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灾后赈灾直行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013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震灾后赈灾直行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地震灾后赈灾直行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赈灾,是指赈济灾荒救助灾害救济灾民,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面对地震的区域,不仅要输送物资,也要物品能够流出与流进,而灾区的环境复杂,地面凹凸不平,普通的拉车难以在凹凸不平的地面帮助人们运送货物,并且在面对不平的地面容易导致货物磕磕碰碰,普通的手推车在这种地面运作就容易将运送的货物给掉落在地面上,非常不稳定。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可以应付多种凹凸不平的地面以及可以保护运送的货物不掉落的地震灾后赈灾直行输送设备,来克服现有技术中不可以应付多种凹凸不平的地面以及不可以保护运送的货物不掉落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不可以应付多种凹凸不平的地面以及不可以保护运送的货物不掉落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应付多种凹凸不平的地面以及可以保护运送的货物不掉落的地震灾后赈灾直行输送设备。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地震灾后赈灾直行输送设备,包括有连接板、放置机构和驱动机构,连接板顶部连接有放置机构,连接板底部连接有驱动机构。

优选地,放置机构包括有运输框、第一盖板、第一支撑杆、第一连接杆、第一轴承座和第一转杆,连接板顶部连接有运输框,运输框顶部左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盖板,连接板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连接板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杆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内侧,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支撑杆底部均连接有第一轴承座,前后两侧的第一轴承座内连接有第一转杆。

优选地,驱动机构包括有伺服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一平皮带、第二支撑杆、橡胶垫和压块,连接板底部连接有伺服电机,第一转杆前后两侧外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底部均连接有压块,压块外侧均连接有橡胶垫,左侧的第一转杆前侧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连接有第一皮带轮,左右两侧的第一皮带轮之间绕有第一平皮带。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转杆、第二轴承座、第二皮带轮、第二平皮带和轮子,连接板底部右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位于伺服电机右侧,第二连接杆底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内连接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上后侧连接有轮子,第二转杆上前侧与右侧的第一转杆前侧均连接有第二皮带轮,左右两侧的第二皮带轮之间和左侧的第二皮带轮与右侧的第一皮带轮之间均绕有第二平皮带。

优选地,还包括有拉杆、把手和第三转杆,连接板左侧连接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左侧连接有拉杆,第一盖板右侧连接有把手。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三转杆、第四连接杆、固定杆、固定板和弹簧,第一盖板顶部右侧设有第三转杆,第三转杆右侧开有通孔,运输框右壁上侧上下对称连接有固定杆,上下两侧的固定杆之间连接有第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穿过通孔,下侧的固定杆与运输框右壁上侧连接,下侧的固定杆前壁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后侧与第三转杆前壁右侧之间连接有弹簧。

优选地,还包括有隔板、防护海绵和第二盖板,运输框内底部左侧连接有隔板,运输框内左侧中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底部右侧与隔板顶部紧贴,运输框内底部左侧连接有防护海绵,防护海绵位于隔板左侧。

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本装置向目标区域运输货物时,工作人员可以启用驱动机构带动放置机构进行位置移动,工作人员也需要一起陪同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使得本装置可以解决人工搬运问题。

因为放置机构包括有运输框、第一盖板、第一支撑杆、第一连接杆、第一轴承座和第一转杆,连接板顶部连接有运输框,运输框顶部左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盖板,连接板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连接板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杆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内侧,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支撑杆底部均连接有第一轴承座,前后两侧的第一轴承座内连接有第一转杆,当工作人员需要运输货物时,工作人员可以先将第一盖板打开,将货物放置在运输框内,然后再盖上第一盖板,放置好所要运输的货物之后,可以启用驱动机构带动放置好的货物直行,而设置的运输框可以有效的保护运输框内的货物不会受损。

