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后拨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5089阅读:972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的后拨链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与自行车有关,尤指一种自行车的后拨链器。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后拨链器是用来将链条导引到后链轮的其中一个齿盘,由于后链轮的每一个齿盘具有不同的尺寸大小,使得自行车能通过链条与不同齿盘之间的啮接来达到变换档位的效果。

为了避免后拨链器受到外力碰撞而损坏,在现有技术方面已经有避震的设计,例如中国台湾TWI343643专利案通过螺旋弹簧的压缩变形来降低装置所受到的冲击,但是螺旋弹簧的位置是安装于螺纹驱动轴而显露在外,所以势必会受到灰尘、雨水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缩短使用寿命。另外如中国台湾TW201231347专利案主要是在螺母内设置滚珠及预加载弹簧,使驱动轴在旋转时不至于引起致动运动学机构的变形,然而在此一现有专利案中,除了有结构复杂的问题之外,螺母在结构配置方面会受到空间的限制而提升加工上的难度,因此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后拨链器,其加工方便且使用寿命长,同时能对动力源提供良好的保护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后拨链器包含有一拨链架、一传动单元、一驱动单元,以及一缓冲单元。该传动单元具有一车架固定座、一内连动件,以及一外连动件,该内连动件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车架固定座与该拨链架,该外连动件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车架固定座及该拨链架,而且,该外连动件具有一受抵部;该驱动单元具有一马达外壳、一马达、一螺管, 以及一导螺杆,该马达设于该马达外壳内,该螺管枢设于该传动单元的内连动件,该导螺杆的一端连接该马达,该导螺杆的另一端螺接该螺管,使得该驱动单元在该马达通过该导螺杆驱使该螺管作动的过程中会同时产生偏转;该缓冲单元具有一外筒、一内筒固定架、一内筒、一第一活动销、一第二活动销,以及一弹性件,该外筒连接于该传动单元的外连动件且具有二相对的外滑槽,该内筒固定架的一端枢设于该马达外壳,该内筒固定架的另一端枢设于该拨链架及该外连动件的一端,该内筒可轴向移动地设于该外筒内且连接该内筒固定架且具有二相对的内滑槽,该第一、第二活动销可移动地穿设于该外筒的外滑槽与该内筒的内滑槽,该弹性件设于该内筒内,如此可以避免环境因素对该弹性件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卡接于该第一、第二活动销。

由此,该缓冲单元一方面可以帮助该拨链架进行位置切换,另一方面可以在该外连动件的受抵部受到外力碰撞时提供缓冲效果,以避免该驱动单元直接受到冲击而损坏。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俯视图,主要显示第三轴件抵接于压板的状态。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俯视图,主要显示第三轴件脱离压板的状态。

图6类同于图3,主要显示拨链架脱离小盘的状态。

图7为本发明的缓冲单元的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一活动销在拨链架从小盘切换至大盘时的作动状态。

图8类同于图3,主要显示拨链架位于大盘的状态。

图9类同于图8,主要显示拨链架脱离大盘的状态。

图10类同图7,主要显示第二活动销在拨链架从大盘切换至小盘时的作动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的后拨链器10包含有一拨链架20、一传动单元30、一驱动单元40,以及一缓冲单元50。

拨链架20架设于一后链轮12,用以带动链条在后链轮的大、小齿盘之间变换位置。

如图2及图3所示,传动单元30具有一车架固定座3 1、一内连动件32,以及一外连动件33。车架固定座31固设于一车架14上;内连动件32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第一轴件P1与一第二轴件P2枢设于车架固定座3 1与拨链架20;外连动件33具有一弧形部34与一受抵部35,弧形部34的两端分别分别由二相对的第三轴件P3与一第四轴件P4枢设于车架固定座31与拨链架20,受抵部35自弧形部34的外周面朝车架固定座31的方向呈弧状延伸。

如图2及图3所示,驱动单元40具有一马达外壳41、一马达42、一螺管43,以及一导螺杆44。马达42设于马达外壳41内,螺管43通过一第五轴件P5枢设于传动单元30的内连动件32,导螺杆44的一端伸入马达外壳41内且连接马达42,导螺杆44的另一端螺接于螺管43。此外,如图4及图5所示,驱动单元40更具有一压板45与一传感器46,压板45设于马达外壳41的外周面且抵接于其中一第三轴件P3,传感器46设于马达外壳41内且电性连接马达42且抵接于压板45的内侧面,使得传感器46可受到压板45的触发而发送一断电信号让马达42停止运转。

