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伞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207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伞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伞车,具体涉及一种可收合的婴儿伞车。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1395155Y于2010年02月03日公开了一种可收合式婴儿车,包含一车架体及一座椅单元,其特点是该座椅单元包含一对座管架,藉助一具有凸出部的弹性组件,与前脚架上的定位组件可分离的相互耦接,使得婴儿车在收合时可使各构件得以弯折叠合,以减少婴儿车的收合体积。中国专利CN 101758848A于2010年06月30日公开一种婴儿车,该婴儿车包括可收合式车架,车架具有前脚轮和后脚轮;车架具有展开和收合两种状态;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前脚轮及所述后脚轮构成所述车架的支承;车架处于收合状态时,后脚轮位于所述车架最底部;该婴儿车还具有后踏板,后踏板前端具有孔位,后踏板后端具有轮子;车架后端具有横轴,后踏板通过所述孔位枢设于所述横轴,轮子构成对所述后踏板的支承;车架具有后轮轴,后脚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后轮轴的二端,后轮轴位于所述横轴的后方,后踏板的下方。但现有技术上述婴儿车收合后不可直接站立,且部件较多,携带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推把时,支撑效果较好,不易损坏,收合后可以直接站立且占用空间较小的可收合的婴儿伞车。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伞车,包括推把上的上盖、下盖、左车手折弯、右车手折弯、收车按键、大关节固定块、大关节前部固定块、大关节滑动块、前交叉固定片、前交叉管、后支撑管、U形固定片、后轮支架管、前轮支架管、车手管、可折叠脚踏板和脚踏板固定片,其中左车手折弯与车手管固定连接,下盖与左车手折弯固定连接,右车手折弯与左车手折弯绕轴连接,上盖与右车手折弯固定连接,收车按键与上盖绕轴连接;大关节固定块与前轮支架管绕轴连接,大关节前部固定块与前轮支架管固定连接;大关节滑动块与前轮支架管绕轴连接;后轮支架管与前轮支架管绕轴连接,后轮支架管与前交叉固定片成绕轴连接,前交叉固定片与前交叉管绕轴连接,后支撑管与U形固定片绕轴连接,U形固定片与后轮支架管上下绕轴连接,前交叉管与脚踏板固定片绕轴连接;可折叠脚踏板与脚踏板固定片固定连接。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上述婴儿伞车中,进一步包括侧扶手太阳蓬固定座,侧扶手与后轮支架管绕轴连接,侧扶手管与太阳蓬固定座绕轴连接。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上述婴儿伞车中,进一步包括帆弓插座和固定套,太阳蓬固定座与帆弓插座固定连接,固定套与车手管固定连接,太阳蓬固定座与侧扶手管绕轴连接。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上述婴儿伞车中,进一步包括前帆弓、中帆弓和后帆弓,前帆弓、中帆弓、后帆弓与帆弓插座绕轴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婴儿推车具有如下技术效果车架结构简单,部件较少;且收合后可直接站立,携带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婴儿伞车收车前的侧视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婴儿伞车收车效果图(一)。图3是本实用新型婴儿伞车收车效果图(二)。图4是本实用新型婴儿伞车收车前立体效果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婴儿伞车收车前的侧视图(二)。图6是本实用新型婴儿伞车收车前的后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婴儿伞车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婴儿伞车收车前的俯视图。