因为驱动机构包括有伺服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一平皮带、第二支撑杆、橡胶垫和压块,连接板底部连接有伺服电机,第一转杆前后两侧外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底部均连接有压块,压块外侧均连接有橡胶垫,左侧的第一转杆前侧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连接有第一皮带轮,左右两侧的第一皮带轮之间绕有第一平皮带,当工作人员需要启用本设备进行移动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启用伺服电机带动右侧的第一皮带轮转动,右侧的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平皮带带动左侧的第一皮带轮转动,从而使得左侧的第二支撑杆与左侧的压块转动,从而使得本设备可以进行移动,而设置的第二支撑杆和压块可以使得本设备应对凹凸不平的地面,更加符合地震后的灾区路面,解决了路面不平导致货物运送不到目标地点的问题,而设置的橡胶垫可以增加地面与橡胶垫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转杆、第二轴承座、第二皮带轮、第二平皮带和轮子,连接板底部右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位于伺服电机右侧,第二连接杆底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内连接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上后侧连接有轮子,第二转杆上前侧与右侧的第一转杆前侧均连接有第二皮带轮,左右两侧的第二皮带轮之间和左侧的第二皮带轮与右侧的第一皮带轮之间均绕有第二平皮带,当右侧的第一皮带轮转动时,右侧的第一皮带轮会通过左侧的第二平皮带使得左侧的第二皮带轮转动,而左侧的第二皮带轮转动会使得轮子转动,左侧的第二皮带轮会通过右侧的第二平皮带使得右侧的第二皮带轮转动,右侧的第二皮带轮会带动右侧的第一转杆转动,从而带动右侧的第二支撑杆和压块转动,也就使得本设备在面对不同的凹凸不平的地面的时候都能稳定的运作,设置的轮子在转动的时候可以防止伺服电机与地面接触,并且也可以防止本设备底部中间位置被突出的地面卡住,而设置的左右两侧的压块与橡胶垫的同时转动,有利于左侧的压块不与地面接触时,防止左侧的压块空转,这个时候右侧的压块也会转动,就会使得本装置继续移动,解决了只有一侧的压块进行单独的转动,而导致在面对突出的地表面进行空转而使得本设备不能进行移动的问题。

因为还包括有拉杆、把手和第三转杆,连接板左侧连接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左侧连接有拉杆,第一盖板右侧连接有把手,在工作人员使用本设备时,由于地震灾区的环境复杂,本设备在进行移动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陪同,而本设备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救灾人民搬运货物或者是输送货物,当需要让本设备进行拐弯时,工作人员可以拉动拉杆向上移动,也就会使得连接板左侧翘起来,此时就可以帮助本设备拐弯,工作人员也可以握住拉杆进行扶持,设置的把手使得第一盖板更加容易的被打开。

因为还包括有第三转杆、第四连接杆、固定杆、固定板和弹簧,第一盖板顶部右侧设有第三转杆,第三转杆右侧开有通孔,运输框右壁上侧上下对称连接有固定杆,上下两侧的固定杆之间连接有第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穿过通孔,下侧的固定杆与运输框右壁上侧连接,下侧的固定杆前壁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后侧与第三转杆前壁右侧之间连接有弹簧,当需要打开第一盖板时,工作人员向后推动第三转杆左侧,弹簧则被压缩,第三转杆不挡住第一盖板打开时,也就可以将第一盖板打开,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将货物放置在运输框内,放置完之后,将第一盖板盖回去,工作人员再松开第三转杆,弹簧则恢复原状使得第三转杆卡住第一盖板被打开,从而使得运输框不易被打开,也就有利于本设备在面对不同的突出的地面的时候,运输框内的货物不容易被倒出。

因为还包括有隔板、防护海绵和第二盖板,运输框内底部左侧连接有隔板,运输框内左侧中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底部右侧与隔板顶部紧贴,运输框内底部左侧连接有防护海绵,防护海绵位于隔板左侧,由于灾区的环境复杂,也有灾区人民贵重物品,或者是易碎物品,工作人员可以将这些物品放置在防护海绵内,而隔板与第二盖板的设置可以防止其它物品挤压或者碰碎防护海绵内的物品。

