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的辅助轮刹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1842阅读:38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的辅助轮刹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附件,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的辅助轮刹车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汽车、摩托车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主要是交通的便捷,出行的舒适性。相对汽车来说,摩托车在使用时更加灵活,不会遭遇堵车,各种路面都可行进,且油耗、维修、费用等都比汽车低,大概是汽车的十分之一,摩托车是中低阶层出行的最优的交通工具。刹车机构是摩托车上不能缺少的制动装置,现有的摩托车刹车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做碟式刹车,另一种鼓式刹车。然而这两种刹车方式的制动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利用对车轮的摩擦产生制动力,从而实现制动的效果。然而现有技术中这种对车轮的摩擦制动会对车轮造成一定损伤,会导致车轮的使用寿命降低,车轮行驶一定里程之后就需要更换,且在不平整的路面无法保证车体的平衡,容易侧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的辅助轮刹车机构,实现了在不平整路面刹车时,车体也能保持平衡,刹车更为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的辅助轮刹车机构,包括固定在摩托车车架上的支架,所述支架靠近摩托车车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辅助轮支座,辅助轮支座通过辅助轮安装轴连接有辅助轮,所述支架上还连接有辅助轮连杆、支架连杆和液压装置;所述辅助轮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辅助轮安装轴铰接,另一端与支架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架连杆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液压装置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架上,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杆与辅助轮连杆的铰接点铰接;所述辅助轮支座与辅助轮之间还设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一端固定在辅助轮支座上,另一端固定在辅助轮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装置控制辅助轮下降,辅助轮下降到与地面接触后,通过辅助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实现摩托车的刹车制动;在辅助轮支座与辅助轮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是为了减小辅助轮与地面接触时瞬间增大的摩擦力,在辅助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稳定后,辅助轮在螺旋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停止转动,进而继续对摩托车进行刹车制动。本实用新型消除了现有技术中车轮摩擦制动导致的车轮的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在辅助轮磨损之后可以通过更换辅助轮来降低更换摩托车车轮的成本。且本实用新型辅助轮下降到地面上后,可以保证在不平整路面摩托车车体的平衡。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轮支座上端设有辅助轮减振器,所述辅助轮减振器上端铰接在所述支架上。

在辅助轮上端设置辅助轮减振器,是为了确保辅助轮下降到与地面接触时的安全性,同时遇到颠簸的路面,辅助轮减振器还能缓解辅助轮垂直方向的振动,确保辅助轮刹车时的安全性。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辅助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实现摩托车的制动,减小了对摩托车车轮的影响,提高了摩托车车轮的使用寿命;可确保在不平整路面摩托车车体的平衡;可确保辅助轮刹车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辅助轮刹车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轮刹车机构收起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中:1、摩托车前轮;2、前轮减振器;3、下支架;4、摩托车前叉;5、上支架;6、液压缸;7、纵支架;8、活塞杆;9、支架连杆;10、辅助轮减振器;11、辅助轮连杆;12、辅助轮;13、辅助轮支座;14、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摩托车的辅助轮刹车机构,主要包括具有辅助轮减振器10的辅助轮12,辅助轮12连接有液压装置,通过液压装置控制辅助轮12的下降进而实现对摩托车车轮进行刹车制动。

如图1所示,摩托车前轮1通过前轮减振器2连接在摩托车前叉4上,摩托车前叉4上部固定连接有上支架5,中部固定连接有下支架3,上支架5右端和下支架3右端固定连接有纵支架7。下支架3左端铰接有辅助轮减振器10,辅助轮减振器10下端连接有辅助轮支座13,辅助轮12通过辅助轮轴连接在辅助轮支座13下端。辅助轮12的辅助轮轴铰接有辅助轮连杆11,辅助轮连杆11另一端铰接支架连杆9,支架连杆9另一端铰接在下支座3右端,液压缸6下端伸出有活塞杆8,液压缸6上部铰接于上支架5的底部,液压缸6下端的活塞杆8与在辅助轮连杆11与支架连杆9的铰接点铰接。液压缸6和其下端的活塞杆8组成了控制辅助轮12升降的液压装置。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当需要刹车时,即可控制液压缸6使活塞杆8伸出,进而通过支架连杆9和辅助轮连杆11带动辅助轮12下降到与地面接触,当辅助轮12与地面接触时,由于摩擦力的突然增大,会使辅助轮振动,然而辅助轮12上端还连接有辅助轮减振器10,减振器10可以缓解辅助轮在垂直方向的振动,确保辅助轮12刹车时的安全性。

图2所示为辅助轮12收起的状态示意图。此时辅助轮12通过液压装置、支架连杆9和辅助轮连杆11收起与地面无接触,处于不工作状态。

如图3所示,辅助轮减振器10下端固定连接有辅助轮支座13,辅助轮支座13下部具有倒U形凹槽,辅助轮通过轮轴连接在倒U形凹槽内。

如图4所示,辅助轮支座13与辅助轮12之间还设有螺旋弹簧14,螺旋弹簧14缠绕在辅助轮12的轮轴上,螺旋弹簧14一端固定在辅助轮支座13上,另一端固定在辅助轮12上。当使用辅助轮进行刹车时,辅助轮下降到地面后会随着摩擦力的增大进行旋转,而螺旋弹簧14即可保证辅助轮在刚与地面接触时可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在辅助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趋于稳定后,辅助轮即在螺旋弹簧14的收紧拉力作用下停止转动,实现制动的功能。

实际使用中,摩托车的辅助轮刹车机构可以成对设置在摩托车前轮两侧,用于前轮的制动;还可以成对设置在摩托车后轮两侧,用于后轮的制动;或者在摩托车前后轮上均设置摩托车的辅助轮刹车机构,同时对摩托车前后轮进行制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