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连动收合机构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99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连动收合机构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连动收合机构的嬰儿车。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婴儿车为了运送方便,均具有嬰儿车收合机构以将婴儿车收合 成较小体积,同时为了提供坐在其中幼儿使用的便利性以及保护幼儿安全, 公知的婴儿车通常具备由餐盘及扶手组成的保护件。然而在嬰儿车收合成较 小体积的同时,婴儿车的保护件通常在折叠后的婴儿车上占据了较多的空
间,如美国US3,550,998以及US2003/0201626A1专利中,其扶手在婴儿车 收合之后,便突出于婴儿车之外,占据较多空间。
另有一种餐盘可拆的嬰儿车,如美国US2006/0125210A1专利,其是将 餐盘设计成通过机构可组合于婴儿车上,在婴儿车收合前,如果想要使收合 后的婴儿车体积减至最小,则需先将餐盘从婴儿车拆下再进行收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合后体积较小且不需要将餐盘拆下 的婴儿车。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具有连动收合机构的婴儿车,其包括有婴儿车 架、座椅组件以及连动收合机构。该嬰儿车架包括有车把、后脚以及前脚, 该车把枢接于该后脚以及该前脚。该座椅组件包括保护件。该连动收合机构 包括有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分别位于该座椅组件后、前方,该第一
连接件是枢接于该车把以及该保护件,该第二连接件枢接于该保护件以及该 前脚。其中当该连动收合机构带动该座椅组件与该婴儿车架收合后,该座椅
组件与该车把、该后脚以及该前脚大致成彼此平行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婴儿车在收合时具有最小体积,解决现有技术中,
'弓题,并且
不需要将餐盘从婴儿车拆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连动收合机构的嬰儿车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在收合时,座椅组件与嬰儿车架相对 运动的示意图。
图7和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动收合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婴儿车架2连动才几构
11后脚12前脚
13底管14车把
15连接件16释锁机构
21座管22第一连接件
23第二连接件24扶手
25餐盘26背靠
100嬰儿车141收合座
211,221,231,241第一端212,222,232,242第二端
261背靠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利用连动收合机构,使婴儿车于收合时,该连动收合机构可 带动婴儿车座椅组件上的保护件,使保护件由原来展开的位置,被婴儿车架 带动移动至收合位置,以减少婴儿车收合后的体积,其中保护件包括位于座 椅两侧的扶手以及与扶手相连的餐盘。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
连动收合机构的婴儿车100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嬰儿车100包括婴儿车架 1、座椅组件以及连动收合机构2。婴儿车架1包括有后脚11、前脚12、底 管13以及车把14,车把14一端具有近似L形或V形的连接件15以与后脚 11枢接,底管13枢接于后脚11与前脚12间,车把14该端通过收合座141 与前脚12枢接,在此实施例中,车把14与前脚U间设置适当的锁固机构 (图上未显示)以维持婴儿车架l处于展开状态。座椅组件则包含座管21、
两个扶手24、餐盘25以及背靠26,通过连动收合机构2连接于婴儿车架1 上。在婴儿车100展开状态时座管21可放置婴儿座椅供应幼儿乘坐,背靠 26枢接于座管21上,扶手24分别枢接于座管21两侧,餐盘25则连接于扶 手24的端部,与扶手24构成婴儿车座椅上的保护件,可供在婴儿车100内 的幼儿使用并避免幼儿自婴儿车摔落。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婴儿车100的连动收合机构2包含第一连接件 22以及第二连接件23,分别位于座椅组件后、前方以分别与车把14以及前 脚12枢接,使座椅组件在婴儿车架1收合时,由车把14以及前脚12带动 收合。其中第一连接件22的第一端221枢接于车把14的连接件15与后脚 11枢接处,但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枢接于连接件15其他处或直接枢接于车把 14上。请一并参考图7以及图8。扶手24的第一端241上具有背靠连接件 261以与背靠26枢接,第一连接件22的第二端222通过背靠连接件261与 扶手24的第一端241固接在一起,而座管21的笫一端211枢接在前脚12 上,第二端212则枢接在扶手24的第一端241。因此于本实施例中,扶手 24的第一端241通过背靠连接件261与座管21的第二端212以及背靠26 枢接。餐盘25则连接于扶手24的第二端242,且为可拆的设计,当欲将婴 幼儿放入婴儿车100或从婴儿车100抱起时,餐盘25可从扶手24的第二端 242拆离以方便动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00特别在扶手24与前脚 12之间设置了连动收合机构2中的第二连接件23,其第一端231枢接于扶 手24上,第二端232则枢接于前脚12上。
