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列尾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9736发布日期:2019-09-20 21:48阅读:9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模列尾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列车尾部安全防护中列尾主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模列尾主机。



背景技术:

货物列车列尾技术已在我国铁路成熟运用多年,使用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取代守车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工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列尾主机作为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的一个行车设备,在列车尾部进行摘挂,随列车运行,在运行过程中监测列车尾部的风压,并与机车司机进行通讯,实时反馈列车尾部风压状态,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由于列尾主机需要在列车始发处进行摘挂,保证列尾主机且易安装、拆卸,并在运行途中牢固、不脱落,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前提。

另外,列尾主机为高精密电子设备,长时间在现场使用,难免出现故障现象,而目前最常见的列尾主机故障90%为风压不一致问题,均因传感器故障导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布设方便,能够方便、可靠地钩挂在列车尾部,避免列尾主机的松动或者脱落,准确获取列车风压,提高列车运行安全,实用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上且钩挂在列车尾部的钩提杆锁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和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为所述列尾主机控制模块供电的电池,所述机壳上设置有风管机构、双模通信模块和闪光灯视窗,所述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包括主控器以及与主控器相接的时钟模块,所述主控器的输入端接有用于对电池的电流电压进行检测的电流电压检测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风管机构内的第一风压传感器与第二风压传感器,所述主控器的输出端接有闪光灯、显示屏和设置在所述风管机构上的电磁阀,所述闪光灯和显示屏位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闪光灯和显示屏位于所述闪光灯视窗处;

所述钩提杆锁机构包括钩挂机构、安装在所述钩挂机构上且用于卡装在所述列尾尾部挂钩内的拉杆机构和对所述钩挂机构进行锁闭的锁体机构。

上述的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机构包括支撑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机壳顶部且位于支撑板两端的锁固定座、对称设置在两个锁固定座内侧的挡板、穿设在两个挡板之间的螺杆和套设在螺杆上且能绕螺杆转动的钩挂件,所述钩挂件内设置有钩挂支撑件,所述锁体机构包括底板、安装在底板上的转轴、穿设在转轴上的锁本体和带动所述锁本体绕转轴转动以对钩挂件进行锁闭的锁闭驱动机构,所述锁闭驱动机构包括偏心轴、安装在偏心轴远离转轴一端且供插入钥匙的空心螺座和套装在偏心轴靠近转轴一端且带动锁本体绕转轴转动的旋转套。

上述的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模通信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一侧的通信壳体和设置在所述通信壳体内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400MHz数字信道机、GSM-R模块以及与400MHz数字信道机和GSM-R模块相接的通信天线,所述400MHz数字信道机和GSM-R模块均与主控器相接。

上述的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上设置有电池拉手和电池锁机构,所述电池锁机构包括电池锁体和设置在所述电池锁体上的曲柄,所述机壳上设置有插销,所述曲柄安装在插销上,且所述曲柄能绕插销转动。

上述的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构包括伸出所述机壳的风管和安装在所述风管伸出端上的风管接头,所述风管接头上安装有风管扳手,所述第一风压传感器与第二风压传感器均位于所述风管内,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风管上。

上述的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机构包括设置在锁固定座内的螺座、设置在锁固定座外的螺母和穿设在螺母、锁固定座和螺座内的锁销,以及安装在锁销上能拉动锁销上下移动的拉坏。

上述的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前箱体和与所述前箱体配合的后箱体,所述闪光灯视窗位于所述前箱体上。

上述的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主控器的输入端相接。

上述的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模块包括时钟芯片DS12C887。

上述的一种双模列尾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器为ATMEGA16L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所采用的双模列尾主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布设方便,便于维护管理。

2、所采用的钩挂机构能够方便、可靠地将列尾主机钩挂在列车尾部的尾钩或提钩杆上,所采用的锁体机构包括锁本体和锁闭驱动机构,通过锁闭驱动机构带动锁本体绕转轴转动,以使对锁本体钩挂件进行锁闭,且设置拉杆机构对卡装在列车尾部的尾钩或提钩杆内,锁体机构和拉杆机构双重配合,避免列尾主机的松动或脱落。

3、通过设置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是为了对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检测,避免电池欠压或者电池过流、欠流,保证列尾主机控制模块正常工作,第一风压传感器和第二风压传感器检测到的风压发送至主控器,从而获得列车风压的检测。

