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8870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的婴儿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携带以及便于收存放置,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可折叠的婴儿车,但目前的可折叠婴儿车,在折叠时需要逐步解锁多个旋转关节,使得折叠时操作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其折叠时只需要解锁一个旋转关节,折叠较为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的婴儿车,其具有可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折叠的婴儿车主体,婴儿车主体包括一对把手杆、一对前腿、一对后腿、一对扶手和一保护部件,保护部件位于婴儿车主体的前部,保护部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扶手相连接;

每个把手杆均包括一上杆和一下杆,每个把手杆中的上杆和下杆均通过一第一连接机构相连接,第一连接机构被设置为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每个把手杆中的上杆和下杆相互锁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每个把手杆中的上杆和下杆可相对翻转;

位于婴儿车主体同一侧部上的下杆、前腿和后腿均通过一第二连接机构相连接,第二连接机构被设置为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下杆、前腿和后腿相互锁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下杆、前腿和后腿可相对翻转;

每个把手杆的下杆上均设置有一解锁机构,位于婴儿车主体同一侧部上的第一连接机构、解锁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依次连接,解锁机构被设置为能够在把手杆的上杆和下杆相对翻转的过程中将第二连接机构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结构;

位于婴儿车主体同一侧部上的扶手和下杆均可转动连接,扶手与保护部件通过一第三连接机构相连接,第三连接机构被设置为能够通过扶手的转动而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扶手与保护部件相互锁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扶手与保护部件可相对翻转;上杆、下杆、前腿、后腿、扶手和保护部件在翻转时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接机构包括一第一转动座、一第二转动座、一按压件、一复位弹簧和一第一齿盘,第一转动座与下杆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座与上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对合设置且通过一销轴可转动的连接,复位弹簧和第一齿盘均设置在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之间,第一齿盘的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齿,第一转动座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一凸齿以使得第一转动座与第一齿盘周向限位的第一凹槽,第二转动座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一凸齿以使得第二转动座与第一齿盘周向限位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第一凸齿和第二凹槽一一对应设置,按压件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一转动座上,按压件与第一齿盘的一表面相抵,第一齿盘的另一表面与复位弹簧的一端相抵,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座的内壁相抵;

当第一连接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凸齿同时容置在对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当第一连接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凸齿脱离第一凹槽而单独容置在第二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连接机构包括一第三转动座、一第四转动座、一第五转动座,第三转动座与下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第四转动座与后腿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五转动座与前腿固定连接,第四转动座与第五转动座均容置于第三转动座内,第四转动座和第五转动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卡槽,第三转动座内可活动的设置有一卡块;

当第二连接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卡块插入到两个卡槽中以使第四转动座和第五转动座被周向限位,当第二连接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卡块脱离两个卡槽以使下杆、前腿和后腿可相对翻转。

作为优选,所述的解锁机构包括一拉索、一压簧和一定位销,拉索的一端与第二转动座相连,拉索的另一端与卡块相连,压簧和定位销均设置于下杆内,压簧的一端与卡块的远离卡槽的一端相抵,压簧的另一端与定位销相抵,当第二转动座转动时通过拉索带动卡块向远离卡槽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卡块脱离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三连接机构包括一固定座、一第六转动座、一第七转动座、一第二齿盘和一复位弹簧,扶手与第六转动座固定连接,第六转动座与固定座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第七转动座与固定座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齿盘和复位弹簧均位于固定座与第七转动座之间,第二齿盘的一端与固定座相抵,第二齿盘的另一端与复位弹簧的一端相抵,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七转动座相抵,第二齿盘的靠近第六转动座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块,第二齿盘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齿,固定座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二凸齿以使得第二齿盘与固定座周向限位的第三凹槽,第七转动座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二凸齿以使得第二齿盘与第七转动座周向限位的第四凹槽,第二凸齿、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一一对应设置;

第六转动座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在第六转动座转动时与凸块接触以推动第二齿盘向靠近第七转动座的方向移动的凸起;

当第三连接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凸齿同时容置在对应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内,当第三连接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凸齿脱离第三凹槽而单独容置在第四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三连接机构还包括一扭簧,扭簧的一端与固定座接合,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七转动座接合,当第三连接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扭簧对第七转动座施加转动力矩。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在需要进行折叠时,只需要将第一连接机构手动解锁,然后即可将上杆向婴儿车主体的前部翻转合拢,然后在上杆翻转时,能够通过解锁机构将第二连接机构自动解锁,第二连接机构解锁后,可以将下杆向婴儿车主体的后部翻转合拢,然后在下杆翻转时,能够通过把手将第三连接机构自动解锁,第三连接机构解锁后,可以使保护部件向婴儿车主体的后部翻转,然后将下杆和前腿向相对方向翻转,以使得下杆、后腿和前腿合拢,即可完成婴儿车的折叠。在婴儿车的折叠过程中,只需要进行一次手动解锁来将第一连接机构解锁,而第二连接机构和第三连接机构可以在折叠过程中自动解锁,这样就使得在婴儿车折叠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多次解锁操作,使得折叠婴儿车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婴儿车的立体图;