其中1为大关节滑动块;2为大关节固定块;3为固定套;4为大关节前部固定块; 5为太阳蓬固定座;6为帆弓插座;7为侧扶手管;8为后支撑管;9为前扶手;10为前轮支架管;11为侧扶手;12为前交叉固定片;13为后轮支架管;14为U形固定片;15为轮子;16 为轮盖;17为前轮座;18为前轮刹车柄;19为前轮固定座;20为脚踏板固定铁片;21为脚踏板铁片;22为脚踏板33为前交叉管34为座椅支撑铁片 ’25为前扶手管;26为前帆弓; 27为中帆弓;观为后帆弓;29为右车手折弯;30为下盖;31为上盖;32为收车按键;33为左车手折弯;;34为车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优先实施图例提供的婴儿伞车中,后轮支架管13与前轮支架管10绕轴连接,后轮支架管13与前交叉固定片12成绕轴连接,前交叉固定片12与前交叉管23绕轴连接,侧扶手11与后轮支架管13绕轴连接,侧扶手管7与太阳蓬固定座 5绕轴连接,后支撑管8与U形固定片14绕轴连接,U形固定片14与后轮支架管13上下绕轴连接,大关节固定块2与前轮支架管10绕轴连接,大关节滑动块1与前轮支架管10绕轴连接,大关节前部固定块4与前轮支架管10固定连接,太阳蓬固定座5与帆弓插座6固定连接,固定套3与车手管34固定连接,太阳蓬固定座5与侧扶手管7绕轴连接,前帆弓26、 中帆弓27、后帆弓28与帆弓插座6绕轴连接,前轮座17与前轮刹车柄18固定连接,前轮座 17与前轮固定座19绕轴连接,前轮固定座19与前轮支架管10固定连接,脚踏板固定铁片 20与脚踏板铁片21绕轴连接,前交叉管^与脚踏板固定铁片20绕轴连接,脚踏板22与脚踏板铁片21固定,前扶手管%与前扶手9绕轴连接,轮子15与轮盖16固定连接,前扶手9 与侧扶手11绕轴连接,左车手折弯33与车手管34固定连接,下盖30与左车手折弯33固定连接,右车手折弯四与左车手折弯33绕轴连接,上盖31与右车手折弯四固定连接,收车按键32与上盖31绕轴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如图1-5所示,收车按键32按下向前推,带动车手管34旋转,车手管34旋转带动大关滑动块1向车手上方向滑动,车手管34继续向前推进,旋转带动侧扶手管7做旋转运动,侧扶手管7做旋转运动带动后轮支架管13向上绕前轮支架管10运动,后轮支架管13 绕轴动带动前交叉固定片12及前交叉管23绕轴运动,后轮支架管13绕轴运动同时带动U 形固定片14及后支撑管8向内旋转运动,直到车台向前并拢以达到收车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伞车,其特征是,包括推把上的上盖、下盖、左车手折弯、右车手折弯、收车按键、大关节固定块、大关节前部固定块、大关节滑动块、前交叉固定片、前交叉管、后支撑管、U形固定片、后轮支架管、前轮支架管、车手管、可折叠脚踏板和脚踏板固定片,其中左车手折弯与车手管固定连接,下盖与左车手折弯固定连接,右车手折弯与左车手折弯绕轴连接,上盖与右车手折弯固定连接,收车按键与上盖绕轴连接;大关节固定块与前轮支架管绕轴连接,大关节前部固定块与前轮支架管固定连接;大关节滑动块与前轮支架管绕轴连接;后轮支架管与前轮支架管绕轴连接,后轮支架管与前交叉固定片成绕轴连接,前交叉固定片与前交叉管绕轴连接,后支撑管与U形固定片绕轴连接,U形固定片与后轮支架管上下绕轴连接,前交叉管与脚踏板固定片绕轴连接;可折叠脚踏板与脚踏板固定片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伞车,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侧扶手太阳蓬固定座,侧扶手与后轮支架管绕轴连接,侧扶手管与太阳蓬固定座绕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伞车,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帆弓插座和固定套,太阳蓬固定座与帆弓插座固定连接,固定套与车手管固定连接,太阳蓬固定座与侧扶手管绕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伞车,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前帆弓、中帆弓和后帆弓, 前帆弓、中帆弓、后帆弓与帆弓插座绕轴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伞车,左车手折弯与车手管固定连接,下盖与左车手折弯固定连接,右车手折弯与左车手折弯绕轴连接,上盖与右车手折弯固定连接,收车按键与上盖绕轴连接;大关节固定块与前轮支架管绕轴连接,大关节前部固定块与前轮支架管固定连接;大关节滑动块与前轮支架管绕轴连接;后轮支架管与前轮支架管绕轴连接,后轮支架管与前交叉固定片成绕轴连接,前交叉固定片与前交叉管绕轴连接,后支撑管与U形固定片绕轴连接,U形固定片与后轮支架管上下绕轴连接,前交叉管与脚踏板固定片绕轴连接;可折叠脚踏板与脚踏板固定片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车架结构简单,部件较少,且收合后可直接站立,携带方便。
文档编号B62B7/08GK201989831SQ20112004397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2日
发明者吴嘉弘, 陈彦甫 申请人:昆山华童幼儿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