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10098发布日期:2020-01-03 14:0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是“车”与车的单位“辆”的总称。车辆的种类虽然多,构造却大同小异,一般来说,车辆的基本构造由车体、车底架、走行部、车钩缓冲装置和制动装置五大部分组成。

然而对于家用型轿车来说,家用型轿车与公共汽车或卡车在分配载荷存在较大的区别,家用型轿车与公共汽车或卡车的驱动形式不同,家用型轿车大多采用前驱设计,由于前驱设计中发动机和传动系都在车辆的前部,所以汽车重心靠前,导致汽车的大部分载荷都由前桥来承担,加上家用型轿车这个级别的汽车在使用中前排坐人的情况远远大于前后都坐人并且行李箱放满行李的情况,所以这样的后果就是增加了前轮的磨损,增加前轮制动时的负担,增加了制动时后轮抱死甩尾的可能性,造成汽车前后桥载荷不易匹配。

如何能够提供一种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装置及方法,可以根据家用型轿车的设计结构在车轿之间分配负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装置及方法,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装置,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驱动车轿、辅助车轿和纵向连接杆,其中,所述驱动车轿通过所述纵向连接杆与所述辅助车轿连接,所述驱动车轿由第一连接横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横梁两端的两组第一t形连接部构成,两组所述第一t形连接部之间且位于所述辅助车轿的一侧通过第一横向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t形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横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车轮,所述辅助车轿由第二连接横梁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横梁两端的两组第二t形连接部构成,两组所述第二t形连接部之间且位于所述驱动车轿的一侧通过第二横向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t形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横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车轮,所述第一t形连接部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负载调节器,所述第二t形连接部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负载调节器,所述第一负载调节器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负载调节器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车架外部设置有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所述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负载调节器、所述第二负载调节器及控制主机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机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负载调节器与所述第二负载调节器均包括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顶部套设有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筒体底端设置有导向器,所述导向器底端设置有油封器,所述第二筒体内部设置有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内部设置有活塞阀,所述活塞阀底端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底端依次贯穿所述导向器及所述油封器并与所述第一筒体内部底端连接,所述内筒体内部顶端设置有支撑阀,所述内筒体外壁与所述第二筒体内壁之间及所述内筒体内部分别均设置有油液,所述第二筒体底部且位于所述油液底端设置有高压气体,所述油封器底端设置有永磁铁,所述活塞杆底部套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永磁铁相配合的电磁铁,并且,所述电磁铁与所述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电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控制主机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阀上且位于所述活塞杆两侧分别设置有伸张阀和流通阀,所述支撑阀两端分别设置有压缩阀和补偿阀。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的丝杆,所述丝杆上依次套设有第一腔体和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底端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均与所述丝杆相配合的轴承和驱动环,所述第二腔体侧壁套设有与所述驱动环相配合的电机,所述轴承内部套设有与所述丝杆相配合的活动环,所述驱动环与所述活动环之间均匀环绕设置有若干与所述丝杆相配合的滚柱,并且,所述丝杆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活塞杆相配合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环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均匀环绕设置有若干轮齿,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套设有与若干轮齿相配合的齿轮,所述驱动环远离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内壁设置有与所述滚柱相配合的齿圈。

进一步的,所述滚柱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均匀环绕设置有与所述齿圈相配合的齿槽。

进一步的,所述滚柱的外壁环绕设置有与所述丝杆相配合的螺旋槽,所述活动环上环绕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滚柱相配合的限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主机包括处理器和分别依次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第三输入端口、输出端口、控制程序模块和存储器,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三输入端口与轿车速度信号电连接,所述输出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负载调节器、所述第二负载调节器及所述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包括电磁铁控制模块、保护电路、功能电路、显示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电磁铁控制模块分别依次与所述保护电路、所述功能电路、所述显示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及所述电磁铁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方法。

该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主机检测轿车速度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感测位于所述驱动车轿和所述辅助车轿上的负载情况;

当轿车速度大于预先配置的限定值时,所述控制主机通过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分别对所述第一负载调节器与所述第二负载调节器进行负载分配调节;

其中,所述负载分配调节具体为:所述第一负载调节器将所述驱动车轿上的负载减小至预先配置好的预定值,所述第二负载调节器将所述辅助车轿上的负载增加至对应预先配置好的预定值;

