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悬置用下支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792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悬置用下支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悬置装备,尤其涉及一种车悬置用下支架总成,具体适用于增强可调性,扩大应用范围。



背景技术:

目前,载货汽车驾驶室通过后悬置系统与车架连接,后悬置系统的功能是支撑驾驶室,缓冲由于路面不平产生的振动,提高乘座舒适性。

授权公告号为CN202163507U,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3月14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其包括悬浮梁总成、一对组合弹簧减振器总成和一对后悬置立梁,其中,一对后悬置立梁分别竖直安装于一对组合弹簧减振器总成的下部,悬浮梁总成的两端分别与一对组合弹簧减振器总成的上端相连,在一对后悬置立梁与悬浮梁总成之间分别连接有横向减振器总成,且横向减振器总成倾斜设置。虽然该设计能通过组合弹簧减振器总成衰减垂直振动、横向减振器总成限制驾驶室的横向摆动,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首先,该设计中下支架上与竖向减振器、横向减振器的连接点分别位于下支架的中部偏下位置、下支架的顶部,对下支架的结构限制较大,会影响下支架底部与其余零部件的连接空间及连接方式,导致降低连接牢固度;

其次,该设计中的下支架为对称结构,应用方式单一,即使左右两侧的下支架进行更换,也不能调整后悬置系统与驾驶室的车体接口,可调性较弱,应用范围较窄。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可调性较弱、连接牢固度较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可调性较强、连接牢固度较好的车悬置用下支架总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车悬置用下支架总成,包括镜像下支架与下支架,所述镜像下支架的顶端经竖向减振器、横向减振器与悬浮梁的左端相连接,所述下支架的顶端经竖向减振器、横向减振器与悬浮梁的右端相连接;

所述下支架包括上下连接的支架上部、支架下部,支架下部为左右对称结构,支架上部沿支架下部的中轴线呈左右不对称结构;所述镜像下支架与下支架为镜像对称结构,镜像下支架上对应支架下部的部位与支架下部的结构一致,镜像下支架上对应支架上部的部位与支架上部以支架下部的中轴线为对称线呈左右对称;

所述支架下部的顶端与支架上部的底端相连接,支架上部的顶端包括竖向连接部与横向连接部,竖向连接部经竖向减振器与悬浮梁的底部相连接,横向连接部经倒V型横梁与横向减振器的底端相连接,横向减振器的顶端与悬浮梁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支架下部为左右对称的腰型结构,支架下部的顶边、底边均为水平边,支架下部的左右侧边均为弧形边。

所述支架下部包括下部底板、角端固定孔与中通孔,所述下部底板的四个角各设置有一个角端固定孔,下部底板的正中部位设置有一个中通孔。

所述下部底板上位于中通孔上方、下方的部位分别开设有上减重孔、下减重孔,所述上减重孔的顶部近下部底板的顶边设置,上减重孔的底部高于中通孔设置,所述下减重孔的顶部低于中通孔设置,下减重孔的底部近下部底板的底边设置。

所述下部底板上位于下减重孔左右两侧的部位各设置有一个挡泥板下固定孔,所述挡泥板下固定孔与位于其同侧上下方的两个角端固定孔共位于同一个支架下部的侧边上。

所述挡泥板下固定孔与角端固定孔之间,最上方的两个挡泥板下固定孔与中通孔之间,最下方的两个挡泥板下固定孔之间,都设置有加强筋。

所述支架上部包括上部基体及与其顶部相连接的竖向连接部、横向连接部;所述横向连接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横向侧板,该横向侧板的顶部设置有与倒V型横梁相连接的横向固定孔;

所述竖向连接部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顶部平台、异型底座,所述顶部平台包括顶平板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顶侧板,异型底座包括异型中板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异型侧板,所述顶平板的中部开设有与竖向减振器相连接的竖向固定孔,顶侧板的底部与异型侧板的顶部相连接,异型侧板的底部与上部基体的顶部相连接,相邻的异型侧板的中部与夹于其间的异型中板的两侧相连接,异型侧板的侧边上近异型侧板、顶侧板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向横向连接部外延伸的上凸台,上凸台为中空结构,上凸台经斜封闭板与异型侧板、顶平板、顶侧板同时相连接,且斜封闭板、上凸台均与横向侧板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横向连接部还包括横平板与横竖板,所述横平板的两侧各与一个横向侧板的中部相连接,横平板的底部经异型中板与横竖板的顶部相连接,横竖板的底部与上部基体的顶部相连接,且横竖板将上凸台内的空腔分隔为左窗口、右窗口。

