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翻转的转向半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9204发布日期:2018-07-10 18:53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翻转的转向半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轴和悬挂是整个车辆的支撑,它决定了车辆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一般而言,为了提高车辆的抗侧翻能力,车轴的左右轮距要尽可能宽。而重型工程装备和特种车辆一般只有短途机动能力,需考虑长途转场运输时车辆的通过性,存在公路、铁路、航运和空运的超宽问题。

因此,通常的重型工程装备和特种车辆在兼顾转场运输的通过性时,其整体宽度受限,左右轮距受限,导致其抗侧翻能力不能满足某些特殊工况(如升降平台举升高度较大时)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翻转的转向半轴,通过将旋转架通过转向柱销与固定在车架纵梁上的支座相铰接,通过联接螺栓与车辆的转向臂相固定。正常使用时,转向半轴的车轮位于车架纵梁的外侧,转场运输时,以转向柱销为轴将旋转架在水平方向上翻转180°,再通过连接螺栓与转向臂相固定,此时转向半轴的车轮位于车架纵梁的内侧,同时具备正常转向和行走功能。通过翻转折叠的方式便捷地在正常工作状态与转场运输状态间转换,兼顾了正常工作时的抗侧翻能力与转场运输时的通过性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翻转的转向半轴,包括:支座、转向柱销、旋转架、悬挂油缸、悬挂摆臂、轮毂和车轮;所述支座固定安装在车辆的车架纵梁上,所述转向柱销在竖直方向上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所述车辆的转向臂和所述旋转架均套设在所述转向柱销上,所述转向臂与所述旋转架之间通过联接螺栓相固定;所述旋转架与所述悬挂摆臂通过摆臂柱销相铰接,所述悬挂油缸的两端通过油缸柱销分别铰接在所述旋转架和所述悬挂摆臂上,所述旋转架、所述悬挂油缸和所述悬挂摆臂构成平面四杆机构;所述轮毂固定在所述悬挂摆臂的外侧,所述车轮固定安装在所述轮毂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转向臂在所述转向柱销上设置在所述旋转架的上方,所述转向臂相对于所述旋转架靠近所述车架纵梁的内侧,所述旋转架可绕所述转向柱销向外侧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转向臂与所述旋转架沿所述车架纵梁的方向通过中心对称设置的所述联接螺栓固定,所述旋转架绕所述转向柱销旋转180°,仍沿所述车架纵梁的方向通过所述联接螺栓与所述转向臂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转向臂与所述旋转架通过4个所述联接螺栓相固定,4个所述联接螺栓以所述转向柱销为中心对称分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车辆两侧对应的所述转向半轴为左右对称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轮毂通过法兰面固定在所述悬挂摆臂的外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轮毂包括驱动轮毂、制动轮毂或随动轮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车轮为双轮胎叠装结构或单轮胎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旋转架通过转向柱销与固定在车架纵梁上的支座相铰接,通过联接螺栓与车辆的转向臂相固定。正常使用时,转向半轴的车轮位于车架纵梁的外侧,转场运输时,以转向柱销为轴将旋转架在水平方向上翻转180°,转向臂的位置不变,再通过连接螺栓与转向臂相固定,此时转向半轴的车轮位于车架纵梁的内侧,同时具备正常转向和行走功能。通过翻转折叠的方式便捷地在正常工作状态与转场运输状态间转换,兼顾了正常工作时的抗侧翻能力与转场运输时的通过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可翻转的转向半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可翻转的转向半轴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公开的可翻转的转向半轴的后视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公开的可翻转的转向半轴的左视图;

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公开的可翻转的转向半轴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可翻转的转向半轴的正常工作状态的结构主视图;

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公开的可翻转的转向半轴的正常工作状态的左视图;

图8为图6所示实施例公开的可翻转的转向半轴的正常工作状态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可翻转的转向半轴的转场运输状态的结构主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实施例公开的可翻转的转向半轴的转场运输状态的左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实施例公开的可翻转的转向半轴的转场运输状态的俯视图。

