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3121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为习用变速手把的分解图,其图中揭示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车变速握把1,其主要系装设于自行车的把手上,使其可直接由把手控制自行车的变速段数者。
于握把本体11上装设一曲柄111,而该曲柄111的一端主要系与一主动钢丝121相连结,又曲柄111另一端连接一控速钢丝112,透过该主动钢丝121的控制拉动曲柄111,进而同步带动控速钢丝112,如此藉由控速钢丝112长度的变化连其转换自行车速度段数者,又前述的主动钢丝121的一端系固定于曲柄111之上,而其另端则系固定于变速握把1末端转套12的转套卡孔122上,当主动钢丝121被拉动时其曲柄111及控速钢丝112即同步回转及移动;且于转套12周缘适当位置则加设有一卡簧123,且该卡簧123之上则塞有一滑杆124,透过该卡簧123与滑杆124的组合可与其本体11相对位置的齿片113相抵制,藉以于转套12转动时能具有段数区隔的效果,至于该具有段数区隔的效果除透过滑杆124与卡簧123达成外,其该齿片113上齿沟1131数则是自行车的变速级数,因此使用或安装者可依据该自行车的段速更换相同齿沟1131数的齿片113,如此本发明的变速握把1即可适用于各种变速段数的自行车使用,而前述的齿片113系为一半月造型且系卡设固定于握把本体11之中,请参阅图2A及2B所示系习用的卡入结构图,其中本体11的侧缘处系加装有一转套12,至于转套12周缘适当处则另加设有一卡簧123,且该卡簧123之上则塞有一滑杆124,透过该卡簧123与滑杆124的设置可与其本体11相对位置的齿片113相抵制,藉以于转套12转动时能具有段数区隔之效,而该效果的达成主要系由于卡簧123顶缘所设置的滑杆124与齿片113上齿沟1131相互作用而致,当转套12转动时其滑杆124即藉由卡簧123的作用向下移动进而脱离齿沟1131,而当滑杆124与齿片113上的另一齿沟1131位置重叠时,其滑杆124即又藉由卡簧123作用将其滑杆124抵制于齿沟儿31之中,如此即可有效控制自行车每一变速级数的改变,且透过滑杆124上下位移而进入齿沟1131的动作作用,其使用者可直接藉由手部的感觉立即得知变速的完成,而无需以目测的方式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习用的变速手把在径向作段数卡入的动作,此方式只有旋转的一边作段数卡入的动作,如此在变换段数时,使用者会感到旋转不平衡,而且习用变速手把的设计只能分为左手把与右手把,彼此的构件并不能互为使用,就算有,抑只有一两个零件而已,徒增制造成本,以及增加库存成本。
本发明利用以下所列的组件以达成变速卡入结构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圆形容置空间,在该圆形容置空间旁设有一导槽,所述圆形容置空间,由一分隔片分成牵引部与卡入部,在该卡入部的内圆周设有多个轨槽;一变速旋杆,该变速旋杆为一中空状圆杆,在所述变速旋杆一端设有固定环,且在变速旋杆的外表面设有多个轨槽;一变速卡片,该变速卡片为一中空圆盘,在该变速卡片的内圆周处设有多个轨块及多个凸出块通过槽;一齿片,该齿片为一中空圆盘,在该齿片的一端设有多个齿沟;一螺旋弹簧,此螺旋弹簧为一压缩螺旋弹簧;一钢索牵动片,该钢索牵动片为一中空圆盘,在该钢索牵动片的外圆周的一弧长设一钢索卡入部,在剩余的弧长设一线槽,在该钢索牵动片的内圆周设有多个轨块,且在所述钢索牵动的两端且在内圆周设有多个卡座;及一手把卡入体,该手把卡入体为一中空圆柱,在该手把卡入体一端设有一卡入环,在该卡入环外圆周设有多个轨块,而在手把卡入体另一端为挠曲端。
该变速旋杆的第二固定块卡于该本体的分隔片,所述变速旋杆的固定环与本体的分隔片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容纳所述变速卡片、所述齿片与所述螺旋弹簧,且该变速卡片利用轨块与轨槽固定,而此容置空间中的变速卡片、齿片与螺旋弹簧其连结关系说明如下
