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12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推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设置于所述 的推车车架前下方的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后下方的后轮组件、用于将所述的 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左侧的 长度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后轮支架、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右侧的长度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的右后轮支架、沿着所述的左后轮支架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上的左 滑动件、沿着所述的右后轮支架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上的右滑动 件,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左滑动件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之间的具有锁定位置 与解锁位置的左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的右滑动件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之间的具有锁定位 置与解锁位置的右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还包括同时控制所述的左锁定机构与所述的 右锁定机构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转换的控制机构,通常控制机构为一条牵引带,所 述的牵引带的一端部与左锁定机构相连接,所述的牵引带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右锁定机构 相连接,牵引带不具有弹性不能收缩,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并且是正常使用过程中,牵 引带耷拉地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上,外形较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婴儿推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具有 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前下方的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 的推车车架后下方的后轮组件、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所 述的推车车架包括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左侧的长度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后轮支架、位于 所述的推车车架右侧的长度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右后轮支架、沿着所述的左后轮支架的长 度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上的左滑动件、沿着所述的右后轮支架的长度方向 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上的右滑动件,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左滑动件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之间的具有锁 定位置与解锁位置的左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的右滑动件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之间的具有 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的右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还包括同时控制所述的左锁定机构与 所述的右锁定机构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转换的控制机构,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一端 部与所述的左锁定机构相连接的左牵引带、一端部与所述的右锁定机构相连接的右牵引 带、具有内腔的操作件、位于所述的内腔内的弹性件,所述的左牵引带的另一端部位于所述 的内腔内并与所述的弹性件的一端部相连接,所述的右牵引带的另一端部位于所述的内腔 内并与所述的弹性件的另一端部相连接,所述的左牵引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操作件的左端 部之间设置有用于禁止两者相脱离的左限位机构,所述的右牵引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操作件的右端部之间设置有禁止两者相脱离的右限位机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所述的弹性件为松紧带,也可以是弹簧等。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操作件上具有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所述的第一 限位柱与所述的第二限位柱位于所述的内腔内,所述的第一限位柱靠近所述的操作件的左 端部,所述的第二限位柱靠近所述的操作件的右端部,所述的弹性件依次绕过所述的第一 限位柱与所述的第二限位柱,并且所述的弹性件的一端部自所述的第二限位柱处向着所述 的操作件的左侧方向伸展,所述的弹性件的另一端部自所述的第一限位柱处向着所述的操 作件的右侧方向伸展。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操作件的左端部开设有与所述的内腔相连通的左开 孔、所述的操作件的右端部开设有与所述的内腔相连通的右开孔,所述的左限位机构包括 设置于左牵引带的另一端部上的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的左开孔处的能够与所述的第一限 位部相抵触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的右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右牵引带的另一端部上的第三限 位部、位于所述的右开孔处的能够与所述的第三限位部相抵触的第四限位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上的左弹 销、开设于所述的左滑动件上的左锁孔、转动设置于所述的左滑动件上的具有左抵触部的 左控制件,所述的左牵引带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左控制件相连接,当所述的左锁定机构位于 锁定位置下,所述的左弹销插在所述的左锁孔内,当所述的左锁定机构位于解锁位置下,所 述的左弹销脱离所述的左锁孔,当所述的左锁定机构在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转换的过程 中,所述的左抵触部与所述的左弹销相抵触。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右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上的右弹 销、开设于所述的右滑动件上的右锁孔、转动设置于所述的右滑动件上的具有右抵触部的 右控制件,所述的右牵引带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右控制件相连接,当所述的右锁定机构位于 锁定位置下,所述的右弹销插在所述的右锁孔内,当所述的右锁定机构位于解锁位置下,所 述的右弹销脱离所述的右锁孔,当所述的右锁定机构在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转换的过程 中,所述的右抵触部与所述的右弹销相抵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推车车架还包括左前轮支架;右前轮支架;左推杆,所述的左推杆沿着所述的左前轮支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左前轮支架相 滑动地设置,所述的左后轮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左推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右推杆,所述的右推杆沿着所述的右前轮支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相 