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摄像头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8353发布日期:2018-10-09 21:48阅读:10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工具,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带有摄像头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喜欢通过骑行的方式来进行减压健身等多种锻炼身体的活动,然而在骑行途中总能遇到美丽的风景,有趣的现象,因此很多骑行者都希望能记录下那瞬间。自行车运动中路况瞬息万变,人们需要骑自行车随时保持自己的手放在双控手柄上,方便随时进行刹车、变速等操作。但是有的骑车爱好者凭借着不错的车技,会将一只手脱离车把并拿着摄像装备进行拍摄,遇到突发状况就会极不安全,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随着科技发展,市场中出现了一些连接件,即将拍摄装置通过连接件安装在车把上,在骑行过程中进行拍摄,但存在缺点,摄像装置只能朝一个方向拍,角度不易调节,且空间利用也不合理,会阻碍骑行者骑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摄像角度的带有摄像头的自行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摄像头的自行车,包括有车把,所述车把上设置有摄像头和开关,所述摄像头和开关电连接,所述摄像头可相对车把水平方向上转动,也可相对车把垂直方向上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把中空,所述车把中设置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摄像头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杆沿手把中空部分径向设置并穿过第一连接板上的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板铰接于摄像头的尾端;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滑动连接于摄像头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移动槽,所述第二连杆沿手把中空部分轴向设置并部分穿插于移动槽中,当转动第一连杆时,通过第一连接板带动摄像头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同时第二连接板沿摄像头的外壁移动,第二连杆在移动槽中移动;当转动第二连杆时,通过第二连接板带动摄像头在垂直平面内转动,同时第一连接板相对摄像头转动并沿第一连杆移动,第一连杆在连接孔中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杆上套设有第一从齿轮,所述车把中铰接有第一主齿轮,所述第一主齿轮部分露于车把外,所述车把中可移动连接有齿条,所述第一主齿轮与第一从齿轮均与齿条啮合,即第一主齿轮通过齿条带动第一从齿轮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杆上套设有第二从齿轮,所述车把上铰接有第二主齿轮,所述第二主齿轮部分露于车把外并与第二从齿轮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把上还设置有遮挡第一主齿轮、第二主齿轮、摄像头和开关的雨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自行车的车把上安装摄像头,满足骑行者边骑车边拍摄的需求,同时开关安装在车把上,距离手近,便于骑行者伸指头就能调节,提高了安全性;摄像头相对车把在水平方向转动,可使得骑行者无需转动车头,即可对自行车两侧的街景进行拍啥,摄像头相对车把在垂直方向转动,使得摄像头可拍摄不同高度下的景色,不影响骑行者骑车的方向,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把的俯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把的右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把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摄像头的自行车,包括有车把1,车把1上设置有摄像头2和开关3,摄像头2和开关3电连接,摄像头2可相对车把1水平方向上转动,也可相对车把1垂直方向上转动,在骑行过程中,通过调节摄像头2的水平角度以及垂直角度改变摄像头2的拍摄角度,即骑行者需要拍摄处于摄像头两边的街景时,无需将车头转过来,便可调节摄像头2全面拍照,同时骑行者无需自带手机或者其他拍摄装备,方便轻装出行,拍摄好的照片或者录像可通过U盘拷走,以便收藏;开关3安装在车把1上,离手近,便于操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和图4所示,车把1中空,摄像头2的头端露于车把1外,尾端连接于车把1的内腔中,同时车把1供摄像头2伸出的孔要比摄像头2的尺寸要大,为摄像头2作调整时不会被限位,车把1中设置有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摄像头2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第一连杆11沿手把1中空部分径向设置并穿过第一连接板21上的连接孔24,第一连杆11两端与车把1内壁连接,第一连接板21铰接于摄像头2的尾端;第二连接板22可滑动连接于摄像头2的侧壁上,即在摄像头2上开槽,第二连接板22上有滑块,滑块卡入槽中,并能沿槽移动;第二连接板22上设置有移动槽23,第二连杆12沿手把1中空部分轴向设置并部分穿插于移动槽23中,另一端与车把1的内壁连接,第一连杆11与第二连杆12均与车把1可旋转连接,当转动第一连杆11时,通过第一连接板21带动摄像头2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同时第二连接板22沿摄像头2的外壁移动,第二连杆12在移动槽23中移动;当转动第二连杆12时,通过第二连接板22带动摄像头2在垂直平面内转动,同时第一连接板21相对摄像头2转动并沿第一连杆11移动,第一连杆11在连接孔24中移动,连接孔24沿摄像头2的长度方向延伸,连接孔24的宽度与第一连杆11的尺寸相适配,如此设计在摄像头2在垂直方向转动时,第一连接板21会相对第一连杆1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此时第一连杆11会沿连接孔24移动,使得结构合理化;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的截面为多边形,例如矩形,即连接孔24和移动槽23的截面也相应设计成多边形,这是为了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分别与连接孔24和移动槽23连接卡合时,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分别能相对连接孔24和移动槽23沿轴向移动,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分别不能相对连接孔24和移动槽23转动,以使得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分别能带动连接孔24和移动槽23一起转动,从而使得摄像头2进行角度调整,通过转动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分别控制摄像头2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便于调节。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所示,第一连杆11上套设有第一从齿轮13,车把1中铰接有第一主齿轮14,第一主齿轮14部分露于车把1外,车把1中可移动连接有齿条15,第一主齿轮14与第一从齿轮13均与齿条15啮合,即第一主齿轮14通过齿条15带动第一从齿轮13转动,第一主齿轮14设置于车把1靠近手的位置上,第一主齿轮14部分露于车把1外,供手指进行拨动,通过驱动第一主齿轮14带动齿条15移动,齿条15带动第一从齿轮13转动,第一从齿轮13带动第一连杆11转动,从而第一连杆11通过第一连接板21带动摄像头2水平转动,调节摄像头2的水平角度,开关3位于第一主齿轮14上方或下方,便于指头上下切换,便于操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所示,第二连杆12上套设有第二从齿轮16,车把1上铰接有第二主齿轮17,第二主齿轮17部分露于车把1外并与第二从齿轮16啮合,第二主齿轮17也靠近于手,通过用手拨动第二主齿轮17带动第二从齿轮16转动,第二从齿轮16通过第二连接板22带动摄像头2垂直转动,从而调节摄像头2的垂直角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所示,因第一主齿轮14、第二主齿轮17、开关3和摄像头2均露于车把1外,从而产生空隙,雨水通过缝隙进入车把1中会缩短车把1的寿命和减小车把1的强度,即在车把1上还设置有遮挡第一主齿轮14、第二主齿轮17、摄像头2和开关3的雨挡18,雨挡18的设计,可避免雨水通过车把1上的缝隙进入车把1中,从而提高第一主齿轮14、第二主齿轮17、开关3、摄像头2和车把1的使用寿命;雨挡18采用透明的材料,在遮挡摄像头2的同时,不会阻碍摄像头2的视线以及骑行者观察摄像头2的调整角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