系在该变速旋杆的固定环旁设有多个固定块,且在该固定块不远处设有一第二固定块,在该第二固定块不远处设有一弹簧销,且所述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与弹簧销连成一线,且该变速卡片一端设有多个凸出齿,另一端设有一凹环,且该齿片的外圆周设有多个凸出块,该变速卡片的轨块卡于变速旋杆的轨槽,且变速卡片的凸出块通过槽卡于变速旋杆的固定块,且该变速卡片的凹环卡于所述变速旋杆的固定环,而该齿片的齿沟与所述变速卡片的凸出齿相啮合,且该齿片的凸出块置于本体的轨槽,并且所述螺旋弹簧套于变速旋杆设有轨槽之端。
该钢索牵动片套于所述变速旋杆,且该钢索牵动片一端由本体的分隔片支撑,另一端由变速旋杆的弹簧销支撑,且所述钢索牵动片亦利用轨块与轨槽固定于所述变速旋杆,而且该钢索牵动片的轨块卡于所述变速旋杆的轨槽,且该钢索牵动片的卡座卡于所述变速旋杆的第二固定块,且所述变速旋杆的弹簧销亦卡于钢索牵动片的另一端的卡座,且所述钢索牵动片的钢索卡入部相对所述本体的导槽。
而所述手把卡入体套于变速旋杆,且该手把卡入体的卡入环固定于本体的卡入部。
经由本发明的改良,其优点可归纳如下1.习用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的变速装置皆为在径向作段数卡入的动作,经由本发明人研发自行车变速装置数十年以来,发明了在轴向作段数卡入的动作。
2.本发明因为在齿片设有齿沟的设计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呈现两端皆有齿沟,同样的,相啮合的变速卡片亦是有相同的设计,即凸出齿以圆心为对称中心,且彼此相隔180度,如此,当变换段数时,使用者并不有旋转不平衡的状况产生,改善了习用的径向方式只有旋转的一边作段数卡入的动作,如此在变换段数时,使用者会感到旋转不平衡。
3.本发明能够左右手把互用,只需更换的只有左右手把的齿片需更换,因为左右手把的段数不同,所以只要同一套制程设备就可生产左右手把,减少了许多的模具及设备成本。


图1是显示习用自行车变速手把的分解图。
第2A图与第2B图是显示习用自行车变速手把的卡入结构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组合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分解图。
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卡入动作图一。
图6是显示本发明的卡入动作图二。
图7是显示本发明的卡入钢索与手把牵动图。
图中(1)变速握把 (214)卡入部(11)本体 (2141)轨槽(111)曲柄(2142)孔(112)控速钢丝(22)变速旋杆(113)齿片(221)固定环(1131)齿沟 (222)固定块(12)转套 (223)第二固定块(121)主动钢丝(224)弹簧销(122)卡孔(225)轨槽(123)卡簧(23)变速卡片(124)滑杆(231)凸出齿(125)卡置环 (232)凹环(21)本体 (233)轨块(211)导槽(234)凸出块通过槽(212)分隔片 (24)齿片(2121)凸出块通过槽 (241)齿沟(2122)内孔 (242)凸出块(2123)凸出块 (243)凸出块通过槽(2124)孔 (244)凹槽(213)牵引部 (2441)孔
(25)螺旋弹簧(271)卡入环(251)齿片卡端 (2711)孔(252)本体卡端 (2712)槽(26)钢索牵动片 (272)轨块(261)钢索卡入部 (273)挠曲端(2611)钢索头卡入孔 (2731)槽(2612)钢索孔(2732)块(262)线槽 (274)凸环(263)轨块 (3)手把固定环(264)卡座 (4)钢索(265)凸出点 (41)钢索头(27)手把卡入体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组合图与分解图,一种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包含一本体21,此本体21具有一圆形容置空间,且在此圆形容置空间旁设有一导槽211,此导槽211系为钢索4的导引槽,且在所述圆形容置空间,系由一分隔片212分成牵引部213与卡入部214,而且上述的分隔片212为中空薄片,其内孔2122圆周上设有多个凸出块通过槽2121,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二个凸出块通过槽2121,并且彼此相隔180度,且在分隔片212位于牵引部213之端设有一凸出块2123,且在此凸出块2122之旁开设一孔2123,并且在卡入部214的内圆周设有多个轨槽2141,在本实例中设有四个轨槽2141,并且彼此相隔90度,另外在卡入部214的外圆周设有多个孔2142。
