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拖总装线电控接车下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738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拖总装线电控接车下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拖总装线电控接车下线设备。
背景技术
轮式拖拉机简称为轮拖。轮拖总装线系为轮式拖拉机的整机装配生产线,其功能 是将所需装配的柴油机、离合器、变速箱、后桥、驱动轮、导向轮和前桥、方向盘、转向器、制 动器、牵引装置、液压悬挂系统、动力输出装置以及前机罩和后机罩等分散放置的零、部件, 依据整机装配的工艺要求,装配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以达到拖拉机出厂前所规定的各项使 用功能。在我国,轮拖总装线大多采用链式勻速输送形式,即为双链条输送,两链条之上通 过安装联接木板或钢板,形成板式输送链,另外,在链板上设置有若干组固定支架,用于支 撑若干台处于不同装配过程中的轮式拖拉机。工作时,这种板式输送链一直处于缓慢勻速移动状态,同时,拖拉机的装配作业也 处于边移动、边装配的过程之中,其分散放置的零、部件也依序随着板式输送链的移动,依 据制定的工艺规则组装在一起,直至完成整机的装配。就轮拖总装线而言,目前的技术应该说是比较成熟的。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及技术发展,轮拖的机型品种也在日趋增多,马力也在日趋增大,这使得在原有一条总装线 上要完成多品种轮拖的共线装配作业,尤其是新增大型轮拖的装配作业,开始出现困难,其 突出的技术瓶颈问题是原有与轮拖总装线配套使用的“接车下线装置”及方式,已经不能完 全适应多品种轮拖总装完成后的接车下线需要,并且严重障碍了总装生产的顺利进行。下面,给出一实例说明其“接车下线装置”存在的问题。由图1、图2可知,已下线大型轮拖2已位于加油加水工位1上,并通过加油装置7 和加水装置8可为已下线大型轮拖2加油、加水,提供行走驾驶离去所需的用油和用水;原 接车下线装置3位于加油加水工位1和板式输送链4之间,且两端呈坡度面;板式输送链4 上设置有若干组前固定支架4b和后固定支架4c,用于支撑若干台处于不同装配过程中的 各种轮式拖拉机;操作者6通过操作输送链电控柜4a,可致使驱动装置4d通过驱动链4e驱 动板式输送链4沿ω方向运行,可使得待下线大型轮拖5、待下线小型轮拖9及随后陆续装 配完成的各种待下线轮拖,沿着L方向向前运行,并借助板式输送链4的向前驱动力,通过 前固定支架4b、后固定支架4c沿ω方向转动,依序将各种待下线轮拖推上原接车下线装置 3的平面台板上,随后人工将其推至加油加水工位1。说明待下线大型轮拖5可视为轮拖总装线上所需装配的最大机型的轮拖,待下 线小型轮拖9可视为其上所需装配的最小机型的轮拖。另外,图1、图2中的L为拖拉机总装行走方向;ω为输送链板运行方向;h为原接 车下线装置高度;hi为大型轮拖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h2为小型轮拖轮胎最低点至 顶面链板高度。另由图1、图2可知,在板式输送链4上的边移动、边装配的各种轮拖,由于机型品种不一,大小不一,轮拖轮胎最低点及底盘支撑点至顶面链板的最低高度也均不一致,但是 由于在板式输送链4上的若干个前固定支架4b支撑高度等高、若干个后固定支架4c支撑 高度也等高,因而必定造成了轮拖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最低高度出现差异,如图1、图2 所示,hi为大型轮拖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且hi < h ;h2为小型轮拖轮胎最低点至 顶面链板高度,且h2>h,即hi <h<h2。在轮拖总装线上,如果共线装配作业的轮拖机 型品种越多、马力变化越大,这种高度的差异情况也就越为明显。由以上图1、图2描述的情况可知,有以下三点不足1)由于hi < h,待下线大型轮拖5在登上原接车下线装置3时,需增大板式输送 链4的驱动力,这样易造成驱动装置4d过载,出现故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这种 情况发生,常在接车下线处专门配备几名员工,人工协助将待下线大型轮拖5推上原接车 下线装置3的台板上,这样做不仅费力费时,而且效率低下;2)由于h2 > h,待下线小型轮拖9在登上原接车下线装置3时,虽然所需板式输 送链4的驱动力较小,但由于存在落差,尤其是当其落差较大时,易使得前固定支架4b在沿 ω方向转动时,与小型轮拖前桥横梁发生干涉,出现卡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避免这种 现象发生,往往有意识地增加原接车下线装置3的高度h,但这样却又难以兼顾大型轮拖的 接车下线,出现一对技术矛盾,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3)轮拖被推上原接车下线装置3的台板上后,因其接车下线装置为专用的固定装 置,所以需人工将轮拖推离接车下线装置3,同样,这样做不仅费力费时,而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拖总装线电控接 车下线设备,不仅能够使其设备上的接车台面可实施“平升平降”,适应不同机型轮拖总装 完成后的自动轻松随线上台需要,而且能够使其设备上的接车台面可实施“台面倾转”,满 足不同机型轮拖轻松顺坡下滑下线的需要,且其结构简单可行,操作省时省力,自动化程度 高,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可推广的价值。