经销商手中。目前,将秧苗移出的过程都是靠人力完成,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且人工搬动的过程中容易对秧苗造成损伤。

中国专利号CN203237249U公开了一种育苗大棚用轨道车,包括轨道车主体,其特征是,所述的轨道车主体包括一矩形的承重平面,承重平面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支腿,支腿的底端分别设有万向轮;位于轨道车主体后端的两个万向轮为驱动轮,位于轨道车主体前端的两个万向轮为从动轮;主动轮上安装有驱动装置,承重平面的下表面上设有动力装置,驱动装置和动力装置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

上述公开的这种轨道车在苗床两侧的地面上设置与本实用新型轨道车的万向轮相配合的轨道,通过轨道车运输秧苗,但上述这种轨道车只设有一个承重平面,对育苗的装载数量较少,从而对一定量的育苗进行种植时,需要多次装载,影响了育苗的种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多层载物,载物板高度可调的育苗大棚用轨道车。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育苗大棚用轨道车,包括底座,底座边缘处设有若干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支撑杆,若干支撑杆之间设有若干载物板;所述支撑杆沿杆身方向上若干通孔,若干支撑杆之间的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载物板边缘处设有沿载物板方向设置的支架,支架与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支架搁置于通孔内,载物板在支架的作用下搁置于支撑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刚性网和第一边沿,第一边沿位于第一刚性网的外圈,第一边沿与套筒相连接,且第一边沿向上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刚性网下方设有第一支撑板和万向轮,万向轮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上,第一支撑板两端与相对第一边沿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刚性网下方还设有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两端与相对第一边沿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载物板包括第二刚性网和第二边沿,第二边沿位于第二刚性网的外圈,且第一边沿向上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刚性网下方设有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两端与相对第二边沿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与载物板之间焊接固定,支架固定连接于载物板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载物板两端的支架位于相对设置的支撑杆的通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载物板两端的支架之间的距离大于相对设置的支撑杆的通孔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包括侧板和通孔板,侧板位于通孔板两侧,通孔位于通孔板上,且通孔板朝向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支撑杆上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载物板,从而使得轨道车上可装载更多的育苗,同时载物板的位置可进行调节,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育苗环境,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便于操作人员的育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载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底座1,套筒1-1,第一刚性网1-2,第一边沿1-3,第一加强版1-4,万向轮1-5,第一支撑板1-6,支撑杆2,通孔板2-1,侧板2-2,通孔2-3,载物板3,支架3-1,第二刚性网3-2,第二边沿3-3,第二加强版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育苗大棚用轨道车,包括底座1,底座1边缘处设有套筒1-1;套筒1-1内设有支撑杆2,支撑杆2之间设有载物板3;支撑杆2沿杆身方向上通孔2-3,支撑杆2之间的通孔2-3位置相对应;载物板3边缘处设有沿载物板3方向设置的支架3-1,支架3-1与通孔2-3位置相对应;支架3-1搁置于通孔2-3内,载物板3在支架3-1的作用下搁置于支撑杆2上。

套筒1-1通过焊接与支撑杆2固定连接,套筒1-1可根据实际需要焊接不同长度的支撑杆2,底座1为矩形结构,套筒1-1位于底座1的四个角上,四根支撑杆2与四个套筒1-1相连接,四根支撑杆2具有相同的高度,支撑杆2杆身上设有不同高度的多个通孔2-3,载物板3也为矩形结构,载物板3的四个角通过支架3-1搁置于同一高度的四个通孔2-3内,使得载物板3搁置于支撑杆2上,载物板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载物板3和底座1用于装载育苗,底座1和多个载物板3均与地面保持水平,使得底座1和多个载物板3上的育苗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底座1包括第一刚性网1-2和第一边沿1-3,第一边沿1-3位于第一刚性网1-2的外圈,第一边沿1-3与套筒1-1相连接,且第一边沿1-3向上设置,第一刚性网1-2下方设有第一支撑板1-6和万向轮1-5,万向轮1-5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6上,第一支撑板1-6两端与相对第一边沿1-3相连接,第一刚性网1-2下方还设有第一加强板1-4,第一加强板1-4两端与相对第一边沿1-3相连。

第一刚性网1-2为交叉式网格结构,同时底座1为矩形结构,第一边沿1-3位于第一刚性网1-2的外圈上,用于防止第一刚性网1-2上的育苗脱离底座1,第一支撑板1-6两端连接两个万向轮1-5,且第一支撑板1-6位于第一刚性网1-2的两端,第一支撑板1-6用于设置万向轮1-5的同时,第一支撑板1-6和第一加强版1-4用于加固第一刚性网1-2,支架1通过万向轮1-5的转动带动整体装置的移动。

载物板3包括第二刚性网3-2和第二边沿3-3,第二边沿3-3位于第二刚性网3-2的外圈,且第一边沿1-3向上设置,第二刚性网3-2下方设有第二加强板3-4,第二加强板3-4两端与相对第二边沿3-3相连,支架3-1与载物板3之间焊接固定,支架3-1固定连接于载物板3底部。

载物板3为矩形结构,载物板3的四个角上设有缺口,支架3-1位于载物板3的四个角上,第二刚性网3-2用于装载育苗,第二边沿3-3用于防止第二刚性网3-2上的育苗脱离载物板3。

载物板3两端的支架3-1位于相对设置的支撑杆2的通孔2-3内,载物板3两端的支架3-1之间的距离大于相对设置的支撑杆2的通孔2-3之间的距离。

操作人员可通过将载物板3一端的支架3-1放置于通孔2-3内,移动载物板3将载物板3另一端的支架3-1放置于相对的通孔2-3内,使得载物板3上的四个支架3-1均位于通孔2-3内,载物板3可设置于不同高度的通孔2-3内,且支撑杆2上不同高度的通孔2-3均可设置载物板3。

支撑杆2包括侧板2-2和通孔板2-1,侧板2-2位于通孔板2-1两侧,通孔2-3位于通孔板2-1上,且通孔板2-1朝向支架3-1,侧板2-2用于支撑通孔板2-1,侧板2-2和通孔板2-1的结构使得支撑杆2具有更小的重量,从而使得整体装置重量减小,便于本装置的移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底座1,套筒1-1,第一刚性网1-2,第一边沿1-3,第一加强版1-4,万向轮1-5,第一支撑板1-6,支撑杆2,通孔板2-1,侧板2-2,通孔2-3,载物板3,支架3-1,第二刚性网3-2,第二边沿3-3,第二加强版3-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