一变速旋杆22,此变速旋杆22为一中空状圆杆,在所述变速旋杆22一端设有固定环221,且在该固定环221旁设有多个固定块222,且在该固定块222不远处设有一第二固定块223,在该第二固定块223不远处设有一弹簧销224,且所述固定块222、第二固定块223与弹簧销224连成一线,以本实施例而言,固定块222与第二固定块223及弹簧销224在变速旋杆22上共有两组,且彼此相隔180度,另外,在变速旋杆22的外圆周设有多个轨槽2141。
一变速卡片23,此变速卡片23为一中空圆盘,在此变速卡片23的内圆周处设有多个轨块233及多个凸出块通过槽234,此轨块233相配合于变速旋杆22的轨槽225,而凸出块通过槽234其大小恰可使变速卡片23通过变速旋杆22的固定块222、第二固定块223与弹簧销224,因为本实例施中,变速旋杆22的固定块222、第二固定块223与弹簧销224设有二组,所以,变速卡片23的凸出块通过槽234亦设有二个,并且彼此相隔180度,且该变速卡片23的一端设有一凹环232,且此凹环232的内径大于变速旋杆22的固定环221外径,因此,此凹环232可将变速旋杆22的固定环221容纳于中,而在变速卡片23另一端设有多个凸出齿231,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二个凸出齿231。
一齿片24,该齿片24为一中空圆盘,在该齿片24的一端设有多个齿沟241,此齿沟241与变速卡片23的凸出齿231相啮合,且在该齿片24的外圆周设有多个凸出块242,此凸出块242可卡于本体21的轨槽2141,且此凸出块242的宽度小于本体21的轨槽2141的宽度,而在所述齿片24的内圆周设有多个凸出块通过槽242;而在齿片24设有齿沟241的另一端,设有一凹槽244,并在该凹槽244设一孔2441,而此孔2441为盲孔,即此固定孔未贯穿齿片24,请参阅图5。
一螺旋弹簧25,此螺旋弹簧25系提供一弹力,且此螺旋弹簧25的两端各设有一凸出端,分别为齿片卡端251与本体卡端252,当弹簧受力时,弹簧会变形且改变长度,当外力消失时,弹簧便会因为弹力而回愎为原始状态,且一般螺旋弹簧25分为压缩螺旋弹簧25与拉伸螺旋弹簧25,而本发明中系使用压缩螺旋弹簧25,且该螺旋弹簧25可套于变速旋杆22设轨槽225之端并且齿片卡端251卡于齿片24之孔2441,另一本体卡端252卡于本体21之孔2124而固定。
一钢索牵动片26,该钢索牵动片26为一中空圆盘,在该钢索牵动片26的外圆周的一弧长设一钢索卡入部261,在剩余的弧长设一线槽262,而钢索卡入部261的两端各设一钢索头卡入孔2611,而两钢索头卡入孔2611之间由一钢索孔2612所贯穿,其主要目的在于使钢索4可由其中一个钢索头卡入孔2611穿入且经钢索孔2612而使钢索4的钢索头41卡于钢索头卡入孔2611而固定,另外在钢索牵动片26的内圆周设有多个轨块263,在本实例中设有三个轨块263,且此轨块263相配于变速旋杆22的轨槽225,而且此三个轨块263间隔120度,且在所述钢索牵动片26的两端之内圆周设有多个卡座264,且此卡座264相配于变速旋杆22的第二固定块223与弹簧销224,且相配变速旋杆22的第二固定块223的卡座264其厚度略大于第二固定块223的厚度,使第二固定块223卡于卡座264时可完全容纳第二固定块223,在本实施例中,在钢索牵动片26的一端设有二个卡座264,且相隔180度,同样的,在钢索牵动片26的另一端亦有相同设计,并在钢索牵动片26的一端设有多个凸出点265,并且当钢索牵动片26套于变速旋杆22时,钢索牵动片26的凸出点265接触本体21的分隔片212。