图2是婴儿车的侧视图;

图3是第一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连接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二连接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三连接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第三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由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婴儿车,其具有可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折叠的婴儿车主体100,婴儿车主体100包括一对把手杆1、一对前腿2、一对后腿3、一对扶手4和一保护部件5,保护部件5位于婴儿车主体100的前部,保护部件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扶手4相连接,保护部件5用于防止婴儿坐在婴儿车主体上时向前倾倒,婴儿车主体的结构左右对称。

每个把手杆1均包括一上杆101和一下杆102,每个把手杆1中的上杆101和下杆102均通过一第一连接机构相连接,第一连接机构为一旋转关节,第一连接机构被设置为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每个把手杆1中的上杆101和下杆102相互锁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每个把手杆1中的上杆101和下杆102可相对翻转。

位于婴儿车主体同一侧部上的下杆102、前腿2和后腿3均通过一第二连接机构相连接,第二连接机构为一旋转关节,第二连接机构被设置为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下杆102、前腿2和后腿3相互锁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下杆102、前腿2和后腿3可相对翻转。

每个把手杆1的下杆102上均设置有一解锁机构,位于婴儿车主体同一侧部上的第一连接机构、解锁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依次连接,解锁机构被设置为能够在把手杆1的上杆101和下杆102相对翻转的过程中将第二连接机构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结构。

位于婴儿车主体同一侧部上的扶手4和下杆102均可转动连接,扶手4与保护部件5均通过一第三连接机构相连接,第三连接机构为一旋转关节,第三连接机构被设置为能够通过扶手4的转动而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扶手4与保护部件5相互锁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扶手4与保护部件5可相对翻转。

上杆101、下杆102、前腿2、后腿3、扶手4和保护部件5在翻转时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

婴儿车主体的结构左右对称,也就是说婴儿车主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第一连接机构、一解锁机构、一第二连接机构、一第三连接机构,且婴儿车主体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机构、解锁机构、第二连接机构、第三连接机构结构完全一致。

由图3、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连接机构包括一第一转动座103、一第二转动座104、一按压件105、一复位弹簧106和一第一齿盘107,第一转动座103与下杆102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座104与上杆101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动座103和第二转动座104对合设置且通过一销轴108可转动的连接,复位弹簧106和第一齿盘107均设置在第一转动座103和第二转动座104之间,第一齿盘107的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齿1071,第一转动座103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一凸齿1071以使得第一转动座103与第一齿盘107周向限位的第一凹槽1031,第二转动座104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一凸齿1071以使得第二转动座104与第一齿盘107周向限位的第二凹槽1041,第一凹槽1031、第一凸齿1071和第二凹槽1041一一对应设置,按压件105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一转动座103上,按压件105与第一齿盘107的一表面相抵,第一齿盘107的另一表面与复位弹簧106的一端相抵,复位弹簧106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座104的内壁相抵。

当第一连接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凸齿1071同时容置在对应的第一凹槽1031和第二凹槽1041内,从而使得第一转动座103和第二转动座104相互锁定,从而使得上杆101和下杆102相互锁定而无法相对转动,而当需要使得上杆101和下杆102相对翻转时,按下按压件105,使得按压件105推动第一齿盘107移动,第一齿盘107移动时复位弹簧106被压缩,当按压件105按压到位后,使得第一连接机构被切换到第二状态,当第一连接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凸齿1071脱离第一凹槽1031而单独容置在第二凹槽1041内,这样,就使得第一转动座103和第二转动座104解除相互锁定,从而使得上杆101和下杆102可以相对翻转;这样,在将第一连接机构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只需要按下按压件105即可,操作较为方便。

由图5、图6所示,所述的第二连接机构包括一第三转动座601、一第四转动座602、一第五转动座603,第三转动座601与下杆102的下端固定连接,第四转动座602与后腿3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五转动座603与前腿2固定连接,第四转动座602与第五转动座603均容置于第三转动座601内,且第三转动座601、第四转动座602和第五转动座603通过一定位销轴相连接,第四转动座602和第五转动座603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一卡槽607,第三转动座601内可活动的设置有一卡块604,卡块604可以进行移动以使卡块604卡接在两个卡槽607内或使卡块604脱离两个卡槽607。

