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工程车轮胎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8621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履带式工程车轮胎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履带式工程车轮胎切换机构,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程轮胎,是由帘布层、胎圈、缓冲层、胎面四部分组成的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生热少的轮胎。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320877031.6的一种履带式工程车履带/轮胎切换机构,包括轮胎和工程车的履带,用于驱动履带的驱动轮通过传动装置与轮胎连接,轮胎安装在液压缸的输出轴上,液压缸安装在工程车上。本装置提供了一种履带式工程车辆轮胎和履带的切换机构,该装置通过在履带式工程车的驱动轮上加装传动装置,在液压缸的作用下能使工程车切换为轮胎行走方式,且采用工程车原有的动力输出,提高了履带式工程车的机动性能。该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实用,能方便地安装在各类履带式工程车辆上。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轴承零件长时间得不到润滑油液加润,会导致机械在摩擦时产生高温严重磨损引擎,加快设备的报废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履带式工程车轮胎切换机构,以解决轴承零件长时间得不到润滑油液加润,会导致机械在摩擦时产生高温严重磨损引擎,加快设备的报废速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履带式工程车轮胎切换机构,其结构包括顶杆、滑块、齿轮、凹槽孔、润滑输液轴、轮毂、轮轴、轴承机构、摆杆、凸轮、安装架,所述轮毂为内外硬实的圆盘结构,外壁比内壁多增加2cm,表面中央设有轮轴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顶杆为左宽右窄的圆柱体结构,右侧外壁直径比左侧外壁直径多增加0.5cm,焊接在安装架侧方截面边沿中央,所述滑块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外壁比内壁多增加0.2cm,底部截面焊接在安装架顶部截面边沿,所述齿轮为内外硬实的圆盘结构,表面厚度为1cm,顶部截面中央设有凹槽孔,所述凹槽孔表面为六角变形,贯穿焊接在齿轮顶部截面中央,所述润滑输液轴为圆柱体结构,设在轴承机构顶部截面侧方边沿,与齿轮侧方间距为5cm,所述凹槽孔通过齿轮与安装架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轮轴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且外表光滑内壁厚度为0.5cm,设在轴承机构侧方截面中央,所述轮毂通过轮轴与轴承机构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轴承机构为外壁硬实的圆柱体结构,侧方圆形直径为13cm,纵截面为两边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的长方形,所述摆杆为n型设在轴承机构左右两侧截面中央,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凸轮为内外硬实的圆柱体结构,设在轴承机构侧方截面边沿,凸轮外壁比轴承机构侧方截面外壁多增加2cm,所述安装架通过轴承机构与凸轮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润滑输液轴由电路板、油液泵、脚架、进出口法兰、联轴器、输液口组成,所述电路板矩形结构,焊接在油液泵侧方截面中央,所述油液泵为外壁硬实的圆柱体结构,内壁厚度为0.5cm,通过电路板与联轴器采用过盈配合,所述脚架为上窄下宽的圆柱体结构,顶部截面焊接在油液泵底部截面侧方,所述进出口法兰为中空圆柱体结构,贯穿焊接在联轴器表面中央,所述联轴器顶部截面侧方边沿设有输液口,与油液泵侧方间距为3.5cm,所述输液口通过联轴器连接进出口法兰。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与安装架采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孔贯穿焊接在齿轮顶部截面中央。

进一步地,所述脚架设在轴承机构顶部截面。

进一步地,所述轮轴为圆柱体结构与轮毂采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摆杆与轴承机构采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与安装架采用间隙配合。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履带式工程车轮胎切换机构,设有润滑输液轴,通过脚架安装在轴承机构上方来支撑油液泵,再由轴承机构上的进油管与进出口法兰进行,然后通过电路板通电运行带动联轴器,将油液泵中的润滑油液从进出口法兰输送到轴承机构内部中,加润硬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及硬件的摩擦温度,避免发动机过热而报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履带式工程车轮胎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齿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润滑输液轴示意图。