一手把卡入体27,此手把卡入体27为一中空圆柱,在该手把卡入体27一端设有一卡入环271,在卡入环271外圆周设有多个轨块272,此轨块272相配于本体21的轨槽2141,且在本实施例中,卡入环271的轨块272共有四个,且彼此相隔90度,在手把卡入体27另一端为挠曲端273,在挠曲端273设有多个槽2731,而多个槽2731将此挠曲端273分成可挠曲的复数块2732,使端面的外径能经由外力将可挠曲的复数块2732使其往圆心集中,使此端面的外径缩小,并且在此挠曲端273的端面旁设有一凸环274,此凸环274的外径大于变速旋杆22设有轨槽225的端的外径,且此手把卡入体27的卡入环271旁到凸环274旁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变速旋杆22的长度,另外在手把卡入体27的卡入环271外圆周设有多个孔2711,此孔2711的直径与本体21的孔2142相同,另外手把卡入体27设有槽3731的端其长度略大于变速旋杆22的总长度,因此当手把卡入体27置入变速旋杆22时,手把卡入体27的凸环274并不会接触变速旋杆22。
上述变速旋杆22的第二固定块223卡于本体21的分隔片212,且第二固定块223位在本体21的牵引部213,所述变速旋杆22的固定环221与本体21的分隔片212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容纳所述变速卡片23、所述齿片24与所述螺旋弹簧25,其中其结合关系说明如下此变速卡片23的轨块233卡于变速旋杆22的轨槽225,且变速卡片23的凸出块通过槽234卡于变速旋杆22的固定块222,且该变速卡片23的凹环232卡于所述变速旋杆22的固定环221,且变速旋杆22的固定环221的宽度与变速卡片23的凹环232的深度相同,因此,在变速旋杆22的固定环221的端面与变速卡片23设有凹环232的端面可互相重合在一共同的平面,而该齿片24的齿沟241与所述变速卡片23的凸出齿231相啮合,且该齿片24的凸出块242置于本体21的轨槽2141,因为凸出块242的宽度小于本体21的轨槽2141的宽度,所以齿片24可做小角度的转动,并且螺旋弹簧25套于变速旋杆22设有轨槽225之端,此螺旋弹簧25一端由齿片24的凹槽244支撑,另一端由本体21的分隔片212支撑,并且螺旋弹簧25的齿片卡端251卡于齿片24的孔2441,另一本体卡端252卡于本体21的孔2124而固定,因此时螺旋弹簧25为被压缩状态,因此,变速卡片23与齿片24因为螺旋弹簧25的弹力而呈现紧密咬合状态。
上述钢索牵动片26的轨块263卡于所述变速旋杆22的轨槽225,且该钢索牵动片26的卡座264卡于所述变速旋杆22的第二固定块223,因为相配变速旋杆22的第二固定块223的卡座264其厚度略大于第二固定块223的厚度,使第二固定块223卡于卡座264时可完全容纳第二固定块223,并且钢索牵动片26的一端设有多个凸出点265,并且当钢索牵动片26套于变速旋杆22时,钢索牵动片26的凸出点265接触本体21的分隔片212,且所述变速旋杆22的弹簧销224亦卡于钢索牵动片26的另一端的卡座264,使得钢索牵动片26卡于变速旋杆22的第二固定块223与弹簧销224之间,且所述钢索牵动片26的钢索卡入部261相对所述本体21的导槽211,请参阅图7。
所述手把卡入体27套于变速旋杆22,因为挠曲端273的凸环274的外径大于变速旋杆22设有轨槽225之端的外径,所以首先把挠曲端273的凸环274往圆心集中,使凸环274的外径缩小,再将手把卡入体27插于变速旋杆22,因为手把卡入体27的挠曲端273所开设的槽2731其长度小于变速旋杆22的弹簧销224到其端面的距离,因此,在手把卡入体27未开设槽2731的部分,便无法形成挠曲,所以,当手把卡入体27插于变速旋杆22时,使变速旋杆22的弹簧销224无法往圆心变形,而使弹簧销224卡住钢索牵动片26,同时,此方式亦可防止钢索牵动片26因变速旋杆22的弹簧销224的弹力不足而造成钢索牵动片26滑出变速旋杆22,而且,当钢索牵动片26可稳固地卡于变速旋杆22上时,同时也可防止变速旋杆22因旋转而使第二固定块223位于本体21的分隔片212的凸出块通过槽2121而导致变速旋杆22因弹力而脱落于本体21;当手把卡入体27插于变速旋杆22时,手把卡入体27的卡入环271插于本体21的卡入部214,且手把卡入体27的卡入环271的轨块272卡于所述本体21的轨槽2141而固定,且手把卡入体27的挠曲端273的凸环274卡于所述变速旋杆22设有轨槽225的端面,此时,因