为了实现本发明所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电控接车下线设备,包括接车台板总成、双支点升降总 成、单支点A升降总成、单支点B升降总成、接车下线设备电控柜;接车台板总成的底部左侧 一端安放有一个双支点升降总成;接车台板总成的底部右侧一端分别安放有单支点A升降 总成和单支点B升降总成,且二者分别位于板式输送链的中心线两侧;所述双支点升降总 成、单支点A升降总成、单支点B升降总成通过控制线连接接车下线设备电控柜;所述的接 车下线设备电控柜,设置有用于使双支点升降总成中的两个顶杆上升的前升按钮、用于使 双支点升降总成中的两个顶杆下降的前降按钮、用于使单支点A升降总成与单支点B升降 总成中的两个顶杆联动上升的后升按钮、用于使单支点A升降总成与单支点B升降总成中 的两个顶杆联动下降的后降按钮、用于使双支点升降总成、单支点A升降总成、单支点B升 降总成,三者中的四个顶杆同时上升的同升按钮、用于使双支点升降总成、单支点A升降总 成、单支点B升降总成,三者中的四个顶杆同时下降的同降按钮。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电控接车下线设备,所述的双支点升降总成,包括制动电 机、蜗轮丝杠升降机、换向机构组件、支撑台、“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通过换向机构组件中的联轴器、传动轴,分别与两个蜗轮丝杠升降机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且 通过换向机构组件中的调整垫固定在支撑台上;两个蜗轮丝杠升降机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两 个“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上,两个蜗轮丝杠升降机的丝杠前端螺纹部分别与两个“置 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中的带内螺纹连接头紧固连接;两个蜗轮丝杠升降机的下端分别 设置有用于控制双支点升降总成设置的极限升、降行程的上限位行程开关和下限位行程开 关;两个“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支撑台上,所述的两个带导向顶杆 组件上端分别与接车台板总成中的嵌入两个“ η ”形限位组件中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紧固 连接。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电控接车下线设备,所述的单支点A升降总成,包括支撑 A台、制动电机、“置右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联轴器、蜗轮丝杠升降机;所述的制动电机通 过联轴器与蜗轮丝杠升降机的动力输入轴连接;蜗轮丝杠升降机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置右 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上,蜗轮丝杠升降机上的丝杠前端螺纹部与“置右型”升降辅助支撑 装置中的带内螺纹连接头紧固连接;所述的蜗轮丝杠升降机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单 支点A升降总成设置的极限升、降行程的上限位行程开关和下限位行程开关;“置右型”升 降辅助支撑装置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支撑A台上;所述的带导向顶杆组件上端分别与接车台 板总成中的嵌入凹形滑槽限位组件中的一个顶升辊轮组件紧固连接。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电控接车下线设备,所述的单支点B升降总成,包括支撑 B台、制动电机、“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联轴器、蜗轮丝杠升降机;所述的制动电机通 过联轴器与蜗轮丝杠升降机的动力输入轴连接;蜗轮丝杠升降机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置左 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上,蜗轮丝杠升降机上的丝杠前端螺纹部与“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 装置中的带内螺纹连接头紧固连接;所述的蜗轮丝杠升降机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单 支点B升降总成设置的极限升、降行程的上限位行程开关和下限位行程开关;“置左型”升 降辅助支撑装置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支撑B台上;所述的带导向顶杆组件上端分别与接车台 板总成中的嵌入凹形滑槽限位组件中的另一个顶升辊轮组件紧固连接。