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4173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角度可控的自行车前拨链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包括基座以及通过内侧连杆和外侧连杆转动连接在基座上而形成摆杆的链条导向件,换挡线的伸出末端固定在内连杆、外侧连杆或链条导向件上,当换挡线的长度发生变化,换挡线则对内连杆、外侧连杆或链条导向件产生牵动力或推动力,使链条导向件发生定向摆动,穿过链条导向件的链条被引导到另一水平位置,与原配合链轮松脱而与另一链轮配合,实现换挡。

其中,基座上设置有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与基座相对固定的固定部和活动部,固定部的第一端与活动部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固定部的第二端与活动部的第二端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固定部与活动部之间形成夹持道,自行车前拨链器通过夹持组件夹持与自行车的车架上。

现有的该种自行车前拨链器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夹持组件相对于基座固定,当自行车前拨链器通过夹持组件安装在车架上后,自行车前拨链器则与车架保持了相对固定。但由于车架的加工存在误差或车架具有不同的型号,车架的立管会存在角度差异,前拨链器安装到立管后则可能产生角度偏差,则会带来前拨链器的功能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角度可控的自行车前拨链器。

本发明提供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包括基座、内侧连杆、外侧连杆和链条导向件,内侧连杆与基座铰接且内侧连杆与链条导向件铰接,外侧连杆与基座铰接且外侧连杆与链条导向件铰接;基座上设置有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活动部的第一端铰接于固定部的第一端,活动部的第二端与固定部的第二端通过螺栓锁紧,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形成夹持道;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内衬件和第二内衬件,第一内衬件与固定部铰接于第一转轴上,第二内衬件与活动部铰接于第二转轴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互平行且第一转轴垂直于夹持道的延伸方向;第一内衬件的第一内表面与第二内衬件的第二内表面在夹持道中相对而设。

由上述方案可见,夹持组件对车架的立管进行夹持后,第一内衬件与第二内衬件抵接于立管上,由于第一内衬件和第二内衬件分别与固定部和活动部转动配合,第一内衬件和第二内衬件相对于固定部和活动部具有转动的自由度,先调整基座的角度,后对夹持组件进行锁紧,以控制前拨链器的安装角度,保证前拨链器的功能不受影响。

进一步的方案是,夹持组件还包括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穿过活动部的螺纹通孔并抵接在第二内衬件上或调节螺栓穿过固定部并抵接在第一内衬件上。

由上可见,第一内衬件与第二内衬件可相对于固定部和活动部对立管进行进一步夹紧,稳固性提高。

进一步的方案是,调节螺栓抵接在第一内衬件的第一铰接部或第二内衬件的第二铰接部上。

由上可见,当调节螺栓抵接在第一内衬件的第一铰接部或第二内衬件的第二铰接部后,第一内衬件和第二内衬件的转动更直接地得以限制,进一步确保了前拨链器的稳定安装。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转轴平行于基座与内侧连杆之间的铰接轴。

由上可见,第一内衬件和第二内衬件对前拨链器的调节是针对拨链器的上扬角度和高度的调节。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的连线经过夹持道的中心。

由上可见,第一内衬件与第二内衬件共同作用对立管进行夹持,同时第一内衬件和第二内衬件对立管的作用力均指向立管的中心处,保证立管两侧的夹持力相对而形成力平衡状态,进一步提高了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安装精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部铰接于第一内衬件的对称中心处,活动部铰接于第二内衬件的对称中心处。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内衬件位于固定部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第二内衬件位于活动部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

由上可见,第一内衬件与第二内衬件不对固定部与活动部的活动造成干涉。

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部与基座一体成型。

由上可见,固定部与基座一体成型可提高链条导向件与立管之间的位置精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内衬件的第一内表面述第二内衬件的第二内表面位于同一圆周面上。

由上可见,第一内衬件和第二内衬件与立管之间的配合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内衬件采用金属、塑料或陶瓷制成,第二内衬件采用金属、塑料或陶瓷制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行车前拨链器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自行车前拨链器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自行车前拨链器实施例中夹持组件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自行车前拨链器实施例中夹持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自行车前拨链器实施例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自行车前拨链器实施例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自行车前拨链器实施例的结构图。自行车前拨链器安装于车架上的立管上,用于对配合于前链轮组上的链条进行位置转换,实现换挡。自行车前拨链器包括有基座1、外侧连杆2、内侧连杆(图中未示出)和链条导向件,基座1上设置夹持组件100,夹持组件100中部为夹持道101,夹持道101为立管的容纳位,通过基座1的夹持组件100可将自行车前拨链器固定于车架的立管上。而链条导向件4上着设置有一个拨链槽43,链条穿过拨链槽43。