当第二连接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卡块604插入到两个卡槽607中以使第四转动座602和第五转动座603被周向限位,此时上杆102、后腿3和前腿2相互锁定而无法进行翻转合拢,当第二连接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卡块604脱离两个卡槽607以使下杆102、前腿2和后腿3可绕定位销轴转动,也就使得下杆102、前腿2和后腿3可相对翻转。

所述的解锁机构包括一拉索701、一压簧702和一定位销703,拉索701的一端与第二转动座104相连,拉索701的另一端与卡块604相连,压簧702和定位销703均设置于下杆102内,压簧702的一端与卡块604的远离卡槽607的一端相抵,压簧702的另一端与定位销703相抵,当第二转动座104转动时,第二转动座104拉动拉索701移动,拉索701被拉动时带动卡块604向远离卡槽607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卡块604脱离卡槽607,这样就使得第二连接机构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由图7、图8所示,所述的第三连接机构包括一固定座801、一第六转动座802、一第七转动座803、一第二齿盘804和一复位弹簧805,固定座801相对于婴儿车本体固定不动,扶手4与第六转动座802固定连接,第六转动座802与固定座801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第七转动座803与固定座80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齿盘804和复位弹簧805均位于固定座801与第七转动座803之间,第二齿盘804的一端与固定座801相抵,第二齿盘804的另一端与复位弹簧805的一端相抵,复位弹簧805的另一端与第七转动座803相抵,第二齿盘804的靠近第六转动座802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块8041,第二齿盘804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齿8042,固定座801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二凸齿8042以使得第二齿盘804与固定座801周向限位的第三凹槽8011,第七转动座803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二凸齿8042以使得第二齿盘804与第七转动座803周向限位的第四凹槽8031,第二凸齿8042、第三凹槽8011和第四凹槽8031一一对应设置。

每个扶手4均由第一扶手杆401和第二扶手杆402组成,第一扶手杆401和第二扶手杆402通过一铰接轴相互铰接,该铰接轴的中心线与上杆101、下杆102、前腿2、后腿3、扶手4和保护部件5在翻转时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

第六转动座802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在第六转动座802转动时与凸块8041接触以推动第二齿盘804向靠近第七转动座803的方向移动的凸起8021,也就是说在扶手4带动第六转动座802转动时,第六转动座802上的凸起8021推动第二齿盘804向靠近第七转动座803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凸齿8042脱离第三凹槽8011而完全进入到第四凹槽8031内。

当第三连接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凸齿8042同时容置在对应的第三凹槽8011和第四凹槽8031内,此时固定座801和第七转动座803相互锁定,当第三连接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凸齿8042脱离第三凹槽8011而单独容置在第四凹槽8031内,此时固定座801和第七转动座803解锁锁定,使得保护部件5可以相对于固定座801转动。

所述的第三连接机构还包括一扭簧806,扭簧806的一端与固定座801接合,扭簧806的另一端与第七转动座803接合,当第三连接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扭簧806对第七转动座803施加转动力矩,这样,在第三连接机构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后,扭簧806对第七转动座803施加转动力矩,从而使得保护部件5自动向婴儿车本体的后部方向自动翻折,这样就不需要手动去翻转保护部件,使得婴儿车的折叠更为方便。

上述婴儿车的折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下按压件,以将第一连接机构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使得上杆和下杆可以相对翻转,然后将上杆向婴儿车主体的前部翻转,使得上杆和下杆合拢;

上杆翻转的过程中,第二转动座向上拉动拉索,在上杆翻转到靠近下杆的位置时,拉索将卡块604从两个卡槽607内拉出,从而使得第二连接机构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使得下杆、前腿和后腿可相对翻转;

继续将上杆向婴儿车主体的前部翻转直至上杆和下杆合拢,然后将下杆向婴儿车主体的后部翻转以使下杆逐渐向后腿靠拢,在下杆翻转时下杆带动把手转动,把手转动时带动第六转动座802同步转动,第六转动座802转动时将第二齿盘804向靠近第七转动座803的方向推动;

在下杆翻转一定角度后,把手将第三连接机构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使得第七转动座803与固定座801解锁相互锁定状态,然后由于扭簧806的作用力,使得第七转动座803向婴儿车主体的后部翻转,从而带动保护部件5向婴儿车主体的后部翻转;

然后将下杆和前腿向相对方向翻转,以使得下杆、后腿和前腿合拢;

完成婴儿车的折叠。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应用较佳的实例做出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有其他变化,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总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