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的山地车用物品放置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9807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的山地车用物品放置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的山地车用小型物品的放置盒。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最为传统的交通工具,其具有方便快捷、节能环保的特点。山地车不但具有传统自行车的优点,还兼具省力、速度快等优点,同时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及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山地车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被使用。

众所周知为了减轻重量、提升速度,山地车通常没有用于放置手机、钱包、钥匙等必不可少的小型物品的结构,操作者需要额外携带背包。如果操作者肩背装载上述小型物品的背包,由于背包的背面紧贴背部,往往会引起大量出汗,特别是夏天,使操作者很不舒服;如果斜挎小包,山地车的行车路面一般比较颠簸,小包会不断晃动,操作者需要不断用手扶正小包,较为麻烦。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基于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山地车用物品放置盒,使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携的山地车用物品放置盒,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结构简单,能够安全便捷地装载手机、钱包、钥匙等小型物品,且放置盒可从山地车上拆卸,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便携的山地车用物品放置盒,包括门板1、盒体2、固定部4,该门板1上装设有挂钩11,其一侧枢接在盒体2上,另一侧中部安设有第一磁性件12;该固定部4下端设置有通槽41;该盒体2内部设置有多个隔层21,其上部安设有凸起件24;所述隔层21的内表面设有缓冲件3,所述凸起件24卡置在前述通槽41中;该盒体2上还安设有第二磁性件23,与前述的第一磁性件12相吸合。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山地车用物品放置盒,所述门板1、盒体2采用钢板制成。

前述的山地车用物品放置盒,所述盒体2的外表面开设有通孔22。

前述的山地车用物品放置盒,所述隔层21设有2-3个。

前述的山地车用物品放置盒,所述缓冲件3为由弹性线编制而成的网垫或网面。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便携的山地车用物品放置盒,结构简单,通过在盒体内设置多个隔层,操作者可在不同的隔层分别放置手机、钱包、钥匙、耳机等小型物品,便于携带同时避免各层之间的物品相互影响。且操作者也可将盒体从山地车上拆卸下来,随身携带,避免物品丢失。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便携的山地车用物品放置盒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门板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盒体的左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门板

11: 挂钩

12: 第一磁性件

2: 盒体

21: 隔层

22: 通孔

23: 第二磁性件

24: 凸起件

3: 缓冲件

4: 固定部

41: 通槽

5: 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便携的山地车用物品放置盒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种便携的山地车用物品放置盒,包括门板1、盒 体2、固定部4,该门板1上装设有挂钩11,其一侧枢接在盒体2上,另一侧中部安设有第一磁性件12;该固定部4下端设置有通槽41;该盒体2内部设置有多个隔层21,操作者可在不同的隔层21放置不同的小型物品,其上部安设有凸起件24;所述隔层21的内表面设有缓冲件3,所述凸起件24卡置在前述通槽41中;该盒体2上还安设有第二磁性件23,与前述的第一磁性件12相吸合,便于操作者锁紧放置盒。

具体的,前述门板1、盒体2采用钢板制成,具有较强的硬度,即使山地车翻到,也不会损坏放置盒里面的小型物品。

具体的,前述盒体2的外表面开设有通孔22。

具体的,前述隔层21设有2-3个。由于智能手机、钱包、钥匙等小型物品的重量不大,不会影响山地车的平衡。

具体的,前述缓冲件3为由弹性线编制而成的网垫或网面,当山地车行驶在较颠簸的路道时,缓冲件3能有效地起到减震作用,避免小型物品,尤其是智能手机受损。

具体的,前述通槽41、凸起件24为T型或蘑菇型,便于将盒体2可拆卸的连接在固定部4下方。

具体的,前述的放置盒通过固定部4借由固定件5紧固在山地车的前把上。较佳的,该固定件5为配套的螺栓、螺母或销轴、开口销。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