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承载式客车中段车身与底盘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1524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承载式客车中段车身与底盘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承载式客车中段车身与底盘的连接结构。第一、第二侧围立柱的底部分别向底盘车架的左、右侧面水平延伸有第一、第二横梁,第一、第二横梁的一端与第一、第二侧围立柱相连,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第二连接件与底盘车架的左右两侧相连,车身地板骨架、第一侧围立柱、第一横梁、第一连接件、底盘车架、第二连接件、第二横梁及第二侧围立柱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形结构。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第二横梁、第一、第二连接件将车身地板骨架、第一、第二侧围立柱及底盘车架合理地连接成一个环形结构,从而使半承载客车的受力效果接近或达到全承载客车的受力效果,保证了整车连接强度的可靠性,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种半承载式客车中段车身与底盘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具体涉及一种半承载式客车中段车身与底盘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常用的半承载式客车主要是通过在底盘车架上焊接牛腿、纵横梁等来与车身地板骨架焊接相连,从而将底盘与车身连接为一体。这种连接方式焊接点不够充分牢固,而且受力不均匀,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导致车架以及车身断裂、开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承载式客车中段车身与底盘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使客车中段车身与底盘的连接可靠性达到全承载客车的目的,整车的安全可靠性闻。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车身地板骨架及分别设置在车身地板骨架两端的第一、第二侧围立柱,所述的车身地板骨架下方居中设有底盘车架,所述的第一、第二侧围立柱的底部分别向底盘车架的左、右侧面水平延伸有第一、第二横梁,所述的第一、第二横梁的一端与第一、第二侧围立柱相连,所述的第一、第二横梁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第二连接件与底盘车架的左右两侧相连,所述的车身地板骨架、第一侧围立柱、第一横梁、第一连接件、底盘车架、第二连接件、第二横梁及第二侧围立柱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形结构。
[0005]所述的车身地板骨架靠近第一侧围立柱的一端设有连接车身地板骨架与第一侧围立柱的第一连接梁;所述的车身地板骨架靠近第二侧围立柱的一端设有连接车身地板骨架与第二侧围立柱的第二连接梁。
[0006]所述的车身地板骨架与底盘车架的左侧端面之间设有连接车身地板骨架与底盘车架的第三连接梁,所述的车身地板骨架与底盘车架的右侧端面之间设有连接车身地板骨架与底盘车架的第四连接梁。
[0007]所述的第一连接梁与底盘车架左侧端面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五连接梁,所述的第二连接梁与底盘车架右侧端面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六连接梁,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连接梁以及第一、第二横梁位于同一铅垂面内。
[0008]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包括矩形管及焊接在矩形管一侧端部的封板,所述矩形管的一端插入第一横梁内且与第一横梁焊接,所述的封板与底盘车架的左侧端面焊接。
[0009]所述的第一横梁、第一连接件及底盘车架左侧的底端部位之间设有连接三者的第一托板,所述的第二横梁、第二连接件及底盘车架右侧的底端部位之间设有连接三者的第二托板。
[0010]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第二横梁以及第一、第二连接件将车身地板骨架、第一、第二侧围立柱及底盘车架合理地连接成一个环形结构,从而巧妙的使半承载客车的受力效果接近或达到全承载客车的受力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应力分布的更加科学合理,保证了整车连接强度的可靠性,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具有操作方便、执行效率高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2]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半承载式客车中段车身与底盘的连接结构,包括车身地板骨架I及分别设置在车身地板骨架I两端的第一、第二侧围立柱3、4,车身地板骨架I下方居中设有底盘车架2,第一、第二侧围立柱3、4的底部分别向底盘车架2的左、右侧面水平延伸有第一、第二横梁5、6,第一、第二横梁5、6的一端与第一、第二侧围立柱3、4相连,第一、第二横梁5、6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第二连接件7、8与底盘车架2的左右两侧相连,车身地板骨架1、第一侧围立柱3、第一横梁5、第一连接件7、底盘车架2、第二连接件8、第二横梁6及第二侧围立柱4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形结构。换句话说,也就是通过第一、第二横梁及第一、第二连接件有效地将车身截面及底盘断面连接成一个密闭的环形结构,实现了底盘车架上的力传导到了车身上面,从而达到应力分散的效果,有效的避免了底盘车架因受力集中而断裂的现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第二车身侧围立柱必须与底盘车架相对应的断面对齐,以达到形成密闭环形的目的。
