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车安全动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4269发布日期:2018-07-11 00:1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车安全动感器。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

当今社会,因为汽车等机动车的普及,自行车在路上遇到危险的几率大大升高,因为当骑手在骑车时,后方为视线四角,一般情况下无法知晓后方路况,这对于自行车这种绿色环保交通工具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威胁,而现今的科技发达,恰恰可以利用当今的技术来提高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单车安全动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单车安全动感器,包括保护壳、半圆钢圈和操作面板,所述保护壳为U型,且所述保护壳内部设有三个超声波测距器,且所述保护壳内侧设有橡胶垫,所述保护壳通过一号连接轴与所述半圆钢圈的一端连接,且所述半圆钢圈的另一端固定有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通过二号连接轴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有扣环,所述超声波测距器通过导线连接有所述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相对侧边分别设有扬声器和USB插口,所述操作面板内部设有信息处理器,所述操作面板侧面设有操作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一端设有扣块。

优选的,所述USB插口与所述信息处理器电连接,且所述信息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操作显示屏、扬声器和超声波测距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超声波测距器包括超声波发射器和回拨接收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单车安全动感器,有益效果在于:该单车安全动感器由于设有由三个超声波测距器组成的测距组合,所以其可以测出后方物体的距离和方位,再者,使用者可以根据安装在车头的显示器和扬声器来知晓后方车辆车距过近时的警报,所以在使用者在骑行过程中,可以不用回头看就可知道后方路况,这大大提升了使用者在骑行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此外,该单车安全动感器的安装结构简单,不需要各种工具来辅助完成,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单车安全动感器的剖切图;

图2为操作显示屏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把手和扣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壳;2、超声波测距器;3、超声波发射器;4、回波接收器;5、橡胶垫;6、一号连接轴;7、半圆钢圈;8、固定块; 9、二号连接轴;10、把手;11、扣环;12、扣块;13、操作面板; 14、操作显示屏;15、扬声器;16、USB插口;17、信息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单车安全动感器,包括保护壳1、半圆钢圈7 和操作面板13,保护壳1为U型,且保护壳1内部设有三个超声波测距器2,且保护壳1内侧设有橡胶垫5,保护壳1通过一号连接轴 6与半圆钢圈7的一端连接,且半圆钢圈7的另一端固定有固定块8,且固定块8通过二号连接轴9连接有把手10,把手10上设有扣环11,超声波测距器2通过导线连接有操作面板13,操作面板13相对侧边分别设有扬声器15和USB插口16,操作面板13内部设有信息处理器17,操作面板13侧面设有操作显示屏14。

保护壳1一端设有扣块12,以便于安装。USB插口16与信息处理器17电连接,且信息处理器17分别与操作显示屏14、扬声器15 和超声波测距器2电连接,以便于检测后方车辆车距和提供报警,以及便于操作。超声波测距器2包括超声波发射器3和回拨接收器4,以便于完成测距。

具体的,在使用时,只需将该单车安全动感器的橡胶垫5贴合在自行车座下方,然后通过将扣环11和扣块12将半圆钢圈7和橡胶垫5闭合,再利用把手10加强扣环11和扣块12的稳定性,然后将操作面板13安装在车头上即可,在骑行过程中,超声波测距器2会利用超声波发射器3发射超声波,然后再利用回波接收器4接收被反弹的声波,然后将此信息传导给信息处理器17,信息处理器17会经过计算将后方车辆的距离与位置传导给操作显示屏14,若后方车辆位置过近,则信息处理器17则会启动扬声器15来提供警报,此外,该单车安全动感器的安装结构简单,不需要各种工具来辅助完成,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