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站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3659发布日期:2021-04-16 15:3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站台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站台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站台车。


背景技术:

2.铁路运输由于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且运输能力及单车装载量大,在运输的经常性和低成本性占据了优势,再加上有多种类型的车辆,使它几乎能承运任何商品,几乎可以不受重量和容积的限制,而这些都是公路和航空运输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例如,汽车的运输通常就是通过铁路运输,由于汽车体积较大,需要使用专用的汽车装卸设备实现汽车装卸,具体操作是将地面上的汽车通过汽车装卸设备装入铁路轨道上的运输车中,运输车到达目的地后,再将运输车中的汽车通过汽车装卸设备卸至地面。
3.现有的汽车装卸装备,包括底车、设置在底车上的前平台以及可上下摆动并设置在底车后端的后平台,使用时通过将后平台摆放至地面,并将前平台与车皮连接而构成汽车的装卸通道。但是现有的汽车装卸设备中,使后平台上下摆动的驱动机构结构复杂、造价高,另外,使后平台上下摆动的驱动机构出现故障的时候,无法继续使用,影响汽车装卸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的汽车装卸设备,使后平台上下摆动的驱动机构结构复杂、造价高,另外,在使后平台上下摆动的驱动机构出现故障的时候,无法继续使用,耽误汽车装卸效率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站台车,包括:
6.移动装置;
7.前平台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前平台装置适于与车皮连接;
8.后平台装置,其前端与所述移动装置的后端铰接,所述后平台装置的后端适于搭在地面,所述后平台装置设置有弹簧压板;以及
9.助力装置,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装置的后端铰接,所述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后平台装置前端的后下方,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活动穿入所述弹簧压板,所述推杆套有助力弹簧,所述助力弹簧适于在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压板之间形变,当所述后平台装置搭在地面时,所述助力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10.进一步地,所述后平台装置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移动装置的后端铰接;
11.所述站台车还包括棘轮装置,所述棘轮装置与所述移动装置连接,通过所述棘轮装置与所述第一转轴的配合,以防止所述后平台装置转动时发生逆转。
12.进一步地,所述棘轮装置包括棘轮座、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座连接在所述移动装置的后端,所述棘轮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所述棘爪铰接在所述棘轮座处,所述棘爪适于与所述棘轮啮合。
13.进一步地,还包括拉杆装置,所述拉杆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移动装置连接,所述拉杆
装置的另一端适于与向上收起后的所述后平台装置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后平台装置包括后平台和活动渡板装置;
15.其中,所述后平台的前端与所述移动装置的后端铰接,所述弹簧压板与所述后平台连接;
