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4529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它是一种安装在婴儿车上供婴儿睡觉休息或乘坐外出的工具,其结构包括篮圈、篮兜、背板、臀板、腿板、背部绑带、臀部绑带、腿部前绑带和腿部后绑带等构成,其披露的主要技术特征是通过设置在背板两侧的两根背部绑带之间、设置在臀板两侧的两根臀部绑带之间、及设置在腿板前侧的腿部前绑带与设置在腿板底面的腿部底绑带之间所进行的脱离或连接,从而构成睡篮与座兜之间的结构互换,这种互换结构设计简单,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一目了然,极大方便了消费者的操作使用,也使得睡篮与座兜之间的互换更为省力。
【专利说明】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品的两用可互换结构,尤其是指适用于婴儿车上使用的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婴儿车是一种供婴儿休息或乘坐的工具车,其车架上都会设置一个可卸式安装的睡篮或座兜,当婴儿需要睡觉休息时,将睡篮安装到车架上;当婴儿需要乘坐外出时,将睡篮取下再安装上座兜,一个婴儿车需要分别配备睡篮和座兜进行互换,不仅增加采购成本,也给使用带来极大不便。公开的中国专利号为201020161538.8的“多用途婴儿推车及其可转变成摇篮的童车座椅”,该专利结构中披露了一种可在摇篮与童车座椅之间进行转换的互换结构,通过这种互换结构虽然有效解决了摇篮和座椅无法实现一物两用的缺陷,也减少消费者的采购成本。但是,这种互换结构设计过于繁琐,在实际转换操作中需要辅助一定的操作技巧,互换操作较为费力,使得消费者难以适应,也给正常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互换省力的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包括篮圈和连接在篮圈上的篮兜,该篮兜的篮底设有沿睡篮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背板、臀板和腿板,所述的背板两侧分别设有背部绑带,该两根背部绑带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篮圈两侧,两根背部绑带的另一端作互相可卸式连接;所述的臀板两侧分别设有臀部绑带,该两根臀部绑带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篮圈两侧,两根臀部绑带的另一端作互相可卸式连接;所述的腿板前侧设有腿部前绑带,腿板底面设有腿部底绑带,所述的腿部前绑带一端连接在篮圈前侧,腿部底绑带一端连接在腿板底面,所述的腿部前绑带与腿部底绑带之间作互相可卸式连接。
[0006]所述的篮圈前部两侧分别设有铰接点,该两个铰接点正对臀板与腿板的连接处。
[0007]所述的两根背部绑带之间、两根臀部绑带之间、及腿部前绑带和腿部底绑带之间的相互可卸式连接结构是弹性插卡与插套的可卸式连接、或绑带与连接环的可卸式连接、或钮扣式可卸连接、或搭齿粘贴式可卸连接、或勾连式可卸连接。
[0008]所述的篮兜是由圆周围合在篮圈上的围边和封闭连接在围边底部的篮底构成。
[0009]所述的篮底是由双层底布构成,所述的背板、臀板和腿板缝制在双层底布内。
[0010]所述的篮底上设有安全绑带。
[0011]所述的篮圈上设有铰接连接的提手和篷布架。
[0012]所述的篮圈两侧分别设有转动角度可调的插板,该插板配装在车架的插槽内。
[0013]所述的篮圈和篮底均呈长圆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背板两侧的两根背部绑带之间、臀板两侧的两根臀部绑带之间、及腿板前侧的腿部前绑带与腿板底面的腿部底绑带之间所进行的脱离或连接,即可构成睡篮与座兜之间的结构互换,这种互换结构设计简单,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一目了然,极大方便了消费者的操作使用,也使得睡篮与座兜之间的互换更为省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睡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座兜其中一个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座兜另一个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0019]如图1?图3所示,1.篮圈、2.篮兜、21.围边、22.篮底、3.提手、4.篷布架、5.铰接点、6.安全绑带、7.背部绑带、8.插套、9.按钮、10.插板、11.臀部绑带、12.腿部前绑带、13.弹性插卡、14.腿部底绑带、15.背板、16.臀板、17.腿板。
[0020]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它是一种安装在婴儿车上供婴儿睡觉休息或乘坐外出的工具,其结构包括一个钢管制成的硬质篮圈I和耐磨布料缝制成的软质篮兜2。
[0021]所述的篮圈I呈长圆形,在篮圈中部上方设有提手3,该提手的两个连接端分别铰接在篮圈I的两侧;篮圈I中部下方设有分别安装在篮圈两侧的插板10,该插板相对篮圈I设计为角度可调式的转动结构,该转动结构可通过所设按钮9实现转动角度的锁定,插板10配插在婴儿车车架的插槽(图中未示)内以进行安装固定;篮圈I后部上方设有篷布架4,该篷布架的两个连接端分别铰接在篮圈I的两侧,在篷布架4上可设置遮阳篷布或蚊帐;篮圈I前部两侧分别设有铰接点5,故篮圈I的前部可围绕两个铰接点5向下转动。