为手把卡入体27卡于本体21的轨槽2141而固定,因此,变速旋杆22的旋转中心与手把卡入体27的中心轴相重合,使得变速旋杆22在手把卡入体27此旋转,且因为变速旋杆22设轨槽225之端其外径略小于本体21的分隔片212的内孔2122直径,因此变速旋杆22旋转时,并不会接触分隔片212,以减少摩擦阻力,另外,手把卡入体27的卡入环271的孔2711相对应于本体21的卡入部214的孔2142,使得螺栓可穿过本体21与手把卡入体27,在手把卡入体27的卡入环271的端面设有一凹槽2712,此凹槽2712的形状相符于市面上所见的手把固定环,因此,变速手把利用此手把固定环3固定于手把卡入体27的凹槽2712,再利用一螺栓穿过本体21与手把卡入体27的对应孔2142、2711锁于手把固定环3,再利用此螺栓使变速手把可固定于脚踏车的手把。
请参阅图5与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卡入动作图一与卡入动作图二,变速旋杆22的第二固定块223卡于本体21的分隔片212,且第二固定块223位在本体21的牵引部213,所述变速旋杆22的固定环221与本体21的分隔片212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容纳所述变速卡片23、所述齿片24与所述螺旋弹簧25,其相关连结关系已于上述说明,现在说明其变速段速的作动原理当各个构件组装完成后,此时,变速卡片23的凸出齿231咬合于齿片24的齿沟241,并且在齿片24的一端连接一螺旋弹簧25,因此,齿片24与变速卡片23会因弹力而形成紧密的连接,而且经由上述说可知,变速卡片23利用轨块233卡于变速旋杆22的轨槽225,因此,变速卡片23与变速旋杆22形成连动状态,而齿片24利用凸出块242卡于本体21的轨槽2141,此方式防止了齿片24作旋转运动,但是齿片24可沿着轴向移动,因此,当变速旋杆22欲变速而旋转时,变速旋杆22会一并带动变速卡片23,使得变速卡片23的凸出齿231被迫离开齿片24的齿沟241,变速卡片23的凸出齿231会使齿片24略作轴向移动,如此才有多余的容置空间使得凸出齿231卡于齿片24的二齿沟241之间,等到变速旋杆22变换到欲变速的段速时才停止,因此,本发明利用齿片24在轴向位移方式达成变速的要求。
综上所述,习用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的变速装置皆为在径向作段数卡入的动作,因为此方式只有旋转的一边作段数卡入的动作,如此在变换段数时,使用者会感到旋转不平衡,而本发明把习用的径向作段数卡入的动作,经由本发明人研发自行车变速装置数十年以来,发明了在轴向作段数卡入的动作,且因为在齿片24设有齿沟241的设计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呈现两端皆有齿沟241,同样的,相啮合的变速卡片23亦是有相同的设计,即凸出齿231以圆心为对称中心,且彼此相隔180度,如此,当变换段数时,使用者并不有旋转不平衡的状况产生,而且本设计可适用于左右手把,以往习用的设计只能分为左手把与右手把,彼此的构件并不能互为使用,就算有,抑只有一两个零件而已,但是本发明能够左右手把互用,只需更换的只有左右手把的齿片24需更换,因为左右手把的段数不同,所以只要同一套制程设备就可生产左右手把,减少了许多的模具、设备成本,因此可就自行车手把的变速方式,可谓一全新的结构设计,且改进了习用变速机构的缺点。
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圆形容置空间,在该圆形容置空间旁设有一导槽,所述圆形容置空间,由一分隔片分成牵引部与卡入部,在该卡入部的内圆周设有多个轨槽;一变速旋杆,该变速旋杆为一中空状圆杆,在所述变速旋杆一端设有固定环,且在变速旋杆的外表面设有多个轨槽;一变速卡片,该变速卡片为一中空圆盘,在该变速卡片的内圆周处设有多个轨块及多个凸出块通过槽;一齿片,该齿片为一中空圆盘,在该齿片的一端设有多个齿沟;一螺旋弹簧;一钢索牵动片,该钢索牵动片为一中空圆盘,在该钢索牵动片的外圆周的一弧长设一钢索卡入部,在剩余的弧长设一线槽,在该钢索牵动片的内圆周设有多个轨块,且在所述钢索牵动的两端且在内圆周设有多个卡座;一手把卡入体,该手把卡入体为一中空圆