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车辆旅客通道风挡内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044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铁道车辆旅客通道风挡内衬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道车辆旅客通道风档内衬,也就是在两个相互连接的车辆端部之间旅客过道处。这种类型的通道可以是可分离的,也可以是不可分离的(在列车编组不变的情况下)。这种通道除了具有自身的机械连接结构外,一般还有风箱形状的外风档,以及为了覆盖上述的机械部分还常具有一个风档内衬(例如,同样是风箱状的塑料风档)。
近来的情况一再表明,已有的风档内衬是不耐损的,或在采用坚固的设计结构时易使人受伤害。
本发明的任务是完成一个用于铁道列车旅客通道的坚固风档内衬,它在所有实际碰到的线性的或旋转的运动状况下不会损坏或发生危险的分开。
此任务是以按照本发明制造的新型风档内衬得以解决,其结构符合权利要求1的特征。
本发明的特殊结构形式在从属权利要求2~6的特征部分中作了限定。
在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构成侧翼的运动的框架通过导轨相互连接,并用坚固材料覆盖,也就是一直到靠近通道的覆盖板及过桥搭片处都没有开缝。
由于侧翼的结构,尤其是四个铰接的框架以及相互插入的导轨,它实际使框架相互以高抗弯刚性地连接,由此而能够做到
—所遇到的车辆端部之间纵向的和横向的运动通过导轨纵向的长度变化而承受;—所遇到的车辆端部之间竖直的运动通过导轨以及框架的平行四边形的配合而承受;—所遇到的车辆端部围绕垂轴的旋转运动,它导致侧翼的相反纵向运动,通过导轨而承受;—所遇到的车辆端部之间的点头运动通过导轨及框架平行四边形的移动承受;—所遇到的车辆端部之间的摇晃运动通过导轨及框架的铰接点,和在铰接点的一定的缝隙以及覆盖物的扭曲而承受。
覆盖物及衬板多数是采用梯形状的,梯形的长边与框架的外竖梁固定连接。当覆盖物出现开缝时,主要通过与框架上下组梁固定连接的三角形填块覆盖。
下面借助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用于构成侧翼的框架结构的原理简图;图2旅客通道风档内衬的由两个框架构成的侧翼;图3由三个用导轨相互连接的框架构成的侧翼,其长度可通过框架的压缩而缩短,并可通过框架的相互拉出而加长;图4在车辆端部之间出现竖直运动时,构成侧翼的框架及导轨的位置;图5在遇到车辆端部之间的点头运动时,构成侧翼的框架的可能位置。
图1和图2示意说明铁道车辆间旅客通道风档内衬的侧翼结构原理,一个这样的铁道车辆与道路上的铰接车辆相同(铰接汽车)。
在一个带连接框架的可分开旅客通道装置中,整个旅客通道风档内衬由四个侧翼组成,即每侧两个。在一个不可分开的旅客通道中有两个侧翼,也就是每侧一个。
一个侧翼由两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撑框架组成,框架由上下导轨及必要时附加的中心元件相互连接。
图1表示用于侧翼的单个元件的结构,它由一个支撑框架构成。而支撑框架由竖梁1和横梁2、3组成,横梁2、3插入导轨4中,所有的组梁在角上由活节7相互连接。活节使框架至少形成一个四点铰接支架或四点铰接框架,它可以按平行四边形方式变化。
如图2所示,侧翼由它的最外边的竖梁1通过铰链8安装在车体和连接构架上,或装在一个和另一个车体上,可围绕竖梁1的长轴摆动。
以可伸缩形式相互插入的横梁4使框架可保持相对移动并导向,它在最外端同样与最外端的竖梁1的端部铰接连接。
在最外端的竖梁1上同样固定安装着刚性的衬板6,最好是梯形形状的,这样在各个框架一定的移动时不会受阻。在衬板6和框架之间出现的开缝通过所说的填块5覆盖,填块以适当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框架横梁2、3上。
由于框架角上的活节7使框架以平行四边形移动,并在需要的情况下同样扭曲(通过活节内存在的间隙)。
图3是一个由三个框架组成的侧翼,框架的导轨4是抽屉状或套筒那样相互插入导向移动的,如图所示,在三个框架的情况下设有一个附加的、形状如剪刀状机构的对中定位和导向装置9,它的作用在于使中间的框架按照预定的方式相对外侧的框架移动。
图4、图5表示在由二个或三个框架组成的侧翼时,整个框架如何能在受到一定外力的情况下顺利地调节(可以将图4的运动与图5的运动结合)。
以上所述类型的风档内衬在结构和制造方面是简单的,其功能实际上不会出现故障,并且当风档衬板一旦发生损坏时,能够简单并快速地进行更换。
权利要求
1.用于铁道车辆旅客通道的风档内衬,其特征是它在通道的每一侧由将车体与连接构架、或由将一个车体与另一个车体相连的侧翼组成;每个侧翼至少具有两个独立的支撑框架,用于安装衬板(6),每个框架具有两个竖直的和两个横卧的组梁(1、2、3),在框架角上铰接(7)相互连接构成四点铰接框架,并且框架的上部和下部根据车厢端部之间调节的距离,以纵向可变的伸缩导轨(4)可相对移动;每个侧翼框架最外边的竖梁(1)通过铰链(8)与车体及连接构架或另一个车体连接,而可围绕竖梁的纵轴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风档内衬,其特征是衬板(6)固定安装在框架最外侧的竖梁(1)上,衬板是梯形的,梯形的长边固定在竖梁(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的风档内衬,其特征是为了在框架处于任何位置时将原有衬板(6)所没有覆盖的侧面完全覆盖住,在每个框架的上、下组梁(2、3)上固定安装有大体为三角形的附加盖板(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之一的风档内衬,其特征是导轨(4)的最外端与侧翼框架最外端的竖直组梁(1)铰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之一的风档内衬,其特征是侧翼至少由三个支撑框架组成,其中中间支撑框架通过附加中心定位元件(9)与外侧支撑框架运动协调,中心定位元件特别宜采用拉杆元件,例如如剪刀状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之一的风档内衬,其特征是导轨(4)由抽屉状相互插入的U形型材制成。
全文摘要
在列车车厢之间旅客通道的风挡内衬由侧翼组成,每个侧翼至少由两个独立的框架(1、2、3)构成,框架的组梁在角部铰接(7)相连,其中,框架在上下装有可伸缩的导轨(4),框架的最外侧组梁通过铰链(8)固定在车体上或连接构架上,风挡内衬由此而可以适应所有出现的运动。
文档编号B61D17/20GK1136298SQ95190985
公开日1996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3日
发明者N·梅尔泽 申请人:快意-西格导轨运输工具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