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10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体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体前部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设置 在车辆碰撞时,使悬架构件的后部与车体车架分开的配置的车 体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知一种车体前部结构,该结构包括位于车体车 架的前部下方的梯形悬架构件。在四个部位处,也就是在左前 部位、右前部位、左后部位和右后部位处,该悬架构件〗昔助于 螺栓被固定到车体车架。才艮据上述已知的车体前部结构,在车辆/^並撞(前端^5並撞) 时,车体车架的前部被破坏以吸收碰撞冲击,并且悬架构件向后移动。这样,如果悬架构件向后移动,存在悬架构件可能会 直接碰到乘客舱从而导致乘客舱产生不期望的变形的担忧。JP-A 11-171046 (现在是JP Pat.No.3954709 )提出一种 车体前部结构,在车辆前端碰撞时,通过使悬架构件的左后部 位和右后部位与车体车架分离来防止悬架构件使乘客舱变形, 从而避免悬架构件可能直接碰到乘客舱的担忧。然而,上述车体前部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悬架构件的 左后部位和右后部位与车体车架分离之后,悬架构件不能吸收 任何冲击。从而,这种结构存在不能有效地吸收冲击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车辆碰撞时可以有效地吸收沖 击的车体前部结构。发明内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其包括
悬架构件,其被从下方固定到车体的前部;以及
稳定装置,其被固定地保持在悬架构件的上表面上,该稳
定装置具有弯曲部;
其中,配置被设置成在车辆碰撞时,由于悬架构件相对于 车体向后运动,悬架构件的后部与车体分开,以允许弯曲部与
车体接合,从而吸收碰撞冲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利用悬架构件吸收车
辆前端碰撞时的冲击的方法,该车辆具有车体车架,该方法包

由于悬架构件相对于车体车架向后运动,使悬架构件的后
部与车体车架分开;以及
允许固定地保持在悬架构件的上表面上的稳定装置的弯曲 部与车体车架上的稳定装置干涉部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其包

悬架构件,其被从下方固定到车体车架的前部; 稳定装置,其被固定地保持在悬架构件的上表面上,该稳
定装置具有弯曲部;
部件,其被设置成在车辆前端碰撞时,由于悬架构件相对
于车体车架向后运动,悬架构件的后部与车体车架分开;以及
用于承受来自稳定装置的弯曲部的载荷的部件。


