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翻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075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翻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翻车。
背景技术
车辆,尤其是机动车,是一种很重要的交通工具,因其速度快而成为人们远途出行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然而,现有车辆基本为块状体结构,遇到碰撞或路面有凸起等情况时容易发生侧翻。现有车辆的形状包括车头和车尾,这两个位置一旦遭遇外部力量的撞击就会严重变形。而且现有车辆安全性能差,交通事故发生后车内人员的安全得不到良好的保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性更高的防翻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翻车,所述车至少包括中空球状车体,所述车体内部设有圆环状轨道装置,轨道所在平面与地面垂直;在对应所述轨道装置处的车体外侧设有转向装置和视野观察装置;所述车体的至少一侧面上设有车门;所述轨道装置连接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能沿所述轨道运动。特别是,所述轨道装置为一根导轨或者为两根平行的导轨,两根导轨分别位于球心面的两侧。进一步,所述导轨上设有齿,所述发动机上设有与所述齿相适配的齿轮。特别是,所述转向装置每侧至少包括一个转向柱,转向柱分别位于车体运行方向的两侧。进一步,所述转向柱为螺栓式旋转收缩和伸出,或为液压带动收缩和伸出。特别是,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弧形转向支撑架,所述转向支撑架经连接柱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连接柱由液压带动收缩和伸出。特别是,所述车门上设有车灯、把手、进气管和/或排气管。特别是,所述视野观察装置为对应驾驶室位置设置的透明车体;或为摄像单元,摄像头将所述车体运行前方的路况时时传输至车体内的显示屏上。本发明防翻车外形为球状,沿着大圆方向设置轨道装置,发动机设置在轨道装置上,整体的重心低,不易侧翻。圆环状轨道装置与地面垂直,发动机沿轨道装置运动,则球状车体运动的过程中发动机始终处于球体的底部,保持整体的低重心。车体外侧设有转向装置,当需要转弯时转向装置伸出后支撑在地面上,车体的受力情况改变,发生转向。视野观察装置的设置驾驶员或车内人员可以很好地观察外部路况,正常行驶,躲避危险。车体的至少一侧面上设有车门,供人员进出之用。本发明防翻车结构合理,性能良好,不会侧翻,对于车和车内人员都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球形较其它形体可承受较大的力,并把力分散开来,且不易形变,尤其适合用于越野
本坐
寸o


图I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A向视图。图3为弧形转向支撑架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如图I至图3所示,本发明防翻车至少包括中空球状车体1,车体I内部设有圆环状轨道装置2,轨道2所在平面与地面垂直;在对应轨道装置2处的车体I外侧设有转向装置4和视野观察装置;车体I的至少一侧面上设有车门6 ;轨道装置2连接发动机3,发动机 3能沿轨道装置2运动。该防翻车外形为球状,沿着大圆方向设置轨道装置,发动机设置在轨道装置上,整体的重心低,不易侧翻。发动机与轨道做相对运动,一直保持处于车体内侧的底部。当车身不慎发生侧翻时亦可以很快地矫正。车体内设置至少一个座椅5,座位5可以与发动机固定在一起,也可以其他的方式悬置在车体内,只要保证外侧车体旋转过程中座椅与发动机同样位于车体内侧的底部即可。优选的结构是将两个座椅5对称设置在发动机的两侧,分别与发动机3相固定。车体的至少一侧面上设有车门,供人员进出之用。车门设在车身的侧面,在车身滚动过程中车门一直与球心处于同一水平面内,避免遇到积水路面时进水。车门的具体高度和形状不限,可以供人员顺利进出即可,其优选的外观形状为圆形,直径小于球体直径。圆环状轨道装置与地面垂直,发动机沿轨道装置运动,则球状车体运动的过程中发动机始终处于球体的底部,保持整体的低重心。圆环状轨道装置的优选结构是两根平行的导轨,两根导轨分别位于球心的两侧。为了使轨道与发动机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传动效果更好,导轨上设有齿,发动机上设有与齿相适配的齿轮。发动机驱动齿轮转动,带动发动机在轨道上运动。为了令两者连接更加稳定,可以在发动机上设置固定部31,固定部31搭扣在轨道装置2上。