滑动地设置,所述的右后轮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右推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左连杆,所述的左连杆的下部与所述的左前轮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 左连杆的上部与所述的左滑动件相转动地连接;右连杆,所述的右连杆的下部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 右连杆的上部与所述的右滑动件相转动地连接;左座杆,所述的左座杆与所述的左连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左座杆的后端部与所 述的左后轮支架相转动连接;右座杆,所述的右座杆与所述的右连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右座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相转动连接;能够折叠的底撑架,所述的底撑架是由第一底撑杆、第二底撑杆相交叉并在交叉 处相转动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底撑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右座杆的前部相转动地设置, 所述的第一底撑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撑杆 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左座杆的前部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撑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右后 轮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能够折叠的后撑架,所述的后撑架设置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所述的右后轮支架 之间,或者所述的后撑架设置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所述的右后轮支架、所述的左滑动件与 所述的右滑动件之间,或者所述的后撑架设置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所述的右后轮支架、所 述的左推杆与所述的右推杆之间。以上涉及上、下、前、后等方位词是在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作定义的。并且前 轮组件与后轮组件所处的位置为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 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 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当推车车架 处于展开位置下,在所述的弹性件的作用下,使得所述的控制机构绷设于所述的推车车架 的左滑动件与右滑动件之间,外形整齐、较美观。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附图3为附图2的A处放大图(左锁定机构、右锁定机构均位于锁定位置下);附图4附图2的A处放大图(左锁定机构、右锁定机构均位于解锁位置下)。其中1、推车车架;2、前轮组件;3、后轮组件;4、左后轮支架;5、右后轮支架;6、 左滑动件;7、右滑动件;8、左牵引带;9、右牵引带;10、内腔;11、操作件;12、弹性件;13、第 一限位柱;14、第二限位柱;15、第一限位部;16、第二限位部;17、第三限位部;18、第四限位 部;19、左弹销;20、左锁孔;21、左抵触部;22、左控制件;23、右弹销;24、右锁孔;25、右抵 触部;26、右控制件;27、左前轮支架;28、右前轮支架;29、左推杆;30、右推杆;31、左连杆; 32、右连杆;33、左座杆;34、右座杆;35、底撑架;36、后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 1、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前下方的前轮组件2、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后下方的后轮 组件3、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1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推车车架1的具体结构不 限,但只要是具有以下所涉及到的左后轮支架4、右后轮支架5、左滑动件6、右滑动件7、左 锁定机构、右锁定机构即可。所述的推车车架1包括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左侧的长度沿 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后轮支架4、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右侧的长度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右后轮支架5、沿着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上的 左滑动件6、沿着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上的右 滑动件7,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左滑动件6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之间的具有 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的左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的右滑动件7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之间 的具有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的右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1还包括同时控制所述的左锁定机构与所述的右锁定机构在锁 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转换的控制机构,如附图3-附图4所示,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一端 部与所述的左锁定机构相连接的左牵引带8、一端部与所述的右锁定机构相连接的右牵引 带9、具有内腔10的操作件11、位于所述的内腔10内的弹性件12,所述的左牵引带8的另 一端部位于所述的内腔10内并与所述的弹性件12的一端部相连接,所述的右牵引带9的 另一端部位于所述的内腔10内并与所述的弹性件12的另一端部相连接,所述的左牵引带 8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操作件11的左端部之间设置有用于禁止两者相脱离的左限位机构,所 述的右牵引带9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操作件11的右端部之间设置有禁止两者相脱离的右限 位机构。所述的弹性件12如松紧带。如附图3-附图4所示,所述的操作件11上具有第一限位柱13与第二限位柱14, 所述的第一限位柱13与所述的第二限位柱14位于所述的内腔10内,所述的第一限位柱13 靠近所述的操作件11的左端部,所述的第二限位柱14靠近所述的操作件11的右端部,所 述的弹性件12依次绕过所述的第一限位柱13与所述的第二限位柱14,并且所述的弹性件 12的一端部自所述的第二限位柱14处向着所述的操作件11的左侧方向伸展,所述的弹性 件12的另一端部自所述的第一限位柱13处向着所述的操作件11的右侧方向伸展。所述 的弹性件12依次绕过所述的第一限位柱13与所述的第二限位柱14相当于增加了弹性件 12的长度,减少了单位长度的弹性件12的形变量,因此能够延长弹性件12的使用寿命。如附图3-附图4所示,所述的操作件11的左端部开设有与所述的内腔10相连通 的左开孔、所述的操作件11的右端部开设有与所述的内腔10相连通的右开孔,所述的左限 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左牵引带8的另一端部上的第一限位部15、位于所述的左开孔处的能够 与所述的第一限位部15相抵触的第二限位部16,所述的右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右牵引带9 的另一端部上的第三限位部17、位于所述的右开孔处的能够与所述的第三限位部17相抵 触的第四限位部18。所述的操作件11具有没有拉动操作件11的稳定状态以及拉动操作件 11后的操作状态,如附图4所示,当所述的操作件11位于所述的操作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限 位部15与所述的第二限位部16相抵触,所述的第三限位部17与所述的第四限位部18相 抵触,如附图3所示,当所述的操作件11位于所述的稳定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限位部15与 所述的第二限位部16相脱离,所述的第三限位部17与所述的第四限位部18相脱离。