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可调座椅及其可调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849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列车可调座椅及其可调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人们生活有关,尤其与列车上的乘座装置有关。
列车内的座椅是背靠背、面对面而坐,不管列车前进方向如何,总有一部分旅客逆向运行,这样会使旅客疲劳、晕车,并且因靠背基本上与座板处于垂直,很不利于旅客夜间小睡,更加重旅途疲劳。
根据我国国情,还不能有更多的卧铺来解决旅客的辛劳,所以必须发明一种新式座椅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列车座椅的可调机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明的。
本实用新型联接在座椅上,就能实现座椅的调整方向、调节角度的功能,成为列车可调座椅。
本实用新型由换向杆、滑管、固定槽,用回转付联接组成摆动导杆机构,其原理如图5所示,摆动换向杆1(这种四杆机构,将导杆-即换向杆作为主动件)。可在固定槽3中左右摆动-即起到换向作用。套在换向杆上的滑管2可在杆上滑动。固定槽两边各有四个园弧槽,用以固定换向杆的位置-即右朝向有Ⅰ、Ⅱ位置,左向有Ⅲ、Ⅳ位置,Ⅰ、Ⅳ为左右极限位置。
将这种“可调机构”联接在列车座椅上(注原车内的座椅必须加以改造-即改为单排座才能安装这种机构)。
上述的联接方式,可是焊接、铆接或是螺栓联接等。
如果新制造这种可调座椅,也是在座椅两端联接这种可调机构,座椅长度仍按原车内三人坐和二人坐,只是将原长度略减短一些(一般减短长度为80——100毫米),便于安装。可调座椅在车厢内的布置,总座位只比原减少2排,并无多大影响,只是应增加茶桌,最好能将茶桌改为可活动的。
这种可调机构的座椅是这样使用的,旅客可根据列车前进方向,调整坐椅朝向,需由两名旅客各用一只手轻提起各自一边的滑管,使滑管上的园柱离开园弧槽,另一手搬动换向杆,移动到所需的位置,放下滑管,使园柱进入园弧槽中,白天行车时,一般处于图5中的Ⅱ或Ⅲ位置,夜间处于Ⅰ或Ⅳ位置,即最大角度,成为躺椅,便于旅客小睡。
上述的园弧槽可是半园弧或矩形槽,上述的两极限位置,换向杆与坐垫板水平面所成角度可为120度;Ⅱ、Ⅲ位置可为105度。
可调机构由钢管和扁钢(或槽钢)加工而成,另件少,很少精加工,制造容易,装配简单,材料来源广泛,故便于推广使用。


图1为列车可调座椅立体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图5为可调机构原理图。
可调座椅由换向杆1,滑管2,固定槽3,铰接结构4,靠背板5,坐垫板6,座椅架7组成。
主要叙述可调机构滑管2上对称焊接φ20的园柱8,滑管下端开一小长槽,滑管套入换向杆1上,可上下滑动。换向杆上旋入一个M6螺销9,装入滑管的长槽内,起导向作用。(见图2、图3)换向杆连同滑管装入固定槽3中,槽的两侧开有长形滑槽,槽下边缘各有4个半园弧槽,园柱8进入弧槽中起定位作用。(见图2、图3)座椅架7的下部两侧加强管中央,各焊接一园柱销,换向杆下端部就装入柱销中,由垫圈、六角螺母,销紧螺母,组成回转付机构-即铰接结构4,换向杆能灵活摆动。(见图4)背靠板5就安装在两换向杆1上部,随换向杆的摆动而起到换向作用,这种背靠板也是双面使用的。
权利要求1.列车可调座椅的可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换向杆、滑管、固定槽,用回转付组成摆动导杆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提出的可调机构,其特征在于固定槽下边缘有定位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由换向杆、滑管、固定槽,用回转副联接组成摆动导杆机构,将该机构联接在座椅架的两端,就成为可调方向。角度的列车座椅,处于最大角度时,可作为睡椅,有利于旅客休息和小睡。
文档编号B61D33/00GK2033373SQ8821291
公开日1989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88年5月1日 优先权日1988年5月1日
发明者杨选富 申请人:杨选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