由于采用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控接车下线设备,其设备上的接车台面可实现“平升平 降”,能够适应不同机型的轮拖总装完成后的自动轻松随线上台的需要,且无板式输送链出 现驱动过载或干涉卡蹩的现象发生;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控接车下线设备,其设备上的接车台面可实现“台面倾 转”,能够满足台面上的不同机型轮拖依据自身重力轻松顺坡滚动下滑下线的需要,无需再 用人工奋力推送下线;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控接车下线设备,构思新颖,结构合理,且简单可行,维护 方便,另外,操作省时省力,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地解决不同机型品种轮拖共线装配时存 在的技术瓶颈难题,并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图1为带原接车下线装置的轮拖总装线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控接车下线设备示意6[0028]图4为图3的B-B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支点升降总成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C-C视图;图7为图5的I工局部放大视图;图8为图6的I 2局部放大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单支点A升降总成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D-D视图;图11为图9的M向视图;图12.为图9的I 3局部放大视图;图13为图11的I 4局部放大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单支点B升降总成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N向视图;图16为图14的E-E视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电控接车下线设备电控柜的部分操作按钮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电控接车下线设备安装方法俯视示意图;图19为图18的F - F视图;图20为图19的G - G示意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大型轮拖电控接车下线工作示意图之一;图22为本实用新型大型轮拖电控接车下线工作示意图之二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小型轮拖电控接车下线工作示意图之一;图M为本实用新型小型轮拖电控接车下线工作示意图之二。图中1、加油加水工位;2、已下线大型轮拖;3、原接车下线装置;4、板式输送链; 4a、输送链电控柜;4b、前固定支架;4c、后固定支架;4d、驱动装置;4e、驱动链;5、待下线大 型轮拖;6、操作者;7、加油装置;8、加水装置;9、待下线小型轮拖;10、接车台板总成;10a、 “ JI ”形限位组件;10b、顶升辊轮组件;10c、凹形滑槽限位组件;11、双支点升降总成;12、单 支点A升降总成;13、单支点B升降总成;14、接车下线设备电控柜;14a’、前升按钮;Ha"、 前降按钮;14b’、后升按钮;14b"、后降按钮;He’、同升按钮;14"c、同降按钮;15、制动电 机;16、蜗轮丝杠升降机;16a、丝杠前端螺纹部;16b’、上限位行程开关;16b"、下限位行程 开关;17、换向机构组件;17a、联轴器;17b、联轴器;17c、传动轴;17d、调整垫;18、支撑台; 19、“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19a、带内螺纹连接头;19b、带导向顶杆组件;20、支撑A 台;21、制动电机;22、“置右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2a、带内螺纹连接头;22b、带导向顶 杆组件;23、联轴器;24、蜗轮丝杠升降机;Ma、丝杠前端螺纹部;Mb'、上限位行程开关; 24b"、下限位行程开关;25、支撑B台;26、制动电机;27、“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7a、 带内螺纹连接头;27b、带导向顶杆组件;28、联轴器;29、蜗轮丝杠升降机、丝杠前端螺 纹部J9b’、上限位行程开关;29b"、下限位行程开关;30、预埋钢板;12/13、“单支点A升降 总成/单支点B升降总成”。另图中L、拖拉机总装行走方向;ω、输送链板运行方向;δ、中心线;h、原接 车下线装置高度;hi、大型轮拖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h2、小型轮拖轮胎最低点至顶 面链板高度;β、向上转动方向;Y、向下转动方向。[0051]说明之一图21、图22、图23及图M中的“ 12/13”编号,表示分别设置有一个 单支点A升降总成和一个单支点B升降总成,其中,单支点A升降总成12在前,单支点B升 降总成13在后,因视图重合,故此说明。说明之二 因蜗轮丝杠升降机16、蜗轮丝杠升降机M、蜗轮丝杠升降机四中 的升降丝杠,不能承受来自外部的非轴向载荷,如侧向力作用,故在双支点升降总成11、单 支点A升降总成12、单支点B升降总成13中,分别应用了“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19、 “置右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2、“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7,这样,可使得蜗轮丝杠升 降机中的升降丝杠,能够承受非轴向载荷的作用,即在非轴向载荷的作用下,避免升降丝杠 出现弯曲变形的问题。说明之三图中“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19,是指带导向顶杆组件19b的轴 心线位于升降辅助支撑装置上的中间位置,即“置中”位置,如图6所示;图中“置右型”升 降辅助支撑装置22,是指带导向顶杆组件22b的轴心线位于升降辅助支撑装置上的偏右位 置,即“置右”位置,如图11所示;图中“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7,是指带导向顶杆组 件27b的轴心线位于升降辅助支撑装置上的偏左位置,即“置左”位置,如图15所示。