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465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箱罩的跨骑型车辆。



背景技术:

在机动二轮车等跨骑型车辆中具有如下结构:具备横跨从头管向车身后方延伸的主管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燃料箱,且在该燃料箱上安装有左右一对的罩构件(箱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中,在燃料箱的前侧的两侧部形成凹陷了箱罩的板厚量的凹部,且通过螺钉等紧固构件将箱罩安装于各凹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20427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的结构中,由于使燃料箱的一部分(前侧的两侧部)凹陷来产生箱罩的一体感,因此燃料箱的一部分以外露出。因而,需要将露出的全部表面(前表面、上表面、后表面)形成为考虑了外观性、空气动力特性的形状。

因此,难以采用长方体形状等简单形状的燃料箱、或进行凸缘接合的上下分割结构的燃料箱这样的能够比较廉价地制造的箱形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燃料箱的形状自由度且获得具有一体感的箱罩的跨骑型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为跨骑型车辆,其具备从头管(21)向车身后方延伸出的框架(24)、在所述框架(24)的上方配置的燃料箱(61)及覆盖所述燃料箱(61)的箱罩(110),所述跨骑型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箱罩(110)具有左右的箱罩部(112)和前罩部(114),所述左右的箱罩部(112)覆盖所述燃料箱(61)的左右侧面,所述前罩部(114)在所述头管(21)与所述燃料箱(61)之间延伸出而覆盖所述燃料箱(61)的前表面。根据该结构,能够扩宽由箱罩覆盖的区域,且不需要将燃料箱的前表面等形成为考虑了外观性、空气动力特性的形状。因此,能够确保燃料箱的形状自由度且获得具有一体感的箱罩。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前罩部(114)被左右分割而与所述左右的箱罩部(112)分别设为一体。根据该结构,与前罩部及箱罩部不同体的情况相比,向车身的组装变得容易。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左右的前罩部(114)在车宽中心接合。根据该结构,与左右一体地形成的大型的罩相比,容易组装,而且能够使接合部位于从外部看来不显眼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前罩部(114)与所述左右的箱罩部(112)不同体,且在所述燃料箱(61)的前表面与所述左右的箱罩部(112)连接。根据该结构,使用不同体的前罩部,能够确保燃料箱的形状自由度且获得具有一体感的箱罩。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燃料箱(61)是进行凸缘接合的上下分割结构,所述箱罩(110)设置成将所述燃料箱(61)的左右侧面及前表面的凸缘(61c)覆盖。根据该结构,能够廉价且容易地制作燃料箱,且同时在外观上不会从前方看到凸缘。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框架(24)是从所述头管(21)向车身后方延伸出的左右一对的框架,在所述左右一对的框架(24)的上表面部抵接而接合有所述燃料箱(61)的凸缘(61c),所述箱罩(110)与所述凸缘(61c)相比向下方延伸出而覆盖所述左右一对的框架构件(24)。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凸缘来固定箱罩,并且不会在外观上看到凸缘。另外,能够将燃料箱的比凸缘靠下方的部分配置在左右一对的框架之间,能够实现燃料箱的容量提升。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凸缘(61c)的前部具有与所述框架(24)接合的接合部(101),所述接合部(101)由所述前罩部(114)覆盖。根据该结构,不会在外观上看到接合部。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框架(11)的下方具备从所述头管(21)向车身后方延伸出的主框架(22),所述箱罩(110)沿着所述主框架(22)向车身后方延伸出。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覆盖燃料箱而沿着主框架向车身后方延伸出的大型罩,容易获得具有一体感的罩。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左右的前罩部(114)之间沿车宽方向形成有间隙,并且至少在一方的前罩部(114)上设有从前方覆盖所述间隙的覆盖部(142)。根据该结构,能够允许左右的前罩部的间隙的量的尺寸误差,并且不会在外观上看到间隙。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左右的箱罩部(112)具有上方延伸部(113),该上方延伸部(113)以使所述燃料箱(61)上表面的包括供油口(61f)在内的车宽中心上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分别覆盖所述燃料箱(61)上表面地延伸出。根据该结构,与覆盖燃料箱整体的结构相比,露出部分成为外观的突出点,使外观性提高,并且能够使罩小型化。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左右的箱罩部(112)的所述上方延伸部(113)的端部(113L1、113R1)呈直线状地延伸出。根据该结构,能够与在燃料箱上设置的直线状的形状部分容易对位,通过简单的形状容易进行燃料箱形状与罩形状的对位,并且容易进行组装时的定位。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端部(113L1、113R1)与车宽中心线平行地延伸出。根据该结构,使露出部成为带状而使燃料箱与箱罩的切换成为更明确的突出点,从而使外观性提高。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覆盖燃料箱的箱罩具有左右的箱罩部和前罩部,该左右的箱罩部覆盖所述燃料箱的左右侧面,该前罩部在所述头管与所述燃料箱之间延伸出而覆盖燃料箱的前表面,因此能够确保燃料箱的形状自由度且获得具有一体感的箱罩。