当轿车速度小于预先配置的限定值时,所述控制主机通过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分别对所述第一负载调节器与所述第二负载调节器进行负载回复调节;

其中,所述负载回复调节具体为:所述第一负载调节器将所述驱动车轿上的负载增加至正常值,所述第二负载调节器将所述辅助车轿上的负载增加至正常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在驱动车轿和辅助车轿上分别设置第一负载调节器和第二负载调节器,从而控制主机在检测轿车速度的同时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感测驱动车轿和辅助车轿上负载情况,进而使得控制主机通过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对第一负载调节器和第二负载调节器进行负载分配调节,进而减轻轿车前部驱动车轿的负载分配载荷的同时增大轿车后部辅助车轿的负载分配载荷,进而保证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可调性和均匀性,进而大大降低家用型轿车前轮的磨损,进而保证家用型轿车的稳定运行。

(2)、通过设置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内筒体,从而使得第一负载调节器在进行负载分配调节时,从而控制主机通过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控制电磁铁中线圈电流的大小,进而使得电磁铁的磁力增大,通过磁铁同性相斥的原理,从而使得永磁铁在电磁铁的作用下驱动第二筒体向上运动,进而使得驱动车轿抬高轿车车体;第二负载调节器在进行负载分配调节时,从而控制主机通过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控制电磁铁中线圈电流的大小,进而使得电磁铁的磁力减小,通过磁铁同性相斥的原理,从而使得永磁铁在电磁铁的作用下驱动第二筒体向下运动,进而使得驱动车轿降低轿车车体,进而减轻轿车前部驱动车轿的负载分配载荷的同时增大轿车后部辅助车轿的负载分配载荷,进而达到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目的。

(3)、同时第一负载调节器与第二负载调节器在不进行负载分配调节时,当第二筒体受力向下运动时,进而使得内筒体中活塞阀在支撑阀、油液和高压气体作用下起到一级缓冲减震的作用,同时电磁铁和永磁铁采用同性相斥的原理起到二级缓冲减震的作用,进而提高轿车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当家用型轿车的车载电瓶电力不足时,从而通过控制主机对调节机构进行调节,进而使得调节机构上的电磁铁与永磁铁之间的间距减小,进而保证第一负载调节器和第二负载调节器在使用过程中调节更加精准与稳定,进而提高第一负载调节器和第二负载调节器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和准确性。

(5)、通过设置伸张阀和流通阀及压缩阀和补偿阀,从而使得第一负载调节器与第二负载调节器在不进行负载分配调节时,当第二筒体受力向下运动时,进而使得内筒体中活塞阀在支撑阀、油液和高压气体作用下起到一级缓冲减震的作用。