4、通过设置第一风压传感器和第二风压传感器两个风压传感器,通过两个风压传感器检测到的风压一致,确保风压检测的准确,且设置两个是因为当其中一个传感器发生故障,可切换至另一个传感器工作,且在某一传感器发生故障时,主控器控制闪光灯闪烁,提示传感器故障,及时更换故障传感器,避免列尾主机在线路上使用时因传感器问题带来的列尾设备故障,减少列车停靠,更换设备,故障分析等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布设方便,能够方便、可靠地钩挂在列车尾部,避免列尾主机的松动或者脱落,准确获取列车风压,可靠无线传输数据,提高列车运行安全,实用性强。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钩提杆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除去把手、拉杆机构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时钟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控器; 2—第一风压传感器; 3—第二风压传感器;

4—闪光灯; 5—400MHz数字信道机; 6—电磁阀;

7—时钟模块; 8—电流传感器; 9—GSM-R模块;

10—后箱体; 11—风管扳手; 12—风管接头;

13—风管; 14—电池; 14-1—电池拉手;

15—闪光灯视窗; 15-1—电池锁体; 15-2—曲柄;

15-3—插销; 16—前箱体; 17—电压传感器;

18—通信壳体; 19—支撑板; 20—把手;

21—旋转套; 22—通信天线; 23—钩挂支撑件;

24—显示屏; 25—橡胶底座; 26—锁固定座;

27—挡板; 28—螺杆; 29—钩挂件;

30—螺座; 31—螺母; 32—锁销;

33—拉环; 34—锁本体; 35—转轴;

36—底板; 37—空心螺座; 38—偏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上且钩挂在列车尾部的钩提杆锁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和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为所述列尾主机控制模块供电的电池14,所述机壳上设置有风管机构、双模通信模块和闪光灯视窗15,所述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包括主控器1以及与主控器1相接的时钟模块7,所述主控器1的输入端接有用于对电池14的电流电压进行检测的电流电压检测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风管机构内的第一风压传感器2与第二风压传感器3,所述主控器1的输出端接有闪光灯4、显示屏24和设置在所述风管机构上的电磁阀6,所述闪光灯4和显示屏24位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闪光灯4和显示屏24位于所述闪光灯视窗15处;

所述钩提杆锁机构包括钩挂机构、安装在所述钩挂机构上且用于卡装在所述列尾尾部挂钩内的拉杆机构和对所述钩挂机构进行锁闭的锁体机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钩挂机构包括支撑板19、对称设置在所述机壳顶部且位于支撑板19两端的锁固定座26、对称设置在两个锁固定座26内侧的挡板27、穿设在两个挡板27之间的螺杆28和套设在螺杆28上且能绕螺杆28转动的钩挂件29,所述钩挂件29内设置有钩挂支撑件23,所述锁体机构包括底板36、安装在底板36上的转轴35、穿设在转轴35上的锁本体34和带动所述锁本体34绕转轴35转动以对钩挂件29进行锁闭的锁闭驱动机构,所述锁闭驱动机构包括偏心轴38、安装在偏心轴38远离转轴35一端且供插入钥匙的空心螺座37和套装在偏心轴38靠近转轴35一端且带动锁本体34绕转轴35转动的旋转套21。

本实施例中,所述双模通信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一侧的通信壳体18和设置在所述通信壳体18内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400MHz数字信道机5、GSM-R模块9以及与400MHz数字信道机5和GSM-R模块9相接的通信天线22,所述400MHz数字信道机5和GSM-R模块9均与主控器1相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14上设置有电池拉手14-1和电池锁机构,所述电池锁机构包括电池锁体15-1和设置在所述电池锁体15-1上的曲柄15-2,所述机壳上设置有插销15-3,所述曲柄15-2安装在插销15-3上,且所述曲柄15-2能绕插销15-3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管机构包括伸出所述机壳的风管13和安装在所述风管13伸出端上的风管接头12,所述风管接头12上安装有风管扳手11,所述第一风压传感器2与第二风压传感器3均位于所述风管13内,所述电磁阀6位于所述风管13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机构包括设置在锁固定座26内的螺座30、设置在锁固定座26外的螺母31和穿设在螺母31、锁固定座26和螺座30内的锁销32,以及安装在锁销32上能拉动锁销32上下移动的拉坏33。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前箱体16和与所述前箱体16配合的后箱体10,所述闪光灯视窗15位于所述前箱体16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流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流传感器8和电压传感器17,所述电流传感器8和电压传感器17的输出端均与主控器1的输入端相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时钟模块7包括时钟芯片DS12C887。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器1为ATMEGA16L单片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底座25,便于放置。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锁固定座26上设置有把手20,便于人员进行拿取钩挂。

