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前后座椅转换功能的电动休闲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1804发布日期:2018-07-04 07:5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前后座椅转换功能的电动休闲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座椅,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前后座椅转换功能的电动休闲车。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由于它特有的轻便性和较高的通过性能,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不少年轻人上下班出行方式的首选,对于老年人市场上也有一种低速三轮的休闲电动车,能够供老年人出行使用,非常方便,但是传统的休闲电动车的座椅不能够实现调节,座椅位置不能够改变,不能适应1人到2人的乘坐转换,不实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前后座椅转换功能的电动休闲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前后座椅转换功能的电动休闲车,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前后座椅转换功能的电动休闲车,包括承载板、移动坐垫、靠背、一号移动杆、二号移动杆和旋转轴,所述承载板上方一侧固定连接有后备箱,所述承载板上方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瓶箱,所述电瓶箱上方设置有前坐垫,所述后备箱上方设置有移动坐垫,所述靠背下端通过旋转轴活动连接有二号移动杆,所述二号移动杆一端通过旋转轴与后备箱连接,所述移动坐垫下端通过旋转轴活动连接有一号移动杆,所述一号移动杆一端通过旋转轴与承载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坐垫两侧设置有扶手。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坐垫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靠背。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坐垫前端设置有移动坐垫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电瓶箱一侧设置有电瓶箱卡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具有前后座椅转换功能的电动休闲车:

1.通过设置的一号移动杆、二号移动杆和旋转轴,能够实现移动坐垫的位置转换,可实现2人同时乘坐,合理利用座椅,使电动车舒适并实用,通过设置的后备箱,能够放置货物,增加电动休闲车的载货功能,方便实用。

2.通过设置的电瓶箱,能够合理的安放电瓶,使电瓶得到全方位的保护,增加电瓶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的移动坐垫卡扣和电瓶箱卡扣,能够实现移动坐垫转换后的固定,使得移动坐垫更加安全,更加牢固,使用起来感受更好。

3.通过设置的靠背和扶手,能够增加座椅的舒适性,同时能够对驾驶员形成一定的支撑,可增加安全性能,通过设置的支撑杆,能够增加靠背、扶手和移动坐垫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前后座椅转换功能的电动休闲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前后座椅转换功能的电动休闲车移动坐垫移动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载板;2、后备箱;3、电瓶箱;4、前坐垫;5、移动坐垫;6、靠背;7、支撑杆;8、扶手;9、一号移动杆;10、二号移动杆;11、旋转轴;12、移动坐垫卡扣;13、电瓶箱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前后座椅转换功能的电动休闲车,包括承载板1、移动坐垫5、靠背6、一号移动杆9、二号移动杆10 和旋转轴11,所述承载板1上方一侧固定连接有后备箱2,所述承载板1上方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瓶箱3,所述电瓶箱3上方设置有前坐垫4,所述后备箱2上方设置有移动坐垫5,所述靠背6下端通过旋转轴11活动连接有二号移动杆10,所述二号移动杆10一端通过旋转轴11与后备箱2连接,所述移动坐垫5下端通过旋转轴 11活动连接有一号移动杆9,所述一号移动杆9一端通过旋转轴11 与承载板1连接。

其中,所述移动坐垫5两侧设置有扶手8,能够对驾驶员的手部进行支撑,十分舒适。

其中,所述移动坐垫5通过支撑杆7固定连接有靠背6,能够对驾驶员的背部进行支撑,十分舒适。

其中,所述移动坐垫5前端设置有移动坐垫卡扣12,能够实现移动坐垫转换后的固定。

其中,所述电瓶箱3一侧设置有电瓶箱卡扣13,使得移动坐垫更加安全,更加牢固,使用起来感受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前后座椅转换功能的电动休闲车,工作时,通过设置的一号移动杆9、二号移动杆10和旋转轴11,能够实现移动坐垫5的位置转换,可实现2人同时乘坐,合理利用座椅,使电动车舒适并实用,通过设置的后备箱2,能够放置货物,增加电动休闲车的载货功能,方便实用,通过设置的电瓶箱3,能够合理的安放电瓶,使电瓶得到全方位的保护,增加电瓶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的移动坐垫卡扣12和电瓶箱卡扣13,能够实现移动坐垫5转换后的固定,使得移动坐垫5更加安全,更加牢固,使用起来感受更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