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震机构及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9408发布日期:2018-09-01 02:4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避震机构及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目前,儿童推车在使用中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在不平整的推行路段,儿童推车推行会产生颠簸,为了使儿童推车内的儿童在颠簸路段上也能感觉如履平地,需要在儿童推车上设置避震结构。现有的避震结构都是模仿自行车等器械的避震方式,在儿童推车的车架与车轮之间设置避震弹簧进行避震处理,现有避震结构中,都是采用与车架以及车轮相互固定连接的方式来安装避震弹簧,儿童推车在实际使用时,车架与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是非线性的相对运动,是多方向多角度的相对运动的结合,这就会使得所述避震弹簧除了受到车架与车轮在其伸缩方向上的压力之外,还会受到其他方向力的作用,这会使得避震弹簧发生扭转、弯曲等等变形,这样,避震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现有的这种避震结构大大降低了避震弹簧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使用寿命长的避震机构及使用该避震机构的儿童推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避震机构,用于儿童推车上。所述儿童推车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互转动连接。所述避震机构用于安装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所述避震机构包括弹簧件和安装座,当所述避震机构安装在儿童推车上时,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一部件转动连接,所述弹簧件压抵安装在第二部件和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二部件相对第一部件转动带动安装座相对第一部件转动,所述第二部件和安装座转动带动弹簧件调整位姿进而使弹簧件仅在其弹性伸缩方向上伸展和收缩。

一种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部件配合连接的轴孔或凹槽以及用于与弹簧件配合安装的第二凸部。

另一种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部件配合连接的转轴和用于与弹簧件配合安装的第二凸部。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下部的车轮组件。所述车架包括车架主体、接头件以及与车轮组件固定连接的叉架。所述车架主体通过接头件与叉架连接。所述接头件与车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接头件与所述叉架转动连接。所述接头件和所述叉架之间还设置有避震机构。所述避震机构包括弹簧件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叉架转动连接。所述弹簧件的上部与所述接头件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件的下部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接头件压迫所述弹簧件使弹簧件处于压缩状态。

具体的,所述接头件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叉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穿设在所述接头件和所述叉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叉架和安装座中的一个部件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转轴,另一个部件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

一种优选的,所述叉架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安装座的下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为与所述第二转轴匹配的弧形壁,所述安装座架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转轴相抵接触,所述安装座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线性延伸并贯穿所述安装座。

另一种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叉架的上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为与所述第二转轴匹配的弧形壁,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第二转轴架设在所述叉架上,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凹槽相抵接触,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第二转轴相对所述叉架转动。

具体的,所述接头件的下部伸出有第一凸部,所述安装座的上部具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插入在所述弹簧件的上部,所述第二凸部插入在所述弹簧件的下部。

上下文中所涉及到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是在所述儿童推车的正常使用时的方位作定义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避震机构中的安装座能够随弹簧件的受力方向自动找正,避震机构受压避震时弹簧件能够保持在其弹性伸缩方向上平行伸缩,大大降低了弹性件的损坏率,提高了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中车架的局部安装示意图;

图3为避震机构处于放松状态下时图1的全剖视图;

图4为避震机构处于受压状态下时图1的全剖视图;

图5为接头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叉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避震机构的爆炸图;

其中:1、接头件;2、叉架;3、弹簧件;4、安装座;11、第一凸部;41、第二凸部;100、车架主体;101、第一转轴;102、第二转轴;103、凹槽;104、车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避震机构,用于儿童推车上,所述儿童推车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互转动连接。所述避震机构用于安装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所述避震机构包括弹簧件3和安装座4。当所述避震机构安装在儿童推车上时,所述安装座4与所述第一部件转动连接,所述弹簧件3压抵安装在第二部件和安装座4之间,所述第二部件相对第一部件转动带动安装座4相对第一部件转动,所述第二部件和安装座4转动带动弹簧件3调整位姿进而使弹簧件3仅在其弹性伸缩方向上伸展和收缩。

