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5235发布日期:2019-06-26 00:41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和设置有该力传递系统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发展,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很多家庭的日用品。汽车的安全性成为每一位购车者特别关心的问题。

通常,车辆在发生后碰撞时,外力通过车尾挤压件传递给纵梁件后再传递至车身,以达到分散外力的目的,但对于全铝合金的车身而言这种传力路径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为该传力路径的结构强度较弱。另外,上述传力路径常常通过将纵梁件传递来的外力直接作用至门槛,并未很好地利用车身内其他部件来分散碰撞力。因此亟待需要一种能够将碰撞能量进行有效地传递和分散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它提供了一种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其他方面的问题。在根据本发明的力传递系统中,所述力传递系统可承载传力路径,所述传力路径包括依次连接的副车架、弹性缓冲件和加强板,其中,所述副车架通过所述弹性缓冲件将碰撞冲击力传递至所述加强板,并且随后所述加强板将所述碰撞冲击力传递至门槛。

在上述的力传递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弹性缓冲件是悬置件。

在上述的力传递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力传递系统还可承载辅助传力路径,所述辅助传力路径包括依次连接的车尾挤压件、纵梁件和座椅滑轨件。

在上述的力传递系统中,优选地,所述车尾挤压件和所述纵梁件通过紧固件连接。

在上述的力传递系统中,优选地,所述车尾挤压件和所述纵梁件由铝合金制成,并且所述加强板和所述座椅滑轨件由钢制成。

在上述的力传递系统中,优选地,所述悬置件包括弹性件和铝合金块。

在上述的力传递系统中,优选地,所述悬置件的数量为至少四个。

在上述的力传递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弹性件由橡胶制成。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它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设置有上述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

在上述的汽车中,优选地,所述汽车是采用铝合金车身的汽车。

在上述的汽车中,优选地,所述汽车是电动汽车。

可以了解,本发明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将整车高速后碰撞的撞击力有效的分散在相应的部件,最终达到整车高速后碰撞的结构安全,同时有利地保护了车内乘客的安全。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是图1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的传力路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2可知,所述力传递系统可承载传力路径,并且所述传力路径包括依次连接的副车架2、弹性缓冲件(未示出)和加强板4,其中,所述副车架2通过所述弹性缓冲件将碰撞冲击力传递至加强板4,并且随后所述加强板4将所述碰撞冲击力传递至门槛6等车身其它部位,从而使得该传力路径有效地承载了后车身碰撞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优选地,所述加强板4可以由高强度钢板制成。容易理解,所述副车架2、所述弹性缓冲件和所述加强板4都属于汽车的底盘模块。

继续参考图1,所述力传递系统还可以承载辅助传力路径,所述辅助传力路径包括依次连接的车尾挤压件1、纵梁件3和座椅滑轨件5,使得后车身碰撞时产生冲击力在所述车尾挤压件1、所述纵梁件3和所述座椅滑轨件5之间传递,从而达到分散外力并且保护车身的效果。优选地,所述车尾挤压件1和所述纵梁件3可以由诸如铝合金等材料挤压成型,并且所述座椅滑轨件5可以由高强度钢板制成。容易了解,所述车尾挤压件1和所述纵梁件3均属于汽车的车身模块;所述座椅滑轨件5属于汽车的座椅模块。

结合上述实施例在其它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传力路径中的所述弹性缓冲件优选地设计为悬置件,并且所述悬置件包括例如由橡胶制成的弹性件和铝合金块。可选地,所述悬置件的数量为四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或者底盘的几何尺寸调整悬置件的数量,例如五个、六个、七个等等,而不限于上述的四个。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是,在本发明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中,所述纵梁件3与所述座椅滑轨件5之间也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当然,这些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不限于上述的螺栓连接。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所述汽车为优选采用铝合金车身的汽车。当然,除了铝合金车身之外,其它采用非传统车身材料的车身,也可采用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力传递系统。可选地,所述汽车是电动汽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充分地利用了整车的各分模块(即车身模块、底盘模块和座椅模块等),解决低刚度车身结构的力传递问题,既很好地控制了整车后碰撞的变形,又确保了整车的结构安全。因此十分推荐将这种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在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中推广应用。

以上列举了若干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阐明本发明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以及设置有该力传递系统的汽车,这些个例仅供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施方式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改进。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并为本发明的各项权利要求所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所述力传递系统可承载传力路径,所述传力路径包括依次连接的副车架、弹性缓冲件和加强板,其中,所述副车架通过所述弹性缓冲件将碰撞冲击力传递至所述加强板,并且随后所述加强板将所述碰撞冲击力传递至门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的汽车。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将整车高速后碰撞的撞击力有效地分散在整车相应的结构部件,最终达到整车高速后碰撞的结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东;王世龄;刁金鹏;陈标;徐哲;申学开;靖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1.23
技术公布日:2019.06.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