柱,在该手把卡入体一端设有一卡入环,在该卡入环外圆周设有多个轨块,而在手把卡入体另一端为挠曲端;所述变速旋杆的固定环与本体的分隔片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容纳所述变速卡片、所述齿片与所述螺旋弹簧,且该变速卡片利用轨块与轨槽固定;该钢索牵动片套于所述变速旋杆,且该钢索牵动片一端由本体的分隔片支撑,另一端由变速旋杆的弹簧销支撑,且所述钢索牵动片亦利用轨块与轨槽固定于所述变速旋杆;所述手把卡入体套于变速旋杆,且该手把卡入体的卡入环固定于本体的卡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容置空间容纳所述变速卡片、所述齿片与所述螺旋弹簧,且所述变速卡片利用轨块与轨槽固定,系在该变速旋杆的固定环旁设有多个固定块,且在该固定块不远处设有一第二固定块,在该第二固定块不远处设有一弹簧销,且所述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与弹簧销连成一线,且该变速卡片一端设有多个凸出齿,另一端设有一凹环,且该齿片的外圆周设有多个凸出块,该变速卡片的轨块卡于变速旋杆的轨槽,且变速卡片的凸出块通过槽卡于变速旋杆的固定块,且该变速卡片的凹环卡于所述变速旋杆的固定环,而该齿片的齿沟与所述变速卡片的凸出齿相啮合,且该齿片的凸出块置于本体的轨槽,并且所述螺旋弹簧套于变速旋杆设有轨槽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螺旋弹簧卡于本体与齿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本体的分隔片设一凸出块与一孔,且该齿片的凹槽设一孔,而螺旋弹簧的两端各设一卡入端分别卡于本体的孔与齿片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齿片的凸出块置于本体的轨槽,系为所述的凸出块的宽度小于所述的轨槽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齿片于所述变速旋杆上作轴向移动与小角度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钢索牵动片套于所述变速旋杆,且该钢索牵动片一端由所述本体的分隔片支撑,另一端由变速旋杆的弹簧销支撑,且所述钢索牵动片亦利用轨块与轨槽固定于所述变速旋杆,系由该钢索牵动片的轨块卡于所述变速旋杆的轨槽,且该钢索牵动片的卡座卡于所述变速旋杆的第二固定块,且所述变速旋杆的弹簧销亦卡于钢索牵动片的另一端的卡座,且所述钢索牵动片的钢索卡入部相对所述本体的导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钢索牵动片一端由所述本体的分隔片支撑,其中该钢索牵动片一端设有多个凸出点,且该凸出点与所述分隔片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钢索牵动片的卡座卡于所述变速旋杆的第二固定块,其中该卡座的深度略大于该第二固定块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所述手把卡入体套于变速旋杆,且该手把卡入体的卡入环固定于本体的卡入部,系由该手把卡入体的卡入环的轨块卡于所述本体的轨槽而固定,且该手把卡入体的挠曲端的凸环卡于所述变速旋杆设有轨槽之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齿片的内圆周设有多个凸出块通过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分隔片设一内孔,且该内孔未接触所述变速旋杆设有轨槽之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手把卡入体设有槽之端的长度略大于变速旋杆的总长度。