关于所述的左锁定机构,只要是能够将两个相滑动的部件相锁定的锁定机构均能 在此使用,如本实施例中,如附图3-附图4所示,所述的左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左后 轮支架4上的左弹销19、开设于所述的左滑动件6上的左锁孔20、转动设置于所述的左滑 动件6上的具有左抵触部21的左控制件22,所述的左牵引带8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左控制 件22相连接,当所述的左锁定机构位于锁定位置下,所述的左弹销19插在所述的左锁孔20 内,当所述的左锁定机构位于解锁位置下,所述的左弹销19脱离所述的左锁孔20,当所述 的左锁定机构在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转换的过程中,所述的左抵触部21与所述的左弹销19相抵触。关于所述的右锁定机构,只要是能够将两个相滑动的部件相锁定的锁定机构均能 在此使用,如本实施例中,如附图3-附图4所示,所述的右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右后 轮支架5上的右弹销23、开设于所述的右滑动件7上的右锁孔24、转动设置于所述的右滑 动件7上的具有右抵触部25的右控制件26,所述的右牵引带9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右控制 件26相连接,当所述的右锁定机构位于锁定位置下,所述的右弹销23插在所述的右锁孔24 内,当所述的右锁定机构位于解锁位置下,所述的右弹销23脱离所述的右锁孔24,当所述 的右锁定机构在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转换的过程中,所述的右抵触部25与所述的右弹销 23相抵触。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推车车架的结构是所述的推车车架 还包括左前轮支架27 ;右前轮支架28 ;左推杆29,所述的左推杆29沿着所述的左前轮支架27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左前 轮支架27相滑动地设置,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左推杆29的上部相转动 连接;右推杆30,所述的右推杆30沿着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8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右前 轮支架28相滑动地设置,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右推杆30的上部相转动 连接;左连杆31,所述的左连杆31的下部与所述的左前轮支架27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 所述的左连杆31的上部与所述的左滑动件6相转动地连接;右连杆32,所述的右连杆32的下部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8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 所述的右连杆32的上部与所述的右滑动件7相转动地连接;左座杆33,所述的左座杆33与所述的左连杆31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左座杆33的 后端部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相转动连接;右座杆34,所述的右座杆34与所述的右连杆32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右座杆34的 后端部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相转动连接;能够折叠的底撑架35,所述的底撑架35是由第一底撑杆、第二底撑杆相交叉并在 交叉处相转动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底撑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右座杆34的前部相转动 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底撑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 第二底撑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左座杆33的前部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撑杆的后端 部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如附图1、附图2所示,能够折叠的后撑架36,所述的后撑架36设置于所述的左后 轮支架4、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之间,所述后撑架36包括竖杆;第一横杆,所述的第一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竖杆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 一横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相转动连接;第二横杆,所述的第二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竖杆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 二横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相转动连接;[0050]滑块,所述的滑块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竖杆上;第一斜杆,所述的第一斜杆一端部与所述滑块相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一斜杆另一 端部与所述左后轮支架4相转动连接;第二斜杆,所述的第二斜杆一端部与所述滑块相转动连接的,所述的第二斜杆另 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相转动连接;第三横杆,所述的第三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竖杆的下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 三横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相转动连接;第四横杆,所述的第四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竖杆的下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 四横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相转动连接。无图示,所述的后撑架36设置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所述 的左滑动件6与所述的右滑动件7之间,或者所述的后撑架36设置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 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所述的左推杆29与所述的右推杆30之间,如后撑架36是由两根杆件 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1)、设置于所述的推车 车架(1)前下方的前轮组件(2)、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后下方的后轮组件(3)、用于 将所述的推车车架(1)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1)包括位于所述 的推车车架(1)左侧的长度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后轮支架(4)、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 右侧的长度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右后轮支架(5)、沿着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的长度方向 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上的左滑动件(6)、沿着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的长度 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上的右滑动件(7),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左滑动件(6)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之间的具有 