另外,若所述前罩部被左右分割而与所述左右的箱罩部分别设为一体,则与前罩部及箱罩部不同体的情况相比,容易进行向车身的组装。

另外,若所述左右的前罩部在车宽中心接合,则与左右一体地形成的大型的罩相比,容易组装,而且能够使接合部位于从外部看来不显眼的位置。

另外,若所述前罩部与所述左右的箱罩部不同体,且在所述燃料箱的前表面与所述左右的箱罩部连接,则使用不同体的前罩部,能够确保燃料箱的形状自由度且获得具有一体感的箱罩。

另外,若所述燃料箱是进行凸缘接合的上下分割结构,且所述箱罩设置成将所述燃料箱的左右侧面及前表面的凸缘覆盖,则能够廉价且容易地制作燃料箱,且同时在外观上不会从前方看到凸缘。

另外,若所述框架是从所述头管向车身后方延伸出的左右一对的框架,在所述左右一对的框架的上表面部抵接而接合有所述燃料箱的凸缘,且所述箱罩与所述凸缘相比向下方延伸出而覆盖所述左右一对的框架构件,则能够利用凸缘来固定箱罩,并且不会在外观上看到凸缘。另外,能够将燃料箱的比凸缘靠下方的部分配置在左右一对的框架之间,能够实现燃料箱的容量提升。

另外,若在所述凸缘的前部具有与所述框架接合的接合部,且所述接合部由所述前罩部覆盖,则不会在外观上看到接合部。

另外,若在所述框架的下方具备从所述头管向车身后方延伸出的主框架,且所述箱罩沿着所述主框架向车身后方延伸出,则能够获得覆盖燃料箱而沿着主框架向车身后方延伸出的大型罩,容易获得具有一体感的罩。

另外,若在所述左右的前罩部之间沿车宽方向形成有间隙,并且至少在一方的前罩部上设有从前方覆盖所述间隙的覆盖部,则能够允许左右的前罩部的间隙的量的误差,并且不会在外观上看到间隙。

另外,若所述左右的箱罩部具有上方延伸部,该上方延伸部以使所述燃料箱上表面的包括供油口在内的车宽中心上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分别覆盖所述燃料箱上表面地延伸出,则露出部分成为外观的突出点,使外观性提高,并且能够使罩小型化。

另外,若所述左右的箱罩部的所述上方延伸部的端部呈直线状地延伸出,则通过简单的形状容易进行燃料箱形状与罩形状的对位,且容易进行组装时的定位。

另外,若所述端部与车宽中心线平行地延伸出,则使露出部成为带状而使燃料箱与箱罩的切换成为更明确的突出点,从而使外观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10的左侧视图。

图2是从左侧方观察车架的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车架的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跨骑型车辆的图。

图5是将燃料箱与周边结构一并从车身左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6是将前上部角板与周边结构一并从上方观察的图。

图7是从左侧方观察图6的图。

图8是从上方观察箱罩的图。

图9(A)及图9(B)是表示左右的前罩部的接合部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使前罩部成为不同体的情况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中,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的方向的记载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与相对于车身的方向相同。另外,各图所示的符号FR表示车身前方,符号UP表示车身上方,符号LE表示车身左方。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10的左侧视图。

跨骑型车辆10为机动二轮车,在车架11的前端部经由前叉12而安装有前轮13,在车架11的下部支承有发动机14,并且经由摆臂16而安装有后轮17。

车架11具备头管21、主框架22、左右一对的枢轴板23、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24及左右一对的后框架26。

在头管21上将前叉12支承为能够转向。前叉12具备由左右一对的减振器构成的叉管31、将左右的叉管31连结的顶桥32及底桥33。在左右的叉管31的下端部经由车轴34而支承有前轮13。在左右的叉管31的上部经由托架35而安装有前照灯37。前照灯37在上部附设有仪表(也称为仪表单元)38。在顶桥32上安装有车把36。在顶桥32与底桥33之间设有转向柱(未图示),转向柱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头管21内。

主框架22从头管21的下部向斜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的枢轴板23从主框架22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

在主框架22及左右的枢轴板23上支承有发动机14。发动机14具备曲轴箱41和在曲轴箱41的前端部设置成大致向前方延伸的气缸部42,在曲轴箱41上一体地附设有变速器43。

曲轴箱41的上部由在主框架22上设置的左右一对的发动机吊架44支承,在曲轴箱41的下部设有左右一对的驾驶员用踏板46。

气缸部42具备在曲轴箱41的前端部设置的气缸体47、在气缸体47的前端部安装的气缸盖48、以及将气缸盖48的前端部的开口部覆盖的气缸盖罩49。气缸盖48在其上部连接有吸气装置,在下部连接有排气装置。

在左右的枢轴板23上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枢轴52,在枢轴52上将摆臂16支承为能够上下摆动。另外,在左侧的枢轴板23的下端部经由支轴27而将停车架28安装成能够摆动,从而能够在图示的收纳状态与停车时的立起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摆臂16的后端部经由车轴53而支承有后轮17,在摆臂16的比车轴53靠前方的侧面上设有左右一对的同乘者用踏板54。