如图2、图3及图7所示,缓冲单元50具有一外筒51、一内筒固定架52、一内筒53、一第一活动销54、一第二活动销55,以及一弹性件56。外筒51通过二相对的第六轴件P6锁设于传动单元30的外连动件33且具有二相对的外滑槽57,内筒固定架52的一端枢设于马达外壳41的外周面,内筒固定架5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轴件P4枢设于拨链架20及外连动件33的弧形部34的一端;内筒53可轴向移动地设于外筒51内且具有二相对的内滑槽58,此外,内筒53的长度大于外筒51的长度,使得内筒53的底端会露出于外筒51外且通过一第七轴件P7与内筒固定架52连接在一起;第一、第二活动销54、55可轴向移动地穿设于外筒51的外滑槽57 与内筒53的内滑槽58;弹性件56设于内筒53内且弹性件56的两端分别卡接于第一、第二活动销54、55。

由上述结构可知,假设要将拨链架20的位置从后链轮12的小齿盘切换至后链轮12的大齿盘时,如图3及图6所示,首先启动马达42,马达42会驱使导螺杆44带动螺管43朝远离马达42的方向移动,在螺管43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内连动件32相对车架固定座31偏转,接着在内连动件32偏转的过程中,一方面会推动拨链架20且同时拉动外连动件33产生偏转,另一方面会拉动螺管43而迫使整个驱动单元40产生顺时钟方向的偏转,当外连动件33开始偏转时,如图7所示,外筒51会随着外连动件33的偏转而通过外滑槽57的顶端推动第一活动销54,使第一活动销54对弹性件56施以下推的力量,此时的弹性件56会再往下推动第二活动销55,接着第二活动销55会通过推动内筒53的内滑槽58的底端而带动内筒53偏转,此时的内筒固定架52会再跟着内筒53一起偏转,使内筒固定架52在偏转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内、外连动件32、33一起推动拨链架20进行位置的切换,一旦螺管43移动到如图8所示的下死点之后,第三轴件P3会因为外连动件33的偏转而解除对压板45的接触压力(如图5所示),使传感器46立即发送一断电信号让马达42停止运转,这时候的拨链架20即停留于后链轮12的大齿盘而完成位置的切换。

假设要将拨链架20的位置从后链轮12的大齿盘切换至后链轮12的小齿盘时,如图9所示,先让马达42以反转方式启动,使马达42通过导螺杆44驱动螺管43朝马达42的方向移动,在螺管43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内连动件32相对车架固定座31偏转,接着在内连动件32偏转的过程中,一方面会拉动拨链架20且同时推动外连动件33产生偏转,另一方面会拉动螺管43而迫使整个驱动单元40产生逆时钟方向的偏转,当外连动件33开始偏转时,如图10所示,外筒51会随着外连动件33的偏转而通过外滑槽57的底端推动第二活动销55,使第二活动销55对弹性件56施以上推的力量,此时的弹性件56会再往上推动第一活动销54,接着第一活动销54会通过推动内筒53的内滑槽58的顶端而带动内筒53偏转,此时的内筒固定架52会再跟着内筒53一起偏转,使内筒固定架52在偏转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内、外连动件32、33一起拉动拨链架20进行位置的切 换,一旦螺管43移动到如第3图所示的上死点之后,第三轴件P3亦会因为外连动件33的偏转而解除对压板45的接触压力(如图10所示),使传感器46立即发送一断电信号让马达42停止运转,这时候的拨链架20即停留于后链轮12的小齿盘而完成位置的切换。

另一方面,当外连动件33的受抵部35受到外力碰撞时,外连动件33会通过外筒51将外力传递至第一、第二活动销54、55,再由第一、第二活动销54、55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弹性件56缓冲外连动件33所受到的外力,以避免驱动单元40直接受到冲击而获得保护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后拨链器10通过内、外筒53、51的设置,再搭配第一、第二活动销54、55与弹性件56之间的相互作动,不但可以降低加工难度,并且对驱动单元40提供良好的保护效果,另外也可以对弹性件56提供隐蔽效果,避免灰尘、雨水或其他环境因素对弹性件56的结构造成负面影响,进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