图l是悬架构件及其周边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从车辆的前方看时,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结构的 局部主视图。
5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ni-ni截取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与图3的局部剖视图类似的局部剖视图,其示出在车 辆碰撞时,悬架构件的后部刚与车体车架分开之后的各部分的位置。
图5是与图3的局部剖视图类似的局部剖视图,其示出当悬 架构件已经与车体车架接合时的各部分的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与其优选的实施例一起说明本发明。 图l示出悬架构架l。当从上方看时整体为梯形车架形状的 悬架构件l包括左右侧梁构件2和3;前横梁4,其使左右侧梁 构件2和3的前端相互连接;以及后横梁5,其使左右侧梁构件2 和3的后端相互连接。在图l中,车辆的前侧为左斜下方,车辆 的后侧为右斜上方。在图l中,车辆的横向方向(即车辆宽度 方向)在车辆的横向右侧与横向左侧之间延伸,在图l中,该
横向右侧为左斜上方,横向左侧为右斜下方。
在悬架构件l上的沿车体的横向方向间隔开并且靠近侧梁 构件2和3的前端的两个远离的点处,悬架构件1具有例如螺紋 连接件等前组装固定部6和7。在悬架构件l上的沿车体横向方 向间隔开并且靠近侧梁构件2和3的后端的两个远离的点处,悬 架构件l具有例如螺紋连接件等后组装固定部8和9。借助于组 装固定部6、 7、 8、 9和如螺栓等紧固件相对于车体车架10 (参 见图3)的前部从下方固定悬架构件l。经由增强元件相对于车 体车架10的前部固定地保持组装固定部8和9中的每一 个,在图 3中仅示出用于组装固定部8的增强元件11A,并且在图3中仅示 出用于组装固定部8的托架11B。当然,以与组装固定部8同样 的方式固定地保持组装固定部9。用于组装固定部8和9中的每一个的增强元件11A被设计成
在车辆前端碰撞过程中,由于悬架构件l的向后运动,允许相
关联的组装固定部脱离接合。例如,用于组装固定部8和9的增 强元件可以被变形成允许这种脱离接合或者可以具有足够弱的 变形区域以允许这种脱离接合。
另外,如图1所示,悬架构件1在左右侧梁构件2和3的外侧 具有左右悬架组件12和13。连接这些悬架组件12和13的是稳定 装置14。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稳定装置14被布置在悬架构件1的上 方。更具体地说,稳定装置14被布置在后横梁5的上方。利用U 形的固定架(holdfast) 15和16,稳定装置14被固定地保持在 悬架构件l的上表面上的两个横向远离的左右部位。
如图2所示,在沿横向方向间隔开的两个远离的点处,稳 定装置14形成有左右弯曲部17和18。左弯曲部17位于固定架15 的横向外侧。右弯曲部18位于固定架16的横向外侧。
左弯曲部17具有向上倾斜部分17A和向下倾斜部分17B, 该向上倾斜部分17A沿车体的 一个横向方向向外侧成角度地向 上弯曲,该向下倾斜部分17B被连接到向上倾斜部分17A的顶 端。向下倾斜部分17B向相对于车体的前方成角度地向下弯曲。 右弯曲部18具有向上倾斜部分18A和向下倾斜部分18B,该向 上倾斜部分18A沿与上述车体横向方向相反的方向向外侧成角 度地向上弯曲,该向下倾斜部分18B被连接到向上倾斜部分 18A的顶端。向下倾斜部分18B向相对于车体的前方成角度地 向下弯曲。
在车体车架10上,在左右弯曲部17和18的后方具有由示出 的剖面线区域所示的左右稳定装置干涉部19和2 0 。设定左右稳 定装置干涉部19和20的强度比车体车架10的强度弱。这些干涉部19和20被构造和布置成承受来自稳定装置14的弯曲部17和 18的载荷。
接着,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结构的示出的实施例如 何起作用。
在车辆碰撞(前端碰撞)时,沖击作用在车体车架10和悬 架构件l上,使得车体车架IO的位于悬架构件上方的部分被破 坏以吸收冲击。然后,由于靠近侧梁构件2和3的后端的组装固 定部8和9分别与相关联的增强元件(参见图4)脱离接合,因 此,悬架构件1的后部与车体车架10分开,在图3-4中仅示出用 于组装固定部8的其中 一 个增强元件11 A以及与增强元件11A 匹配的托架11B。用于组装固定部9的另 一个增强元件和匹配的 托架与用于组装固定部8的增强元件11A和托架11B相同。
当冲击作用增大时,如图5所示,悬架构件1和稳定装置14 一起向车辆的后方移动。然后,左右弯曲部17和18分别与稳定 装置干涉部19和20接合。设定车体车架10上的左右稳定装置干 涉部19和20的强度比车体车架10的强度弱,使得左右稳定装置 干涉部19和20在与弯曲部17和18接合的过程中容易变形并且 可以有效地吸收冲击。
参照图4和图5,在碰撞过程中,托架11B变形并且与相关 联的组装固定部8和9保持接合。然而,托架11B可以在碰撞过 程中或碰撞之后与相关联的组装固定部8和9脱离接合。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由于冲击也被传递到左右稳定装置干 涉部19和20,因此,不仅车体车架10而且稳定装置干涉部19 和20都可以有效地吸收碰撞沖击。
另外,左右弯曲部17和18沿车体横向方向位于在悬架构件 l的上表面上固定地保持稳定装置14的固定点的外侧,使得稳 定装置14容易变形并且可以更有效地吸收碰撞沖击。另外,左右弯曲部17和18分别包括向上倾斜部分17A和 18A,向上倾斜部分17A沿 一 个横向方向向外侧成角度地向上 弯曲,向上倾斜部分18A沿与该横向方向相反的方向向外侧成 角度地向上弯曲,使得在碰撞过程中当弯曲部17和18与左右稳 定装置干涉部19和20接合时,增加了重叠部分,并且可以更加 有效地吸收碰撞沖击。
此外,设定车体车架IO上的左右稳定装置干涉部19和20 的强度比车体车架10的强度弱,使得左右稳定装置千涉部19和 20在与弯曲部17和18接合的过程中容易凹陷,从而可以防止稳 定装置14在接合过程中滑动。
而且,如图2所示,在悬架构件l的上表面上保持稳定装置 14的固定架15和16以及稳定装置14的弯曲部17和18被布置成 关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中心对称,使得在前端碰撞过程中,左右 稳定装置千涉部19和2 0可以大致均等地吸收冲击。
在上述说明中,已经相当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 例,但是这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性说明。对所说明的优选实施
此,本发明不限于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
本申请要求2007年6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No.2007-159940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 用包含于此。另外,本申请要求2008年1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 利申请No.2008-016340的优先权,该No. 2008-016340要求上 述日本专利申请No.2007-159940的优先权。后迷日本专利申请 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其包括悬架构件,其被从下方固定到车体的前部;以及稳定装置,其被固定地保持在所述悬架构件的上表面上,所述稳定装置具有弯曲部;其中,配置被设置成在车辆碰撞时,由于所述悬架构件相对于所述车体向后运动,所述悬架构件的后部与所述车体分开,以允许所述弯曲部与所述车体接合,从而吸收碰撞冲击。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弯曲部沿所述车体的横向方向位于在所述悬架构件的上表面 上固定地保持所述稳定装置的固定点的横向外侧。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弯曲部包括向上倾斜部分, 一个向上倾斜部分沿所述车体的 一个横向方向向外侧成角度地向上弯曲,另 一个向上倾斜部分沿与所述车体的横向方向相反的方向向外侧成角度地向上弯曲。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 有被布置成与所述弯曲部接合的稳定装置干涉部,所述稳定装 置干涉部位于所述车体的车体车架上,并且其强度比所述车体 车架的强度低。
5. —种利用悬架构件吸收车辆前端碰撞时的冲击的方法, 所述车辆具有车体车架,所述方法包括由于所述悬架构件相对于所述车体车架向后运动,使所述 悬架构件的后部与所述车体车架分开;以及允许固定地保持在所述悬架构件的上表面上的稳定装置的 弯曲部与所述车体车架上的稳定装置干涉部接合。
6. —种车体前部结构,其包括悬架构件,其被从下方固定到车体车架的前部;稳定装置,其被固定地保持在所述悬架构件的上表面上, 所述稳定装置具有弯曲部;部件,其被设置成在车辆碰撞时,由于所述悬架构件相对 于所述车体车架向后运动,所述悬架构件的后部与所述车体车架分开;以及用于承受来自所述稳定装置的所述弯曲部的载荷的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载 荷承受部件包括稳定装置干涉部。
全文摘要
一种车体前部结构。悬架构件被从下方固定到车体的前部。稳定装置被固定地保持在悬架构件的上表面上。稳定装置具有弯曲部。在车辆前端碰撞时,由于悬架构件相对于车体向后运动,悬架构件的后部与车体分开,以使弯曲部与车体接合。
文档编号B62D25/08GK101327811SQ20081012571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8日
发明者小山内浩, 山岸通弘, 江原俊介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