在变速器43的输出轴43a上安装有主动链轮56,在后轮17上一体地安装有从动链轮57,在主动链轮56与从动链轮57上架设有链条58。链条58的上部由链条罩59覆盖。

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24是从头管21的上部向后方延伸的框架构件。左右一对的后框架26从枢轴板23的上部向斜后上方延伸而与座椅轨道24的后部连接。

在座椅轨道24的前部支承有燃料箱61,在座椅轨道24的后部支承有座椅62。燃料箱61和由主框架22、座椅轨道24、后框架26围成的侧视下大致三角形的空间63的两侧由左右一对的车身罩64覆盖。在空间63内配置有构成发动机14的吸气装置的空气滤清器65。

座椅62由构成前部的驾驶员用座椅62A和在驾驶员用座椅62A的后方配置的同乘者用座椅62B构成。

图2是从左侧观察车架11的图,图3是从上方观察车架11的图。

在左右的座椅轨道24的后端部连接有コ形状的扶手66。在座椅轨道24与后框架26的连接部的附近设有左右一对的后部角板94,在左右的后部角板94上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有后横向构件68。在摆臂16的后端部与后横向构件68之间架设而安装有左右一对的后缓冲单元69(参照图1)。

图1中的符号75是在燃料箱61的左侧的下方配置的燃料旋塞,符号76是将后轮17的前上方覆盖的抱式挡泥板,符号77是将后轮17的后上方覆盖的后挡泥板,符号78是尾灯。

主框架22是从头管21的下部后部向斜后下方呈直线状地延伸的一根构件,是车架11的构成部件中的最大直径的圆管件。头管21与主框架22的接合部由分别焊接于头管21的后下部及主框架22的前下部的板状的前部角板81进行加强。

左右一对的枢轴板23的下端部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向管82连结,在各枢轴板23上安装有接受停车架28(参照图1)的支轴27(参照图1)的筒状的轴承部83。

座椅轨道24是从前侧依次一体地弯曲成形有前直线部24a、中间直线部24b、后直线部24c的圆管件。

前直线部24a是从头管21的后上部在主框架22的上方呈直线状地与主框架22大致平行向斜后下方延伸的部分。在左右的前直线部24a的前端部的上表面通过焊接而安装有板状的前上部角板84。另外,前上部角板84也焊接于头管21的后部,因此前上部角板84还是对头管21与座椅轨道24的接合部进行加强的加强构件。另外,如后述那样,在该前上部角板84上支承燃料箱61(参照图1)的前端部。

中间直线部24b是从前直线部24a的后端部呈直线状且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的部分。在左右的各中间直线部24b上,在其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安装有支承燃料箱61的后端部的左右一对的箱后侧支承构件86。另外,在箱后侧支承构件86与中间直线部24b的后端之间经由橡胶87而弹性支承在座椅62(参照图1)上设置的腿部88、89(图中,由双点划线表示)。

后直线部24c是从中间直线部24b的后端部呈直线状向斜后上方延伸的部分,在后直线部24c的后端部通过焊接将扶手66安装成与后直线部24c在侧视下成为一条直线。

后框架26是从左右的枢轴板23的上部呈直线状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圆管件。左右的后框架26的前部彼此通过板状的下部角板93连结。另外,下部角板93的前缘焊接于主框架22的后端部上部,因此主框架22与左右的后框架26的接合部被加强。另外,在左右的各后框架26与左右的各座椅轨道24上焊接有板状的后部角板94。由此,座椅轨道24与后框架26的接合部被加强。后横向构件68以贯通左右的后部角板94的方式通过焊接而安装于左右的后部角板94。

如图3所示,左右的座椅轨道24中,前直线部24a与中间直线部24b的前半部分以从头管21向左右扩宽的方式向后方斜外侧延伸,中间直线部24b的后半部分与后直线部24c的左右成为平行而向后方延伸。左右的后框架26的大部分在中间直线部24b的后半部分的下方从主框架22向后方延伸。

在前上部角板84上设有螺栓孔(阴螺纹)84a,在箱后侧支承构件86、86上设有螺栓(阳螺纹)86a、86a。并且,燃料箱61(参照图1)通过在前上部角板84及箱后侧支承构件86、86的三处将紧固构件(紧固螺栓101、紧固螺母102)与螺栓孔84a、螺栓86a、86a分别紧固而进行安装。

座椅62(参照图1)在前后方向上大致形成为从箱后侧支承构件86至座椅轨道24的后端的长度。

(燃料箱)

接下来,对燃料箱61进行说明。

图4是从上方观察跨骑型车辆10的图,图5是将燃料箱与周边结构一并从车身左前方观察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取下了座椅62。