本实施例中,设置风管扳手11,是为了便于列尾主机中的风管13和列车风管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设置时钟模块7,是为了在各个传感器检测电流、电路和风压的同时,时钟模块7记录发生数据变化的时间,便于查看分析。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器1为ATMEGA16L单片机,所述第一风压传感器2和第二风压传感器3均为PTG25F风压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8为TBCl0SY型霍尔电流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17为CHV-25P霍尔电压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实际连接过程中,所述第一风压传感器2、第二风压传感器3、电流传感器8和电压传感器17的输出端分别与ATMEGA16L单片机的ADC0引脚、ADC1引脚、ADC2引脚和ADC3引脚相接。

本实施例中,实际连接过程中,所述时钟芯片DS12C887的MOT引脚接地,所述时钟芯片DS12C887的AD0-AD7引脚分别与ATMEGA16L单片机的PC0-PC7引脚相接,所述时钟芯片DS12C887的DS引脚、引脚和AS引脚分别与ATMEGA16L单片机的PA6引脚、PA5引脚和PA7引脚相接,所述时钟芯片DS12C887的VCC接5V电源输出端,所述时钟芯片DS12C887的接地。

本实施例中,所述400MHz数字信道机5为型号DTM3787的400MHz数字信道机,所述GSM-R模块9为CICT-R-8002的GSM-R模块,所述通信天线22为TWT2017DM-2天线。

本实施例中,钩挂支撑件23的设置,是为了减少钩挂件29与列车尾部的尾钩或提钩杆之间的磨损和滑动。

本实施例中,设置400MHz数字信道机5和GSM-R模块9共用一个通信天线22,避免合路器的安装,适应于列尾主机体积有限的场合。

本实施例中,设置400MHz数字信道机5和GSM-R模块9,是为了与设置在司机室的列尾机车台进行数据通信,便于获取列尾的风压信息等,且确保数据能可靠传输。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首先,将列尾钥匙插入空心螺座37旋转90°,列尾钥匙旋转带动偏心轴38和安装在偏心轴38上的旋转套21旋转,在旋转套21旋转的过程中,旋转套21带动锁本体34绕转轴35转动,直至锁本体34旋转至与钩挂件29不接触时,手动扳动钩挂件29的钩挂口朝下,并操作拉环33向上拉起锁销32,并将钩挂件29钩挂在列车尾部的尾钩或提钩杆上,松开拉环33锁销32向下移动,从而使锁销32卡装入列车尾部的尾钩或提钩杆内;然后列尾钥匙插入空心螺座37反向针旋转90°,列尾钥匙旋转带动偏心轴38和安装在偏心轴38上的旋转套21反向旋转,在旋转套21反向旋转的过程中,旋转套21带动锁本体34绕转轴35反向转动,直至锁本体34旋转至与钩挂件29紧密接触时,完成对锁本体34的锁闭,拔出列尾钥匙,并将风管13中的风管接头12与列车尾部的风管连接,安装完成。

在列车行驶的过程中,电池14为主控器1供电,主控器1进入工作状态,第一风压传感器2对风管13内的风压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第一风压发送至主控器1,第二风压传感器3对风管13内的风压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第二风压发送至主控器1,主控器1将接收到的第一风压和第二风压进行比对,当主控器1将接收到的第一风压和第二风压一致时,风压检测准确,主控器1将接收到的第一风压和第二风压通过显示屏24进行显示,当主控器1将接收到的第一风压和第二风压不一致时,从而根据第一风压和第二风压得到发生故障的传感器,主控器1控制闪光灯4闪光提醒,提示传感器故障,及时更换故障传感器,避免列尾主机在线路上使用时因传感器问题带来的列尾设备故障,减少列车停靠,更换设备,故障分析等工作。电流传感器8对电池14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电流发送至主控器1,电压传感器17对电池14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电压发送至主控器1,主控器1将接收到的电压和电流通过显示屏24进行显示,避免电池欠压或者电池过流、欠流,提示及时更换电池,保证列尾主机正常工作。

在列车行驶的过程中,当司机发出排风命令时,主控器1控制电磁阀6打开,通过风管13进行排风,辅助列车进行排风制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