14.一种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圆形容置空间,在该圆形容置空间旁设有一导槽,所述圆形容置空间,由一分隔片分成牵引部与卡入部,在该卡入部的内圆周设有多个轨槽;一变速旋杆,该变速旋杆为一中空状圆杆,在所述变速旋杆一端设有固定环,在该固定环旁设有多个固定块,且在该固定块不远处设有一第二固定块,在该第二固定块不远处设有一弹簧销,且所述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与弹簧销连成一线;一变速卡片,该变速卡片为一中空圆盘,在该变速卡片一端设有多个凸出齿,另一端设有一凹环,在该变速卡片的内圆周处设有多个轨块及多个凸出块通过槽;一齿片,该齿片为一中空圆盘,在该齿片的一端设有多个齿沟,且在该齿片的外圆周设有多个凸出块,而在所述齿片的内圆周设有多个凸出块通过槽;一螺旋弹簧;一钢索牵动片,该钢索牵动片为一中空圆盘,在该钢索牵动片的外圆周的一弧长设一钢索卡入部,在剩余的弧长设一线槽,在该钢索牵动片的内圆周设有多个轨块,且在所述钢索牵动片的两端且在内圆周设有多个卡座;一手把卡入体,该手把卡入体为一中空圆柱,在该手把卡入体一端设有一卡入环,在该卡入环外圆周设有多个轨块,而在手把卡入体另一端为挠曲端,挠曲端的端面旁设有一凸环;该变速旋杆的第二固定块卡于该本体的分隔片,所述变速旋杆的固定环与本体的分隔片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容纳所述变速卡片、所述齿片与所述螺旋弹簧,其中该变速卡片的轨块卡于变速旋杆的轨槽,且变速卡片的凸出块通过槽卡于变速旋杆的固定块,且该变速卡片的凹环卡于所述变速旋杆的固定环,而该齿片的齿沟与所述变速卡片的凸出齿相啮合,且该齿片的凸出块置于本体的轨槽,并且所述螺旋弹簧套于变速旋杆设有轨槽之端;该钢索牵动片的轨块卡于所述变速旋杆的轨槽,且该钢索牵动片的卡座卡于所述变速旋杆的第二固定块,且所述变速旋杆的弹簧销亦卡于钢索牵动片的另一端的卡座,且该钢索牵动片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的分隔片相接触,且所述钢索牵动片的钢索卡入部相对所述本体的导槽;所述手把卡入体套于变速旋杆,且该手把卡入体的卡入环固定于本体的卡入部,且该手把卡入体的卡入环的轨块卡于所述本体的轨槽而固定,且该手把卡入体的挠曲端的凸环卡于所述变速旋杆设有轨槽的端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分隔片设有多个凸出块通过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卡入部的内圆周的轨槽与手把卡入体的轨块数量与间隔相配。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变速旋杆,在该变速旋杆的圆柱外圆周设有多个轨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变速卡片设有多个凸出齿的对面端设有一凹环,且该凹环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变速旋杆的固定环外径。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本体的凸出块通过槽、变速卡片的凸出块通过槽、齿片的凸出块通过槽与钢索牵动片的卡座所设的数量与间隔相配于所述变速旋杆的固定块数量与间隔。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钢索卡入部包含二钢索头卡入孔与一钢索孔,该二钢索头卡入孔之间由钢索孔相连接,且该二钢索头卡入孔的轴心相重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挠曲端系在手把卡入体的一端设有一凸环,并在设有凸环之端开设多个槽,并且该槽的长度小于所述变速旋杆设有轨槽之端到该弹簧销的距离。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凸环的外径大于变速旋杆设有轨槽之端的外径。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卡入环设有至少一个孔,且该本体的卡入部设有至少一个孔,并且该卡入环的孔与该卡入部的孔数量与位置相配合。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卡入环的端面设有一凹槽,且该凹槽与卡入环的孔相通。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变速旋杆的固定环宽度与变速卡片的凹环深度相同。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螺旋弹簧为压缩螺旋弹簧。
