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9339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用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使用的袋。



背景技术:

参考中国台湾专利第M466850号的自行车用车袋,其包含一袋体,该袋体围构有一空间并形成有一开口,该袋体于该开口的相对两侧边分别设有可活动的一第一档片及一第二挡片,于该开口另相对两侧边分别设有一收折部,各收折部包含可相收折的一第一折片与一第二折片,各该第一折片连接该第一挡片,各该第二折片连接该第二挡片,该袋体邻近第一档片处设有一第一连接部,该第二挡片设有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一挡片能凭借该第一折片往内与该第二折片相收折而遮蔽该开口,并且该第一折片与该第二折片相收折时能再对折而让该第二挡片能往该开口方向收折并覆于该第一挡片外侧,则该第二连接部即能与该第一连接部相组接。该袋体外表面设有二结合部,各该结合部分别供与自行车坐垫及座管作组接,二结合部其中之一为可拆卸的连接带,另一结合部为概呈T形的结构,使自行车用袋能装设固定在自行车上。

自行车用车袋仅能够装设于自行车的坐垫及座管之间,而无法依照使用者的需求选择性地设置于自行车的其他位置,如装设于自行车的上管,或者是装设于自行车的座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在于:自行车用车袋仅能够装设于自行车的坐垫及座管之间,而无法依照使用者的需求选择性地设置于自行车的其他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用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袋体,其能够容纳自行车用品并包括一第一穿设部与一第二穿设部;

至少一调整带组,其选择性地穿设该第一穿设部与该第二穿设部其中之一而形成一吊挂部,该吊挂部可脱离地连接自行车。

所述的自行车用袋,其中:该袋体包括一第三穿设部与一第四穿设部,该至少一调整带组选择性地穿设该第一穿设部、该第二穿设部、该第三穿设部与该第四穿设部其中之一而形成该吊挂部。

所述的自行车用袋,其中:该第一穿设部包括两个第一穿孔,该两个第一穿孔互相连通,该第二穿设部包括两个第二穿孔,该两个第二穿孔互相连通,该第三穿设部包括两个第三穿孔,该两个第三穿孔互相连通,该第四穿设部包括两个穿设通道,该两个穿设通道分别位于该袋体相反两侧,该至少一调整带组选择性地穿设该两个第一穿孔、该两个第二穿孔、该两个第三穿孔与该两个穿设通道其中之一。

所述的自行车用袋,其中:该袋体包括一顶面、两个侧面与一第一端面,该两个侧面分别连接该顶面相反两侧并朝向远离该顶面方向延伸,该第一端面连接该顶面的一端并分别连接该两个侧面,该第一穿设部设置于该第一端面,该第二穿设部与该第三穿设部分别设置于该顶面相反两端,该两个穿设通道其中之一设置于该两个侧面其中之一邻近该第一端面的一端,另一个该穿设通道设置于另一个该侧面邻近该第一端面的一端。

所述的自行车用袋,其中:该第一穿设部包括一第一挡面,该第一挡面位于该两个第一穿孔之间,该至少一调整带组能够穿设该两个第一穿孔而位于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一挡面之间,该第二穿设部包括一第二挡面,该第二挡面位于该两个第二穿孔之间,该至少一调整带组能够穿设该两个第二穿孔而位于该顶面与该第二挡面之间,该第三穿设部包括一第三挡面,该第三挡面设置于该两个第三穿孔之间,该至少一调整带组能够穿设该两个第三穿孔而位于该顶面与该第三挡面之间,该第四穿设部包括两个第四挡面,该两个第四挡面分别设置于该两个侧面并形成该两个穿设通道,该至少一调整带组能够穿设该两个穿设通道而位于该两个侧面其中之一与该两个第四挡面其中之一之间以及另一个该侧面与另一个该第四挡面之间。

所述的自行车用袋,其中:该至少一调整带组包括一长带体与一环扣,该长带体选择性地穿设该第一穿设部、该第二穿设部、该第三穿设部与该第四穿设部其中之一,该长带体的一端设置该环扣,且该长带体的另一端能够穿设该环扣而呈环状,进而形成该吊挂部。

所述的自行车用袋,其中:该长带体远离该环扣的一端具有一连接段,该环扣包括一贯穿孔,该贯穿孔贯穿该环扣相反两侧,该连接段可滑动地穿设该环扣的贯穿孔并选择性地连接该长带体的任一位置而调整该吊挂部的大小。