16.所述活动渡板装置一端铰接在所述后平台的后端,所述活动渡板装置的另一端适于搭在地面,所述后平台处连接有弹簧扣,所述弹簧扣用于将折叠在所述后平台处的所述活动渡板装置固定;
17.所述后平台远离所述助力装置的位置设置有后平台支撑装置,所述后平台支撑装置适于相对所述后平台转动并支撑在地面。
18.进一步地,所述前平台装置的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前平台支撑装置,所述前平台支撑装置适于搭在所述车皮。
19.进一步地,所述前平台支撑装置包括压板、压板支架、调节杆和调节座,所述压板支架和所述调节座分别与所述前平台装置连接,所述压板的中部与所述压板支架铰接,所述调节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座的螺纹孔中,所述调节杆的顶端与所述压板的后端铰接,所述压板的前端适于搭接在所述车皮的车皮渡板上;
20.所述压板的前端铰接有纵向固定钩,所述纵向固定钩适于与所述车皮的车皮渡板连接。
21.进一步地,所述前平台装置的后端铰接在所述移动装置的后端,所述移动装置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底端与所述移动装置铰接,所述升降装置的顶端与所述前平台装置铰接,所述升降装置适于升降所述前平台装置的前端的高度。
22.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上设置有伸缩支架装置,所述伸缩支架装置包括横梁和两个伸缩架,两个所述伸缩架设置于所述横梁的两端,所述伸缩架包括支撑柱和内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移动装置连接,所述内柱设置于所述支撑柱内并可上下移动,所述内柱的顶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横梁用于支撑所述前平台装置,所述内柱和所述支撑柱沿其高度方向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适于插设插销以保持所述内柱与所述支撑柱的相对位置。
23.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伸缩支撑装置,所述伸缩支撑装置用于支撑在地面。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站台车,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技术效果:
25.通过设置助力装置,由于推杆始终插设在弹簧压板中,推杆的铰接点位于后平台装置铰接点的后下方,在后平台装置向上摆动而收起或者向下摆动而搭接于地面时,后平台装置以后平台装置的铰接点的转动会带动推杆以推杆的铰接点进行转动,在这个转动的过程中,推杆会相对于弹簧压板移动,在后平台装置的后端搭接地面时弹簧压板也位于推杆铰接点的后下方,这时,推杆的铰接点到弹簧压板的距离最近,进而此时助力弹簧处于被压缩的状态,然后,在后平台装置向上收起时,助力弹簧逐渐释放力协助后平台装置向上转动,可以节省人力,简化了结构,同时也防止了故障的出现。解决了现有的汽车装卸设备中使后平台上下摆动的驱动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另外,在使后平台上下摆动的驱动机构出现故障的时候,耽误装卸效率的问题。
和“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41.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站台车,包括:移动装置1、前平台装置2、后平台装置3和助力装置4;前平台装置2设置于移动装置1上,前平台装置2适于与车皮连接;后平台装置3的前端铰接在移动装置1的后端,后平台装置2的的后端适于搭在地面;助力装置4包括推杆41,推杆41的一端铰接在移动装置1的后端,所述推杆41的一端位于所述后平台装置3,前端的后下方,推杆41的另一端活动穿入后平台装置3的弹簧压板311,推杆41表面套设有助力弹簧42,所述助力弹簧42适于在所述推杆41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压板311之间形变,当后平台装置3搭在地面时,助力弹簧42压缩蓄力。
4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地面”可以是站台地面,也可以是与站台地面高度相近的铁路平车承载面。