(6)、通过设置轮齿,从而保证电机能够顺利带动驱动环进行运动,进而保证调节机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通过设置齿圈,从而保证驱动环能够顺利驱动滚柱进行运动,进而保证调节机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7)、通过设置齿槽,从而保证驱动环能够顺利驱动滚柱进行运行,进而保证调节机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8)、通过设置螺旋槽,从而保证滚柱能够顺利驱动丝杆进行运动,进而保证调节机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通过设置限位孔,从而保证滚柱能够顺利驱动丝杆进行运动,进而保证调节机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装置的控制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装置的负载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装置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装置的调节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装置的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驱动车轿;2、辅助车轿;3、纵向连接杆;4、第一连接横梁;5、第一t形连接部;6、第一横向连接杆;7、第一车轮;8、第二连接横梁;9、第二t形连接部;10、第二横向连接杆;11、第二车轮;12、第一负载调节器;13、第二负载调节器;14、第一压力传感器;15、第二压力传感器;16、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17、控制主机;18、第一固定块;19、第一筒体;20、第二筒体;21、第二固定块;22、导向器;23、油封器;24、内筒体;25、活塞阀;26、活塞杆;27、支撑阀;28、油液;29、高压气体;30、永磁铁;31、调节机构;32、电磁铁;33、丝杆;34、第一腔体;35、第二腔体;36、轴承;37、驱动环;38、电机;39、活动环;40、滚柱;41、通孔;42、轮齿;43、齿圈;44、齿槽;45、螺旋槽;46、限位孔;47、处理器;48、第一输入端口;49、第二输入端口;50、第三输入端口;51、输出端口;52、控制程序模块;53、存储器;54、电磁铁控制模块;55、保护电路;56、功能电路;57、显示电路;58、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装置及方法。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装置,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驱动车轿1、辅助车轿2和纵向连接杆3,其中,所述驱动车轿1通过所述纵向连接杆3与所述辅助车轿2连接,所述驱动车轿1由第一连接横梁4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横梁4两端的两组第一t形连接部5构成,两组所述第一t形连接部5之间且位于所述辅助车轿2的一侧通过第一横向连接杆6连接,所述第一t形连接部5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横梁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车轮7,所述辅助车轿2由第二连接横梁8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横梁8两端的两组第二t形连接部9构成,两组所述第二t形连接部9之间且位于所述驱动车轿1的一侧通过第二横向连接杆10连接,所述第二t形连接部9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横梁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车轮11,所述第一t形连接部5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负载调节器12,所述第二t形连接部9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负载调节器13,所述第一负载调节器1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4,所述第二负载调节器13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5,所述车架外部设置有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16,所述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16分别与所述第一负载调节器12、所述第二负载调节器13及控制主机17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机17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4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5电连接。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驱动车轿1和辅助车轿2上分别设置第一负载调节器12和第二负载调节器13,从而控制主机17在检测轿车速度的同时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1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5分别感测驱动车轿1和辅助车轿2上负载情况,进而使得控制主机17通过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16对第一负载调节器12和第二负载调节器13进行负载分配调节,进而减轻轿车前部驱动车轿1的负载分配载荷的同时增大轿车后部辅助车轿2的负载分配载荷,进而保证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可调性和均匀性,进而大大降低家用型轿车前轮的磨损,进而保证家用型轿车的稳定运行。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负载调节器12与所述第二负载调节器13均包括第一固定块18,所述第一固定块18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筒体19,所述第一筒体19顶部套设有第二筒体20,所述第二筒体20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块21,所述第二筒体20底端设置有导向器22,所述导向器22底端设置有油封器23,所述第二筒体20内部设置有内筒体24,所述内筒体24内部设置有活塞阀25,所述活塞阀25底端设置有活塞杆26,所述活塞杆26底端依次贯穿所述导向器22及所述油封器23并与所述第一筒体19内部底端连接,所述内筒体24内部顶端设置有支撑阀27,所述内筒体24外壁与所述第二筒体20内壁之间及所述内筒体24内部分别均设置有油液28,所述第二筒体20底部且位于所述油液28底端设置有高压气体29,所述油封器23底端设置有永磁铁30,所述活塞杆26底部套设有调节机构31,所述调节机构31顶端设置有与所述永磁铁30相配合的电磁铁32,并且,所述电磁铁32与所述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16电连接,所述调节机构31与所述控制主机17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筒体19、第二筒体20和内筒体24,从而使得第一负载调节器12在进行负载分配调节时,从而控制主机17通过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16控制电磁铁32中线圈电流的大小,进而使得电磁铁32的磁力增大,通过磁铁同性相斥的原理,从而使得永磁铁30在电磁铁32的作用下驱动第二筒体20向上运动,进而使得驱动车轿1抬高轿车车体;同时第二负载调节器13在进行负载分配调节时,从而控制主机17通过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16控制电磁铁32中线圈电流的大小,进而使得电磁铁32的磁力减小,通过磁铁同性相斥的原理,从而使得永磁铁30在电磁铁32的作用下驱动第二筒体20向下运动,进而使得驱动车轿1降低轿车车体,进而减轻轿车前部驱动车轿1的负载分配载荷的同时增大轿车后部辅助车轿2的负载分配载荷,进而达到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目的。同时第一负载调节器12与第二负载调节器13在不进行负载分配调节时,当第二筒体20受力向下运动时,进而使得内筒体24中活塞阀25在支撑阀27、油液28和高压气体29作用下起到一级缓冲减震的作用,同时电磁铁32和永磁铁30采用同性相斥的原理起到二级缓冲减震的作用,进而提高轿车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设置调节机构31,当家用型轿车的车载电瓶电力不足时,从而通过控制主机17对调节机构31进行调节,进而使得调节机构31上的电磁铁32与永磁铁30之间的间距减小,进而保证第一负载调节器12和第二负载调节器13在使用过程中调节更加精准与稳定,进而提高第一负载调节器12和第二负载调节器13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和准确性。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阀25上且位于所述活塞杆26两侧分别设置有伸张阀和流通阀,所述支撑阀27两端分别设置有压缩阀和补偿阀,从而使得第一负载调节器12与第二负载调节器13在不进行负载分配调节时,当第二筒体20受力向下运动时,进而使得内筒体24中活塞阀25在支撑阀27、油液28和高压气体29作用下起到一级缓冲减震的作用。此外,具体应用时,为了保证第一负载调节器12与第二负载调节器13的缓冲减震效果,伸张阀和流通阀均为单向阀,且开口方向相反;压缩阀和补偿阀均为单向阀,且开口方向相反。