(3)有益效果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地震灾后赈灾直行输送设备,通过设置的运输框可以有效的保护运输框内的货物不会受损,设置的第二支撑杆和压块可以使得本设备应对凹凸不平的地面,更加符合地震后的灾区路面,解决了路面不平导致货物运送不到目标地点的问题,而设置的橡胶垫可以增加地面与橡胶垫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设置的轮子可以防止本设备底部中间位置被突出的地面卡住,而设置的左右两侧的压块与橡胶垫的同时转动,有利于左侧的压块不与地面接触时,防止左侧的压块空转,这个时候右侧的压块也会转动,就会使得本装置继续移动,解决了只有一侧的压块进行单独的转动,而导致在面对突出的地表面进行空转而使得本设备不能进行移动的问题,第三转杆卡住第一盖板被打开,从而使得运输框不易被打开,也就有利于本设备在面对不同的突出的地面的时候,运输框内的货物不容易被倒出,达到了一种可以应付多种凹凸不平的地面以及可以保护运送的货物不掉落来帮助人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五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连接板,2-放置机构,201-运输框,202-第一盖板,203-第一支撑杆,204-第一连接杆,205-第一轴承座,206-第一转杆,3-驱动机构,301-伺服电机,302-第一皮带轮,303-第一平皮带,304-第二支撑杆,305-橡胶垫,306-压块,4-第二连接杆,5-第二转杆,6-第二轴承座,7-第二皮带轮,8-第二平皮带,9-轮子,10-第三连接杆,11-拉杆,12-把手,13-第三转杆,14-通孔,15-第四连接杆,16-固定杆,17-固定板,18-弹簧,19-隔板,20-防护海绵,21-第二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地震灾后赈灾直行输送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连接板1、放置机构2和驱动机构3,连接板1顶部连接有放置机构2,连接板1底部连接有驱动机构3。

实施例2

一种地震灾后赈灾直行输送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连接板1、放置机构2和驱动机构3,连接板1顶部连接有放置机构2,连接板1底部连接有驱动机构3。

放置机构2包括有运输框201、第一盖板202、第一支撑杆203、第一连接杆204、第一轴承座205和第一转杆206,连接板1顶部连接有运输框201,运输框201顶部左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盖板202,连接板1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03,连接板1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04,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杆204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203内侧,第一连接杆204与第一支撑杆203底部均连接有第一轴承座205,前后两侧的第一轴承座205内连接有第一转杆206。

实施例3

一种地震灾后赈灾直行输送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连接板1、放置机构2和驱动机构3,连接板1顶部连接有放置机构2,连接板1底部连接有驱动机构3。

放置机构2包括有运输框201、第一盖板202、第一支撑杆203、第一连接杆204、第一轴承座205和第一转杆206,连接板1顶部连接有运输框201,运输框201顶部左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盖板202,连接板1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03,连接板1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04,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杆204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203内侧,第一连接杆204与第一支撑杆203底部均连接有第一轴承座205,前后两侧的第一轴承座205内连接有第一转杆206。

驱动机构3包括有伺服电机301、第一皮带轮302、第一平皮带303、第二支撑杆304、橡胶垫305和压块306,连接板1底部连接有伺服电机301,第一转杆206前后两侧外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杆304,第二支撑杆304底部均连接有压块306,压块306外侧均连接有橡胶垫305,左侧的第一转杆206前侧与伺服电机301的输出轴上均连接有第一皮带轮302,左右两侧的第一皮带轮302之间绕有第一平皮带303。

实施例4

一种地震灾后赈灾直行输送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连接板1、放置机构2和驱动机构3,连接板1顶部连接有放置机构2,连接板1底部连接有驱动机构3。