43.这里,站台车工作状态时,如图1所示,后平台装置3后端搭接在地面上,前平台装置2的前端与车皮连接,具体是与车皮的上层水平位或者中间位连接,进而完成汽车装卸通道的搭建,可以将上层车皮中的汽车装卸。
44.这里,通过设置助力装置4,由于推杆41始终插设在弹簧压板311中,推杆311的铰接点位于后平台装置3铰接点的后下方,在后平台装置3向上摆动而收起或者向下摆动而搭接于地面时,后平台装置3以后平台装置3的铰接点的转动会带动推杆41以推杆41的铰接点进行转动,在这个转动的过程中,推杆41会相对于弹簧压板311移动,在后平台装置3的后端搭接地面时弹簧压板311也位于推杆41铰接点的后下方,这时,推杆41的铰接点到弹簧压板311的距离最近,进而此时助力弹簧42处于被压缩的状态,然后,在后平台装置3向上收起时,助力弹簧42逐渐释放力协助后平台装置3向上转动,可以节省人力,简化了结构,同时也防止了故障的出现。
45.参见图3和图4,优选地,推杆41包括大直径杆和小直径杆,大直径杆和小直径杆同轴设置,大直径杆的直径大于小直径杆的直径,大直径杆的前端铰接在移动装置1后端固定设置的助力基座43上,大直径杆的后端与小直径杆的前端连接,小直径杆的后端活动穿入弹簧压板311中,在小直径杆表面活动套有一个弹簧垫板44,其中,助力弹簧42设置于大直径杆的后端与弹簧垫板44之间,弹簧垫板44接触弹簧压板311,保证助力弹簧42只能在大直径杆的后端与弹簧压板42之间形变。
46.参见图3,优选地,后平台装置3通过第一转轴312铰接在移动装置1的后端;站台车还包括棘轮装置5,棘轮装置5与移动装置1连接,通过棘轮装置5与第一转轴312的配合,防止后平台装置3转动时发生逆转。
47.这里,在后平台装置3向下转动而搭接地面的过程中,通过与棘轮装置5的配合,使得后平台装置不3会发生逆转;在后平台装置3向上转动而收起时,通过与棘轮装置5的配合,使得后平台装置3不会因重力而发生逆转,如此设置,工作人员可以将后平台装置3向上抬起一点时就可以松开后平台装置3,进而休息片刻,之后继续向上转动后平台装置3至预设位置即可,不需要一次到位,这是因为在向上转动后平台装置时虽然有助力装置4的协助,但人需要一定的力才能将后平台装置3抬起。棘轮装置5除了可以让工作人员更加舒适省力之外,还可以保证收收起后的后平台装置3不会意外向下转动。
48.参见图3,优选地,棘轮装置5包括棘轮座51、棘轮53和棘爪52,棘轮座51连接在移动装置1的后端,棘轮53固定在第一转轴312的表面,棘爪52铰接在棘轮座51处,棘爪52适于
与棘轮53啮合。
49.这里,棘爪52可以在棘轮53上方的空间自由转动,保护可以通过将棘爪52转动至棘轮53的前侧与棘轮53啮合,也可以转动至棘轮53的后侧与棘轮53啮合,当棘爪52在棘轮53的前侧与棘轮53啮合时,后平台装置3只能向上转动,当棘爪52在棘轮53的后侧啮合时,后平台装置3只能向下转动。
50.参见图1和图2,优选地,还包括拉杆装置6,拉杆装置6的一端与移动装置1连接,拉杆装置6的另一端适于与向上收起后的后平台装置3连接。
51.这里,通过拉杆装置6与收起后的后平台装置3连接,进而保证后平台装置3在收起在预设位置时,两个方向都不会摆动。这里,拉杆装置6可以是两组oo型花兰螺丝,每一组oo型花兰螺丝分别用于连接后平台装置3的外侧,oo型花兰螺丝的一端圆孔活动套设在移动装置1的杆上,另一端的圆孔为可以套在后平台装置3左侧或右侧的杆上,以此实现对后平台装置3固定,oo型花兰螺丝另一端的圆孔也可以套在移动装置1的另一个杆上,这样,在站台车工作状态下,可以将oo型花兰螺丝另一端的圆孔套在移动装置的另一个杆上,防止oo型花兰螺丝任意摆动。
52.参见图1和图2,后平台装置3包括后平台31和活动渡板装置32;其中,后平台3的前端铰接在移动装置1的后端,弹簧压板311与后平台31连接。活动渡板装置32一端铰接在后平台31的后端,活动渡板装置32的另一端适于搭在地面,后平台31处连接有弹簧扣313,弹簧扣313用于将折叠在后平台31处的活动渡板装置32固定;后平台装置2远离助力装置4的位置设置有后平台支撑装置33,具体是后平台3远离助力装置的位置设置有后平台支撑装置33,后平台支撑装置33适于相对后平台3转动并支撑在地面。
53.这里,为了防止后平台31的挠度过大,可以用后平台支撑装置33支撑在地面上。
54.这里,将后平台装置3分为两段,即位于前方的且与移动装置1铰接的后平台31,以及位于后方的活动渡板装置32,在收起后平台装置时,先将活动渡板装置32折叠至后平台31上,并用弹簧扣313将折叠后的活动渡板装置32固定住,之后再将后平台31向上转动收起。