上述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以是车架上任意相互转动连接的部件,避震机构用于对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相对运动进行缓冲减震。下文的三个实施例中以车架上的叉架2和接头件1为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举例说明,但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不局限于车架上的叉架2和接头件1。

本实用新型所示的避震机构中,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部件配合连接的轴孔或凹槽103以及用于与弹簧件配合安装的第二凸部41。所述第一部件就对应设置有与轴孔或凹槽103配合的转轴。

当然,还可以进行调换设置,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部件配合连接的转轴和用于与弹簧件配合安装的第二凸部41。所述第一部件就对应设置有与转轴配合的轴孔或凹槽103。

下文将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儿童推车。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下部的车轮组件104。所述车架包括车架主体100、接头件1以及与车轮组件104固定连接的叉架2。所述车架主体100通过接头件1与叉架2连接,所述接头件1与车架主体100固定连接。所述接头件1与所述叉架2转动连接。所述接头件1和所述叉架2之间还设置有避震机构。所述避震机构包括弹簧件3和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与所述叉架2转动连接,所述弹簧件3的上部与所述接头件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件3的下部与所述安装座4固定连接。所述接头件1压迫所述弹簧件3使弹簧件3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接头件1通过第一转轴101与所述叉架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01穿设在所述接头件1和所述叉架2上。

所述叉架2和安装座4中的一个部件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转轴102,另一个部件与所述第二转轴10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02与所述第一转轴101平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轴102固定设置在叉架2上。所述叉架2上开设有容置所述安装座4的通孔,所述第二转轴102固定安装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安装座4的下部开设有凹槽103,所述凹槽103线性延伸并贯穿所述安装座4。所述凹槽103的槽壁为与所述第二转轴102匹配的弧形壁,所述安装座4架设在所述第二转轴102上,所述凹槽103与所述第二转轴102相抵接触,所述安装座4绕所述第二转轴102转动。

所述接头件1的下部伸出有第一凸部11,所述安装座4的上部具有第二凸部41,所述第一凸部11插入在所述弹簧件3的上部,所述第二凸部41插入在所述弹簧件3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儿童推车在使用过程中,当儿童推车在较为平坦的路面行进时,所述接头件1和叉架2之间无相对运动,所述弹簧件3提供弹性力支撑接头件1,如图2所示。当儿童推车在颠簸的路面行进时,所述接头件1受压绕第一转轴100转动,所述接头件1压迫所述弹簧件3收缩,所述弹簧件3传递压力给所述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在压力作用下绕第二转轴102转动,这样,所述第二凸部41能够自动调整与所述第一凸部11保持正向对位,进而使弹簧件3自动找正位置,所述弹簧件3保持在其伸缩方向上收缩。

可见,所述弹簧件3在受压伸缩减震过程中,能够保持在其弹性伸缩方向上平行伸缩,所述接头件1和叉架2之间相对运动不再对弹簧件3产生扭力,也不会使弹簧件3发生弯曲。所述弹性件3伸缩过程中,其上下端面保持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的避震机构保证了所述弹簧件3的正常伸缩,提高了弹性件3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可以对避震机构的结构进行改变。具体如下所述。

实施例二:

在所述安装座4上固定设置第二转轴102。所述第二转轴102与第一转轴101平行。在所述叉架2的上部开设凹槽103。所述凹槽103的槽壁为与所述第二转轴102匹配的弧形壁。所述安装座4通过所述第二转轴102架设在所述叉架2上,所述第二转轴102与所述凹槽103相抵接触,所述安装座4通过所述第二转轴102相对所述叉架2转动。

实施例三:

在所述安装座4上固定设置第二转轴102。所述第二转轴102与第一转轴101平行。在所述叉架2上开设与第二转轴102配合的轴孔(图未示)。所述第二转轴102穿设在轴孔内进而使所述安装座4架设在所述叉架2上,所述安装座4通过所述第二转轴102相对所述叉架2转动。

上述的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同样能够实现弹簧件3在受压收缩过程中的自动找正对位,所述弹簧件3不受扭力,也不会弯曲变形,大大提高了弹簧件3的使用寿命。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