所述上部基体包括上底板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一对上侧板,上侧板的顶部与其对应的异型侧板的底部相连接,上底板的顶部与横竖板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上底板由下至上呈现为波浪型结构,上底板的正面与两个上侧板共围成一个与左窗口、右窗口相通的正面空心槽,上底板的背面与两个上侧板共围成一个内凹的背面减重槽。

所述上底板的底部上近支架下部的部位设置有两个挡泥板上固定孔,两个挡泥板上固定孔位于最上方的两个角端固定孔之间;所述异型侧板上近斜封闭板的部位开设有窗型减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车悬置用下支架总成中,支架上部的顶端包括竖向连接部、横向连接部,以分别与竖向减振器、横向减振器相连接,使用时,与减振器的连接点都集中在支架上部,不会对支架下部的结构造成影响,也不会干扰支架下部与其余零部件,如车架等之间的连接,利于提高连接牢固度,此外,支架下部为左右对称结构,支架上部沿支架下部的中轴线呈左右不对称结构,同时,镜像下支架、下支架以支架下部的中轴线为对称线呈左右对称设置,该设计使得能通过左右互换下支架、镜像下支架的方式,调整后悬置系统与驾驶室的车体接口,同时,加长型驾驶室还可与基础驾驶室共用一套下支架零件。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连接牢固度较好,而且可调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

2、本实用新型一种车悬置用下支架总成中,下部底板的四个角各设置有一个角端固定孔,下部底板的正中部位设置有一个中通孔,该设计既能确保支架下部与其余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牢固度,确保下支架使用中的稳定性,又能不损害下支架自身的结构刚度,确保使用中的坚强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连接牢固度较好,而且机械强度较高。

3、本实用新型一种车悬置用下支架总成中,横向连接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横向侧板,竖向连接部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顶部平台、异型底座,顶部平台包括顶平板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顶侧板,异型底座包括异型中板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异型侧板,可见,横向连接部、竖向连接部均为中空的板块连接结构,该设计不仅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结构重量,而且利于与减振器之间的连接操作,操作难度较低,更能确保连接的牢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易于使用、连接牢固度较好。

4、本实用新型一种车悬置用下支架总成中,上部基体包括上底板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一对上侧板,上侧板、上底板的顶部分别与异型侧板、横竖板的底部相连接,同时,上底板由下至上呈现为波浪型结构,上底板的正面与两个上侧板共围成一个与左窗口、右窗口相通的正面空心槽,上底板的背面与两个上侧板共围成一个内凹的背面减重槽,使用时,该设计既能确保与横向连接部、竖向连接部的连接牢固度,确保减振效果的正常发挥,又能扩大零部件的装配与操作空间,降低装配难度,还能在确保产品结构刚度的基础上降低产品的重量。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连接的牢固度较好、机械强度较高,而且易于装配、重量较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支架正视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竖向连接部、横向连接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支架背视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竖向连接部、横向连接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支架内支架下部、支架上部的对称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镜像下支架与下支架的对称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镜像下支架内竖向连接部、横向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竖向减振器1、横向减振器2、倒V型横梁3、悬浮梁4、下支架5、镜像下支架50、支架下部51、下部底板511、角端固定孔512、中通孔513、上减重孔514、下减重孔515、挡泥板下固定孔516、加强筋517、支架上部52、竖向连接部53、横向连接部54、横平板541、横竖板542、短夹板543、长夹板544、夹板缺口545、横向侧板55、横向固定孔551、顶部平台56、顶平板561、顶侧板562、竖向固定孔563、异型底座57、异型中板571、异型侧板572、上凸台58、左窗口581、右窗口582、斜封闭板59、窗型减重孔591、高度阀总成6、通气管路7、液压锁8、上部基体9、上底板91、上侧板92、正面空心槽93、背面减重槽94、挡泥板上固定孔9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8,一种车悬置用下支架总成,包括镜像下支架50与下支架5,所述镜像下支架50的顶端经竖向减振器1、横向减振器2与悬浮梁4的左端相连接,所述下支架5的顶端经竖向减振器1、横向减振器2与悬浮梁4的右端相连接;

所述下支架5包括上下连接的支架上部52、支架下部51,支架下部51为左右对称结构,支架上部52沿支架下部51的中轴线呈左右不对称结构;所述镜像下支架50与下支架5为镜像对称结构,镜像下支架50上对应支架下部51的部位与支架下部51的结构一致,镜像下支架50上对应支架上部52的部位与支架上部52以支架下部51的中轴线为对称线呈左右对称;