55.之所以将后平台装置3设置成两段式机构,一方面:使得站台车在非工作状态下时,收起后的后平台装置3不会过高,便于站台车的移动和运输。另一方面:由于在后平台远离助力装置4的位置设置有后平台支撑装置33,通过后平台支撑装置33支撑在地面,使后平台31与活动渡板装置32之间形成一个合适的夹角,便于汽车的行驶。同理,也可以将后平台装置分为三段式结构,即在活动渡板装置32的后端再铰接一个小活动渡板装置。通过这种分段式结构,保证后平台装置3与地面接触时更加平稳。
56.参见图7,后平台支撑装置33可以包括后支撑座331、后支撑块332、后转轴334和后锁紧螺栓335,后支撑座331与后平台装置3连接,后支撑块332通过后转轴334转动连接在后支撑座331的支撑槽中,后锁紧螺栓335连接在后支撑座331上并用于锁紧后支撑块332的角度。
57.优选地,为了方便转动活动渡板32装置,可以在活动渡板装置3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扶手。
58.参见图1、图2和图5,优选地,前平台装置的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前平台支撑装置7,前平台支撑装置7适于搭在车皮上,具体是搭在车皮渡板100上。
59.这里,在站台车工作状态时,通过前平台支撑装置7搭接在车皮的车皮渡板100上,防止前平台装置的前段悬臂部分在汽车的压力下出现上下摆动。
60.参见图5,优选地,前平台支撑装置7包括压板71、压板支架72、调节杆73和调节座74,压板支架72和调节座74分别与前平台装置2连接,压板71的中部与压板支架72铰接,调节杆73螺纹连接在调节座74的螺纹孔中,调节杆73的顶端与压板71的后端铰接,压板71的前端适于搭接在车皮的车皮渡板100上;压板71的前端铰接有纵向固定钩75,纵向固定钩75适于与车皮的车皮渡板100连接。
61.这里,在站台车工作状态时,通过转动调节杆73,使调节杆73上升而带动压板的后端上翘,进而压板71的前端向下转动而压紧在车皮的车皮渡板100上。通过将纵向固定钩75挂在车皮渡板100上,实现前平台装置2与车皮的连接。
62.参见图1和图2,优选地,前平台装置2的后端铰接在移动装置1的后端,移动装置1上设置有升降装置8,升降装置8的底端与移动装置1铰接,升降装置8的顶端与前平台装置2铰接,升降装置8适于升降前平台装置2的前端的高度。
63.这里,通过升降装置8实现前平台装置2的前端的高度调节,进而可以适用双层位运输车的车皮。升降装置8可以是电动推杆。
64.参见图1、图2和图6,优选地,移动装置1上设置有伸缩支架装置9,伸缩支架装置9包括横梁91和两个伸缩架,两个伸缩架设置于横梁91的两端,伸缩架包括支撑柱92和内柱93,支撑柱92的底端与移动装置1连接,内柱93设置于支撑柱92内并可上下移动,内柱93的顶端与横梁91连接,横梁91用于支撑前平台装置2,内柱93和支撑柱92沿其高度方向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适于插设插销94以保持所述内柱93与所述支撑柱92的相对位置。
65.这里,先拔掉插销,然后用升降装置8调节前平台装置2的前端的高度,最后再用插销94将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进而增强对前平台装置2的支撑。
66.参见图6,优选地,横梁91上设置有两个支撑座结构95,支撑座结构95用于直接与前平台装置2接触,起到对前平台装置2的支撑,可以通过调节支撑座结构92中的调节垫板,以此微调前平台装置2的高度。横梁91两端可以分别设置有吊板结构96,通过吊板结构96来起吊伸缩支架装置9中的内柱93,再用插销94将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进而支撑已经被升降装置8升起到一定高度的前平台装置2的前端。
67.移动装置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伸缩支撑装置11,伸缩支撑装置11的底端的高度可调,伸缩支撑装置11用于支撑在地面。
68.这里,在站台车工作状态时,通过手动调节伸缩支撑装置11底端压紧地面,增加对移动装置1支撑的同时,也避免了移动装置1意外的移动,在站台车非工作状态时,将伸缩支撑装置11的底端向上收起脱离地面即可。
69.参见图8,优选地,移动装置1为专用电动平车,其包括车底架装置13、操纵系统装置12、电控系统14、电池组15、驱动系统装置16等。
70.虽然本实用新型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