所述的自行车用袋,其中:该至少一调整带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该调整带组其中之一选择性地穿设该第一穿设部、该第二穿设部、该第三穿设部与该第四穿设部其中之一,另一个该调整带组选择性地穿设剩余的该第一穿设部、该第二穿设部、该第三穿设部与该第四穿设部其中之一。

使用者能够选择性地将该调整带组穿设该第一穿设部与该第二穿设部其中之一,且该吊挂部能够设置于该自行车的上管、座管或坐垫,使得该自行车用袋能够设置于该自行车的上管、自行车的座管或自行车的座管与坐垫之间,而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用袋的袋体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用袋的使用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延续,表示自行车用袋设置于自行车的座管与坐垫之间。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用袋的使用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延续,表示自行车用袋设置于自行车的座管。

图6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用袋的使用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延续,表示自行车用袋设置于自行车的上管。

图8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用袋的使用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用袋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书:10袋体;101顶面;102侧面;103第一端面;104第二端面;105底面;11第一穿设部;111第一穿孔;112第一挡面;12第二穿设部;121第二穿孔;122第二挡面;13第三穿设部;131第三穿孔;132第三挡面;14第四穿设部;141穿设通道;142第四挡面;15第一延伸部;16第二延伸部;20调整带组;201吊挂部;21长带体;211连接段;22环扣;221贯穿孔;A拉链;B自行车;B1坐垫;B11座弓;B2座管;B3上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用袋包括一袋体10与至少一调整带组20,该至少一调整带组20连结该袋体10并能够环绕一自行车B的局部,而使得该自行车用袋连接该自行车B,该袋体10能够容置自行车用品,于本实施例中,该调整带组20的数量为二个,该二调整带组20能够分别连结于该袋体10不同位置,而使得该自行车用袋能够稳固地连接该自行车B。

该袋体10包括一顶面101、二侧面102、一第一端面103、一第二端面104与一底面105,该两个侧面102分别连接该顶面101相反两侧并朝向远离该顶面101的方向延伸,该第一端面103连接该顶面101的一端并分别连接该两个侧面102,该第二端面104连接该顶面101相反于该第一端面103的一端并分别连接该两个侧面102,该底面105相反两侧分别连接该两个侧面102远离该顶面101的一侧并分别连接该第一端面103与该第二端面104。一拉链A设置于该袋体10的第二端面104与该底面105,使用者能够操作该拉链A而将自行车用品放入或取出该袋体10。

该袋体10更包括一第一穿设部11、一第二穿设部12、一第三穿设部13、一第四穿设部14、一第一延伸部15与一第二延伸部16,该第一穿设部11设置于该第一端面103,该第二穿设部12设置于该顶面101邻近该第一端面103的一端,该第三穿设部13设置于该顶面101邻近该第二端面104的一端,该第四穿设部14设置于该两个侧面102,该第一延伸部15与该第二延伸部16分别位于该第一穿设部11相反两侧,该第一延伸部15设置于该第一端面103邻近该顶面101的一侧,该第二延伸部16设置于该第一端面103邻近该底面105的一侧,该第一延伸部15与该第一端面103之间能够形成一第一通道,该第一通道相反两侧分别朝向该两个侧面102延伸,该第二延伸部16与该第一端面103之间能够形成一第二通道,该第二通道相反两侧分别朝向该两个侧面102延伸。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端面103略呈曲面,且该第一穿设部11、该第一延伸部15与该第二延伸部16一体成型并贴靠该第一端面103略而呈曲面。

该第一穿设部11包括两个第一穿孔111与一第一挡面112,该第一挡面112位于该两个第一穿孔111之间,该第一挡面112与该第一端面103之间能够形成一第一空间,该第一空间分别连通该两个第一穿孔111而使得该第一穿孔111互相连通。该第二穿设部12包括两个第二穿孔121与一第二挡面122,该第二挡面122位于该两个第二穿孔121之间,该第二挡面122与该顶面101之间能够形成一第二空间,该第二空间分别连通该两个第二穿孔121而使得该第二穿孔121互相连通。该第三穿设部13包括两个第三穿孔131与一第三挡面132,该第三挡面132位于该两个第三穿孔131之间,该第三挡面132与该顶面101之间能够形成一第三空间,该第三空间分别连通该两个第三穿孔131而使得该两个第三穿孔131互相连通。该第四穿设部14包括两个穿设通道141与两个第四挡面142,该两个第四挡面142分别设置于该两个侧面102并形成该两个穿设通道141,该两个穿设通道141相反两侧分别朝向该顶面101与该底面105延伸。

