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折叠反光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0260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横向折叠反光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横向折叠反光镜。



背景技术:

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第一辆电动车于1834年制造出,它是由直流电机驱动的。时至今日,电动车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类型也多种多样。电动车按轮胎个数及结构类型分可分为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独轮车,电动四轮车;电动三轮车;电动滑板车;按照动力来源分纯电动汽车, 增程式电动车,混合动力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按电力提供的方式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连接外部电源来获得电力,另外就是用燃料电池,储能器件(如储能电池,超级电容)等作为电力。按驱动方式分类: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串联、并联、混联),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按外形来分,可以分为电动独轮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四轮车。配置:电动自行车是由蓄电池、电动轮毂、控制器、充电器四大件和车体部分组成。

现有的电动车的反光镜观看角度调整有限,这样不易于对后面车况进行观察,同时对于可折叠电动车而言,反光镜的折叠也存在极大的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横向折叠反光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横向折叠反光镜,连接于车把手,包括:一紧固组件,设置在车把手的一端,用以与所述车把手涨紧固定;一定位件,共轴设置在所述紧固组件的上方,且能绕轴线自转;一反光镜,与所述定位件连接,所述反光镜的轴线与所述车把手的轴线平行。

优选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涨紧件和锁紧件,所述涨紧件的近端置于所述车把手的相匹配的第一收容空间内,且内置有一螺母,所述涨紧件的远端为楔形面,且至少有部分置于所述车把手外,所述锁紧件的近端为与所述楔形面相匹配的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与所述楔形面紧贴;所述锁紧件的远端有一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螺母相匹配,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车把手共轴。

优选的,所述锁紧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一第三收容空间和限位端面,所述第三收容空间内设有第二螺栓和垫圈,所述限位端面位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所述定位件的底部与所述限位端面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定位件内有一螺纹内孔,所述第二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垫圈和所述限位端面的同心孔后与所述螺纹内孔固定,所述定位件可绕所述第二螺栓自转。

优选的,还包括套在所述第二螺栓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在所述第三收容空间的顶部,另一端抵在所述垫圈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限位端面为平滑过渡的圆弧端面。

优选的,所述定位件的圆周面上还延伸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是一球体,所述反光镜上设有一收容槽,所述球体置于所述收容槽内,两者为万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外周套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具有褶皱结构。

优选的,所述涨紧件和车把手的外周还套有橡胶件。

优选的,所述横向折叠反光镜用于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实现反光镜的角度及位置的调整,使骑车者便于观察后面车况,同时也解决了反光镜折叠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此时,紧固组件与车把手连接;

图3: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此时,连接部与定位件连接;

图4:本实用新型定位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紧固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横向折叠反光镜,所述横向折叠反光镜连接于车把手1,包括:一紧固组件,设置在车把手1的一端,用以与所述车把手1涨紧固定,所述紧固组件包括涨紧件3和锁紧件4,所述涨紧件3的近端置于所述车把手1的相匹配的第一收容空间内,且内置有一螺母31,所述锁紧件4的远端有一第二收容空间42,所述第二收容空间42内有第一螺栓41,所述第一螺栓41与所述螺母31相匹配,通过所述第一螺栓41与螺母31将所述涨紧件3和锁紧件4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涨紧件3的远端为楔形面33,且至少有部分置于所述车把手1外,所述锁紧件4的近端为与所述楔形面33相匹配的楔形块43,所述楔形块43与所述楔形面33紧贴,所述第一螺栓41依次穿过所述锁紧件4的近端和所述楔形面33与所述螺母31固定,由于所述楔形块43与所述楔形面33紧贴,此时所述楔形块43和楔形面33受到所述第一螺栓41和螺母31给予的挤压力,从而发生形变,使所述涨紧件3与所述车把手1之间涨紧固定。

所述涨紧件3和车把手1的外周还套有橡胶件8,由于所述涨紧件3发生了形变,其表面可能会不平整,甚至会有尖锐凸出的部位,在所述涨紧件3和车把手1的外周套有橡胶件8能有效的保护骑车者,防止出现意外划伤的现象。

所述锁紧件4还包括连接部44,所述连接部44设有一第三收容空间46和限位端面49,所述第三收容空间46内设有第二螺栓 47和垫圈48,所述限位端面49位于所述连接部44的顶部,所述定位件5的底部与所述限位端面49相匹配。

还包括一定位件5,共轴设置在所述连接部44的正上方,且能绕轴线自转,所述定位件5内有一螺纹内孔52,所述第二螺栓 47依次穿过所述垫圈48和所述限位端面49的同心孔后与所述螺纹内孔52固定,所述定位件5可绕所述第二螺栓 47自转。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端面49为平滑过渡的圆弧端面,所述定位件5的底部与所述圆弧端面相匹配,从而使所述反光镜可绕所述第二螺栓 47自转180°;当然,所述限位端面49也可以为带有小凹点的端面,此时所述定位件5底部有与所述小凹点相匹配的小凸点,使所述反光镜可绕所述第二螺栓 47自转180°;只需所述限位端面49可绕所述第二螺栓 47自转180°即可,对其形状没有固定要求。

所述第二螺栓 47上套有弹簧55,所述弹簧55的一端抵在所述第三收容空间46的顶部,另一端抵在所述垫圈48的上表面,所述弹簧55始终会产生对所述第二螺栓 47向下的压力。当所述反光镜绕所述第二螺栓 47自转180°后需要复位时,只需将所述反光镜绕所述第二螺栓 47反方向转动180°,由于所述弹簧55始终会产生对所述第二螺栓 47向下的压力,所以所述定位件5会处于初始位置。

所述定位件5的圆周面上还延伸有一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自由端是一球体61,所述反光镜2上设有一收容槽62,所述球体61置于所述收容槽62内,两者为万向连接,所述球体61与收容槽62为万向连接,所以所述球体61可在所述收容槽62内转动,从而可以根据骑车者的实际情况调节反光镜的角度和合适的位置,便于观察后面的车况,当骑车者需要最大的视角观察后面的车况时,只需将所述反光镜2的轴线X与所述车把手1的轴线X1处于大致平行时即可。

所述连接杆6的外周套有橡胶套7,所述橡胶套7具有褶皱结构。

所述横向折叠反光镜用于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实现反光镜的角度及位置的调整,使骑车者便于观察后面车况,同时也解决了反光镜折叠的问题。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