说明之四图中“ π ”形限位组件10a、顶升辊轮组件IOb以及凹形滑槽限位 组件10c,均为接车台板总成10中的从属组件;其中,两个“ π ”形限位组件IOa与两个顶 升辊轮组件IOb之间,均采用卡放式限位相联,而非采用铰接合页式联接,并可使其接车台 板上的“ η ”形限位组件10a,可以以其辊轮为其支点转动,如图7、图8、图22、图M所示; 两个倒向放置的凹形滑槽限位组件IOc与两个顶升辊轮组件IOb之间,也均采用了卡放式 限位相联,而非采用铰接合页式联接,并可使其接车台板上的倒向放置的凹形滑槽限位组 件10c,可以以其辊轮为其支点滑移,如图12、图13、图22、图M所示。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 实施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由图3、图4知,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电控接车下线设备,包括接车台板总成10、 双支点升降总成11、单支点A升降总成12、单支点B升降总成13、接车下线设备电控柜14 ; 接车台板总成10的底部左侧一端安放有一个双支点升降总成11 ;接车台板总成10的底部 右侧一端分别安放有单支点A升降总成12和单支点B升降总成13,且二者分别位于板式输 送链的中心线S的两侧,这种分开设置单支点升降总成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与板式输送链 4上设置的固定支架发生干涉;另外,为了使电控接车下线设备中的接车台面能够实现“平 升平降”和“台面倾转”功能,其控制系统要求其接车下线设备电控柜14,不仅可同时控制双 支点升降总成11、单支点A升降总成12、单支点B升降总成13,三者同时升降,即同升同降, 而且可单独控制双支点升降总成11的单独升降,即单升单降,另外还可联动控制单支点A 升降总成12和单支点B升降总成13的二者联动升降,即联升联降。由图5、图6、图7、图8知,为解决电控接车下线设备靠近加油加水工位1 一端的 接车台面的升降问题,本装置设置了双支点升降总成11,即可在一个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实 现接车台板总成10中的靠近加油加水工位1 一端的两个支点的升降。该总成包括制动电 机15、两个蜗轮丝杠升降机16、换向机构组件17、支撑台18、两个“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19 ;其中,制动电机15通过换向机构组件17中的联轴器17a、联轴器17b、传动轴17c, 分别与两个蜗轮丝杠升降机16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且通过换向机构组件17中的调整垫17d 固定在支撑台18上,在这里,设置换向机构组件17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由一个制动电机15 输出的一个动力,可以分别换向,向两个蜗轮丝杠升降机16输入两个动力的目的;两个蜗 轮丝杠升降机16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两个“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19上,其上的两个丝 杠前端螺纹部16a与两个“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19中的带内螺纹连接头19a紧固连 接,另外,两个蜗轮丝杠升降机16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限位行程开关16b’和下限位行程开 关16b",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双支点升降总成11中设置的极限升、降行程;两个“置中型”升 降辅助支撑装置19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支撑台18上,其上的两个带导向顶杆组件19b上端 分别与接车台板总成10中的嵌入两个“ η ”形限位组件(IOa)中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IOb 紧固连接。由图1、图2、图3、图4知,由于板式输送链4上设置有若干组前固定支架4b和后 固定支架4c,用于支撑若干台处于不同装配过程中的各种轮式拖拉机,同时,因其需沿ω 方向回转运行,因而,为解决电控接车下线设备位于板式输送链4的一端的接车台面的升 降问题,就必须采用两个且分开设置的单支点升降总成,即设置单支点A升降总成12和单 支点B升降总成13,也就是说,每个单支点总成是在一个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可实现接车台 板总成10中的靠近板式输送链4 一端的一个支点的升降。由图4、图9、图10、图11、图12、图13知,为解决电控接车下线设备靠近板式输送 链4中心线δ下端的接车台面的升降问题,本设备设置了单支点A升降总成12,即可在一 个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实现接车台板总成10中靠近板式输送链4 一端的一个支点的升降。 