该至少一调整带组20,其选择性地穿设该第一穿设部11、该第二穿设部12、该第三穿设部13与该第四穿设部14其中之一而形成一吊挂部201,该吊挂部201能够设置于该自行车B而使得该自行车用袋可脱离地连接该自行车B。于本实施例中,该二调整带组20其中之一选择性地穿设该第一穿设部11、该第二穿设部12、该第三穿设部13与该第四穿设部14其中之一,另一个该调整带组20选择性地穿设剩余的该第一穿设部11、该第二穿设部12、该第三穿设部13与该第四穿设部14其中之一。

该调整带组20包括一长带体21与一环扣22,该长带体21选择性地穿设该第一穿设部11、该第二穿设部12、该第三穿设部13与该第四穿设部14其中之一,该长带体21的一端设置该环扣22,且该长带体21的另一端能够穿设该环扣22而呈环状,进而形成该吊挂部201。该长带体21远离该环扣22的一端具有一连接段211,该环扣22包括一贯穿孔221,该贯穿孔221贯穿该环扣22相反两侧,该连接段211可滑动地穿设该环扣22的贯穿孔221并选择性地连接该长带体21的任一位置而调整该吊挂部201的大小。于本实施例中,该连接段211为魔鬼毡。

参考图2与图3。该二调整带组20其中之一的长带体21穿设该第一穿设部11的两个第一穿孔111其中之一并依序通过该第一空间与另一个该第一穿孔111,该长带体21接续环绕该自行车B的座管B2并穿设该环扣22的贯穿孔221而形成该吊挂部201。另一个该调整带组20的长带体21穿设该第四穿设部14的两个穿设通道141其中之一,接着,贴靠该底面105并穿设另一个该穿设通道141,该长带体21接续环绕该自行车B的坐垫B1的座弓B11并穿设该环扣22的贯穿孔221而形成该吊挂部201。使得该自行车用袋稳固地设置于该座弓B11与该座管B2之间。

参考图4与图5。该二调整带组20其中之一的长带体21穿设该第三穿设部13的两个第三穿孔131其中之一并依序通过该第三空间与另一个该第三穿孔131,该长带体21接续环绕该自行车B的座管B2并穿设该环扣22的贯穿孔221而形成该吊挂部201。另一个该调整带组20的长带体21穿设该第四穿设部14的两个穿设通道141其中之一,接着,贴靠该底面105并穿设另一个该穿设通道141,该长带体21接续环绕该自行车B的座管B2并穿设该环扣22的贯穿孔221而形成该吊挂部201。使得该自行车用袋稳固地设置于该座管B2。

参考图6与图7。该二调整带组20其中之一的长带体21穿设该第二穿设部12的两个第二穿孔121其中之一并依序通过该第二空间与另一个该第二穿孔121,该长带体21接续环绕该自行车B的上管B3并穿设该环扣22的贯穿孔221而形成该吊挂部201。另一个该调整带组20其中之一的长带体21穿设该第三穿设部13的两个第三穿孔131其中之一并依序通过该第三空间与另一个该第三穿孔131,该长带体21接续环绕该自行车B的上管B3并穿设该环扣22的贯穿孔221而形成该吊挂部201。使得该自行车用袋稳固地设置于该上管B3。

参考图8。该调整带组20的长带体21穿设该第一延伸部15与该第一端面103之间的第一通道,并接续穿设该环扣22的贯穿孔221而形成该吊挂部201。参考图9。该调整带组20的长带体21穿设该第二延伸部16与该第一端面103之间的第二通到,并接续穿设该环扣22的贯穿孔221而形成该吊挂部20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用袋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者能够选择性地将该调整带组20穿设该第一穿设部11、该第二穿设部12、该第三穿设部13与该第四穿设部14其中之一,且该吊挂部201能够设置于该自行车B的坐垫B1的座弓B11、座管B2或上管B3,使得该自行车用袋能够设置于该自行车B的座弓B11与座管B2、自行车B的座管B2或自行车B的上管B3,而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