如图4-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31包括套设在所述活塞杆26上的丝杆33,所述丝杆33上依次套设有第一腔体34和位于所述第一腔体34底端的第二腔体35,所述第一腔体34的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均与所述丝杆33相配合的轴承36和驱动环37,所述第二腔体35侧壁套设有与所述驱动环37相配合的电机38,所述轴承36内部套设有与所述丝杆33相配合的活动环39,所述驱动环37与所述活动环39之间均匀环绕设置有若干与所述丝杆33相配合的滚柱40,并且,所述丝杆33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活塞杆26相配合的通孔4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调节机构31,当家用型轿车的车载电瓶电力不足时,从而通过控制主机17对调节机构31进行调节,进而使得调节机构31上的电磁铁32与永磁铁30之间的间距减小,进而保证第一负载调节器12和第二负载调节器13在使用过程中调节更加精准与稳定,进而提高第一负载调节器12和第二负载调节器13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和准确性。

如图4-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环37靠近所述第二腔体35的一端均匀环绕设置有若干轮齿42,所述电机38输出轴上套设有与若干轮齿42相配合的齿轮,所述驱动环37远离所述第二腔体35的一端内壁设置有与所述滚柱40相配合的齿圈4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轮齿42,从而保证电机38能够顺利带动驱动环37进行运动,进而保证调节机构31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通过设置齿圈43,从而保证驱动环37能够顺利驱动滚柱40进行运动,进而保证调节机构31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此外,具体应用时,为了提高调节机构31在使用过程中的流畅性,所述齿圈43内部填充有润滑油。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柱40靠近所述第二腔体35的一端均匀环绕设置有与所述齿圈43相配合的齿槽44,从而保证驱动环37能够顺利驱动滚柱40进行运行,进而保证调节机构31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此外,具体应用时,为了提高调节机构31在使用过程中的流畅性,所述齿圈43与所述齿槽44的齿宽与齿厚分别均相同。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柱40的外壁环绕设置有与所述丝杆33相配合的螺旋槽45,所述活动环39上环绕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滚柱40相配合的限位孔4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螺旋槽45,从而保证滚柱40能够顺利驱动丝杆33进行运动,进而保证调节机构31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通过设置限位孔46,从而保证滚柱40能够顺利驱动丝杆33进行运动,进而保证调节机构31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此外,具体应用时,为了提高调节机构31在使用过程中的流畅性,所述螺旋槽45与所述丝杆33的槽宽与槽深分别均相同,所述滚柱40远离所述驱动环37的一端通过卡簧与所述限位孔46相配合。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主机17包括处理器47和分别依次与所述处理器47电连接的第一输入端口48、第二输入端口49、第三输入端口50、输出端口51、控制程序模块52和存储器53,所述第一输入端口48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4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口49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5电连接,所述第三输入端口50与轿车速度信号电连接,所述输出端口51分别与所述第一负载调节器12、所述第二负载调节器13及所述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16电连接,从而保证对第一负载调节器12、第二负载调节器13及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16的正常控制调节功能,进而提高分配负载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16包括电磁铁控制模块54、保护电路55、功能电路56、显示电路57和控制电路58,所述电磁铁控制模块54分别依次与所述保护电路55、所述功能电路56、所述显示电路57、所述控制电路58及所述电磁铁32电连接,从而保证对第一负载调节器12和第二负载调节器13的正常控制调节功能,进而提高分配负载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方法。