该总成包括支撑A台20、制动电机21、“置右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2、联轴器23、蜗轮丝 杠升降机M ;其中,制动电机21通过联轴器23与蜗轮丝杠升降机M的动力输入轴连接; 蜗轮丝杠升降机M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置右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2上,其上的丝杠前端 螺纹部2 与“置右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2中的带内螺纹连接头2 紧固连接,另外,蜗 轮丝杠升降机M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限位行程开关Mb'和下限位行程开关Mb",用于控 制单支点A升降总成12设置的极限升、降行程;“置右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2通过紧固 件固定在前支撑A台20上,所述的带导向顶杆组件22b上端分别与接车台板总成10中的 嵌入凹形滑槽限位组件IOc中的一个顶升辊轮组件IOb紧固连接。由图4、图14、图15、图16知,为解决电控接车下线设备靠近板式输送链4中心线 δ上端的接车台面的升降问题,本设备设置了单支点B升降总成13,即可在一个驱动电机 的作用下,实现接车台板总成10中靠近板式输送链4 一端的一个支点的升降。该总成包括 支撑B台25、制动电机沈、“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7、联轴器观、蜗轮丝杠升降机四; 其中,制动电机26通过联轴器观与蜗轮丝杠升降机四的动力输入轴连接;蜗轮丝杠升降 机四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7上,其上的丝杠前端螺纹部27a与 “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7中的带内螺纹连接头27a紧固连接,另外,蜗轮丝杠升降机 29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限位行程开关^b'和下限位行程开关^b",用于控制单支点B升 降总成13设置的极限升、降行程;“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7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支撑B 台25上,所述的带导向顶杆组件27b上端分别与接车台板总成10中的嵌入凹形滑槽限位 组件IOc中的另一个顶升辊轮组件IOb紧固连接。[0061]由图17知,为有效实施电控接车下线设备的接车台面“平升平降”和“台面倾转”, 方便操作者6操控,特意在接车下线设备电控柜14的操作面板上,设置有前升按钮14a’、前 降按钮14a"、后升按钮14b’、后降按钮14b"、同升按钮14c’、同降按钮14 c ",共6个操作 按钮;其中,启动前升按钮14a’,可使得双支点升降总成11中的两个顶杆上升,反之,启动 前降按钮14a",可使其两个顶杆下降;启动后升按钮14b’,可使得单支点A升降总成12与 单支点B升降总成13中的两个顶杆,联动上升,反之,启动后降按钮14b",可使其两个顶杆 联动下降;启动同升按钮14c’,可使得双支点升降总成11、单支点A升降总成12、单支点B 升降总成13,三者中的四个顶杆同时上升,反之,启动同降按钮14 c 〃,可使其三者中的四 个顶杆同时下降。结合总装后待下线轮拖的具体情况,说明轮拖总装线电控接车下线设备的工作方法。由图18、图19、图20知,电控接车下线设备已位于加油加水工位1和板式输送链4 之间,且接车台板总成10、双支点升降总成11、单支点A升降总成12和单支点B升降总成 13及接车下线设备电控柜14均已安放、调试到位,且已处于生产运行状态。实施例1,待下线大型轮拖电控接车下线实施例,步骤如下1)平升平降对齐操作。结合图17、图18、图21、图22,位于接车下线设备电控柜 14旁的操作者6,目测待下线大型轮拖5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的高度hl,启动“同降按钮 14 c "”,促使接车台板总成上接车台面下降,设法与hi对齐,等高一致;2)接车台面倾转操作。总装后待下线大型轮拖5在板式输送链4的驱动作用下, 自动随线并缓缓登上电控接车下线设备上的工作台面后,操作者6启动“后升按钮14b"”, 单支点A升降总成12和单支点B升降总成13工作,驱动其上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IOb在 两个凹形滑槽限位组件IOc中顶升滑移,同时使得接车台板总成10上接车台面以双支点升 降总成11上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IOb为支点,沿β向倾转,从而使得其上的待下线大型轮 拖5能够依其自身的重力轻松向下滚动下滑下线;3)台面回转找平操作。当待下线大型轮拖5下线后,操作者6启动“后降按钮 14b"”,单支点A升降总成12和单支点B升降总成13工作,驱动其上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IOb在两个凹形滑槽限位组件IOc中下降滑移,同时使得刚刚实施倾转的台面以双支点升 降总成11上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IOb为支点,沿反β方向倾转,直至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位 置为止,为进入下一接车下线工作循环作好准备。实施例2,待下线小型轮拖电控接车下线实施例,步骤如下1)平升平降对齐操作。结合图17、图18、图23、图24,位于接车下线设备电控柜 14旁的操作者6,目测待下线小型轮拖9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的高度h2,启动“同升按钮 14c’ ”,使其接车台板总成10上的接车台面上升,并设法与h2对齐,等高一致;2)接车台面倾转操作。