车体外侧设有转向装置,当需要转弯时转向装置伸出后支撑在地面上,车体的受力情况改变,发生转向。转向装置的具体形式不限,可以实现转向功能即可。基本结构包括至少两个转向柱41,两个转向柱41分别位于车体I运行方向的两侧。优选结构是包括两侧对称分布、每侧八个转向柱,转向柱均匀地分布在圆周上,在任何想转弯的时刻都可以伸出转向柱。cos 0 = r/(r+L) O。< 0 <90。即,L> r/cos 0 ~r其中,0为转向柱和中心点间的连线与轨道截面之间的夹角。转向柱收缩和伸出的方式不限,可以为螺栓式旋转,也可以为液压带动。螺栓式旋转收缩和伸出时车身更加平稳,承受的力量更大。液压式的转向柱收缩和伸出的动作更加灵敏,反映迅速。转向装置的另一种机构为弧形转向支撑架。车体外侧设置至少两个与车身外侧圆弧的弧度相同的弧形转向支撑架42,转向支撑架42经连接柱43与车体I连接,连接柱43由液压带动收缩和伸出。当正常行驶时转向支撑架收纳在车体外侧的凹槽11里,或者是贴合在车体的外侧面。当需要转向时,转向支撑架在连接柱的带动下伸出,与地面接触,改变车体的受力效果,实现转向。为了令本发明防翻车在黑天等情况下也能很好的运行,车门上设有车灯63。为了使用方便,车门上安装有把手62。为了使车体内的空气质量适宜于人体健康,车门上设有开口 61,开口内可设置进气管和/或排气管。车门上亦可以加装装饰品、通讯设备等。为了令驾驶员或车内人员可以很好地观察外部路况,正常行驶,躲避危险,本发明防翻车上设有视野观察装置。该视野观察装置的具体形式不限,能够令车内人员,尤其是驾驶员,可以清楚地看到前方路况即可。视野观察装置的优选结构为对应驾驶室位置设置的透明车体;或为摄像单元,摄像头将车体运行前方的路况时时传输至车体内的显示屏上。本发明防翻车结构合理,性能良好,不会侧翻,对于车和车内人员都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防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至少包括中空球状车体,所述车体内部设有圆环状轨道装置,轨道装置所在平面与地面垂直;在对应所述轨道装置处的车体外侧设有转向装置和视野观察装置;所述车体的至少一侧面上设有车门;所述轨道装置连接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能沿所述轨道装置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装置为一根导轨或者为两根平行的导轨,两根导轨分别位于球心面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上设有齿,所述发动机上设有与所述齿相适配的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每侧至少包括一个转向柱,转向柱分别位于车体运行方向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柱为螺栓式旋转收缩和伸出,或为液压带动收缩和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弧形转向支撑架,所述转向支撑架经连接柱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连接柱由液压带动收缩和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上设有车灯、把手、进气管和/或排气管。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野观察装置为对应驾驶室位置设置的透明车体;或为摄像单元,摄像头将所述车体运行前方的路况时时传输至车体内的显示屏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翻车,为解决现有机动车辆易翻车等问题而设计。本发明防翻车至少包括中空球状车体、发动机、圆环状轨道装置、转向装置、视野观察装置和车门。轨道装置为两根平行的分别位于球心两侧的导轨。导轨上设有齿,发动机上设有与齿相适配的齿轮。转向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转向柱,转向柱为螺栓式或液压带动收缩和伸出。转向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由液压带动收缩和伸出的弧形转向支撑架。车门上设有车灯、把手、进气管和/或排气管。视野观察装置为透明车体或摄像单元。本发明防翻车结构合理,性能良好,不会侧翻,对于车和车内人员都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62D15/00GK102745279SQ20121026028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6日
发明者张申 申请人:张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