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自行车前拨链器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基座1上设置有铰接点11和铰接点12,外侧连杆2上设置有铰接点21和铰接点22,内侧连杆3上设置有铰接点31和铰接点32,链条导向件4上设置有铰接点41和铰接点42。基座1和外侧连杆2之间通过铰接点11与铰接点21之间的配合实现铰接,基座1和外侧连杆3之间通过铰接点12与铰接点31之间的配合实现铰接。外侧连杆2和链条导向件4之间通过铰接点22和铰接点41之间的配合实现铰接。内侧连杆3和链条导向件4之间通过铰接点32和铰接点42之间的配合实现铰接,基座1、内侧连杆3、外侧连杆2和链条导向件4之间形成一个平面摇杆机构。在内侧连杆3、外侧连杆2或链条导向件4设置换挡线的安装处,将换挡线安装到安装处后,换挡器对换挡线进行抽紧或推送则会形成链条导向件4的定向摆动,穿插在拨链槽43中的链条受到导向作用,脱离原配合的第一链轮后,移动至第二链轮所在处,最后与第二链轮配合,进而实现换挡。

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自行车前拨链器实施例中夹持组件的结构图。夹持构件100包括固定部110和活动部120,固定部110与基座1一体成型,固定部110和活动部120均呈半环型,固定部110的第一端和活动部120的第一端铰接于铰接处103,固定部110的第二端设置有螺纹配合孔171,活动部的第二端设置有螺纹配合孔172,固定部110和活动部120之间由螺栓穿过螺纹配合孔171和螺纹配合孔172后由锁紧螺母锁紧。由于固定部110和活动部120均为半环状,固定部110和活动部120之间形成具有弧形内周面的夹持道101,夹持道101的截面大致呈圆形。

参加图4,图4为本发明自行车前拨链器实施例中夹持组件的结构分解图。夹持组件包括固定部110、移动部120、第一内衬件130和第二内衬件140。第一内衬件130和第二内衬件140均采用金属、塑料或陶瓷制成,第一内衬件130和第二内衬件140均呈半环状,第一内衬件130具有第一内表面131,第一内表面131为圆弧面,第二内衬件140的第二内表面141为圆弧面。固定部110的内表面1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位111,第一安装位111内两侧设置有销孔,第一内衬件130外表面上设置有位于其对称中心的第一铰接部132,第一铰接部132伸入第一安装位111后,第一销柱161穿过销孔并穿过第一铰接部132,使第一内衬件130铰接于固定部110上。对应地,活动部120的内表面122上设置有位于其对称中心的第二安装位121,第二安装位121内两侧设置有销孔,第二内衬件140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铰接部142,第二铰接部142伸入第二安装位121后,第二销柱162穿过销孔并穿过第二铰接部142,使第二内衬件140铰接于活动部120上。活动部120上设置有螺纹通孔,调节螺栓150可穿过螺纹通孔到达第二安装位121中。

参见图5和图6,图5为本发明自行车前拨链器实施例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自行车前拨链器实施例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当自行车前拨链器安装到立管500上时,夹持组件100对立管500进行夹持而使自行车前拨链器得以固定。夹持组件100处于第一夹持状态,立管500平行于夹持道101的延伸方向。此时固定部110与活动部120之间已由螺栓锁紧,调节螺栓150对第二内衬件140的第二铰接部142锁紧抵压,在调节螺栓150的锁紧力下,夹持道101中相对而设的第一内衬件130上的第一内表面131和第二内衬件140上的第二内表面141处于同一圆周面,且二者抵接在立管500的周壁上,第一销柱161所在处为第一转轴,第二销柱162所在处为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互平行,第一转轴平行于基座1与内侧连杆3之间的铰接轴(图2示),第一转轴平行于第二转轴且第一铰接部132与第二铰接部142的连线经过夹持道101(图2示)的中心处,即第一内衬件130和第二内衬件140作用于立管500上的作用力方向相反且相互作用而在立管上形成力平衡状态,对立管500稳固夹持。

在此状态中,为保证第一内衬件130与第二内衬件140不对固定部110与活动部120的活动造成干涉,第一内衬件130位于固定部110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第二内衬件140位于活动部120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

当需要进行夹持角度调节时,先扭动调节螺栓150以解除调节螺栓150与第二内衬件140之间的接触,同时解除活动部120与固定部110之间的锁紧,此时第一内衬件130和第二内衬件140相对于固定部110和活动部120仅有转动自由度。当固定部110和活动部120沿逆时针转动(图示的逆时针方向)时,第一内衬件130和第二内衬件140保持与立管500之间的接触,而固定部110相对于第一内衬件130以第一销柱161所在的第一转轴转动,活动部120相对于第二内衬件140以第二销柱162所在的第二转轴转动。当固定部110和活动部120到达目标位置后,再对调节螺栓150进行锁紧,其后再次对固定部110和活动部120进行加固锁紧,以完成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安装。

由于制造精度或者型号不同的原因,不同的车架上,立管相对于车架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通过设置相对于固定部和活动部具有转动自由度的第一内衬件和第二内衬件,以实现拨链器的安装角度调节,保证前拨链器的工作精度得到保证,功能不受影响。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如调节螺栓还可设置在固定部抵接于第一内衬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