总装后待下线小型轮拖9在板式输送链4的驱动作用下, 自动随线并缓缓登上电控接车下线设备上的工作台面后,操作者6启动“前降按钮14a"”, 双支点升降总成11工作,驱动其上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IOb在两个“ π ”形限位组件IOa 中下降,同时使得接车台板总成10上接车台面以单支点A升降总成12和单支点B升降总 成13上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IOb为支点,沿γ向倾转,从而使得其上的待下线小型轮拖9 能够依其自身的重力轻松向下滚动下滑下线;[0071]3)台面回转找平操作。当待下线小型轮拖9下线后,操作者6启动“前升按钮 14a’ ”,双支点升降总成11工作,驱动其上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IOb在两个“ π ”形限位组 件IOa中上升,同时使得刚实施倾转的台面以单支点A升降总成12和单支点B升降总成13 上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IOb为支点,沿反γ方向倾转,直至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位置为止,为 进入下一接车下线工作循环作好准备。实施例3,待下线中型轮拖电控接车下线实施例。本发明中所述的待下线中型轮拖,泛指介于待下线大型轮拖5与待下线小型轮拖 9之间的一些总装后的待下线的轮拖机型,其轮拖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的高度值系介于 hi和h2之间。若待下线中型轮拖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值向下偏靠,与hi值相近,其接车 下线方法同实施例1 ;若待下线中型轮拖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值向上偏靠,与h2相 近,其接车下线方法同实施例2 ;若待下线中型轮拖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值,与hi 值、h2值均不相近,位于居中附近位置,即(h2- hi)/2附近,则可按以下方法实施,步骤如 下1)平升平降对齐操作。位于接车下线设备电控柜14旁的操作者6,目测待下线中 型轮拖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的高度值,启动“同降按钮14 c "”或“同降按钮14 c "”,促 使接车台板总成上接车台面上升或下降,设法与其高度值对齐,等高一致;2)接车台面倾转操作。操作者6组合启动“前降按钮Ha"”和“后升按钮14b"”。 或先启动“前降按钮Ha"”后启动“后升按钮14b"”,或先启动“后升按钮14b"”后启动“前 降按钮14a"”,以保证接车台面倾转到位,促使其上的中型轮拖能够依其自身的重力轻松向 下滚动下滑下线;3)台面回转找平操作。当待下线中型轮拖下线后,操作者6或启动“前升按钮 14a’”,使接车台面沿反Y方向倾转,或启动“后降按钮14b"”,使接车台面沿反β方向倾 转,从而使得刚刚实施倾转促使轮拖下线的接车台面,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位置,为进入下一 接车下线的工作循环作好准备。
权利要求1.一种轮拖总装线电控接车下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车台板总成(10)、双支 点升降总成(11)、单支点A升降总成(12)、单支点B升降总成(13)、接车下线设备电控柜 (14);所述接车台板总成(10)的底部左侧一端设置有一个双支点升降总成(11);接车台板 总成(10)的底部右侧一端分别设置有单支点A升降总成(12)和单支点B升降总成(13), 且单支点A升降总成(12)和单支点B升降总成(13)分别位于板式输送链(4)的中心线两 侧;所述双支点升降总成(11)、单支点A升降总成(12)、单支点B升降总成(13)通过控制 线连接接车下线设备电控柜(14);所述的接车下线设备电控柜(14),设置有用于使双支点 升降总成中的两个顶杆上升的前升按钮(14 a')、用于使双支点升降总成中的两个顶杆下 降的前降按钮(14 a")、用于使单支点A升降总成与单支点B升降总成中的两个顶杆联动上 升的后升按钮(14 b’)、用于使单支点A升降总成与单支点B升降总成中的两个顶杆联动 下降的后降按钮(14 b")、用于使双支点升降总成、单支点A升降总成、单支点B升降总成, 三者中的四个顶杆同时上升的同升按钮(14 C’)、用于使双支点升降总成、单支点A升降总 成、单支点B升降总成,三者中的四个顶杆同时下降的同降按钮(14 c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拖总装线电控接车下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支点 升降总成(11),包括制动电机(15)、蜗轮丝杠升降机(16)、换向机构组件(17)、支撑台 (18)、“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19);所述制动电机(15)通过换向机构组件(17)中的联 轴器(17 a)、传动轴(17 b),分别与两个蜗轮丝杠升降机(16)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且通过换 向机构组件(17)中的调整垫(17 d)固定在支撑台(18)上;两个蜗轮丝杠升降机(16)通过 紧固件固定在两个“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19)上,两个蜗轮丝杠升降机(16)的丝杠 前端螺纹部(16 