燃料箱61具有大致长方体的中空形状,形成为廉价且能够容易制作的上下分割结构的箱。如图1及图4所示,燃料箱61构成为将以大致水平的分割面分割出的上下箱半体61a、61b接合为一体。上箱半体61a形成为向下方敞开的相对深的容器形状,下箱半体61b形成为向上方敞开的相对浅的容器形状。上下箱半体61a、61b分别为钢板冲压成形件,将在上箱半体61a的下方敞开端形成的上凸缘和在下箱半体61b的上方敞开端形成的下凸缘彼此重合并焊接接合为一体。该一体结合的上下凸缘构成将上下箱半体61a、61b彼此接合的接合凸缘61c。

如图4所示,接合凸缘61c在燃料箱61的整个前后左右连续,在燃料箱61的整周(前方、后方及左右)上伸出。该接合凸缘61c的前部和后部使用紧固螺栓101及紧固螺母102而安装在位于最上方的车架即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24上。

详细来说,如图5所示,在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24的前部(前直线部24a)接合有在座椅轨道24之间架设的前上部角板84,在前上部角板84上使用紧固螺栓101来紧固接合凸缘61c的前部。由此,燃料箱61的前部经由前上部角板84而安装于座椅轨道24。

图6是将前上部角板与周边结构一并从上方观察的图,图7是从左侧方观察图6的图。如图6所示,前上部角板84是金属板构件,一体地具备:从车宽中心C1向左右(车宽方向)延伸出而与各座椅轨道24、24的上表面接合的左右延伸部84b;以及沿车宽中心C1向前方延伸出而与头管21的后表面接合的前方延伸部84c。由此,前上部角板84作为提高各座椅轨道24、24及头管21的连结强度的板状加强构件而发挥功能。

如图7所示,左右延伸部84b的两端部向下方弯曲而使其下端与各座椅轨道24、24的上表面接合,由此左右延伸部84b的上表面及前方延伸部84c的上表面形成为以接近水平的角度向后下方延伸的平坦面(倾斜面)。如图5所示,在该平坦面上载置燃料箱61的接合凸缘61c的前部,且从上方使用单一的紧固螺栓101将接合凸缘61c的前部固定于前上部角板84。

如图5所示,接合凸缘61c的前部中,车宽中心C1的区域比其他的部分向前方伸出,从而将上述紧固螺栓101的贯通区域确保得较宽。另外,如图6所示,上述紧固螺栓101的螺栓孔84a设置于车宽中心C1,因此能够将燃料箱61的前部中央安装于前上部角板84。

这样,由于利用前上部角板84来固定(接合)燃料箱61,因此不需要专用的箱支承构件,能够在燃料箱61与头管21之间的狭窄区域中高效地支承燃料箱。另外,由于利用前上部角板84,因此容易确保燃料箱61的安装强度(接合强度)。

关于对燃料箱61的后部进行支承的箱后侧支承构件86、86的上表面,如图1所示,也与前上部角板84的上表面同样,以接近水平的角度形成为向后下方倾斜的平坦面(倾斜面)。在箱后侧支承构件86、86的上表面载置接合凸缘61c的后部,且从上方使用紧固螺母102将接合凸缘61c的后部固定于箱后侧支承构件86、86。由此,将燃料箱61的接合凸缘61c支承为略微向后下方倾斜。

换言之,燃料箱61的接合凸缘61c形成为,在将燃料箱61设置于车架11的状态下,该接合凸缘61c以接近水平的角度向后下方倾斜,以沿着该接合凸缘61c的倾斜的方式形成前上部角板84的上表面及箱后侧支承构件86、86的上表面。通过该倾斜,使紧固螺栓101的轴线向后上方倾斜,从而容易从燃料箱61后方装卸紧固螺栓101。另外,如图1所示,燃料箱61的前表面与头管21之间是朝向后上方开口的狭窄空间,因此通过使紧固螺栓101的轴线向后上方倾斜,由此变得容易接近紧固螺栓101,能够容易进行装卸作业。另外,还能够通过前上部角板84及箱后侧支承构件86、86来承受在制动器工作时从燃料箱61向前方作用的载荷,从而容易确保支承刚性。

另外,燃料箱61的比接合凸缘61c靠下方的部分、即下箱半体61b配置在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24之间。由此,能够高效地利用在座椅轨道24之间空出的空间,从而使燃料箱61在下方能够大容量化。

另外,在左右的座椅轨道24及燃料箱61的下方且比主框架22靠上方空出的空间中,配置在吸气装置中也是大型部件的空气滤清器65(参照图1),因此容易确保空气滤清器65的布局空间。而且,在燃料箱61的下方、空气滤清器65的前方且发动机14的上方空出的空间中,配置剩余的吸气装置(节气门区、吸气管等)。由此,能够使燃料系统部件(燃料箱、未图示的燃料配管)及吸气装置接近而紧凑地配置。

(箱罩)