[0022]所述的篮兜2是由圆周围合在篮圈I上的围边21和封闭连接在围边底部的篮底22构成,两根插板10设置在围边21外侧,篮底22设计为与篮圈I的尺寸相吻合的长圆形;所述的篮底22是由双层底布构成,该双层底布内缝制有背板15、臀板16和腿板17,该背板、臀板和腿板沿睡篮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三者的安装位置分别对应在睡篮的后部、中部和前部,三者之间的连接处均可弯折,而篮圈I上的两个铰接点5正对设置在臀板16与腿板17的连接处;所述的篮底22上还设有一副安全绑带6,可作为婴儿的安全防护措施。
[0023]所述的背板15两侧分别设有背部绑带7,该两根背部绑带的一端分别缝制连接在篮圈I两侧,两根背部绑带7的另一端作互相可卸式连接;所述的臀板16两侧分别设有臀部绑带11,该两根臀部绑带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篮圈I两侧,两根臀部绑带11的另一端作互相可卸式连接;所述的腿板17前侧设有腿部前绑带12,腿板底面设有腿部底绑带14,所述的腿部前绑带12 —端连接在篮圈I前侧,腿部底绑带14 一端连接在腿板17底面,所述的腿部前绑带12与腿部底绑带14之间作互相可卸式连接。
[0024]所述的两根背部绑带7之间、两根臀部绑带11之间、及腿部前绑带12和腿部底绑带14之间的相互可卸式连接结构为常见结构,连接方式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选择,如可采用弹性插卡13与插套8的可卸式连接,也可采用绑带与连接环的可卸式连接、或钮扣式可卸连接、或搭齿粘贴式可卸连接、或勾连式可卸连接。
[0025]本实用新型只需将背板15两侧的两根背部绑带7之间、臀板16两侧的两根臀部绑带11之间、及腿板17前侧的腿部前绑带12与腿板底面的腿部底绑带14之间进行连接,即可构成座兜,而将连接脱离又可形成睡篮,睡篮与座兜之间的结构互换设计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消费者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包括篮圈(I)和连接在篮圈上的篮兜(2),该篮兜的篮底(22)设有沿睡篮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背板(15)、臀板(16)和腿板(17),其特征在于: a、所述的背板(15)两侧分别设有背部绑带(7),该两根背部绑带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篮圈(I)两侧,两根背部绑带(7)的另一端作互相可卸式连接; b、所述的臀板(16)两侧分别设有臀部绑带(11),该两根臀部绑带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篮圈(I)两侧,两根臀部绑带(11)的另一端作互相可卸式连接; C、所述的腿板(17)前侧设有腿部前绑带(12),腿板(17)底面设有腿部底绑带(14),所述的腿部前绑带(12) 一端连接在篮圈(I)前侧,腿部底绑带(14) 一端连接在腿板(17)底面,所述的腿部前绑带(12)与腿部底绑带(14)之间作互相可卸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篮圈(I)前部两侧分别设有铰接点(5),该两个铰接点正对臀板(16)与腿板(17)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背部绑带(7)之间、两根臀部绑带(11)之间、及腿部前绑带(12)和腿部底绑带(14 )之间的相互可卸式连接结构是弹性插卡(13)与插套(8)的可卸式连接、或绑带与连接环的可卸式连接、或钮扣式可卸连接、或搭齿粘贴式可卸连接、或勾连式可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篮兜(2)是由圆周围合在篮圈(I)上的围边(21)和封闭连接在围边底部的篮底(22)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篮底(22)是由双层底布构成,所述的背板(15)、臀板(16)和腿板(17)缝制在双层底布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篮底(22)上设有安全绑带(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篮圈(I)上设有铰接连接的提手(3)和篷布架(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篮圈(I)两侧分别设有转动角度可调的插板(10 ),该插板配装在车架的插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广8任一项所述的睡篮与座兜互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篮圈(I)和篮底(22)均呈长圆形。
【文档编号】B62B9/12GK203439092SQ201320450223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6日
【发明者】唐平定 申请人:宁波妈咪宝婴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