该用于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所述控制主机17检测轿车速度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4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5分别感测位于所述驱动车轿1和所述辅助车轿2上的负载情况;

步骤s103,当轿车速度大于预先配置的限定值时,所述控制主机17通过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16分别对所述第一负载调节器12与所述第二负载调节器13进行负载分配调节;

其中,所述负载分配调节具体为:所述第一负载调节器12将所述驱动车轿1上的负载减小至预先配置好的预定值,所述第二负载调节器13将所述辅助车轿2上的负载增加至对应预先配置好的预定值;

步骤s105,当轿车速度小于预先配置的限定值时,所述控制主机17通过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16分别对所述第一负载调节器12与所述第二负载调节器13进行负载回复调节;

其中,所述负载回复调节具体为:所述第一负载调节器12将所述驱动车轿1上的负载增加至正常值,所述第二负载调节器13将所述辅助车轿2上的负载增加至正常值。

工作原理:具体使用时,通过在驱动车轿1和辅助车轿2上分别设置第一负载调节器12和第二负载调节器13,从而控制主机17在检测轿车速度的同时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1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5分别感测驱动车轿1和辅助车轿2上负载情况,进而使得控制主机17通过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16对第一负载调节器12和第二负载调节器13进行负载分配调节,进而减轻轿车前部驱动车轿1的负载分配载荷的同时增大轿车后部辅助车轿2的负载分配载荷。第一负载调节器12在进行负载分配调节时,从而控制主机17通过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16控制电磁铁32中线圈电流的大小,进而使得电磁铁32的磁力增大,通过磁铁同性相斥的原理,从而使得永磁铁30在电磁铁32的作用下驱动第二筒体20向上运动,进而使得驱动车轿1抬高轿车车体;第二负载调节器13在进行负载分配调节时,从而控制主机17通过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16控制电磁铁32中线圈电流的大小,进而使得电磁铁32的磁力减小,通过磁铁同性相斥的原理,从而使得永磁铁30在电磁铁32的作用下驱动第二筒体20向下运动,进而使得驱动车轿1降低轿车车体,进而减轻轿车前部驱动车轿1的负载分配载荷的同时增大轿车后部辅助车轿2的负载分配载荷,进而达到在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目的。同时第一负载调节器12与第二负载调节器13在不进行负载分配调节时,当第二筒体20受力向下运动时,进而使得内筒体24中活塞阀25在支撑阀27、油液28和高压气体29作用下起到一级缓冲减震的作用,同时电磁铁32和永磁铁30采用同性相斥的原理起到二级缓冲减震的作用,进而提高轿车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设置调节机构31,当家用型轿车的车载电瓶电力不足时,从而通过控制主机17对调节机构31进行调节,进而使得调节机构31上的电磁铁32与永磁铁30之间的间距减小,进而保证第一负载调节器12和第二负载调节器13在使用过程中调节更加精准与稳定。

调节机构31具体使用过程为:控制主机17控制电机38运动,进而使得电机38轮齿42运动,进而使得轮齿42的运动通过驱动环37驱动齿圈43运动,进而使得齿圈43啮合滚柱40上的齿槽44运动,进而使得滚柱40在驱动环37运动的同时通过螺旋槽45啮合驱动丝杆33运动,进而使得丝杆33在滚柱40的驱动下在旋转的同时相对第一腔体34和第二腔体35进行向上运动,进而达到调节电磁铁32与永磁铁30之间间距的目的。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驱动车轿1和辅助车轿2上分别设置第一负载调节器12和第二负载调节器13,从而控制主机17在检测轿车速度的同时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1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5分别感测驱动车轿1和辅助车轿2上负载情况,进而使得控制主机17通过负载调节器控制保护装置16对第一负载调节器12和第二负载调节器13进行负载分配调节,进而减轻轿车前部驱动车轿1的负载分配载荷的同时增大轿车后部辅助车轿2的负载分配载荷,进而保证家用型轿车的车轿之间分配负载的可调性和均匀性,进而大大降低家用型轿车前轮的磨损,进而保证家用型轿车的稳定运行。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