如上所述,本结构的燃料箱61是具有接合凸缘61c的上下分割结构,在该跨骑型车辆10中,具备覆盖燃料箱61的左右一对的箱罩110L、110R。

图8是从上方观察箱罩110L、110R的图。

左右一对的箱罩110L、110R形成为以车宽中心C1为基准大致左右对称形状,由树脂材料等具有刚性的材料成形。各箱罩110L、110R一体地具备覆盖燃料箱61的侧方的箱罩部112L、112R、覆盖燃料箱61的前部的前罩部114L、114R及覆盖车身侧方的侧罩部116L、116R。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将箱罩110L、110R、箱罩部112L、112R、前罩部114L、114R及侧罩部116L、116R区别左右而进行记载的情况下,适当记载为箱罩110、箱罩部112、前罩部114及侧罩部116。

如图1所示,左侧的箱罩部112L覆盖燃料箱61的左侧面的整体。另外,如图4所示,箱罩部112L一体具备以覆盖燃料箱61的左侧上表面的方式延伸出的上方延伸部113L。右侧的箱罩部112R覆盖燃料箱61的左侧面的整体。另外,右侧的箱罩部112R也一体具备以覆盖燃料箱61的右侧上表面的方式延伸出的上方延伸部113R。

如图1所示,左右的箱罩部112形成为在侧视下覆盖燃料箱61的侧方整体,从而从侧方覆盖接合凸缘61c而避免在外观上看到该接合凸缘61c。因此,不需要将燃料箱61的侧面形成为考虑到外观性、空气动力特性的形状,从而燃料箱61侧面的形状自由度提高。另外,通过左右的箱罩部112,能够自由地设定燃料箱61侧方的外观形状。

如图4所示,左右的上方延伸部113L、113R以使燃料箱61上表面的包括供油口(燃料供给部)61f在内的车宽中心C1上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分别覆盖燃料箱61上表面地向后方延伸出。因此,与覆盖燃料箱61整体的结构相比,露出部分成为外观上的突出点,使外观性提高,并且能够使罩小型化。

另外,左右的上方延伸部113L、113R的端部113L1、113R1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更具体来说,与车宽中心C1的线(=车宽中心线)平行地延伸出。燃料箱61具有使露出车宽中心C1上的一部分的露出部向上方凸出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台阶部61L、61R,端部113L1、113R1与各台阶部61L、61R对合。

这样,上方延伸部113L、113R的端部113L1、113R1呈直线状地延伸出,因此能够容易使端部113L1、113R1与在燃料箱61上设置的直线状的形状部分(台阶部61L、61R)对合。因此,通过简单的形状容易进行燃料箱61形状与罩形状的对位,且容易进行组装时的定位。并且,由于与车宽中心线平行地延伸出,因此将露出部形成为带状而使燃料箱61与箱罩110L、110R的切换成为更明确的突出点,使外观性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需要区别上方延伸部113L、113R的左右而进行记载的情况下,记载为上方延伸部11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燃料箱61的供油口61f周边、即从左右的箱罩部112的端部113L1、113R1露出的部位设有不同体的箱罩。通过设置不同体的箱罩,不会在外观上看到燃料箱61上表面,从而不需要将燃料箱61上表面形成为考虑了外观性、空气动力特性的形状,燃料箱61上表面的形状自由度提高。另外,通过箱罩部112和不同体的箱罩,能够自由地设定燃料箱61上方的外观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左右的箱罩部112覆盖燃料箱61的上表面整体(除供油口61f之外)。

在左右的箱罩部112的后方配置有座椅62。通过该座椅62,从后方覆盖箱罩部112间的端部113L1、113R1之间的后部,并且覆盖燃料箱61的接合凸缘61c的后部及接合部(紧固螺母102、螺栓86a)。由此,不需要将燃料箱61后表面形成为考虑了外观性、空气动力特性的形状。因此,燃料箱61后表面的形状自由度提高。

如图8及图4所示,左右的前罩部114L、114R从左右的箱罩部112L、112R的前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而在车宽中心C1位置接合,将左右的箱罩部112L、112R之间连结。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符号所示的粗线LL表示前罩部114L、114R的接合位置。

如该图4所示,左右的前罩部114L、114R在燃料箱61与头管21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而覆盖燃料箱61的前表面,因此不需要将燃料箱61前表面形成为考虑了外观性、空气动力特性的形状。因此,燃料箱61前表面的形状自由度提高,并且通过前罩部114,能够自由设定燃料箱61前方的外观形状。

另外,前罩部114L、114R以覆盖燃料箱61的接合凸缘61c的前方及上方的方式延伸出,从而避免在外观上看到接合凸缘61c。因此,也将接合凸缘61c与前上部角板84的接合部(紧固螺栓101等)覆盖而防止在外观上看到该接合部。

另外,如图5所示,前罩部114L、114R形成为向后上方倾斜的倾斜板形状。因此,能够不依赖于燃料箱61的形状而使来自前方的行驶风容易朝向后上方流动,有利于降低空气阻力、风噪声。

图9(A)、图9(B)及图9(C)是表示左右的前罩部114L、114R的接合部的一例的剖视图。

在图9(A)中,在一方(右侧)的前罩部114R的前端部形成有供另一方(左侧)的前罩部114L的前端部进入的阶梯部141。以通过使另一方(左侧)的前罩部114L的前端部进入该阶梯部141中来形成阶梯部141的方式向前方偏置而沿车宽方向延伸出的延伸部分即覆盖部142与另一方(左侧)的前罩部114L的前端部的前方重叠。需要说明的是,该覆盖部142在前罩部114L的上下设置。