请参考图9,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具有呈倒L型的第一连接件 22,,以在婴儿车架1收合时,增加使用者安全性,其枢接的方式与第一实 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2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IOO在收合时,座椅组件与 婴儿车架1相对运动的示意图。当婴儿车100收合时,由车把14上的释锁 机构16控制松开车把14与前脚12间的锁固机构,使车把14相对前脚12 以及后脚11向前脚12方向转动,如图3所示。此时车把14、前脚12以及 后脚11会朝向底管13靠近,连动收合机构2上的第一连接件22以及第二 连接件23以及座管21受到前脚12以及后脚11间相对运动的影响,第一连 接件22带动座椅组件也朝向底管13靠近,如图3至图6所示。由于第一连 接件22连接背靠连接件261,会带动背靠连接件261相对座管21枢转,使位于背靠连接件261上的背靠26无论位于何种倾钭角度都可以一起朝向座 管21枢转靠近,同时枢接于前脚12与扶手24间的第二连接件23由于其长 度不能被压缩,使得第二连接件23的第一端231带动扶手24向前轮方向下 潜(图3中为向左方向),同时固定于扶手24的第二端242的餐盘25也随 之向前轮方向下潜,使餐盘25的前端向底管13靠近,此连续动作由图3至 图6可清楚表示。
当婴儿车100收合至如图6的状态时,此时婴儿车架1的后脚11、前脚 12、底管13以及座椅组件大致成彼此平行方向,而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连 动收合机构2通过第二连接件23将座椅组件上的保护件带动至与后脚11、 前脚12、底管13以及车把14也大致平行的方向,因此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 嬰儿车100在收合后具有最小收合体积。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连动收合机构的婴儿车,通过连动收合机构中 连接件的设计,分别枢接于婴儿车的车把与扶手间,以及前脚与扶手间。当 婴儿车在收合过程中,连接件带动保护件(扶手及餐盘)转动,使保护件与 婴儿车的车把、前脚、后脚以及底管大致成彼此平行的方向,使本实用新型 所公开的嬰儿车在收合时具有最小体积,解决现有技术中,婴儿车的保护件 在收合时突出于嬰儿车而造成收合后体积较大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 做的相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连动收合机构的婴儿车,其包括有婴儿车架,包括有车把、后脚以及前脚,所述车把枢接于所述后脚以及所述前脚;座椅组件,包括保护件;以及其特征在于,连动收合机构,其包括有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座椅组件后、前方,所述第一连接件枢接于所述车把以及所述保护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枢接于所述保护件以及所述前脚;其中当所述连动收合机构带动所述座椅组件与所述婴儿车架收合后,所述座椅组件与所述车把、所述后脚以及所述前脚大致成彼此平行的方向。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组件另包括座 管,枢接于所述前脚与所述保护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嬰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包括 两个扶手,分别枢接于所述座管两侧,所述第一连接件枢接于所述两个扶手的第一端;以及餐盘,连接于所述两个扶手的第二端。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嬰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的第一端具有 背靠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固接于所述背靠连接件。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组件另包括背 靠,枢接于所述背靠连接件。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呈L型。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另具有连接件, 所述车把通过所述连接件枢接于所述后脚以及所迷前脚,所述第一连接件枢 接于所述连接件以及所述保护件。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嬰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枢接于 所述连接件以及所述保护件。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子,所速第一连接件柩接于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后脚枢接处以及所述保护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车,其中连动收合机构的第一连接件枢接于婴儿车的车把与保护件间,以及第二连接件枢接于前脚与保护件间。当婴儿车在收合过程中,连接件带动保护件转动,使保护件与婴儿车的车把、前脚、后脚以及底管大致成彼此平行的方向,使婴儿车在收合时具有最小体积。
文档编号B62B7/06GK201062047SQ20072014635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日
发明者李建群, 钟知仁, 陈舜民 申请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