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的左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的右滑动件(7)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 之间的具有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的右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1)还包括同时控制所述 的左锁定机构与所述的右锁定机构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转换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一端部与所述的左锁定机构相连接的左牵引带(8)、一端部与所 述的右锁定机构相连接的右牵引带(9)、具有内腔(10)的操作件(11)、位于所述的内腔(10)内的弹性件(12),所述的左牵引带(8)的另一端部位于所述的内腔(10)内并与所述 的弹性件(12)的一端部相连接,所述的右牵引带(9)的另一端部位于所述的内腔(10)内 并与所述的弹性件(12)的另一端部相连接,所述的左牵引带(8)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操作件(11)的左端部之间设置有用于禁止两者相脱离的左限位机构,所述的右牵引带(9)的另一 端与所述的操作件(11)的右端部之间设置有禁止两者相脱离的右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12)为松紧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件(11)上具有第一限位 柱(13)与第二限位柱(14),所述的第一限位柱(13)与所述的第二限位柱(14)位于所述 的内腔(10)内,所述的第一限位柱(13)靠近所述的操作件(11)的左端部,所述的第二限 位柱(14)靠近所述的操作件(11)的右端部,所述的弹性件(12)依次绕过所述的第一限位 柱(13)与所述的第二限位柱(14),并且所述的弹性件(12)的一端部自所述的第二限位柱 (14)处向着所述的操作件(11)的左侧方向伸展,所述的弹性件(12)的另一端部自所述的 第一限位柱(13)处向着所述的操作件(11)的右侧方向伸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件(11)的左端部开设 有与所述的内腔(10)相连通的左开孔、所述的操作件(11)的右端部开设有与所述的内腔 (10)相连通的右开孔,所述的左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左牵引带(8)的另一端部上的第一 限位部(15)、位于所述的左开孔处的能够与所述的第一限位部(15)相抵触的第二限位部 (16),所述的右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右牵引带(9)的另一端部上的第三限位部(17)、位于 所述的右开孔处的能够与所述的第三限位部(17)相抵触的第四限位部(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 的左后轮支架(4)上的左弹销(19)、开设于所述的左滑动件(6)上的左锁孔(20)、转动设 置于所述的左滑动件(6)上的具有左抵触部(21)的左控制件(22),所述的左牵引带(8) 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左控制件(22)相连接,当所述的左锁定机构位于锁定位置下,所述的左 弹销(19)插在所述的左锁孔(20)内,当所述的左锁定机构位于解锁位置下,所述的左弹销 (19)脱离所述的左锁孔(20),当所述的左锁定机构在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转换的过程中, 所述的左抵触部(21)与所述的左弹销(19)相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 的右后轮支架(5)上的右弹销(23)、开设于所述的右滑动件(7)上的右锁孔(24)、转动设 置于所述的右滑动件(7)上的具有右抵触部(25)的右控制件(26),所述的右牵引带(9) 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右控制件(26)相连接,当所述的右锁定机构位于锁定位置下,所述的右 弹销(23)插在所述的右锁孔(24)内,当所述的右锁定机构位于解锁位置下,所述的右弹销 (23)脱离所述的右锁孔(24),当所述的右锁定机构在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转换的过程中, 所述的右抵触部(25)与所述的右弹销(23)相抵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车车架还包括左前轮支架(27);右前轮支架(28);左推杆(29),所述的左推杆(29)沿着所述的左前轮支架(27)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左 前轮支架(27)相滑动地设置,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左推杆(29)的上 部相转动连接;右推杆(30),所述的右推杆(30)沿着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8)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右 前轮支架(28)相滑动地设置,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右推杆(30)的上 部相转动连接;左连杆(31),所述的左连杆(31)的下部与所述的左前轮支架(27)的下部相转动地连 接,所述的左连杆(31)的上部与所述的左滑动件(6)相转动地连接;右连杆(32),所述的右连杆(32)的下部与所述的右前轮支架(28)的下部相转动地连 接,所述的右连杆(32)的上部与所述的右滑动件(7)相转动地连接;左座杆(33),所述的左座杆(33)与所述的左连杆(31)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左座杆(33)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相转动连接;右座杆(34),所述的右座杆(34)与所述的右连杆(32)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右座杆(34)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相转动连接;能够折叠的底撑架(35),所述的底撑架(35)是由第一底撑杆、第二底撑杆相交叉并在 交叉处相转动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底撑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右座杆(34)的前部相转 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底撑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所 述的第二底撑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左座杆(33)的前部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撑杆 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能够折叠的后撑架(36),所述的后撑架(36)设置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所述的右 后轮支架(5)之间,或者所述的后撑架(36)设置于所述的左后轮支架(4)、所述的右后轮支 架(5)、所述的左滑动件(6)与所述的右滑动件(7)之间,或者所述的后撑架(36)设置于所 述的左后轮支架(4)、所述的右后轮支架(5)、所述的左推杆(29)与所述的右推杆(30)之 间。
专利摘要一种婴儿推车,推车车架包括左后轮支架、右后轮支架、滑动地设置于左后轮支架上的左滑动件、滑动地设置于右后轮支架上的右滑动件,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左滑动件与左后轮支架之间的左锁定机构、设置于右滑动件与右后轮支架之间的右锁定机构,推车车架还包括同时控制左锁定机构与右锁定机构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一端部与左锁定机构相连接的左牵引带、一端部与右锁定机构相连接的右牵引带、具有内腔的操作件、位于内腔内的弹性件,左牵引带的另一端部与弹性件的一端部相连接,右牵引带的另一端部与弹性件的另一端部相连接。当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得控制机构绷设于推车车架的左滑动件与右滑动件之间,外形整齐、较美观。
文档编号B62B7/08GK201784658SQ201020518650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1日
发明者顾小聪 申请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