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9120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机构,特别涉及滑板车用或自行车用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现在的自行车车梁或滑板车车杆的折叠机构多种多样,但大多结构复杂,零部件多,折叠和锁定过程复杂,使用不方便;将折叠的两部分对接时,常对接不方便,给锁定造成麻烦;将两部分对接后,常常只进行一重锁定,锁定不牢靠,而现有的二重锁定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机构,结构巧妙,折叠的两部分对接准确且方便,锁止牢靠,且实现二重锁定。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机构,包括第一座、第二座、连接杆、锁止扣及偏心扳手,所述第一座与第二座铰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直接固定于第二座上或通过连接件固定于第二座上,另一端从所述锁止扣上穿过并与偏心扳手铰接;

所述锁止扣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座卡扣的卡扣凸部或凹部,所述第一座在对应位置设置有与锁止扣的卡扣部位相配合的卡扣凹部或凸部;

所述第一座与第二座对接后,转动偏心扳手,使偏心扳手的偏心轮的远端抵靠住锁止扣,使锁止扣扣住第一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偏心扳手的偏心轮在转动过程中,由偏心轮近端抵靠锁止扣时,为第一位置,由偏心轮远端抵靠锁止扣时,为第二位置,即锁止位置,折叠时,偏心轮近端靠近锁止扣,第一座和第二座可打开;将第一座和第二座对接后,将偏心扳手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使偏心轮远端抵靠住锁止扣,可使锁止扣扣住第一座,完成第一座和第二座的锁定。直接利用偏心扳手抵靠锁止扣,而不是利用偏心扳手拉拽锁止扣或其他方式,可使锁止扣卡扣更稳固,从而使第一座和第二座的锁定更牢固,且整个锁定过程中,连接杆相对于第二座的位置为固定的,没有相对位移,而是直接利用偏心扳手的偏心轮的近端和远端分别抵靠锁止扣来实现锁止扣的移动,作用力更强,锁止更稳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穿套在所述连接杆上,一端抵靠住连接件,另一端抵靠住锁止扣,所述弹性件为压缩状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偏心扳手偏心轮近端靠近锁止扣时,由于弹性件的作用,锁止扣绕第二座转动至最大展开位置,方便第二座与第一座的对接,使对接效率提高,对接完成后,转动偏心扳手,使偏心轮远端抵靠锁止扣,将锁止扣压入与第一座的卡扣位置,实现锁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止扣上设置有弧形凸柱,在所述第二座上设置有与弧形凸柱形状适配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凸柱嵌套在所述弧形凹槽中,所述锁止扣可沿所述弧形凹槽摆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凸柱嵌在弧形凹槽中,锁止扣可绕弧形凹槽实现一定角度的转动,锁止扣处于最大展开位置,即可方便第二座与第一座的对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止扣与偏心扳手相抵靠的位置,在所述锁止扣上,设置有垫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锁止扣上开设有垫块安装的槽,垫块套在连接杆上,用于偏心扳手抵靠,减少偏心扳手对锁止扣的磨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块的上方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与偏心扳手相接触的面设置成与偏心扳手偏心轮外缘相适应的弧形面,所述垫块与所述垫片一体成型或为独立的两个部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面的设置便于偏心扳手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件及连接杆的第一槽位,所述第一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件及连接杆的第二槽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座和第一座对接更紧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安全锁套,所述安全锁套设置于第一座或第二座上,所述安全锁套上设置有用于阻挡偏心扳手转动的锁口;通过转动偏心扳手至锁止位置,实现第二座和第一座的锁定,通过转动或移动安全锁套,可使处于锁止位置的偏心扳手穿入所述锁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全锁套套设在第二座上,第二座在相应位置设置槽,以方便安全锁套转动,实现对偏心扳手的锁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座上设置有用于与锁止扣匹配的第一台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座上,设置有第一台阶,方便锁止扣的贴合,使锁止扣扣住第一座后,锁止扣的表面与第一座表面吻合而不突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与连接杆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锁紧螺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可与连接杆进行螺纹连接,锁紧螺母可对连接杆及连接件进行进一步锁紧,以防使用过程中连接杆与连接件的连接出现松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锁紧螺母的上方,还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抵靠住弹性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螺母可调节弹性件的压力,使弹性件可靠压紧锁止扣,使锁止扣在没有偏心扳手作用力的情况下,处于最大展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折叠机构,第二座和第一座两部分对接准确且方便,锁止牢靠,在偏心扳手转至锁止位置后,可对偏心扳手再进行锁定,实现二重锁定。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锁紧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的第一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的第二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的锁止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的偏心扳手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的安全锁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座、2连接件、3连接杆、4第二座、5锁止扣、6偏心扳手、7安全锁套、8弹性件、9铰接轴、10垫块、11垫片、12锁紧螺母、13调节螺母、101卡扣凹部、102第二槽位、103第一铰接耳、104第一台阶、401弧形凹槽、402第一槽位、403第二铰接耳、404第二台阶、405滑槽、501弧形凸柱、502卡扣凸部、503通孔、601偏心轮、701锁口、702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扣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折叠机构,请参阅图1-图8,包括:第一座1、第二座4、连接杆3、锁止扣5及偏心扳手6,所述第一座1与第二座4铰接,所述连接杆3的一端直接固定于第二座4上或通过连接件2固定于第二座4上,另一端从所述锁止扣5上穿过并与偏心扳手6铰接;所述锁止扣5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座1卡扣的卡扣凸部502或凹部,所述第一座1在对应位置设置有与锁止扣5的卡扣部位相配合的卡扣凹部101或凸部;所述第一座1与第二座4对接后,转动偏心扳手6,使偏心扳手的偏心轮601的远端抵靠住锁止扣5,使锁止扣5扣住第一座1。

