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调节移速的自动化牵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792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车,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调节移速的自动化牵引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仓储物流业逐渐崛起,因此对于仓储设备的需求量也急速增长,而牵引车作为仓储设备中的主要代表之一,主要用于运输物料、产品等,但是技术的革新,人们对于使用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的牵引车大多均采用人力进行推拉,但是这类牵引车较消耗人力,因此电动化、智能化牵引车开始出现,但是现有的电动化牵引车在移动的过程中无法自动调节车速,一旦遇到凹凸过大的地面时,移速过快,常常导致翻车现象,不仅安全性差,而且还印象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调节移速的自动化牵引车,能够实现根据地面的凹凸来自动调节牵引车的移速,使得牵引车在道路不平的地面上行驶更加稳定,避免在地面不平的情况下因移速太快而翻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自动调节移速的自动化牵引车,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监控仪,所述监控仪的开口向下,所述底座底端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滑轮,且各所述滑轮与所述底座的连接处设置有驱动装置,各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监控仪通过水平传感器相连通,所述水平传感器根据所述监控仪检测所得的地面水平值来调节电流的大小,从而实现移速的自动化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底端的中心处安装有控制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通过红外线进行开闭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通过电线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调节移速的自动化牵引车,通过在底座的左后两侧安装监控仪来对地面进行实时检测,并通过水平传感器将所得地面水平值转化成不同大小的电流,从而使得驱动装置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最终实现移速大小的自动调节,智能化程度高,此外,还能使得牵引车在道路不平的地面上行驶更加稳定,避免在地面不平的情况下因移速太快而出现翻车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底座,2、监控仪,3、控制装置,4、驱动装置,5、水平传感器,6、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可自动调节移速的自动化牵引车,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监控仪2,所述监控仪2的开口向下,所述底座1底端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滑轮6,且各所述滑轮6与所述底座1的连接处设置有驱动装置4,各所述驱动装置4与所述监控仪2通过水平传感器5相连通,所述水平传感器5根据所述监控仪2检测所得的地面水平值来调节电流的大小,从而实现移速的自动化控制。

其中,所述底座1底端的中心处安装有控制装置3;所述控制装置3通过红外线进行开闭控制;所述控制装置3与所述驱动装置4通过电线相连。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可自动调节移速的自动化牵引车,其使用原理如下:

首先,操作人员利用红外线遥控器对底座1底端的控制装置3发送开启信号,随后控制装置3对驱动装置4发送开启信号,从而驱动滑轮6开始滚动,从而实现牵引车的移动,与此同时,底座1左右两侧的监控仪2对运动方向上的地面进行实时监控,并将所得的地面水平值传送至水平传感器5内,水平传感器5根据将地面水平值转化成电流大小,其中,地面越凹凸不平,地面水平值越大,则所输出的电流值就越小,从而驱动装置4所输出的电压也就越小,滑轮6的移送也就自动降低,从而自动控制牵引车的车速,并且使得牵引车的运输过程更加稳定,不易翻车。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调节移速的自动化牵引车,通过在底座的左后两侧安装监控仪来对地面进行实时检测,并通过水平传感器将所得地面水平值转化成不同大小的电流,从而使得驱动装置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最终实现移速大小的自动调节,智能化程度高,此外,还能使得牵引车在道路不平的地面上行驶更加稳定,避免在地面不平的情况下因移速太快而出现翻车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