所述支架下部51的顶端与支架上部52的底端相连接,支架上部52的顶端包括竖向连接部53与横向连接部54,竖向连接部53经竖向减振器1与悬浮梁4的底部相连接,横向连接部54经倒V型横梁3与横向减振器2的底端相连接,横向减振器2的顶端与悬浮梁4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支架下部51为左右对称的腰型结构,支架下部51的顶边、底边均为水平边,支架下部51的左右侧边均为弧形边。

所述支架下部51包括下部底板511、角端固定孔512与中通孔513,所述下部底板511的四个角各设置有一个角端固定孔512,下部底板511的正中部位设置有一个中通孔513。

所述下部底板511上位于中通孔513上方、下方的部位分别开设有上减重孔514、下减重孔515,所述上减重孔514的顶部近下部底板511的顶边设置,上减重孔514的底部高于中通孔513设置,所述下减重孔515的顶部低于中通孔513设置,下减重孔515的底部近下部底板511的底边设置。

所述下部底板511上位于下减重孔515左右两侧的部位各设置有一个挡泥板下固定孔516,所述挡泥板下固定孔516与位于其同侧上下方的两个角端固定孔512共位于同一个支架下部51的侧边上。

所述挡泥板下固定孔516与角端固定孔512之间,最上方的两个挡泥板下固定孔516与中通孔513之间,最下方的两个挡泥板下固定孔516之间,都设置有加强筋517。

所述支架上部52包括上部基体9及与其顶部相连接的竖向连接部53、横向连接部54;所述横向连接部54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横向侧板55,该横向侧板55的顶部设置有与倒V型横梁3相连接的横向固定孔551;

所述竖向连接部53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顶部平台56、异型底座57,所述顶部平台56包括顶平板56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顶侧板562,异型底座57包括异型中板57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异型侧板572,所述顶平板561的中部开设有与竖向减振器1相连接的竖向固定孔563,顶侧板562的底部与异型侧板572的顶部相连接,异型侧板572的底部与上部基体9的顶部相连接,相邻的异型侧板572的中部与夹于其间的异型中板571的两侧相连接,异型侧板572的侧边上近异型侧板572、顶侧板562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向横向连接部54外延伸的上凸台58,上凸台58为中空结构,上凸台58经斜封闭板59与异型侧板572、顶平板561、顶侧板562同时相连接,且斜封闭板59、上凸台58均与横向侧板55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横向连接部54还包括横平板541与横竖板542,所述横平板541的两侧各与一个横向侧板55的中部相连接,横平板541的底部经异型中板571与横竖板542的顶部相连接,横竖板542的底部与上部基体9的顶部相连接,且横竖板542将上凸台58内的空腔分隔为左窗口581、右窗口582。

所述上部基体9包括上底板9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一对上侧板92,上侧板92的顶部与其对应的异型侧板572的底部相连接,上底板91的顶部与横竖板542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上底板91由下至上呈现为波浪型结构,上底板91的正面与两个上侧板92共围成一个与左窗口581、右窗口582相通的正面空心槽93,上底板91的背面与两个上侧板92共围成一个内凹的背面减重槽94。

所述上底板91的底部上近支架下部51的部位设置有两个挡泥板上固定孔95,两个挡泥板上固定孔95位于最上方的两个角端固定孔512之间;所述异型侧板572上近斜封闭板59的部位开设有窗型减重孔591。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下支架为不对称结构:参见图5、图6与图8,图中的镜像下支架50为下支架5的镜像结构,镜像下支架50、下支架5以支架下部51的中轴线为对称线呈左右对称设置——镜像下支架50、下支架5的下半部分即关于支架下部51的结构一致,镜像下支架50、下支架5的上半部分即关于支架上部52的结构则以支架下部51的中轴线为对称线呈左右对称设置。

单就下支架5而言,其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架下部51与支架上部52,其中,以支架下部51的中轴线为对称线,支架上部52是不对称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就是在保持镜像下支架50、下支架5上的支架下部51与车架固定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更换左右镜像下支架50、下支架5,其上的减振器安装孔的空间位置就会发生改变,导致与减振器相连接的悬浮梁及其上液压锁的位置也会跟着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调整与驾驶室车体接口的目的,增加可调性,扩大应用范围。