放置机构2包括有运输框201、第一盖板202、第一支撑杆203、第一连接杆204、第一轴承座205和第一转杆206,连接板1顶部连接有运输框201,运输框201顶部左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盖板202,连接板1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03,连接板1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04,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杆204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203内侧,第一连接杆204与第一支撑杆203底部均连接有第一轴承座205,前后两侧的第一轴承座205内连接有第一转杆206。

驱动机构3包括有伺服电机301、第一皮带轮302、第一平皮带303、第二支撑杆304、橡胶垫305和压块306,连接板1底部连接有伺服电机301,第一转杆206前后两侧外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杆304,第二支撑杆304底部均连接有压块306,压块306外侧均连接有橡胶垫305,左侧的第一转杆206前侧与伺服电机301的输出轴上均连接有第一皮带轮302,左右两侧的第一皮带轮302之间绕有第一平皮带303。

还包括有第二连接杆4、第二转杆5、第二轴承座6、第二皮带轮7、第二平皮带8和轮子9,连接板1底部右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4位于伺服电机301右侧,第二连接杆4底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6,第二轴承座6内连接有第二转杆5,第二转杆5上后侧连接有轮子9,第二转杆5上前侧与右侧的第一转杆206前侧均连接有第二皮带轮7,左右两侧的第二皮带轮7之间和左侧的第二皮带轮7与右侧的第一皮带轮302之间均绕有第二平皮带8。

还包括有拉杆11、把手12和第三转杆13,连接板1左侧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0,第三连接杆10左侧连接有拉杆11,第一盖板202右侧连接有把手12。

还包括有第三转杆13、第四连接杆15、固定杆16、固定板17和弹簧18,第一盖板202顶部右侧设有第三转杆13,第三转杆13右侧开有通孔14,运输框201右壁上侧上下对称连接有固定杆16,上下两侧的固定杆16之间连接有第四连接杆15,第四连接杆15穿过通孔14,下侧的固定杆16与运输框201右壁上侧连接,下侧的固定杆16前壁连接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后侧与第三转杆13前壁右侧之间连接有弹簧18。

还包括有隔板19、防护海绵20和第二盖板21,运输框201内底部左侧连接有隔板19,运输框201内左侧中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盖板21,第二盖板21底部右侧与隔板19顶部紧贴,运输框201内底部左侧连接有防护海绵20,防护海绵20位于隔板19左侧。

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本装置向目标区域运输货物时,工作人员可以启用驱动机构3带动放置机构2进行位置移动,工作人员也需要一起陪同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使得本装置可以解决人工搬运问题。

因为放置机构2包括有运输框201、第一盖板202、第一支撑杆203、第一连接杆204、第一轴承座205和第一转杆206,连接板1顶部连接有运输框201,运输框201顶部左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盖板202,连接板1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03,连接板1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04,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杆204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203内侧,第一连接杆204与第一支撑杆203底部均连接有第一轴承座205,前后两侧的第一轴承座205内连接有第一转杆206,当工作人员需要运输货物时,工作人员可以先将第一盖板202打开,将货物放置在运输框201内,然后再盖上第一盖板202,放置好所要运输的货物之后,可以启用驱动机构3带动放置好的货物直行,而设置的运输框201可以有效的保护运输框201内的货物不会受损。