图中:顶杆-1、滑块-2、齿轮-3、凹槽孔-4、润滑输液轴-5、电路板-501、油液泵-502、脚架-503、进出口法兰-504、联轴器-505、输液口-506、轮毂-6、轮轴-7、轴承机构-8、摆杆-9、凸轮-10、安装架-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履带式工程车轮胎切换机构,其结构包括顶杆1、滑块2、齿轮3、凹槽孔4、润滑输液轴5、轮毂6、轮轴7、轴承机构8、摆杆9、凸轮10、安装架11,所述轮毂6为内外硬实的圆盘结构,外壁比内壁多增加2cm,表面中央设有轮轴7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顶杆1为左宽右窄的圆柱体结构,右侧外壁直径比左侧外壁直径多增加0.5cm,焊接在安装架11侧方截面边沿中央,所述滑块2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外壁比内壁多增加0.2cm,底部截面焊接在安装架11顶部截面边沿,所述齿轮3为内外硬实的圆盘结构,表面厚度为1cm,顶部截面中央设有凹槽孔4,所述凹槽孔4表面为六角变形,贯穿焊接在齿轮3顶部截面中央,所述润滑输液轴5为圆柱体结构,设在轴承机构8顶部截面侧方边沿,与齿轮3侧方间距为5cm,所述凹槽孔4通过齿轮3与安装架11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轮轴7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且外表光滑内壁厚度为0.5cm,设在轴承机构8侧方截面中央,所述轮毂6通过轮轴7与轴承机构8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轴承机构8为外壁硬实的圆柱体结构,侧方圆形直径为13cm,纵截面为两边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的长方形,所述摆杆9为n型设在轴承机构8左右两侧截面中央,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凸轮10为内外硬实的圆柱体结构,设在轴承机构8侧方截面边沿,凸轮10外壁比轴承机构8侧方截面外壁多增加2cm,所述安装架11通过轴承机构8与凸轮10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润滑输液轴5由电路板501、油液泵502、脚架503、进出口法兰504、联轴器505、输液口506组成,所述电路板501矩形结构,焊接在油液泵502侧方截面中央,所述油液泵502为外壁硬实的圆柱体结构,内壁厚度为0.5cm,通过电路板501与联轴器505采用过盈配合,所述脚架503为上窄下宽的圆柱体结构,顶部截面焊接在油液泵502底部截面侧方,所述进出口法兰504为中空圆柱体结构,贯穿焊接在联轴器505表面中央,所述联轴器505顶部截面侧方边沿设有输液口506,与油液泵502侧方间距为3.5cm,所述输液口506通过联轴器505连接进出口法兰504。

本专利所说的油液泵502液压系统的一种动力元件,靠发动机或电动机驱动,联轴器505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

在进行使用时,先将安装架11安装在机械设备上,再配合顶杆1往外延长来加固,通过齿轮3带动凹槽孔4转动,使凸轮10拉动轴承机构8运行轮毂6,由脚架503安装在轴承机构8上方来支撑油液泵502,再由轴承机构8上的进油管与进出口法兰504进行,然后通过电路板501通电运行带动联轴器505,将油液泵502中的润滑油液从进出口法兰504输送到轴承机构8内部中,加润硬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及硬件的摩擦温度,避免发动机过热而报废。

本发明解决轴承零件长时间得不到润滑油液加润,会导致机械在摩擦时产生高温严重磨损引擎,加快设备的报废速度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设有润滑输液轴,通过脚架安装在轴承机构上方来支撑油液泵,再由轴承机构上的进油管与进出口法兰进行,然后通过电路板通电运行带动联轴器,将油液泵中的润滑油液从进出口法兰输送到轴承机构内部中,加润硬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及硬件的摩擦温度,避免发动机过热而报废,具体如下所述:

电路板501矩形结构,焊接在油液泵502侧方截面中央,所述油液泵502为外壁硬实的圆柱体结构,内壁厚度为0.5cm,通过电路板501与联轴器505采用过盈配合,所述脚架503为上窄下宽的圆柱体结构,顶部截面焊接在油液泵502底部截面侧方,所述进出口法兰504为中空圆柱体结构,贯穿焊接在联轴器505表面中央,所述联轴器505顶部截面侧方边沿设有输液口506,与油液泵502侧方间距为3.5cm,所述输液口506通过联轴器505连接进出口法兰50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