图中,各组件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支座,2.转向柱销,3.联接螺栓,4.旋转架,5.转向臂,6.悬挂油缸,7. 摆臂柱销,8.悬挂摆臂,9.油缸柱销,10.轮毂,11.车轮,12.车架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翻转的转向半轴,包括:支座1、转向柱销2、旋转架4、悬挂油缸6、悬挂摆臂8、轮毂10和车轮11;支座1固定安装在车辆的车架纵梁12上,转向柱销2在竖直方向上固定在支座1上,车辆的转向臂5和旋转架4均套设在转向柱销2上,转向臂5 与旋转架4之间通过联接螺栓3相固定;旋转架4与悬挂摆臂8通过摆臂柱销7相铰接,悬挂油缸6的两端通过油缸柱销9分别铰接在旋转架4和悬挂摆臂8上,旋转架4、悬挂油缸6和悬挂摆臂8构成平面四杆机构;轮毂10 固定在悬挂摆臂8的外侧,车轮11固定安装在轮毂10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旋转架4通过转向柱销2与固定在车架纵梁12上的支座1相铰接,通过联接螺栓3与车辆的转向臂5相固定。正常工作状态时,车轮11位于悬挂油缸6外侧,左右轮距较大,抗侧翻能力较强;当需要进行转场运输时,先将悬挂油缸6伸长带动车轮11升高,使车轮11完全位于车架之下,卸下旋转架4与转向臂5之间固定的联接螺栓3,再将旋转架4 连带整个悬挂和车轮11一起绕着转向柱销2从车架纵梁12外侧翻转180°,此过程中车辆的转向机构与转向臂5的位置不变,最后重新安装联接螺栓3 将翻转180°后的旋转架4与转向臂5固定;操作完成后,转向半轴的车轮 11翻转至悬挂油缸6内侧,车宽减小,满足转场运输时的通过性要求。

其中,支座1固定在车架纵梁12上,是整个半轴结构的固定机架,转向臂5通过联接螺栓3与旋转架4固定,并一起通过转向柱销2铰接在支座1 上;车辆转向时,旋转架4和转向臂5共同绕着转向柱销2转动。

其中,悬挂摆臂8通过摆臂柱销7铰接在旋转架4上,悬挂油缸6的两端通过油缸柱销9分别铰接在旋转架4和悬挂摆臂8上;旋转架4、悬挂油缸 6和悬挂摆臂8三者相互铰接构成平面四杆机构,即为转向半轴的悬挂,悬挂油缸6的伸缩可带动转向半轴的轮毂10和车轮11进行升降。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转向臂5在转向柱销2上设置在旋转架4的上方,转向臂5相对于旋转架4靠近车架纵梁12的内侧,旋转架4可绕转向柱销2向外侧旋转。

在该实施例中,转向臂5在旋转架4的旋转过程中位置不变,因此,转向臂5设置在旋转架4的上方及内侧,在旋转架4绕转向柱销2向外侧旋转过程中,转向臂5不阻挡旋转架4旋转。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转向臂5与旋转架4沿车架纵梁12的方向通过中心对称设置的联接螺栓3固定,旋转架4绕转向柱销2旋转180°,仍沿车架纵梁12的方向通过联接螺栓3与转向臂5固定。

在该实施例中,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联接螺栓3将旋转架4和转向臂5 进行固定连接,在旋转架4在水平方向上旋转180°后,联接螺栓3仍对旋转架4和转向臂5进行连接固定以保证旋转架4和转向臂5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因此,联接螺栓3的设置位置须为中心对称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转向臂5与旋转架4通过4个联接螺栓3相固定,4个联接螺栓3以转向柱销2为中心对称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以4个中心对称分布的联接螺栓3对转向臂5和旋转架4 进行固定,优选地,4个联接螺栓3作为矩形的四个角点分布,使得正常工作状态和转场运输状态下,转向臂5和旋转架4的方向均沿与车架纵梁12平行的方向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车辆两侧对应的转向半轴为左右对称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转向半轴作为车辆的运输结构和转向结构的部件,车辆两侧均需要设置转向半轴,车辆两侧对应的转向半轴为左右对称结构,保证了车辆正常的行驶和转向过程。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轮毂10通过法兰面固定在悬挂摆臂8的外侧。

在该实施例中,轮毂10与悬挂摆臂8通过法兰面固定,轮毂10与悬挂摆臂8一起运动,包括随悬挂油缸6的伸缩作上下运动或随旋转架4的转动作水平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轮毂10包括驱动轮毂10、制动轮毂10或随动轮毂10。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车轮11为双轮胎叠装结构或单轮胎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双轮胎叠装结构增大了车轮1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强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单轮胎结构节省了成本,减小了车辆的宽度,提高了超宽车辆的通过性。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考虑到现有技术中超宽的重型特种车辆不能兼顾转场运输的通过性和工作状态时的抗侧翻能力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翻转的转向半轴,通过将旋转架通过转向柱销与固定在车架纵梁上的支座相铰接,通过联接螺栓与车辆的转向臂相固定。正常使用时,转向半轴的车轮位于车架纵梁的外侧,转场运输时,以转向柱销为轴将旋转架在水平方向上翻转180°,再通过连接螺栓与转向臂相固定,此时转向半轴的车轮位于车架纵梁的内侧,同时具备正常转向和行走功能。通过翻转折叠的方式便捷地在正常工作状态与转场运输状态间转换,兼顾了正常工作时的抗侧翻能力与转场运输时的通过性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