因为驱动机构3包括有伺服电机301、第一皮带轮302、第一平皮带303、第二支撑杆304、橡胶垫305和压块306,连接板1底部连接有伺服电机301,第一转杆206前后两侧外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杆304,第二支撑杆304底部均连接有压块306,压块306外侧均连接有橡胶垫305,左侧的第一转杆206前侧与伺服电机301的输出轴上均连接有第一皮带轮302,左右两侧的第一皮带轮302之间绕有第一平皮带303,当工作人员需要启用本设备进行移动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启用伺服电机301带动右侧的第一皮带轮302转动,右侧的第一皮带轮302通过第一平皮带303带动左侧的第一皮带轮302转动,从而使得左侧的第二支撑杆304与左侧的压块306转动,从而使得本设备可以进行移动,而设置的第二支撑杆304和压块306可以使得本设备应对凹凸不平的地面,更加符合地震后的灾区路面,解决了路面不平导致货物运送不到目标地点的问题,而设置的橡胶垫305可以增加地面与橡胶垫305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连接杆4、第二转杆5、第二轴承座6、第二皮带轮7、第二平皮带8和轮子9,连接板1底部右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4位于伺服电机301右侧,第二连接杆4底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6,第二轴承座6内连接有第二转杆5,第二转杆5上后侧连接有轮子9,第二转杆5上前侧与右侧的第一转杆206前侧均连接有第二皮带轮7,左右两侧的第二皮带轮7之间和左侧的第二皮带轮7与右侧的第一皮带轮302之间均绕有第二平皮带8,当右侧的第一皮带轮302转动时,右侧的第一皮带轮302会通过左侧的第二平皮带8使得左侧的第二皮带轮7转动,而左侧的第二皮带轮7转动会使得轮子9转动,左侧的第二皮带轮7会通过右侧的第二平皮带8使得右侧的第二皮带轮7转动,右侧的第二皮带轮7会带动右侧的第一转杆206转动,从而带动右侧的第二支撑杆304和压块306转动,也就使得本设备在面对不同的凹凸不平的地面的时候都能稳定的运作,设置的轮子9在转动的时候可以防止伺服电机301与地面接触,并且也可以防止本设备底部中间位置被突出的地面卡住,而设置的左右两侧的压块306与橡胶垫305的同时转动,有利于左侧的压块306不与地面接触时,防止左侧的压块306空转,这个时候右侧的压块306也会转动,就会使得本装置继续移动,解决了只有一侧的压块306进行单独的转动,而导致在面对突出的地表面进行空转而使得本设备不能进行移动的问题。

因为还包括有拉杆11、把手12和第三转杆13,连接板1左侧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0,第三连接杆10左侧连接有拉杆11,第一盖板202右侧连接有把手12,在工作人员使用本设备时,由于地震灾区的环境复杂,本设备在进行移动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陪同,而本设备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救灾人民搬运货物或者是输送货物,当需要让本设备进行拐弯时,工作人员可以拉动拉杆11向上移动,也就会使得连接板1左侧翘起来,此时就可以帮助本设备拐弯,工作人员也可以握住拉杆11进行扶持,设置的把手12使得第一盖板202更加容易的被打开。

因为还包括有第三转杆13、第四连接杆15、固定杆16、固定板17和弹簧18,第一盖板202顶部右侧设有第三转杆13,第三转杆13右侧开有通孔14,运输框201右壁上侧上下对称连接有固定杆16,上下两侧的固定杆16之间连接有第四连接杆15,第四连接杆15穿过通孔14,下侧的固定杆16与运输框201右壁上侧连接,下侧的固定杆16前壁连接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后侧与第三转杆13前壁右侧之间连接有弹簧18,当需要打开第一盖板202时,工作人员向后推动第三转杆13左侧,弹簧18则被压缩,第三转杆13不挡住第一盖板202打开时,也就可以将第一盖板202打开,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将货物放置在运输框201内,放置完之后,将第一盖板202盖回去,工作人员再松开第三转杆13,弹簧18则恢复原状使得第三转杆13卡住第一盖板202被打开,从而使得运输框201不易被打开,也就有利于本设备在面对不同的突出的地面的时候,运输框201内的货物不容易被倒出。

因为还包括有隔板19、防护海绵20和第二盖板21,运输框201内底部左侧连接有隔板19,运输框201内左侧中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盖板21,第二盖板21底部右侧与隔板19顶部紧贴,运输框201内底部左侧连接有防护海绵20,防护海绵20位于隔板19左侧,由于灾区的环境复杂,也有灾区人民贵重物品,或者是易碎物品,工作人员可以将这些物品放置在防护海绵20内,而隔板19与第二盖板21的设置可以防止其它物品挤压或者碰碎防护海绵20内的物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