a)分别与两个“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19)中的带内螺纹连接头(19 a)紧固连接;两个蜗轮丝杠升降机(16)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双支点升降总成(11) 设置的极限升、降行程的上限位行程开关(16 b’)和下限位行程开关(16 b");两个“置中 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19),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支撑台(18)上,“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 置(19)上的两个带导向顶杆组件(19 b)上端分别与接车台板总成(10)中的嵌入两个“ π,, 形限位组件(10 a)中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10 b)紧固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拖总装线电控接车下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支点A 升降总成(12),包括支撑A台(20)、制动电机(21)、“置右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2)、联 轴器(23)、蜗轮丝杠升降机(24);所述制动电机(21)通过联轴器(23)与蜗轮丝杠升降机 (24)的动力输入轴连接;蜗轮丝杠升降机(24)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置右型”升降辅助支撑 装置(22)上,蜗轮丝杠升降机(24)上的丝杠前端螺纹部(24 a)与“置右型”升降辅助支 撑装置(22)中的带内螺纹连接头(22 a)紧固连接;所述蜗轮丝杠升降机(24)的下端分别 设置有用于控制单支点A升降总成(12)设置的极限升、降行程的上限位行程开关(24 b’ ) 和下限位行程开关(24 b"); “置右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2)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支撑A台 (20)上;“置右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2)上的带导向顶杆组件(22b)上端分别与接车台 板总成(10)中的嵌入凹形滑槽限位组件(IOc)中的一个顶升辊轮组件(IOb)紧固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拖总装线电控接车下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支点B 升降总成(13),包括支撑B台(25)、制动电机(26)、“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7)、联 轴器(28)、蜗轮丝杠升降机(29);所述的制动电机(26)通过联轴器(28)与蜗轮丝杠升降机 (29)的动力输入轴连接;蜗轮丝杠升降机(29)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7)上,蜗轮丝杠升降机(29)上的丝杠前端螺纹部(29 a)与“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 装置(27)中的带内螺纹连接头(27 a)紧固连接;所述蜗轮丝杠升降机(29)的下端分别设 置有用于控制单支点B升降总成(13)设置的极限升、降行程的上限位行程开关(29b’)和下 限位行程开关(29b");“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7)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支撑B台(25) 上;“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7)上的带导向顶杆组件(27 b)上端分别与接车台板总 成(10)中的嵌入凹形滑槽限位组件(IOc)中的另一个顶升辊轮组件(IOb)紧固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拖总装线电控接车下线设备,包括接车台板总成、双支点升降总成、单支点A升降总成、单支点B升降总成、接车下线设备电控柜,其中,接车台板总成底部左端设置有双支点升降总成,底部右端设置有单支点A升降总成和单支点B升降总成,这样可使得设备的接车台面,可具有同升同降、单升单降和联升联降的功能。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设备接车台面的平升平降对齐操作、台面倾转操作和台面回转找平操作,因而能够满足各种轮拖总装后的自动随线上台和顺坡下滑下线的需要。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且操作省时省力,自动化程度高,不仅可解决不同机型品种轮拖共线装配时所存在的技术难题,而且可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62D65/18GK201872808SQ20102062734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6日
发明者吴志刚, 李晔辉, 李 杰, 段华荣, 牛晓静, 王冲冲, 王建国, 范巧变 申请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