[0016]进一步的,车身地板骨架I靠近第一侧围立柱3的一端设有连接车身地板骨架I与第一侧围立柱3的第一连接梁91 ;车身地板骨架I靠近第二侧围立柱4的一端设有连接车身地板骨架I与第二侧围立柱4的第二连接梁92。
[0017]进一步的,车身地板骨架I与底盘车架2的左侧端面之间设有连接车身地板骨架I与底盘车架2的第三连接梁93,车身地板骨架I与底盘车架2的右侧端面之间设有连接车身地板骨架I与底盘车架2的第四连接梁94。
[0018]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梁91与底盘车架2左侧端面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五连接梁95,第二连接梁92与底盘车架2右侧端面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六连接梁96,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连接梁91、92、93、94、95、96以及第一、第二横梁5、6位于同一铅垂面内。
[0019]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7包括矩形管71及焊接在矩形管71 —侧端部的封板72,矩形管71的一端插入第一横梁5内且与第一横梁5焊接,封板72与底盘车架2的左侧端面焊接,封板72可以防止第一连接件整体进入第一横梁内部,同时也可以增大与底盘车架的焊接面,增加了连接强度。第二连接件8的结构与第一连接7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0]进一步的,第一横梁5、第一连接件7及底盘车架2左侧的底端部位之间设有连接三者的第一托板10,第二横梁6、第二连接件8及底盘车架2右侧的底端部位之间设有连接三者的第二托板11。底盘车架2右侧的部分与左侧的部分结构相同,且属于对称设置,故图3只给出了左边的结构,右边的与之对称。
[00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第一、第二横梁以及第一、第二连接件将车身中段与底盘中段连接成密闭的环形结构,使底盘上的力传导到了车身上面,从而达到了应力分散的效果,避免了底盘车架因受力集中而断裂;2)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整车的结构,车架中段没有任何外伸梁,看起来更加清楚,零部件的通用性强;3)实现了整车的轻量化,降低了成本;4)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半承载式客车中段车身与底盘的连接结构,包括车身地板骨架(1)及分别设置在车身地板骨架(1)两端的第一、第二侧围立柱(3、4),所述的车身地板骨架(1)下方居中设有底盘车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侧围立柱(3、4)的底部分别向底盘车架(2)的左、右侧面水平延伸有第一、第二横梁(5、6),所述的第一、第二横梁(5、6)的一端与第一、第二侧围立柱(3、4)相连,所述的第一、第二横梁(5、6)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第二连接件(7、8)与底盘车架(2)的左右两侧相连,所述的车身地板骨架(1)、第一侧围立柱(3)、第一横梁(5)、第一连接件(7)、底盘车架(2)、第二连接件(8)、第二横梁(6)及第二侧围立柱(4)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身地板骨架(1)靠近第一侧围立柱(3)的一端设有连接车身地板骨架(1)与第一侧围立柱(3)的第一连接梁(91);所述的车身地板骨架(1)靠近第二侧围立柱(4)的一端设有连接车身地板骨架(1)与第二侧围立柱(4)的第二连接梁(9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身地板骨架(1)与底盘车架(2)的左侧端面之间设有连接车身地板骨架(1)与底盘车架(2)的第三连接梁(93),所述的车身地板骨架(1)与底盘车架(2)的右侧端面之间设有连接车身地板骨架(1)与底盘车架(2)的第四连接梁(9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梁(91)与底盘车架(2)左侧端面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五连接梁(95),所述的第二连接梁(92)与底盘车架(2)右侧端面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六连接梁(96),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连接梁(91、92、93、94、95、96)以及第一、第二横梁(5、6)位于同一铅垂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7)包括矩形管(71)及焊接在矩形管(71) —侧端部的封板(72),所述矩形管(71)的一端插入第一横梁(5)内且与第一横梁(5 )焊接,所述的封板(72 )与底盘车架(2 )的左侧端面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横梁(5)、第一连接件(7)及底盘车架(2)左侧的底端部位之间设有连接三者的第一托板(10),所述的第二横梁(6)、第二连接件(8)及底盘车架(2)右侧的底端部位之间设有连接三者的第二托板(11)。
【文档编号】B62D24/00GK204250170SQ201420713859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5日
【发明者】陆剑, 张伟 申请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