2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齿片的凸出块置于本体的轨槽,系为所述的凸出块的宽度小于所述的轨槽的宽度。
2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齿片于所述变速旋杆上作轴向移动与小角度转动。
2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且该钢索牵动片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的分隔片相接触,其中该钢索牵动片一端设有多个凸出点,且该凸出点与所述分隔片相接触。
3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分隔片设一内孔,且该内孔未接触所述变速旋杆设有轨槽之端。
3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螺旋弹簧卡于本体与齿片。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本体的分隔片设一凸出块与一孔,且该齿片的凹槽设一孔,而螺旋弹簧的两端各设一卡入端分别卡于本体的孔与齿片的孔。
3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手把卡入体设有槽之端的长度略大于变速旋杆的总长度。
34.一种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具有一卡入结构,该卡入结构包含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圆形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系有一分隔片将容置空间分隔为二;一杆,该杆一端设有一卡入环,且在该卡入环旁设有多个凸出物,该卡入环置于本体的容置空间,且该杆在本体上作一维相对运动;一片,该片一端设有多个槽,该槽相配于杆的凸出物,且该片固定于本体;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套于所述杆;该杆置于所述本体的容置空间,而该杆的卡入环与本体的分隔片形成一密闭容置空间,该密闭容置空间容纳该片与该弹性组件,所述片与所述弹性组件系在杆上作轴向位移,且杆的凸出物插于该片之槽。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片于所述杆上作轴向移动与小角度转动。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弹性组件为弹簧。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中该弹性组件一端卡于所述本体,另一端卡于所述片之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变速手把结构,其段数卡入动作系为轴向卡入结构,系利用变速旋杆固定于本体,而上述变速旋杆的固定环与本体的分隔片形成一容置空间,此容置空间容纳一变速卡片、一齿片与一螺旋弹簧,而变速卡片与变速旋杆连动,且变速卡片啮合齿片,且利用弹簧维持其啮合关系,当变速旋杆旋转而欲变速时,变速卡片便将齿片沿轴向推离,使变速卡片与齿片为未啮合状态,当旋转至下一段数时,变速卡片与齿片重新啮合以完成一段数的更换,并且本发明的设计,可同时适用于左手把与右手把。
文档编号B62M25/00GK1740049SQ20041005699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4日
发明者陈柏诚 申请人:陈柏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