由此,如图9(A)所示,能够通过覆盖部142来覆盖在前罩部114L、114R之间空出的间隙S的前方,能够避免在外观上看到间隙S。另外,通过预先空出该间隙S,能够允许前罩部114L、114R的间隙S的量的尺寸误差,从而容易将前罩部114L、114R彼此组装。

在图9(B)中,在一方(右侧)的前罩部114R的前端部形成有供另一方(左侧)的前罩部114L的前端部进入的凹部144。需要说明的是,与图9(A)同样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

以通过使另一方(左侧)的前罩部114L的前端部进入该凹部144中来形成凹部144的前侧部分的方式向前方偏置而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覆盖部142与另一方(左侧)的前罩部114L的前端部的前方重叠。需要说明的是,该覆盖部142也在前罩部114L的上下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覆盖部142也可以设置于另一方(左侧)的前罩部114L,并且也可以设置于两方的前罩部114L、114R。

此外,以形成凹部144的后侧部分的方式向后方偏置而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分145限制另一方(左侧)的前罩部114L向后方的错位。由此,在左右的前罩部114L、114R之间沿车宽方向形成间隙S来应对尺寸偏差,且同时不会在外观上看到间隙S,而且能够进行前罩部114L、114R彼此的前后的定位。

在图9(C)中,在左右的前罩部114L、114R的前端部设置相互卡合的阶梯部141L、141R。根据该结构,不会从前方看到前罩部114L、114R之间的向后方开口的间隙S,能够提高外观。另外,在图9(C)的结构中,能够将前罩部114L、114R的前端部的厚度形成为与其他部分相同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C)的例子中,前罩部114L的阶梯部141R的前侧凸部分作为从前方覆盖间隙S的覆盖部142而发挥功能。另外,在图9(C)的例子中,使覆盖部142的前端与车宽中心C1对齐。由此,能够在车宽中心C1呈现从前方观察时的前罩部114L、114R的界限。

如图1所示,左右的侧罩部116L、116R从左右的箱罩部112L、112R向下方及后下方延伸出,在侧视下形成为将由主框架22、座椅轨道24及后框架26围成的侧视下大致三角形的空间63覆盖的大致倒三角形的罩形状。即,侧罩部116形成为在前后覆盖主框架22的侧方且在前后覆盖后框架26的侧方的大型侧罩。由此,不会在外观上看到在上述空间63内收容的车身构成部件(空气滤清器65等),并且通过侧罩部116能够设定为考虑了外观性、空气动力特性的形状等。

另外,左右的侧罩部116L、116R具有沿着左右的后框架26的下表面而延伸出的后框架下表面覆盖部117L、117R(参照图8)。在后框架下表面覆盖部117L、117R上形成有用于将侧罩部116L、116R与各后框架26连结的螺栓贯通孔(接合孔)118。由此,能够从后框架26下方使用未图示的紧固螺栓(紧固构件)来紧固(接合)侧罩部116L、116R。

这样,本结构的箱罩110形成为从燃料箱61的上端延伸至主框架22的下端且从主框架22的前端延伸至后框架26的后端的在上下及前后较长的大型罩,因此能够扩宽由箱罩110覆盖的区域。由此,能够确保燃料箱61的形状自由度,且容易获得具有一体感的罩形状,并且能够削减罩的部件件数。

另外,如图4所示,后框架下表面覆盖部117L、117R分别延伸至车宽中心C1,后框架下表面覆盖部117L、117R之间的间隙被堵塞。由此,侧罩部116L、116R的底面在左右连接,能够从下方覆盖后述的收纳箱119。

关于箱罩110的固定方法,例如对于箱罩部112而言,优选在燃料箱61侧设置金属孔眼、螺栓紧固部,将在箱罩部112上设置的突起插入金属孔眼,并且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于燃料箱61。另外,对于侧罩部116而言,也优选在车架11侧设置金属孔眼、螺栓紧固部,将在侧罩部116上设置的突起插入金属孔眼,并且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于车架11。另外,也可以使用螺栓等紧固构件或使用嵌合结构将前罩部114L、114R彼此接合。关于该箱罩110的固定结构,能够广泛适用公知的罩固定方法。

如图8所示,在左右一对的箱罩110L、110R之间设置收纳箱119。收纳箱119设置在左右的侧罩部116L、116R之间,由此配置在由主框架22、座椅轨道24及后框架26围成的侧视下大致三角形的空间63内。如该图8所示,由于使后框架下表面覆盖部117L、117R延伸至车宽中心C1,因此能够从下方覆盖收纳箱119,能够避免收纳箱119向外观的露出,并且能够保护收纳箱119的下方。另外,由于能够将后框架下表面覆盖部117L、117R的对合部设置在外观上不显眼的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对外观造成的不良影响。