参见图2、图4与图7,横竖板542的底部包括短夹板543、长夹板544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夹板缺口545,该夹板缺口545与嵌于其内的上底板91的顶部相连接。

挡泥板上固定孔95、挡泥板下固定孔516、中通孔513都为用作固定挡泥板的固定孔,且都属于内螺纹通孔。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8,一种车悬置用下支架总成,包括镜像下支架50与下支架5,所述镜像下支架50的顶端经竖向减振器1、横向减振器2与悬浮梁4的左端相连接,所述下支架5的顶端经竖向减振器1、横向减振器2与悬浮梁4的右端相连接;所述下支架5包括上下连接的支架上部52、支架下部51,支架下部51为左右对称结构,支架上部52沿支架下部51的中轴线呈左右不对称结构;所述镜像下支架50与下支架5为镜像对称结构,镜像下支架50上对应支架下部51的部位与支架下部51的结构一致,镜像下支架50上对应支架上部52的部位与支架上部52以支架下部51的中轴线为对称线呈左右对称;所述支架下部51的顶端与支架上部52的底端相连接,支架上部52的顶端包括竖向连接部53与横向连接部54,竖向连接部53经竖向减振器1与悬浮梁4的底部相连接,横向连接部54经倒V型横梁3与横向减振器2的底端相连接,横向减振器2的顶端与悬浮梁4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支架下部51为左右对称结构,且支架上部52沿支架下部51的中轴线呈左右不对称结构。优选支架下部51为左右对称的腰型结构,支架下部51的顶边、底边均为水平边,支架下部51的左右侧边均为弧形边。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支架下部51包括下部底板511、角端固定孔512与中通孔513,所述下部底板511的四个角各设置有一个角端固定孔512,下部底板511的正中部位设置有一个中通孔513。所述下部底板511上位于中通孔513上方、下方的部位分别开设有上减重孔514、下减重孔515,所述上减重孔514的顶部近下部底板511的顶边设置,上减重孔514的底部高于中通孔513设置,所述下减重孔515的顶部低于中通孔513设置,下减重孔515的底部近下部底板511的底边设置。所述下部底板511上位于下减重孔515左右两侧的部位各设置有一个挡泥板下固定孔516,所述挡泥板下固定孔516与位于其同侧上下方的两个角端固定孔512共位于同一个支架下部51的侧边上。所述挡泥板下固定孔516与角端固定孔512之间,最上方的两个挡泥板下固定孔516与中通孔513之间,最下方的两个挡泥板下固定孔516之间,都设置有加强筋517。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支架上部52包括上部基体9及与其顶部相连接的竖向连接部53、横向连接部54;所述横向连接部54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横向侧板55,该横向侧板55的顶部设置有与倒V型横梁3相连接的横向固定孔551;所述竖向连接部53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顶部平台56、异型底座57,所述顶部平台56包括顶平板56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顶侧板562,异型底座57包括异型中板57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异型侧板572,所述顶平板561的中部开设有与竖向减振器1相连接的竖向固定孔563,顶侧板562的底部与异型侧板572的顶部相连接,异型侧板572的底部与上部基体9的顶部相连接,相邻的异型侧板572的中部与夹于其间的异型中板571的两侧相连接,异型侧板572的侧边上近异型侧板572、顶侧板562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向横向连接部54外延伸的上凸台58,上凸台58为中空结构,上凸台58经斜封闭板59与异型侧板572、顶平板561、顶侧板562同时相连接,且斜封闭板59、上凸台58均与横向侧板55的底部相连接。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横向连接部54还包括横平板541与横竖板542,所述横平板541的两侧各与一个横向侧板55的中部相连接,横平板541的底部经异型中板571与横竖板542的顶部相连接,横竖板542的底部与上部基体9的顶部相连接,且横竖板542将上凸台58内的空腔分隔为左窗口581、右窗口582。

实施例5: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上部基体9包括上底板9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一对上侧板92,上侧板92的顶部与其对应的异型侧板572的底部相连接,上底板91的顶部与横竖板542的底部相连接;所述上底板91由下至上呈现为波浪型结构,上底板91的正面与两个上侧板92共围成一个与左窗口581、右窗口582相通的正面空心槽93,上底板91的背面与两个上侧板92共围成一个内凹的背面减重槽94。

优选上底板91的底部上近支架下部51的部位设置有两个挡泥板上固定孔95,两个挡泥板上固定孔95位于最上方的两个角端固定孔512之间;所述异型侧板572上近斜封闭板59的部位开设有窗型减重孔59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