具体地,第一座1上设置两个第一铰接耳103,第二座4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铰接耳403,连接件2为三通管式,铰接轴9穿设在第一座1、第二座4及连接件2的各铰接孔中;请参阅图6,所述锁止扣5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座1卡扣的卡扣凸部502或凹部,所述第一座1在对应位置设置有与锁止扣5的卡扣部位相配合的卡扣凹部101或凸部。具体地,卡扣凸部502的个数为两个,卡扣凹部的个数为两个。

优选的,还包括:弹性件8,所述弹性件8穿套在所述连接杆3上,一端抵靠住连接件2,另一端抵靠住锁止扣5,所述弹性件8为压缩状态。

优选的,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锁止扣5上设置有弧形凸柱501,在所述第二座4上设置有与弧形凸柱501形状适配的弧形凹槽401,所述弧形凸柱501嵌套在所述弧形凹槽401中,所述锁止扣5可沿所述弧形凹槽401摆动。具体地,第二座4上还设置有第二台阶404,以方便锁止扣5的抵靠,弧形凹槽401设置于第二台阶404的转角处。

优选的,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锁止扣5与偏心扳手6相抵靠的位置,在所述锁止扣5上,设置有垫块10。

优选的,所述垫块10的上方设置有垫片11,所述垫片11与偏心扳手相接触的面设置成与偏心扳手偏心轮外缘相适应的弧形面,所述垫块10与所述垫片11一体成型或为独立的两个部件。

优选的,请参阅图4及图5,所述第二座4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件2及连接杆3的第一槽位402,所述第一座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件2及连接杆3的第二槽位102。

优选的,请参阅图4及图8,还包括安全锁套7,所述安全锁套设置于第一座1或第二座4上,所述安全锁套7上设置有用于阻挡偏心扳手6转动的锁口;通过转动偏心扳手至锁止位置,实现第二座和第一座的锁定,通过转动或移动安全锁套7,可使处于锁止位置的偏心扳手6穿入所述锁口。具体地,第二座1上设置有安装安全锁套7的滑槽405,安全锁套7采用塑性或弹性材料制成,在锁口701的对侧设置有开口702,开口处通过紧固螺母连接,方便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一座1上设置有用于与锁止扣5匹配的第一台阶104。第一座1上,设置第一台阶104,方便锁止扣5的贴合。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2与连接杆3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锁紧螺母12。

优选的,在所述锁紧螺母12的上方,还设置有调节螺母13,所述调节螺母13抵靠住弹性件8。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偏心扳手6转至偏心轮近端靠近锁止扣5,锁止扣5由于弹性件8的作用出处于最大展开位置,可将第一座1与第二座4展开;对接时,将第二座4绕第一铰接处转动至与第一座1对接,转动偏心扳手6至偏心轮远端通过垫片11、垫块10抵靠锁止扣5,将锁止扣5上卡扣凸部502嵌入第一座1上的卡扣凹部101中,完成第一座1与第二座4的锁止,再转动安全锁套7,使锁口701卡住偏心扳手6,实现对偏心扳手6的锁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