收纳箱119形成为在一方(右侧)具有开口部119a的箱形状,且与开口部119a相反的一侧的底部119b固定于左侧的侧罩部116L。更具体来说,在左侧的侧罩部116L上沿前后空开间隔而形成有螺栓贯通孔,使紧固螺栓103从罩外侧贯通于螺栓贯通孔,并紧固于收纳箱119的底部119b,由此将收纳箱119固定(接合)于左侧的侧罩部116L。

由此,当在一方(左侧)的箱罩110L的内侧配置收纳箱119且拆卸另一方(右侧)的箱罩110R时,收纳箱119的开口部119a向外露出,能够取出或放入收纳物。另外,在另一方(右侧)的箱罩110R上形成有凹部120,该凹部120供形成收纳箱119的开口部119a的缘部嵌合,通过箱罩110R能够堵塞开口部119a,从而抑制尘埃、水等的侵入。因此,能够利用左右一对的大型的箱罩110L、110R来设置收纳空间,并且不需要能够接近收容空间的专用的盖构件。需要说明的是,收纳物是跨骑型车辆10的构成部件(蓄电池等)、驾驶员等的携带物品等。另外,也可以将收纳箱119一体成形在侧罩部116L的内侧。

(车把周边结构)

接下来,说明车把周边结构。

如图4所示,顶桥32在俯视下形成为向后方凹陷的大致U字状,在车宽中央位置连结头管21,在车宽方向两端部连结左右一对的前叉12。顶桥32的前表面具有向后方凹陷的凹槽32a,在本结构中,该凹槽32a形成为后方凸出的圆弧槽。并且,在该凹槽32a的前方配置具有沿着凹槽32a的外形形状的仪表38。

更具体来说,仪表38形成为具有沿着凹槽32a的圆筒形状的单表类型,其一部分(后部)进入凹槽32a内。该仪表38与对车身前方进行照明的前照灯(前照灯单元)37的后上部一体或不同体地设置,由此被支承于一部分进入凹槽32a内的位置。

这样,通过将顶桥32形成为向后方凹陷的U字状,且在该顶桥32上形成的凹槽32a内收容仪表38的一部分,由此使仪表38与顶桥32接近配置,能够将仪表38及顶桥32紧凑配置。另外,能够将仪表38靠近驾驶员进行配置。

另外,在该顶桥32上通过焊接而接合有车把36。更具体来说,车把36具有左右一对的车把管36L、36R,各车把管36L、36R的基端部分别插入并焊接于在顶桥32上设置的左右一对的孔部32h(参照图4)。由此,将车把管36L、36R分别独立地固定于顶桥32。通过该结构,不需要从上下夹持而支承车把36的以往的车把托架等,能够减少部件件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结构的车把36上一体设有在车把管36L、36R之间架设的架桥构件(车把杆)36M。

(同乘者用踏板)

供就座于同乘者用座椅62B的同乘者放脚的同乘者用踏板54如图4所示那样,由从摆臂16沿车宽方向突出的前后一对的支架构件16s支承。上述支架构件16s由金属材料形成,通过焊接与摆臂16接合。另外,如图1所示,同乘者用踏板54在侧视下形成为从车轴53附近延伸至摆臂16的大致中间部的大型踏板。该同乘者用踏板54由金属板构件等具有刚性的原料形成,通过紧固结构或焊接等与支架构件16s接合。另外,也可以使用螺栓等紧固构件将同乘者用踏板54能够容易装卸地安装于摆臂16。

这样,由于将同乘者用踏板54支承于摆臂16,因此能够省略用于支承同乘者用踏板54的专用部件。另外,利用摆臂16的强度能够容易确保同乘者用踏板54的支承强度。

另外,在用于使跨骑型车辆10停车的停车架28成为收纳状态时,停车架28抵接于该同乘者用踏板62B。即,该同乘者用踏板62B也作为将停车架28定位为收纳状态的定位构件而发挥功能。换言之,同乘者踏板62B通过向前方延伸至供停车架28抵接的位置,由此构成供同乘者容易放脚的大型的踏板,并且兼作停车架28的定位构件。根据该结构,同乘者的放脚性提高,并且不需要停车架28专用的定位构件,从而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箱罩110具有左右的箱罩部112和前罩部114,该左右的箱罩部112覆盖燃料箱61的左右侧面,该前罩部114在头管21与燃料箱61之间延伸出而覆盖燃料箱61的前表面,且将左右的箱罩部112连结,因此能够扩宽由箱罩110覆盖的区域,从而不需要将燃料箱61的侧面及前表面形成为考虑了外观性、空气动力特性的形状。因此,能够确保燃料箱61的形状自由度且获得具有一体感的箱罩110。

另外,前罩部114被左右分割而与左右的箱罩部112分别设为一体,与前罩部114及箱罩部112不同体的情况相比,向车身的组装变得容易。

另外,左右的前罩部114在车宽中心C1接合,因此与左右一体地形成的大型的罩相比,容易组装,而且能够使接合部位于从外部来看不显眼的位置。

另外,燃料箱61是进行凸缘接合的上下分割结构,箱罩110设置为将燃料箱61的左右侧面及前表面的接合凸缘61c覆盖,因此能够廉价且容易地制作燃料箱61,且同时能够在外观上不会从前方及侧方看到接合凸缘61c。

另外,具有从头管21向车身后方延伸出的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24,在各座椅轨道24的上表面部(前部角板81上表面部及箱后侧支承构件86上表面部)抵接而接合有燃料箱61的接合凸缘61c,且箱罩110与接合凸缘61c相比向下方延伸出而覆盖各座椅轨道24。由此,能够利用接合凸缘61来固定箱罩110,并且不会在外观上看到接合凸缘61。另外,能够将燃料箱61的比接合凸缘61c靠下方的部分配置在座椅轨道24之间,因此能够实现燃料箱61的容量提升。

另外,在燃料箱61的前部具有与座椅轨道24接合的接合部(紧固螺栓101),且接合部由前罩部114覆盖,因此不会在外观上看到接合部。

另外,如图9(A)及图9(B)所示,在左右的前罩部114L、114R之间沿车宽方向形成有间隙S,并且至少在一方的前罩部114R上设有从前方覆盖间隙S的覆盖部142,因此能够允许左右的前罩部114L、114R的间隙S的量的尺寸误差,并且不会在外观上看到间隙S。

另外,如图4所示,左右的箱罩部112具有上方延伸部113,该上方延伸部113以使燃料箱61上表面的包括供油口61f在内的车宽中心C1上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分别覆盖燃料箱61上表面地延伸出,因此与覆盖燃料箱61整体的结构相比,露出部分成为外观的突出点,使外观性提高,且能够使罩小型化。

并且,左右的箱罩部112的上方延伸部113的端部113L1、113R1呈直线状地延伸出,因此能够容易与在燃料箱61上设置的直线状的形状部分(台阶部61L、61R)对合,通过简单的形状容易进行燃料箱61形状与罩形状的对位,并且容易进行组装时的定位。

而且,端部113L1、113R1与车宽中心线平行地延伸出,因此使露出部成为带状而使燃料箱61与箱罩110L、110R的切换成为更明确的突出点,从而使外观性提高。

另外,如图1所示,在座椅轨道24的下方具备从头管21向车身后方延伸出的主框架22,箱罩110沿着主框架22向车身后方延伸出,因此能够获得覆盖燃料箱61而沿着主框架22向车身后方延伸出的大型罩,能够获得具有一体感的罩。

另外,构成车把36的左右一对的车把管36L、36R通过焊接而接合于顶桥32,因此能够省略以往的车把托架,从而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另外,由于将顶桥32形成为向后方凹陷的U字状,且在通过该形状获得的凹槽32a中收容仪表38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将仪表38及顶桥32紧凑配置,并且能够使仪表38靠近驾驶员。

另外,在一方(右侧)的箱罩110R的内侧具备收纳空间,并通过另一方(右侧)的箱罩110R对收纳空间加盖,因此能够将箱罩110内侧利用为收纳空间,且同时不需要收纳空间专用的盖构件。

另外,由于在摆臂16上支承同乘者用踏板54,因此能够减少同乘者用踏板54支承用的专用部件,并且能够利用摆臂16的强度而充分确保同乘者用踏板54的支承强度。

以上,基于一实施方式而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形。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前罩部114与左右的箱罩部112L、112R分别设为一体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前罩部114与箱罩部112L、112R不同体地构成。

图10示出了使前罩部114成为不同体的情况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符号所示的粗线LL表示前罩部114与各箱罩部112的接合位置。该前罩部114形成为将上述的前罩部114L、114R一体化而成的罩,且在燃料箱61的前表面与各箱罩部112接合。需要说明的是,前罩部114与各箱罩部112的接合可以是基于紧固螺栓的紧固结构,也可以是爪等嵌合结构,能够广泛适用公知的接合结构。

这样,即便使前罩部114与左右的箱罩部112不同体,且在燃料箱61的前表面与各箱罩部112连接,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能够扩宽由箱罩110覆盖的区域。因此,能够得到可以确保燃料箱61的形状自由度且获得具有一体感的箱罩110等各种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机动二轮车中适用本发明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机动二轮车以外的跨骑型车辆中适用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跨骑型车辆是指如下这样的车辆:包括跨越车身而进行乘车的全部车辆,不仅包括机动二轮车(也包含带原动机的自行车),还包含被分类为ATV(全地形行驶车辆)、三轮车等的三轮车辆、四轮车辆。

符号说明:

10跨骑型车辆

11车架

21头管

22主框架

24座椅轨道(框架构件)

61燃料箱

61c接合凸缘

110、110L、110R箱罩

112、112L、112R箱罩部

113、113L、113R上方延伸部

113L1、113R1上方延伸部的端部

114、114L、114R前罩部

116、116L、116R侧罩部

101、103紧固螺栓(紧固构件)

142覆盖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